Workflow
业绩比较基准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告别“旱涝保收” 业绩比较基准成硬标尺
上海证券报· 2025-05-13 02:53
行业政策与改革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将其作为衡量产品表现、定义基金定位的重要标尺 [1] - 方案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基准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3] - 对3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将降低绩效薪酬,显著超基准的可适度提高薪酬 [3] - 行业新增"基准为锚"作为第五大基础制度支柱,与原有四大支柱共同稳固行业发展 [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近1年2532只基金(占59 7%)未跑赢基准,947只跑输超10个百分点 近3年2966只未跑赢基准,1980只(46 7%)跑输超10个百分点 [2] - 考核体系过度依赖全市场排名导致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和行业"抱团现象" [2] - 过往业绩比较基准设定随意,缺乏行业标准,主动权益类基金普遍忽视跟踪误差 [6] - 今年以来50只基金修改业绩比较基准,是去年同期的2 6倍 [5] 行业影响与变化 - 基金经理考核压力加大,需调整投资方法论并强化风险控制 [8] - 预计基金经理将降低行业集中度,提升研究和个股挖掘能力 [8] - 主动管理空间可能被压缩,投资同质化风险上升 [8] - ETF等被动型基金和风格稳定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或成主流 [8] - 基金公司加速学习政策导向,优化考核方案 [5][7] 产品生态优化 - 业绩比较基准需完善制定与调整机制,需多部门共同确认 [6] - 未来或更多采用"Smart Beta"指数作为业绩标尺 [6] - 产品发行将更贴近业绩比较基准,减少风格漂移 [7] - 基金投资范围与策略透明度提升,有利于"货要对板" [6]
业绩基准的考核会影响调仓吗?
财通证券· 2025-05-12 22:41
政策背景 -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方案,鼓励基金确定合理业绩比较基准、规范投资行为[7][11] - 2016 - 2018年、2022 - 2024年跑赢基准的主动基金占比持续偏低[7][11] 基金规模与配置 - 截至1Q25,以沪深300/中证800/中证500为业绩比较基准的主动基金规模合计约2.5万亿元,分别占3.5万亿元主动基金的48%/19%/4%[7][17] - 一季度以沪深300为基准的主动基金低配非银、银行、电力及公用事业等板块[7][22] - 以中证800为基准的基金低配建筑设计及服务、汽车零部件等[7][28] - 以中证500为基准的基金低配保险、种植、装饰材料等[7][34] 市场影响 - 假设基金按基准指数配平持仓,银行、非银、煤炭资金流入/近1月成交额分别达40%、34%、20%[8][39] - 科技制造板块持仓集中在中证1000与双创,北证50和微盘股持仓少,调整影响小[8][48] 个股层面 - 跟踪沪深300的基金显著低配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超配山西汾酒、立讯精密等[8][45] 基金调整 - 前2年及2025年初至今跑输的891支主动基金更可能优化风格偏离问题[9][56]
公募基金迈向发展新阶段
中国基金报· 2025-05-11 20:55
作为衡量基金业绩的标尺,业绩比较基准有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近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业绩比 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明确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并对基金公司 选用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旨在解决当前市场中存在的"风格漂移""赌赛道"等问题。业绩基准将成为更清晰的 标尺,帮助投资者精准识别基金的真实水平,推动公募基金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重塑行业生态 《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刚性约束,从设定、披露到纠偏全链条升级监管。 在新规约束下,基金产品业绩基准设定的逻辑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将面临深刻调整。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新规要求基金所选基准必须与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高度匹配,这一举措有 助于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和一致性,确保基准能准确反映产品的投资方向和风险特征。 新规规定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与三年以上的业绩表现挂钩,跑输基准将面临降薪压力,取得超额收益则 可能获得奖励,这将促使基金经理减少短期博弈行为,致力于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以往部分基金"赌赛道"的做法也将受到制约。盈米基金研究院权 ...
基民们,注意了!
