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搜索文档
汽车创新链:链接上下游,链动中外“朋友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09:37
智能汽车产业链展示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聚焦智能汽车产业链,汇聚30余家企业和机构,展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创新技术 [2] - 黑芝麻智能展示华山系列和武当系列芯片产品,行业对汽车智能化认知更深刻 [3] - 小鹏汽车展示飞行汽车和陆地航母产品,提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战略目标 [3] - 特斯拉展示机器人、汽车及超级工厂三大板块,强调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定位 [3] - 高通公司通过骁龙数字底盘技术与中国主流车企合作推出超210款车型 [4] - 视比特机器人展示PaintPro漆面缺陷检测系统,采用AI+3D视觉技术 [4] - 亿航智能展示飞行汽车,2023年交付216架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实现盈利 [4] 电动化技术创新 - 多氟多新能源展示第三代"氟芯"大圆柱电池,优化温升和循环性能 [5] - 博世展出智能集成制动系统、DPB 2.0制动系统等本土化电气化创新成果 [5] - 宁德时代展示钠离子电池技术,强调绿色回收和循环再生理念 [5][6] - 广汽零部件和宁德时代等企业以"阵营"形式参展,展现多领域协同发展 [5] 上游材料与核心技术 - 贝特瑞发布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解决锂串扰效应等行业痛点 [7] - 瓦克化学推出4款新能源汽车材料新品,包括耐火材料和导热硅胶等 [7] - 力拓与宝武联合展示西坡铁矿项目,强化上游材料供应链 [7] 产业协同与多元发展 - 吉利汽车展示"醇氢科技",包括甲醇汽车和醇氢电动动力链等创新技术 [8] - 溧阳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建设测试场地,推进干线物流和Robotaxi项目 [8] -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示范区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等"3+1"主导产业 [8]
研判2025!中国电热毯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进出口情况分析:行业技术创新与安全升级并进,市场增长与政策规范引领高质量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2 09:27
行业概述 - 电热毯是一种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床上用品,主要由电热线、温度控制器和电源线组成,用于寒冷季节保暖或局部取暖 [2] - 产品分为不带信号线型和带信号线型电热毯 [2] - 2024年中国电热毯市场规模达59亿元,同比增长25.53% [1][11] 行业发展历程 - **起步阶段(1996年前)**:引进国外技术,初期产品存在发热丝设计不合理、绝缘层问题导致安全事故 [4] - **发展阶段(1996-2010年)**:首部行业标准QB/T 2994发布,电热丝从单螺旋改进为双螺旋设计,温控系统向电子化升级 [4] - **成熟阶段(2010-2020年)**:碳纤维、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应用,智能温控技术初步探索 [4] - **创新升级阶段(2020年至今)**: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电热毯支持语音控制、健康监测,远红外加热和医用型产品兴起 [5] 行业产业链 - **上游**:电热丝/发热线、外层面料(阻燃面料等)、聚酯薄膜、温控器、熔断器等原材料 [7] - **中游**:电热毯生产制造 [7] - **下游**:家庭用户为核心,商业场所(酒店、养老院)和医疗保健领域(抗菌、除螨功能)需求增长 [7] - 熔断器市场规模2024年达35亿元(+12.9%),新型智能熔断器响应速度达毫秒级,体积缩小50% [9] 市场规模与进出口 - 2025年1-5月中国电热毯进口数量3.31万条(+647.64%),进口金额415.72万元(+881.85%) [13] - 同期出口数量599.04万条(+40.18%),出口金额5.32亿元(+24.91%),主要销往美国(占出口额36.96%)和澳大利亚(21.17%) [13][15]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彩虹集团**:全球最大电热毯制造商,拥有150余项专利,2025年Q1营收2.62亿元(-16.88%),净利润0.31亿元(-16.58%) [17][19] - **彩阳电暖科技**: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自主生产发热线、控制器,保修期达6年 [19] - **琴岛电器**:产品出口欧美,注重智能化与国际化布局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个性化**:物联网技术融合,支持APP远程控制、睡眠数据自动调温,定制化设计需求提升 [24] - **健康与环保**:远红外加热技术改善血液循环,环保材料减少环境影响,生物反馈传感器优化用户体验 [25][26] - **市场增长与创新**: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70亿元(CAGR 10%),碳纤维发热丝、智能温控成为标配 [27]
浙江工业经济向高向新向智发展成效显著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48
