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

搜索文档
成都都市圈9条重点产业链年度投资超37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3 08:12
成都都市圈重点产业链投资概况 - 成都都市圈正加速推进51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年度投资规模超370亿元,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9条重点产业链 [2] - 新型显示、锂电、清洁能源装备三条产业链年度投资额位居前三,分别为103.9亿元、100.21亿元、76.54亿元 [3] 新型显示产业 - 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为国内首条高世代AMOLED生产线,工艺设备已提前4个月搬入,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空白并推动技术引领 [3] - 成都已汇聚京东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56家,川渝地区配套企业超100家,配套率提升至48% [3] - 菲斯特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为全球最大激光显示光学屏及光学薄膜生产基地,总投资15亿元,投产后年产能达300万件光学屏和3000万平方米光学薄膜 [4] 绿色食品产业 - 成都都市圈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11个重点项目,其中5个年内竣工,为9条产业链中竣工数量最多 [6] - 四川欧福蛋业生产基地预计9月中下旬投产,年处理鸡蛋达2万吨,目前设备安装进度过半 [6] - 丹丹郫县豆瓣二期数字化绿色生产研发基地正加速建设,将强化区域原料供应、生产加工等环节协同 [6] 航空装备产业 - 航空装备产业链年内开工项目数量居首,包括鸿源航空动力产业园、洪雅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系统项目 [7] - 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系统项目总投资19.8亿元,计划年度投资3亿元,将构建"运载火箭+电磁发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7] 区域协同发展 - 成都都市圈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进产业跨区域建圈强链,目标构建梯度合理、协作紧密的制造业格局 [7]
河南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线观察
新华网· 2025-06-22 10:48
新能源汽车产业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1秒产出1个动力电池电芯,采用第三代CTP技术,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与4C快充,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带动2000亿元产业生态 [2] - 郑州比亚迪工厂5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车,3秒下线一支动力电池电芯,2023年生产整车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计划下半年推出新招聘计划 [3] - 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具备60万台整车、60万台发动机、30万套电池的年产能,奇瑞开封基地将投放10款以上新车型 [4] - 河南省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600余家,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68.1万辆(同比增长117.3%),出口1万辆(同比增长146.9%),一季度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37.6% [6] 装备制造业升级 - 郑煤机获评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液压支架切割精度达0.3-1mm,智能化成套装备远销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 [8][9] - 中铁装备盾构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卫华集团起重机产销量全国第一,许继集团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全国领先 [9] - 许继集团带动2000亿元电气装备产业链,年均采购300亿元,拉动4700家供应商,新能源发电及储能领域市场份额超10% [11] - 河南省目标2025年重大技术装备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打造6个千亿级装备产业链 [13] 超硬材料与半导体 - 黄河旋风突破6-8英寸MPCVD多晶金刚石晶圆技术,成立合资公司推进金刚石散热材料产业化 [14] - 河南省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国80%,力量钻石半导体散热片项目投产,中南钻石研发大尺寸单晶片 [15] - 三门峡市高纯镓年产能110吨(占全国27%),东方希望建成全省首家高纯镓生产基地 [16][17] 传统产业转型 - 河南省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支持装备制造业创新,郑煤机获6000万元专项立项 [8] - 前5个月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053.08亿元(同比增长136%) [13]
市政府召开第153次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 研究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等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6-21 07:55
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制造强市建设 - 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奋力打造新时代制造强市 [2]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发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作用和"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构建体现武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生态优化 - 持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培育"七万工程",培育一批有引领力的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着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融通发展的生动局面 [2] - 优化产业生态,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型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双创示范基地等配套服务,强化人才、资金、数据、用能等要素保障,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 [2]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1] - 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深化调研论证,加强对上衔接争取,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第十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
快讯· 2025-06-20 21:54
6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会上,来自量子 科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领域的10家初创期中小企业负责人介绍了技术研 发、人才引育、投融资支持、场景应用等方面情况,结合各自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政策 举措建议。李乐成强调,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发展未来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希望大家 树立雄心壮志,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产出标志性产品、形成引 领性标准。要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聚焦细分领域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 力。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用足用好国家各类支持政策,乘势而上, 当好前行者、开拓者,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贡献力量。(工信微报) ...
