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

搜索文档
稳就业是提振消费经济的“源头活水”
消费日报网· 2025-06-09 10:33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面临压力的大环境下,稳就业是应对挑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战略,我们需要认识到稳就业与提升消费、稳定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坚定不移地推进稳就业 政策落地见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就业的源头活水不断流淌,让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稳就业就是稳消费、稳经济。就业稳定,居民收入有保障,社会经济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下好稳就业这 招棋,整个消费市场和经济大局就都活了。 就业,是居民收入的根本,只有当人们拥有稳定的工作,才能获得持续的收入,进而有能力进行消费。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信心。有了就业的保 障,居民收入得以稳定增长,消费需求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为市场注入活力,推动经济循环持续 向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就业就是为消费增长提供源头动力。因此,消费的提升关键在于居民收入 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离不开稳就业这一坚实基础。当居民拥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自然敢于消费、愿 意消费。稳就业,最终落脚点正是提振消费、振兴经济。 据悉,相关部门将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加快推出增量政策,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对个人加大就业 补贴支持,对受关税 ...
互联网“大厂”如何做好就业“蓄水池”
中国青年报· 2025-06-09 07:17
近段时间,不少知名企业纷纷宣布招聘计划。美团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预计招募5000人;阿里巴巴今年 开放超过3000个实习岗位;美的集团今年预计将提供校招岗位2000余个……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如何稳住就业?作为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互联 网"大厂"等平台一直以来在稳就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记者了解到,当前,多方正发挥合力,千方 百计稳就业,有的公司在重点群体就业上发力,有的启动大规模就业计划。 在支持骑手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自2023年起,美团便启动"春风送岗"行动,通过六大举措为骑手群体 提供全方位就业支持,同时创新推出"伯乐奖"激励、线上线下联动招聘、专送站点兼职模式等多元化就 业渠道。 "去年全年,月均有单骑手数量达336万人。"美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全国范围内美团高频骑手 的月均收入在6650元至9344元之间,各地高频骑手平均收入仍然略高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 不久前,腾讯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3年新增2.8万个校招岗位。"校招是腾讯最重要的人才来源之 一。"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命题下,腾讯也在强化 对科技人才的前 ...
坚定稳就业的决心信心(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03
就业政策与成效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就业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着力通过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1] - 2024年1-5月各部门密集推出就业支持政策 包括春风行动(农村劳动者)、17条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措、20条公共服务优化措施等 [1] - 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1%(环比降0.1个百分点) 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4.7% 16-24岁青年失业率连续2月下降 [1] 就业压力与结构性挑战 - 202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历史新高) 需维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00万人以上 [2] - 工资性收入占居民消费主要来源 就业稳定直接关联经济预期和消费动力 [2] -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 海南完善"1+N"人才政策 显示地方政府加速青年人才储备 [2] 就业增长新动能 - 新产业(直播带货/跨境电商)和服务业(家政/养老)创造就业新空间 [3] - 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基建投资将带动就业 未来5年仅管道更新需求达60万公里 [3] - 中西部城镇化率提升空间大 农民工市民化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并刺激区域消费 [2][3] 长期发展支撑 - 产业-教育-就业联动机制可适配新职业需求 [3] - 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链为就业提供蓄水池 [3]
政策工具箱再升级:“组合拳”释放岗位红利
新华社· 2025-06-08 15:15
一系列稳岗扩岗就业政策密集出台,加力岗位挖潜扩容,多方面扩大就业机会,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 编导:蔡志坚 稳就业,需要加大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和支持力度,加强各项经济和非经济政策就业优先取向的一致性,从多方面扩大就业机会。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 就业创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20条举措,构建全国"一张网",着力打造均等普 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基础巩固、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在30个左右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在现有经验基础上,探索产业升级与就业促进 相互联动的新路径,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 上海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推出包括加力落实政策性岗位招录、创新挖掘基层就业空间、健全重点群 体就业帮扶机制等在内的29项具体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当前各地稳就业观察
新华社· 2025-06-07 08:55
产业带动就业 - 华润怡宝(河源)万绿湖饮料有限公司去年新招技术人员130名,目前一期项目仍有20至30人岗位缺口,二期规划落地后岗位需求将持续增长 [2] - 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2024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个,新增用工人数约7000人,预计2025年新项目投产后新增就业岗位约1.2万个 [2] - 晋江市巧妈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前几个月产品销售和用工数量同比增长30%左右,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 [2] - 晋江鞋服、纺织、食品和建材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2024年一季度新增经营主体1.28万户,同比增长超37%,超34万户经营主体形成就业与产业良性互动 [3] 政策支持稳岗扩岗 - 河北石家庄耐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人社惠企贷"享受2.9%利率优惠,节省数十万元利息,新增30个用工岗位 [4] - 2024年3月人社部新政策将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并降低利率水平 [4] - 河北省前4个月发放"人社惠企贷"120亿元,帮助2896家企业实现稳岗扩岗促就业 [4] - 成都武侯区青年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免房租物业费支持,韩烨公司获得政府40万元奖励,目前带动50人就业,计划今明两年再吸纳10名高技术人才 [6] 技能培训提升就业 - 内蒙古呼和浩特由政府出资请培训机构免费培训劳动者,培训后6个月内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课时补贴上浮50% [7] - 深圳市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开设24个AI技能应用课程,截至2月末累计开展"AI夜校"培训126期,培训3156人次 [8] -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训已超12000人次,未来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生态圈 [8]