经济网· 2025-05-09 11:58
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基金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 [1] - 监管层要求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3] - 证监会公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行业现状 -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源于固定费率管理费模式,导致公司更倾向于扩大基金规模而非提升业绩 [1] - 基金规模过大往往导致赚钱能力下降,基金经理能力有上限,管理规模扩大后获取超额利润难度增加 [3] - 巴菲特观点显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千亿基金年化收益难超15%,而百万资金翻倍案例更常见 [3] 改革措施 - 引入"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标准,要求基金定期公布是否跑赢基准指数 [5] - 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管理费与基金盈利情况、基民持有期和基金规模挂钩 [6] - 管理费与盈利挂钩可鼓励基金跑赢基准,与持有期挂钩可鼓励长期投资 [6] - 要求对基金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6] 预期影响 - 新政策将促使基金公司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注重投资回报 [6] - 浮动费率机制将基金管理费与基民利益绑定,激励基金提升业绩 [6] - 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养成长期投资基金的习惯 [6]
突出增强投资行为稳定性公募“会诊”风格漂移顽疾
中国证券报· 2025-05-09 05:42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明确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 要求主动权益类基金展示基准对比信息 [1][2] - 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 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构建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评价体系 [1][5][6] - 规范主题基金投资风格 出台监督自律规则 加强投资交易监测 严控产品设计源头杜绝蹭热点 [3][4] 业绩比较基准改革 - 制定监管指引明确基准选用标准 禁止设定易超越基准 科学合理性成为改革第一步 [2][3] - 基准应用范围扩大至公司考核 监管评价 第三方评奖等场景 存量产品规范将逐步推进 [2][3] - 今年以来超60只基金变更业绩基准 同比增逾2倍 部分公司已提前调整名称和投资范围 [4][5] 主题基金监管强化 - 重点整治名称与持仓偏离现象 新能源基金重仓IT 科技基金重仓银行等案例将被严查 [4] - 建立动态持仓核查机制 风控部门定期匹配风格库 考核薪酬与基准达标情况挂钩 [4] - 部分公司考虑转型全市场基金 但医药等超额收益显著行业仍需要主题型产品存在 [5] 长周期考核机制影响 - 招商证券指出新规与2024年分类评价制度方向一致 但新增投资稳定性等细化指标 [6] - 博时基金认为将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市场稳定性 [6] - 融通基金表示有助于建立团队化运作体系 从单兵作战转向平台赋能 形成复合收益能力 [6][7]
从“规模为王”到“业绩说话”,公募基金行业将迎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5-08 21:31
行业规模与现状 -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发展27年 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规模超32万亿元 产品数量达1.26万只 [1] - 行业存在"旱涝保收"问题 产品收益与投资者回报脱节现象突出 [1] 费率改革核心措施 - 推行主动权益类基金浮动费率模式 业绩低于基准须少收管理费 [3] - 新机制由固定管理费 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组成 与持有时长和收益率挂钩 [5] - 采取新老划断方式 头部机构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产品不低于主动权益类新发数量的60% [4][5] 基金经理薪酬改革 - 考核体系调整 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需降薪 [6] - 当前23.25%产品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 主动权益类比例达47.83%涉及1136位基金经理 [6][7] - 部分知名百亿基金经理产品近三年跑输基准超20个百分点 如张坤 葛兰等 [7] 业绩基准强化 - 明确每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 杜绝风格漂移 已有超60只产品调整基准 [9][10] - 部分产品改用行业指数替代沪深300 使基准更匹配投资策略 [10] - 基准约束延伸至风险控制 持仓偏离时需重新审视策略 [11]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浮动费率机制重新定义管理人与投资者关系 是产品供给侧深度优化 [4] - 改革将促进"良币驱逐劣币" 优秀产品更具竞争力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8][11] - 中长期有利于稳定市场风格 增强投资者信心 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11]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点评:公募基金未来需要重视的三条路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8 18: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公募基金行业有四大影响,包括管理费差异、业绩比较基准重要性提升、重视投资者盈亏、关注含权中低波动和资产配置型产品机会 [2][7] - 公募基金未来需重视三条路径,分别是主动权益基金跟踪误差控制、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改善投资者盈亏、含权中低波动型和资产配置型产品投资策略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动方案》对公募基金行业的四大影响 - 管理费与业绩挂钩,同一梯队基金公司管理费可能差异大,二梯队公司管理费可能高于一梯队 [8] - 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强化,设定、跑赢基准是重点探索路径,关注监管指引,基准集中使指数Beta更强、波动率降低,常规SmartBeta指数关注度提高,主动投资面临被动化等 [9][10] - 重视投资者盈亏情况,可从产品降低波动、提高夏普比和销售模式投顾化两方向改善 [12] - 除权益产品外,关注含权中低波动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市场机会,如固收+基金和FOF [12] 公募基金未来需要重视的三条路径 主动权益基金的跟踪误差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 - 2022 - 2024年,68.76%主动权益基金跑输基准10%,但历史数据参考意义不大 [13] - 放大跟踪误差是双刃剑,降低跟踪误差可提高胜率,8%跟踪误差是有效控制指标,低于8%时跑输10%以上占比显著下降 [20] 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如何改善投资者盈亏情况 - 波动率低的产品投资者收益损耗低、获得感强 [24] - 高夏普比率产品价值创造能力强,基金公司管理产品应重视收益风险性价比 [26][28] - 基金管理人及销售平台应打破热点追随式销售模式,采用投顾式销售 [29] 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有哪些投资策略 - 头部机构构建多层次固收+策略矩阵,包括资产配置型、景气成长型、红利固收+等多种类型 [33][38] - FOF聚焦策略转型,2024年以来QDII、商品等多资产配置比例提升,TREE长盈计划受市场认可,2025年一季度相关FOF吸金195.15亿元 [41][48]