2025年前五月苏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8:34
贸易总额及结构 - 1月至5月苏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0761.5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 [1] - 出口6795.5亿元,增长8.6%,进口3966亿元,增长2.3% [1] - 一般贸易进出口4621.7亿元,增长7.4%,其中出口3164亿元,增长15.4%,吴中区小家电产业带是重要拉动因素 [1] - 加工贸易进出口4487.9亿元,增长3.5%,其中进口1740.7亿元,增长7.6% [1] 企业类型表现 - 外资企业进出口6170.1亿元,增长5.3% [1] - 内资企业进出口4590.3亿元,增长7.3%,内外资企业呈现齐头并进态势 [1] 区域市场分布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714.6亿元,增长15.4%,占全市进出口43.8%,拉动增速6.2个百分点 [1] - 对东盟进出口2064.5亿元,增长30.5% [1] - 对金砖国家、非洲分别进出口1074.2亿元、181.2亿元,分别增长9.2%、9.7% [1] 出口产品细分 - 机电产品出口5287.9亿元,增长7.4%,占全市出口77.8% [2] - 电工器材出口358.8亿元,增长19.4%,电脑零附件出口148.2亿元,增长57% [2] - 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出口399.6亿元、234.5亿元、54.8亿元,分别增长20.6%、20.1%、21.5% [2] - 工业机器人出口3.6亿元,增长38.2%,反映苏州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力 [2]
“AI+制造” 萧山如何探索“最优解”
杭州日报· 2025-06-20 10:42
AI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 企业实践 - 杭州帝凯工业布引入AI验布机替代传统人工抽检 人工检出率仅50%而设备可24小时运作且准确率超90% 人力成本减少30%-40% [5][7] - AI验布机瑕疵识别种类从13种扩展至20余种 并部署国产算力服务器DeepSeek应用 实现销售、库存等多平台数据整合分析 [8] - 兆丰机电、水木物联等企业分别在刀具瑕疵检测、印染工艺优化等领域探索AI应用 形成跨行业解决方案集群 [8] 政府推动 - 萧山区召集8家制造业企业与9家AI服务商共建应用场景 计划打造可复制推广的行业模板以消除企业对AI"动态模糊性"的顾虑 [9] - 杭州市政策明确支持萧山发展智能制造等融合型产业 区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算力券" 单企业最高可申领100万元 [10][11] - 通过"揭榜挂帅"、"双向编制池"等机制构建政策-数据-产学研协同生态 加速AI技术落地 [11] 专家建议 - 当前瓶颈在于复合型AI人才短缺 需创新"人才共享"机制促进学术与产业对接 [12] - 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激励试点 建设工业公共数据语料库 推动算力普惠共享降低应用成本 [12]
2025年中国工业控制线材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及趋势研判:新型工业化和智能制造持续推动,工业控制线材市场稳步扩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9 09:31
工业控制线材行业概述 - 工业控制线材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连接组件,包括信号传输线、电源线、数据线等,承担设备连接和系统稳定运行的作用 [4] - 按材质可分为铜线、铝线、光纤线等类型,其中铜材凭借优异导电性和抗腐蚀性占据核心地位 [4][10] 行业发展背景 - 国家政策强力推动智能制造,2025年目标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转型 [1][14] - 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40.54万亿元(同比+1.58%),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为线材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6] - "人工智能+制造业"行动计划推动AI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对高性能线材的需求 [1][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365.7亿元,受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2739亿元)和智能制造驱动持续扩容 [1][11][14] - 铜材产量2024年为2350.3万吨(+6.01%),2025年1-4月达749.2万吨(+11.04%),原材料供应稳定 [1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铜材(占全球产量60%以上)、铝材、绝缘材料等 [8][10] - 中游:线材制造企业如新亚电子、日丰股份等 [2][18][20] - 下游: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 [8] 重点企业分析 - 新亚电子:2024年工业控制线材营收13.86亿元(+22.98%),产品覆盖AI服务器、光伏、汽车电子等高增长领域 [18] - 日丰股份:2024年线缆营收41.13亿元(+9.24%),在橡套电缆细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20] - 行业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垂直整合提升集中度 [16] 未来发展趋势 - 智能化:集成传感与通信功能,支持实时监测和工业互联网数据交互 [22] - 绿色化:推广无卤素材料、再生铜铝,光伏/风电专用线材需求激增 [23] - 高端化:高强高导材料、精密屏蔽技术突破,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24]
镇江经开区33家企业获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智造”赋能,新型工业化步履铿锵
镇江日报· 2025-06-19 07:41