前4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 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3
民营经济整体表现 - 前4个月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企业0.9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达71.3% [1] - 民营经济涉税经营主体户数同比增长7.6%,占全国涉税经营主体比重达97.6% [3] 分行业表现 - 制造业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增速比全国同行业快1.8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产业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全国同行业快1.6个百分点 [1] 就业贡献 - 截至4月底民营经济缴纳养老保险费人数占全部企业职工缴费人数的79.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1] - 民营经济缴费人数同比增长0.9%,较全部企业平均增幅高0.2个百分点 [1] 政策支持效果 - 前4个月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相关减税降费及退税3518.8亿元,占总额64.6% [2] - 税务总局联合7部委推出10项服务举措,优化跨部门事项办理流程(如企业迁移登记、参保缴费等) [2] 发展动能 - 民营经济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中表现积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1] - 新办经营主体持续增长,反映政策效应释放和经济活力提升 [3]
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四稳: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新浪财经· 2025-06-05 12:10
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相关部门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有力有效 应对外部冲击,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6月5日,新华社推出第十八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 长丁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共 话"四稳"最新进展。 各项举措加快出台实施,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在一 季度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新向好的发展态势。"丁琳在接受"中国经济圆桌 会"访谈时说,目前,各项举措正在加快出台实施,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 经济有韧性——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工业生产、服务业发展、国内需求、对外出口等都保持了较 快增速。 内需有潜力——前4个月家电、通讯器材等商品零售额保持20%以上增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 18.2%,"两重""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创新有活力——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全部工业快近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人 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产 ...
招聘用人不拘一格,提供“全周期”就业服务保障——稳就业,江苏国企这样出招
新华日报· 2025-06-05 07:08
江苏省属国企稳就业举措 - 江苏省属国有企业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从岗位供给到能力提升,从特殊群体帮扶到产业人才储备,彰显"顶梁柱"担当 [1] 人才培养前置 - 江苏农垦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创新平台,设立农垦奖学金和高校农垦班,提前锁定优质生源,与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 采用"条线化培训+定制化培养"模式,开办"苏垦新锐"训练营提升新员工适岗能力,一年落实就业岗位431个 [2] - 金陵饭店集团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合作设立"金陵优才班",3年累计培养人才超100人,首届学员已顺利入职并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 [3] - 与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金陵酒店管理学院,累计培养人数突破100人 [3] 就业见习机制 - 江苏省设计集团通过见习基地安排专业带教老师指导,帮助天津大学硕士生杨阳顺利转正 [4] - 构建高校开放日、专场宣讲会、招聘双选会等立体化招聘体系,设立"优秀见习生直通制度"实现多方共赢 [4] 多元化招聘渠道 - 苏盐集团通过官网、智联招聘等线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对紧缺专业人才开通"绿色通道",过去一年引进126名人才,其中35名硕士在储能研发核心岗位 [6] - 创新"导师带徒"平台,帮助跨行业人才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 [6] - 苏豪控股集团重组后开展三次大型校招,创新名校优生"直通面试"模式,累计招收2024届毕业生216人 [6] - 发布总经理助理级高级岗位吸引清华、北大等名校博士生,已与100多名2025届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 [7]
四个故事看稳就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5 05:56
就业服务创新 - 呼和浩特市突破传统招聘会时空局限,将就业服务融入夜市场景,吸引52家企业提供上千个岗位,氛围轻松且人流量大[9] - 在商圈、庙会等人流密集场所举办"小而美""专而精"招聘会,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10] - 内蒙古目前已建成零工市场、零工驿站153家,日均服务500多人,提供低价餐饮、住宿及职业信息介绍等服务[20] 新能源产业发展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形成储能、光伏、氢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吸引远景动力、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落地投产[11] - 产业园常住人口1.4万人,特色商业街逐步成形,吸引餐饮、商超等商户入驻,产业转型带动就业增长[12] - 政府提供安家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支持,零碳产业园已有81人获各类补贴611.4万元[12] 职业技能培训 - 包头市社区针对全职宝妈开展瑜伽、家政服务、收纳整理等技能培训,去年帮助400多名居民实现技能提升与稳定就业[15][16] - 全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每年补贴1000万人次以上,聚焦重点群体和供需矛盾突出领域[16] 零工市场建设 - 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场提供食堂帮厨、保洁等稳定岗位,月收入达七八千元,并解决住宿问题[19] - 市场提供共享厨房、休闲娱乐室及免费水电供暖,日均服务500多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
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28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 - 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是激活消费引擎、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1]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实际增长5.1%,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1] - 2024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实际增长5.6% [1] -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例偏低,预期不稳制约消费增长 [1] 稳就业措施 - 增加就业岗位需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增强就业吸纳力 [2] - 加快培育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就业形态岗位 [2] - 灵活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2] - 针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跨区域劳务协作 [2] 拓宽增收渠道 - 稳定资本市场,推动"长钱长投",提升资本市场回报率 [2] - 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引导居民合理配置金融资产 [2] -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 - 增加知识产权收益为代表的新型财产性收入 [2] -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释放财富效应提振消费 [2] 中低收入群体保障 -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3] - 当前社保缴费高、覆盖面不均、替代率低问题突出 [3] - 部分城镇劳动者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