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工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拓普集团涨2.01%,成交额16.5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8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3:3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1%,报收69.44元/股,成交金额16.56亿元,换手率1.40%,总市值达1206.7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80亿元,其中特大单买入2.33亿元(占比14.09%),卖出1.61亿元(占比9.75%)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43.23%,近5个交易日上涨6.93%,近60日上涨41.25%,但近20日下跌3.13%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成立于2004年4月22日,于2015年3月19日上市,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内饰功能件33.76%,底盘系统28.66%,减震器15.77%,汽车电子8.31%,热管理系统7.58%,其他(补充)5.86%,电驱系统0.06%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概念板块包括线控底盘、理想汽车概念、汽车热管理、汽车轻量化、新型工业化等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35亿元,同比增长5.83%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2.95亿元,同比减少11.08%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7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0.59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1.05万户,较上期增加6.33%,人均流通股为15722股,较上期减少5.9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8817.61万股,较上期减少16.42万股 [3] - 多家沪深300ETF增持或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415.10万股至1523.02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326.83万股至1102.14万股,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为新进股东 [3] - 东吴移动互联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首个低空飞行营地落户大学城,暗藏广州布局万亿产业三大野心
南方都市报· 2025-10-21 13:22
项目定位与目标 - 广州首个低空飞行营地在广州大学城启动,旨在打造集应用展示、试飞测飞、检验验证、人才培养、销售交付、科普研学、调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平台 [2] - 项目目标是打通低空经济从技术、产品到场景、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解决行业面临的规模化、商业化不足等共性问题 [2] - 营地计划构建“基础设施+示范场景”矩阵,提供备件供应链体系,目标是服务产品聚广州、广州卖全球,并加快打造全球最大、功能最全的飞行营地集群 [13][17]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攻关 - 营地将联合国家级平台(国转中心、广东空天院)及低空检测头部企业,开展低空飞行器核心技术攻关,为低空产品“飞得稳、测得准、认证快”提供支撑 [3][5] - 借助广州大学城科研、人才优势,建设产学研展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利用高校研发测试设备及人才创造力助力关键技术攻关 [3][5] - 国转中心将聚焦新型能源动力、智能网联、低空飞行器三大领域,打造数据要素融合赋能服务平台、低空飞行器测试平台等公共转化平台,推动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并落地转化 [6] 基础设施与成果转化 - 营地已完成小谷围岛内5处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将联合高校建立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立低空科技成果库和转化服务机制 [7] - 项目提供测试服务,帮助企业在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零部件、整机测试,应对复杂环境,广东工业大学即将在载人无人机方向实现3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 [7][13] - 引入“新工科”创新模式,建设共享工厂、众创空间,并根据产业需求培养工程博士,提供经费和平台资源,帮助青年学子边学边创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7][8] 商业化应用与场景拓展 - 营地发布全业态应用场景清单,涵盖生产作业、文旅消费、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十大核心领域118个应用场景,并同步发布珠江文旅、智能物流2条低空经济规划航线 [14] - 顺丰将在飞行营地设立智能物流中转枢纽,打造“前店后仓”展示中心,已启动核心区至广东工业大学线路,后续有望实现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全覆盖 [14] - 广州拥有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高域等一批eVTOL整机制造企业,可与深圳的大疆、顺丰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支撑产业发展,并探索大湾区跨境飞行等新业态 [14][17] 市场规模与产业基础 -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2] - 广州低空经济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小鹏汇天近期获中东地区600台订单,创下飞行汽车海外最大订购规模 [2][5] - 番禺区此前已规划17公里空中环岛线路,并率先发布大湾区跨城低空快速出行网络,显示出其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中的持续突破 [17]
华中数控涨2.00%,成交额3413.0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14.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1:43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00%,报28.52元/股,总市值56.67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4.53万元,大单资金呈现净买入态势,买入442.27万元,卖出327.74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32%,但近期表现分化,近5个交易日下跌1.69%,近20日下跌5.63%,近60日上涨3.48%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亿元,同比减少11.91%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8144.91万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23.54%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数控系统与机床占比67.97%,机器人与智能产线占比29.30%,其他业务占比2.72% [1]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86万户,较上期减少1.14%,人均流通股增至6826股 [2] - 机构投资者中,华夏中证机器人ETF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311.99万股,较上期增持55.42万股 [3] -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26.08万股,较上期增持23.30万股,招商安本增利债券C为新进第九大股东 [3] 公司背景与行业分类 - 公司成立于1994年10月18日,于2011年1月13日上市,总部位于武汉东湖开发区华工科技园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机床工具 [1] - 公司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职业教育、小盘、汽车轻量化、阿里概念、新型工业化等 [1]
美腾科技涨2.05%,成交额547.6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1 10:45
股价表现与市场数据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25.40元/股,成交547.66万元,换手率0.64%,总市值22.46亿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7.40%,近5个交易日上涨2.42%,但近20日微跌0.04%,近60日下跌2.64% [1]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5062户,较上期增加5.57%,人均流通股6738股,较上期减少5.27%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21日,于2022年12月9日上市 [1] - 公司是一家以提供工矿业智能装备与系统为主体业务的科技企业,核心产品集聚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装备71.86%,智能系统与仪器14.44%,其他业务13.70%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减少5.91% [1] - 2025年1月-6月归母净利润813.13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4.35%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948.87万元 [2]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微盘股、小盘、新型工业化、DeepSeek概念、人工智能等 [1]
瑞晨环保涨2.07%,成交额634.2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1 10:25
股价表现与市场数据 - 10月21日盘中上涨2.07%至27.14元/股,成交634.21万元,换手率0.68%,总市值19.44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8.39%,近5个交易日上涨2.30%,但近20日下跌5.37%,近60日下跌0.95% [1] - 公司股东户数为5237户,较上期增加10.70%,人均流通股6612股,较上期减少9.66%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上海瑞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26日,于2022年10月25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效节能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为高效节能离心风机和高效节能离心水泵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风机74.20%,合同能源管理15.66%,配件维保及其他6.39%,水泵2.00%,电机1.75%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3.71% [1] - 2025年1月-6月归母净利润为-3130.45万元,同比减少14.09%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07.46万元 [2]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其他通用设备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微盘股、小盘、新型工业化、低空经济、专精特新等 [1] 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诺安多策略混合A(320016)新进为公司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41.48万股 [2] - 华夏磐泰混合(LOF)A(160323)新进为公司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31.95万股 [2]
机器人减速器产品产量猛增1.2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23:57