浙江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5004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8% [1] - 工业经济向高 向新 向智发展成效显著 高技术制造业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 7% 12 0% 11 1%和9 8% [1] 工业经济高端化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7%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 2%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0%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 1%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1%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5%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8%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 5% [1] 工业经济新型化发展 - 1至5月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 0% 增速比营业收入高2 1% [1]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 08% 同比提高0 06% [1] - 六大科创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 84% [1] 工业经济智能化转型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企业 [2] - 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可穿戴智能设备 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增速远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 [2] 经济展望 - 浙江将持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
河北承德构建智能化清洁能源产业生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2 06:22
7月14日,围场滴水湖光伏电站上空,一架无人机精准扫过36万块光伏板,捕捉着每一块组件的温度变 化与细微损伤;平泉海棠河风电场主控室内,50台虚拟风机在屏幕上跃动,AI仅用15秒就"驯服"了偏离 风向的机组;隆化蝉鸣山储能电站,形如蜂群的电池组串自主调配充放电,每年可多储900万度绿电 ——当光伏板拥有感知能力、风机学会自主追风、储能系统变得智慧,承德正以智能化为主线,赋能清 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承德清洁能源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始于装备制造的"脱胎换骨"。通过精准引进头部企业与高端项目,风 机主机、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制氢装备等核心产品已实现本地化生产。目前,智能风机年产能突破2000 台(套),产品远销中亚,其核心控制系统融合了先进传感与自适应算法,为覆盖华北、西北等广阔区域 的发电矩阵装上"智慧大脑"。 在围场,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引领产业智能化发展。承丰氢能智能装备(河北)有限公司推出的光敏半导 体制氢系统,以19%的光氢转化率创下全国纪录,其智能控制单元可实时耦合新能源波动特性,使绿氢 成本有望在2026年降至20元/千克以下;中纤新材料科技(承德)有限公司以全电池窑智能温控技术点石成 金,让玄武岩矿石 ...
下游订单放量 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喜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43
行业整体表现 - A股59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38家预喜(27家预增、6家略增、5家扭亏),21家预减或亏损,呈现两极分化态势[1] - 20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1] - 业绩向好的公司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带动订单放量[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长源东谷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55亿至1.8亿元,同比增长62.65%-88.88%,主要得益于商用车客户需求稳定及新能源混动缸体缸盖销量提升[2] - 江苏博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3.41亿至3.87亿元,同比增长47%-67%,主要由于订单充足及新能源车身模块化产品收入增长[2] - 产品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升和海外业务拓展成为订单增长关键因素[2]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正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将推动零部件企业向高精度电机电控系统、智能驾驶传感器与算法集成、新型材料应用三个方向突破[2]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零部件产业链需求爆发,技术领先、绑定头部车企的企业率先受益[3] - 传统燃油车产业链因市场萎缩面临订单压力[3] 企业分化与转型建议 - 知名品牌和技术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产品同质化企业面临经营挑战[1] - 行业两极分化将加剧,技术迭代能力与市场响应速度成为核心竞争力[3] - 业绩承压企业需加速向新能源赛道转型,优化产品结构,注重降本增效并拓展海外市场[3]