智能制造产业变革 - 镇江经开区33家企业入选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1] - 区域通过政策引导、标杆培育、资金扶持推动制造业向数智化转型 [1] - 截至2024年底,镇江经开区共创成省级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企业77个,包括国家数字领航企业1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个等 [4] 企业智能化转型案例 - 中交一公局港发(江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生产运营平台实现全流程管控,单条生产线用工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3倍 [2] - 江苏瑞尔隆鼎实业有限公司应用机械臂使生产效率提升12%,人力成本降低42%,每年投入超2000万元用于智能化改造 [3] 政府支持措施 - 近三年为405家工业企业提供"智改数转网联"诊断服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4] - "十四五"以来指导51家企业争取省市智改数转扶持资金5368万元 [4] - 采取"梯度培育"策略,鼓励企业从车间级智能化改造起步,逐步向工厂级、行业级标杆迈进 [4] 未来发展规划 - 按照"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梯度培育模式,鼓励中小企业普及智能化生产,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全流程贯通的智能工厂 [5] -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支持行业龙头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优化 [5]
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制造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 - 现代制造业需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路线,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 我国需从历史规律和全球视野分析制造业比重演变机理,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 [1] 科技革命对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影响 - 18世纪机械化技术革命推动棉纺织业、制铁业效率提升,催生铁路设备、机床制造等新产业 [2] - 19世纪电气化技术革命促使汽车、电气设备、化工等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 [2] - 20世纪计算机化技术革命扩展产品范围,计算机、集成电路等新兴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引擎 [2]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推动链式变革 [3] - 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渗透传统制造业,同时催生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业态 [3] - 我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具备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技术的双重优势 [3]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世界第一) [4] - 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4] - 超大规模市场助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加速技术迭代和产业链韧性提升 [4]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措施 - 强化科技赋能,聚焦薄弱环节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业创新融合 [5] - 优化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水平 [5] -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5] 需求侧驱动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 创新消费场景和监管体系,以新型消费扩容提质牵引制造业转型 [6] -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价格关系 [6]
工业与避险需求齐发力,白银涨势紧逼黄金,本月涨幅已逾10%
新浪财经· 2025-06-18 19:49
白银价格表现 - 伦敦银现货价格自6月以来累计上涨逾10%突破每盎司37美元关口年内累计涨幅超过25% [1] - COMEX黄金年内累计涨幅约30%白银涨幅直追黄金 [1] - 截至6月17日伦敦银现货价格最高达每盎司37.07美元 [3]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贵金属板块内部补涨需求(金银比值收敛)及工业需求支撑共同推动白银上涨 [3] - 白银工业需求占总需求60%其中光伏产业需求占比16.8%新能源汽车5G通讯人工智能等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4] - 全球主要交易所白银库存总体呈下降趋势国内库存2024年止跌反弹但光伏抢装潮一度使库存降至900吨6月回升至1260吨 [4] 宏观经济与政策影响 - 全球经济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为黄金白银提供上涨动力 [6] - 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剧市场不确定性4月后白银表现弱于黄金金银比走阔至100以上中美贸易谈判缓和后白银涨幅反超黄金金银比修复 [7] 未来价格展望 - 三重属性共振支撑白银价格:金融属性(去美元化及央行储备潜在催化)工业属性(新型工业化带动需求)投机属性(高价格弹性及集中持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