工业整体增长态势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1] -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5%,环比增长0.64% [5] - 1—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 [5] 装备制造业表现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35.9%,已连续31个月超过30% [1][6] - 汽车行业增长11.2%,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0% [7] - 电气机械行业增长11.1%,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0% [7] - 电子行业增长10.9%,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7.1% [7] - 汽车、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近4成 [7] - 发电机组产品产量增长51.1%,民用钢质船舶增长19.0%,铁路机车增长16.6% [7]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4个百分点 [1][5] - 高技术制造业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7% [7]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4%,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增长20.5%,生物药品制造增长11.8% [7] -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品产量增长98.0%,3D打印设备增长40.5%,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增长28.5% [7] 机器人及智能产品增长 - 机器人减速器产品产量增长1.2倍 [2][9] - 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增长29.8%,服务机器人增长16.3% [2][10] - 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增长59.9%,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长25.1% [9]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5个百分点 [9] 行业增长面 -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90.2% [9] - 在统计的62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8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1.8% [9]
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机器人减速器产量猛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9: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9月 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7%,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35.9%,已连续31个月超过30%,"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4个百分点。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反映了创新 驱动转型的积极成效,再叠加下游需求有所改善,拉动了装备制造业的生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新型工业化研究部高级工程师颜蒙进一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可从三方面加以认识,一是规模总量不断扩张,二 是细分结构持续优化,三是"拳头产品"竞相涌现。 值得注意的是,从产品来看,前三季度,机器人减速器产品产量"猛增",增长1.2倍;另外,工业机器 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产量也呈现出两位数增长态势,分别增长29.8%、16.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 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提 ...
“十四五”时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6:32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1] - 中国GDP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年均实际增长5.5%,远高于同期世界3.9%的年均增速 [1] - 中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前列 [1] 经济增长驱动力 - 2021至2024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比“十三五”时期提高11.1个百分点 [1] - 2021至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60.6% [2] 科技创新与研发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超700万人年,稳居全球首位 [1] - 2025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比2020年上升4位,位列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首位 [1] -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2024年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2] 工业与制造业发展 - 2021至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2%、9.2% [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比2020年增长8倍多,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 城镇化与收入 - 2024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 [2]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20年的2.56降至2024年的2.34 [2] 能源结构转型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16.0%提升到2024年的19.8% [2]
拓邦股份涨2.02%,成交额7222.1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18.1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10:0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0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14.12元/股,成交金额为7222.14万元,换手率为0.48%,总市值为176.0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18.17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522.23万元,大单净卖出95.94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4.28%,但近5个交易日、近20个交易日和近60个交易日分别下跌4.92%、3.35%和0.07%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5.02亿元,同比增长9.70%,但归母净利润为3.30亿元,同比减少15.11%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工具和家电占比79.54%,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占比15.41%,机器人占比5.04% [1]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3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35亿元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0.39万户,较上期减少2.17%,人均流通股为10308股,较上期增加2.21% [2] - 多家机器人及智能主题ETF增持公司股份,其中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增持497.24万股至2791.66万股,为第二大流通股东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549.68万股至1082.62万股,为第七大流通股东 [2]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1] - 公司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无人驾驶、灵巧手、新型工业化、机器视觉、人形机器人等 [1]
经济学者:“投资于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财经· 2025-10-19 15:23
面向“十五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观点 - 投资于人旨在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1] - 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培育中国制造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4] - 推动新型工业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4]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路径 -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实施“人工智能+”战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5] - 强化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协同性[5] - 使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5] - 加快形成兼具高水平开放与高水平安全特性的新型工业化体系[5] - 推进新质生产力布局优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撑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 投资于人的具体措施 - 打造多种所有制企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创造有效合作的创新生态[6] - 完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和人才培养使用流动机制,以市场中性原则推动公平竞争[6] - 彻底扭转“重物不重人”的导向,建议将教育投入财政资金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至5%[6] - 完善地方政府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体系,衡量人均GDP增速、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占比、研发经费支出与GDP比重等指标[6] 绿色发展与碳减排任务 - 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30年时间,任务艰巨,而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用时53年,美国需46年,西方发达经济体平均超70年[7] - 中国碳减排任务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占比至少85%,新型工业化承担碳减排重任[7] - 需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7]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安全性与附加值,摆脱低端锁定[8] -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升级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效能[8] - 推动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的突破,实现工业从“全”到“强”的转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