合资车企反攻:先杀死自己,才能活下去
晚点Auto· 2025-07-21 23:28
合资品牌战略转型 - 日产全球高管2023年4月考察中国市场后认可中国电动车设计、智能化及驾驶体验,决定授权中国团队主导车型企划、研发及造型工作 [3][4] - 新模式首款产品东风日产N7上市50天大定破2万台,6月销量超6000台,位列合资新能源榜首及中大型纯电轿车第三 [4] - 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1小时订单破1万台,标志合资品牌从防守转向进攻 [4] 定价与产品策略 - 合资品牌打破传统定价体系,东风日产N7定价11.99万-14.99万元,低于同尺寸燃油车天籁 [6][7] - 广汽丰田铂智3X起售价从bZ4X的20万元降至11万元,激光雷达智驾版定价14.98万元且最畅销 [9][10] - 奥迪A5L预售价压至25万元级别,高配版搭载华为智驾技术且不超过30万元 [9] 技术配置与供应链 - 合资车型简化配置差异,东风日产N7全系标配400V平台、3C快充,4个版本搭载云毯座椅 [9] - 大众、通用等将高阶辅助驾驶作为核心卖点,上汽通用"至境"品牌6款新车全面部署该功能 [12] -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全球装车量前十中的六席,激光雷达成本降至千元级 [22] 本土化放权与研发 - 丰田中国首次由中国人担任副董事长,实施"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主导电动车及经典车型研发 [16][17] - 东风日产N7由中国团队首次主导设计日产品牌新能源车,采用动态发光车标获全球支持 [17] - 大众在合肥建德国外最大研发中心VCTC,开发中国专属A级车平台CMP [18] 市场格局与竞争逻辑 - 合资燃油车市场份额从五年前61.6%跌至不足35%,电动车占比从2020年5.9%升至2024年49.4% [21] - 合资品牌通过燃油车降价输血电动车,广汽丰田挖角新能源销售团队并补贴门店 [22] - 行业进入"OPPO vivo时刻",竞争焦点转向成本控制、渠道效率等基础能力 [25][26] 开发效率提升 - 合资车型开发周期从四年缩短至两年内,东风日产N7原型车通过员工评审优化配置 [18] - 上汽大众纯电/混动项目由上汽研发总院独立开发,拥有定价权与产品定义权 [19]
下一个出海重镇是这里?中国缝制机械“泡在海外”转危为机
第一财经· 2025-07-21 22:44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加速向东南亚转移,国际品牌要求代工厂在海外布局生产端口以应对关税波动[1] - 国内缝制机械市场购买力不足,服装订单转移导致竞争激烈,利润变薄[3] - 行业整体处于存量竞争阶段,2021年达高峰后进入低谷期,预计2024年底逐步复苏[3] - 全球缝纫机市场八成产能来自中国,杰克股份连续14年全球市占率第一[4] 企业战略与业绩表现 - 杰克股份2024年一季度营收17.93亿元(同比+10.06%),净利润2.46亿元(同比+30.7%),出口增长显著[4] - 企业将优势人员聚集海外,业务模式从设备销售延伸至"设备+服务",布局多元化客户[4] - 杰克股份成立子公司拓展计算机软硬件、工业机器人等新业务领域[11] - 经销商获品牌方"出海"扶持政策,推动海外市场拓展[6] 区域市场选择 - 孟加拉国因综合成本、人力资源及纺织业政策优势,被视为未来全球主要服装生产基地[7] - 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此前为投资热点,现趋势转向孟加拉国[7]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杰克股份发布全球首款AI缝纫机,实现动作采集、面料适应及神经网络分析[9] - 电机控制技术与AI融合推动服装制造向高效、柔性、环保方向发展[10][11] - 2024年行业工业缝纫机总产量685万台(同比+22.32%),自动化设备增速超30%[12] - 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如仓储物流、自动裁床)帮助服装企业提质增效[11] 市场拓展与增量机会 - 缝制设备应用场景从服装延伸至汽车坐垫、玩具、箱包等领域[11] -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同比+61.5%)[12]
下一个出海重镇是这里?中国缝制机械“泡在海外”转危为机
第一财经· 2025-07-21 21:55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面临内需市场下滑严重,几近腰斩,出口增长部分弥补内需缺口 [2] - 全球缝制市场处于存量竞争阶段,行业自2021年高峰后进入新一轮周期低谷期,预计明年底逐步复苏 [2] - 2024年行业工业缝纫机总产量预计685万台,同比增长22.32%,骨干企业产量514万台,同比增长15.41% [9] - 电脑平车、包缝等常规机种增长两位数,花样机、模板机等增长超30% [9] 企业战略与出海布局 - 东莞杰克成套智联科技等企业加速出海,重心转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设立海外办公室并延伸"设备+服务"模式 [4] - 杰克股份连续14年全球市占率第一,2024年一季度营收17.93亿元(同比+10.06%),净利润2.46亿元(同比+30.7%),出口带动明显 [5] - 产业转移催生设备出口增量,中企出海需求新增咨询业务 [5] - 孟加拉国成为新兴投资热点,综合成本、人力资源及纺织业受重视程度驱动布局 [6]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 智能化成为行业升级方向,杰克股份发布全球首款AI缝纫机,实现动作采集、面料适应及AI辅导功能 [7] - 电机控制技术与AI、软件融合推动服装制造向高效、柔性、环保方向发展 [8] - 杰克股份成立子公司拓展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销售,布局计算机软硬件业务 [8] - 国内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如自动化缝制单元、数字化系统)帮助服装企业提质增效,并拓展汽车坐垫、箱包等新场景 [8] 品牌与竞争力 - 中国制造从性价比转向价值驱动,机器替代人工趋势增强竞争力 [5] - 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达32.4%(同比+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连续9个月增长,工业机器人出口全球第二(上半年+61.5%) [9][10] - 中国品牌在海外形成"大牌平替"趋势,性价比与品质获认可 [4]
2025年中国蚊帐行业分析:技术创新与环保升级双轮驱动,行业迈向百亿市场新纪元
头豹研究院· 2025-07-21 20: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蚊帐发展历程、现状、产业链、竞争格局等,解析未来发展空间与趋势 2024 年市场规模 80 亿元,预计以 5.6%速率增至 105.7 亿元,得益于消费者对睡眠质量要求上升,推动高品质、功能性蚊帐需求增长。未来,租房需求增长和睡眠经济崛起将带动行业发展,行业将朝着智能化、便捷化、安全化、个性化方向转型[5][67] 各部分总结 中国蚊帐行业概述 - 定义及功能:蚊帐通过物理隔绝阻挡蚊虫,具环保、便捷等特点,功能包括防蚊、防尘、装饰等,相比其他驱蚊工具更环保便捷[11][12] - 应用场景:广泛多样,家庭卧室需大面积防蚊,宿舍要求安装简单,户外露营要轻便易携带[14] - 分类:按结构分为方顶、蒙古包、吊顶、折叠蚊帐,适用于不同场景[20] - 发展历程:历经材质革新、功能迭代和文化意义变迁,未来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化将引领发展[27] - 发展环境:政策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环保化转型,市场随家纺行业波动,2024 年以来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4] 中国蚊帐行业产业链解析 - 产业链图谱:上游为面料、辅材和设备提供商,中游为蚊帐制造商,下游通过全渠道销往消费者[34] - 上游分析:原材料以棉和涤纶为主,中国纤维产量增长确保供应,价格方面棉花下跌、涤纶震荡,行业朝智能化、环保化、功能化发展[36][40][43] - 中游分析:大型家纺企业覆盖基础需求,新品注重升级创新;自主创新品牌在细分领域建壁垒;贴牌/零售店以性价比覆盖大众市场[5][47][53] - 下游分析:消费者主力为 24 - 40 岁女性,偏好 100 - 300 元产品,倾向通过旗舰店购买,关注防摔和折叠/免安装功能[55][60] 中国蚊帐行业发展空间 - 市场规模:2020 - 2024 年 CAGR 为 7.3%,预计 2025 - 2029 年 CAGR 为 5.6%,高品质、功能性需求及政策、电商模式推动增长[67] - 驱动因素:租房需求增长提供稳定增量,睡眠经济崛起带动向高附加值健康管理产品转型[68][69] - 发展趋势:加速智能化转型,强化安全设计,提升便捷性,迎合个性化审美[71] 中国蚊帐行业竞争现状 - 竞争格局:美朵嘉凭借高安全标准和创新功能设计实现高溢价,占据领先地位,部分品牌款式丰富但附加值低[75][78] - 典型企业(美朵嘉):专注细分场景和年龄段,产品多样,核心优势是高安全标准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79][82]
采矿业对电动铲运设备:需求总量上升、技术要求提高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7-21 19:55
新能源矿产开发需求突出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锂、钴等新能源矿产的开采需求大增,成为电动铲运设备需求的新增长点。新能 源矿产开发对电动铲运设备的需求占比已从 2020 年的 12% 提升至2023 年的 18%,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30%。 地下开采需求增长明显 深部矿产资源开发需求持续释放,推动了地下电动铲运设备需求的增长。地下铲运机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由 2018 年的 32% 提升至 2022 年的 41%,如徐工地下电动铲运机就凭借紧凑机身和高效性能,在辽宁铜锌矿等 地下矿山开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 "双碳" 目标背景下,采矿业对电动铲运设备的需求正逐渐增加,呈现出需求总量上升、技术要求提高等特 点。 需求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以及 "双碳" 目标驱动,采矿业对电动铲运设备的需求不断上升。2023 年中国 铲运机市场规模约为 120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15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8% 左右,其中 电动铲运机在 2023 年的渗透率约为 15%,预计 2025 年将提升至30%,2030 年有望超过 50%。 环保要求推动需求提升 环保意识的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