易方达基金:以投资者为本,探索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浪基金· 2025-05-08 09:13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围绕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建设一流投资机构、守牢风险底线等政策举措 [1] - 督促行业机构树牢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恪守信义义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综合能力 [1] - 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1] 浮动费率机制改革 - 目前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主要采用固定费率模式,按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 [2] - 2023年7月证监会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提出在固定费率产品为主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 [2] - 2023年8月25日首批20只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获证监会注册批复,成立以来均平稳运行 [2] - 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根据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适用管理费率水平 [2] - 业绩表现符合同期基准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基准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基准适用升档费率 [2] 业绩比较基准约束 - 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 [3] - 引导行业机构严谨客观选用业绩比较基准,发挥其在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等方面的功能 [3]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约束,保障产品风格稳定性,帮助投资者评估基金业绩表现 [3] - 易方达基金将增加发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率主动权益基金,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3] 行业考核评价与权益投资 - 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与投资者利益更紧密绑定,重视中长期价值创造 [4] - 围绕"五篇金融大文章"、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新质生产力等方向持续布局主动权益基金和各类指数基金 [4] - 创新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投资者回报绑定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 [4] 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 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推出含权中低波动型、资产配置型基金,完善适配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的产品谱系 [4] - 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打造企业级人工智能应用生态 [4] - 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实施顾问式客户服务转型,开展基金投顾业务,提升资产管理和综合财富管理能力 [4] 合规风控与金融文化 - 加强合规风控的主动性、前瞻性,保障业务规范稳健运行,守住风险底线 [4] - 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导向,弘扬和践行"五要五不"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5] - 发挥功能性,建设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公募基金行业,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5]
关注业绩比较基准锚定作用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落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04:41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1] - 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面世,超20家基金公司即将上报相关产品 [1][2] - 新机制将打破"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模式,将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 [1]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设计 - 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或有管理费+超额管理费"构成,计费方式取决于年化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及持有时间 [2] - 与以往产品不同,新机制将根据不同投资者持有不同基金份额的实际收益情况差异化收取管理费 [2] - 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锚定,超越基准时管理费上升,未达基准时管理费或大幅减少,改变基金公司盈利逻辑 [2] 监管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 [3] - 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 头部公募机构未来一年内发行的主动权益产品中浮动费率机制产品占比不低于60% [3] 信息披露要求 - 修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强化业绩表现及管理费分档收取的信息披露 [4] - 综合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投资者盈亏情况、产品综合费率水平等信息 [4] 浮动费率机制发展历程 - 2019年底推出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产品,对年化收益率超过8%的部分按20%提取业绩报酬 [5] - 2023年8月获批20只浮动费率产品,分为与规模、持有时间、业绩挂钩三类 [5][6] - 截至5月6日,大部分产品实现正收益,部分产品回报率超过28%-40% [6]
公募业重大改革!多方位详解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5-07 20:28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25条改革措施全面深化行业改革,引导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形成高质量发展"拐点"[2][4] - 改革核心在于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增强投资行为稳定性,提升服务能力,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2] - 改革举措需20余件配套法规细化落地,证监会已制定落实时间表,将成熟一项推出一项[2][12] 优化基金运营模式与考核评价 - 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引入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利益的指标[4] - 基金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公司高管的考核中,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10] - 基金公司内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中,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相应降低管理规模、收入利润等指标权重[10]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 - 业绩比较基准发挥"锚"和"尺"的作用,明晰投资风格、约束投资行为,防止风格漂移,并作为考核依据[5] - 将出台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建立基准库,明确设定、修改、披露、评估及纠偏机制[6] - 在基金公司业绩考核、监管分类评价、第三方评奖等机制中,更关注产品业绩偏离基准的情况[6] 建立浮动管理费机制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模式,扭转"旱涝保收"现象[8] - 根据投资者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费率:符合同期基准适用基准档,明显低于基准适用低档,显著超越基准适用升档[8] - 采取新老划断,头部机构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60%需采取浮动费率安排,试行一年后评估[9] 薪酬管理与利益绑定 - 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机制,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10] - 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越基准,可合理适度提高基金经理绩效薪酬[10] - 提高基金公司高管、部门负责人、基金经理对本公司管理基金产品的跟投比例,并延长现行1年锁定期[10] 支持机构发展与协调 - 支持中小基金公司特色化发展,制定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推动降本增效,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12] -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支持权益类基金和固收类基金协调发展[12] - 监管部门将区分存量增量、大小公司稳妥实施,给予充分调适时间,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优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