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icon
搜索文档
北美云商财报大超预期,全面看好AI产业链
长江证券· 2025-08-01 13:48
行业投资评级 - 全面看好AI产业链,判断AI产业链"戴维斯双击"时刻已到 [7][10] 核心观点 - 北美云商(微软与Meta)最新季度财报显示,AI拉动营收和业绩高增长,资本开支(Capex)投入持续加速 [4][7] - AI商业循环正加速演进,云商算力投入进入高强度兑现期 [4][7] - AI驱动下北美云商营收与Capex全面加速,成为推动AI商业循环飞轮加速的核心动力 [10] 行业细分领域与重点推荐 通信 - AI商业变现提速带动PE估值提升,ASIC渗透率提升背景下,光模块等网络通信环节价值量占比显著提升 [10] - 重点推荐: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仕佳光子 [10] - 重点关注:太辰光、源杰科技、长飞光纤 [10] - 芯片功耗及整柜模式占比持续提升,液冷落地加速,看好液冷产业链,重点推荐英维克 [10] 电子 - 建议聚焦PCB两大成长方向: 1)HDI方向(高密度布线和高数据处理效率),为AI服务器主流方案 [10] 2)正交背板PCB方案(高效传导高速信号、降低损耗) [10] - 重点推荐: 1)服务器组装:工业富联 [10] 2)PCB:胜宏科技、沪电股份、鹏鼎控股、东山精密 [10] 计算机 - AI应用与海外资本开支逐渐构建正向循环,云和广告等主业增长超预期,AI带动海外货币化进度加速 [10] - 推荐关注:Infra、AI场景应用、AI出海应用、国产算力与整机 [10] 机械 - PCB向高复杂、高性能、更高层和HDI方向发展,新技术迭代带动上游设备&耗材需求高景气 [10] - 重点推荐:耗材(PCB钻针)、钻孔设备、曝光设备、电镀设备、检测测试设备、贴片设备等环节龙头标的 [10] - 海外CSP大厂资本开支高增,重点推荐国产燃机叶片、AI电源、数据中心外部冷源等环节龙头标的 [10] 建材&军工 - 电子布产业趋势明确,特种电子布结构优化、量价齐升 [10] - M9升级是必然趋势,正交背板带来石英布需求大幅增加 [10] - Low-Dk/石英布/Low-CTE供不应求,行业处于供给创造需求阶段 [10] - 看好核心龙头:中材科技、菲利华 [10] 化工 - 高频高速树脂方向,高端CCL从M8向M9体系升级,CH高阶树脂用量有望迎来量价双击 [10] - 重点关注:CH系列的ODV、EX、BCB等高阶树脂 [10] - 看好:东材科技、圣泉集团 [10] 电新 - 铜箔方面:AI服务器亟需低Dz、高剥离强度、低传输损耗的HVLP铜箔 [10] - 推荐:在日韩系、台资系下游客户有相关商业合作关系的铜箔厂商 [10] - 电气设备方面:以NV下一代路径为代表的直流架构渗透率提升明确 [10] - 推荐:潜在供应链/国内映射布局机会 [10]
从Figma到中国垂类应用全球崛起
格隆汇· 2025-08-01 13:44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 同时,在AI浪潮下,Figma借助AI编程能力,无缝切入程序员协同平台办公中的代码开发场景,并且未 来公司有望向真正的"无人开发"进一步延拓。 二、全球AI应用发展的奇点将至 当Figma在设计领域借助AI掀起革命时,全球其他垂类AI应用也正在迎来他们的爆发点。主要判断依 据: 一、美股科技股年内最大IPO之一:Figma 在旧金山湾区的科技战场上,Figma正演绎着一场关于设计生产力的革命。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 以22亿美元的前端设计软件市场为起点,如今已将目标锚定在330亿美元的全流程产品开发生态。其核 心产品Figma平台,凭借轻量化、社区繁殖和协同办公三大杀器,在全球设计工具市场中杀出血路。 1、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绕不开的进化节点 当大语言模型(LLM)凭借Scaling Law和强化学习在文本领域屡屡突破人类智能边界时,其"单模态枷 锁"已成为场景扩张的最大瓶颈。LLM能写代码、作报告,却读不懂一张设计图、辨不出一段视频的情 绪——这种局限,倒逼出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MLLM)的诞生。 2、从实验室到现金流:多模态才是变现密码 全球AI商业化的进程,正在无情验证一个规律: ...
汽车之家2025Q2及中期财报:AI驱动产品创新升级 深化O2O战略落地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13:2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7.6亿元人民币,归属于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为4.76亿元人民币 [1] - 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20.5% [1] - 6月移动端日均用户量达到7574万,同比增长11.5% [2] 战略方向 - 持续推进O2O战略落地,加速AI技术赋能产品创新 [1] - 深化一站式O2O车生态布局,紧扣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变革浪潮 [1] - 以"科技赋能+生态协同"双引擎驱动,持续孵化创新业务增长点 [5] 内容生态 - 构建以直播为核心载体的全景式新车内容矩阵,围绕"首秀-首试-首测-技术智能"四大核心维度 [1] - 《新车首测》栏目通过5车5天50+小时高密度实测直播,全网曝光量突破1.6亿次 [1] - 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专业定调能力与权威影响力 [1] 国际化布局 - 6月海外版网站正式上线,系统收录52个中国出海汽车品牌的1900余款车型数据 [2] - 香港车博会期间通过6小时不间断中英双语全球直播展示展会盛况 [2] - 设立科技互动体验专区展示AI技术与VR应用领域创新成果 [2] 新零售业务 - 空间站及卫星加盟店网络已突破200家,服务覆盖半径持续扩大 [3] - 线上依托"帮买车"直播实现多车对比与全城询价 [3] - 线下采用VR空间大电影作为门店引流工具,配合AI对比试驾服务 [3] - AI买手作为行业首个融合AI大模型与超高清3D交互技术的智能语音助手 [3] 数字化营销 - 升级推出五大数科产品线:AI营销大脑、AI获客先锋、AI线索大师、AI销冠神器及AI查车专家 [4] - "AI获客先锋"通过线索入库、自动孵化池等途径精细化分群运营 [4] - 贯穿营销全链路,从智能决策支持到销售能力赋能与车况评估 [4] 二手车业务 - 6月下旬上线二手车严选旗舰店专区,精选行业头部品牌入驻 [5] - 严格把控车商资质,车源配备完整检测报告 [5] - 提供可靠售后服务保障,实现"线上所见即线下所得"消费体验 [5] 生态协同 - 深化流量联盟战略,构建全链路协同体系 [2] - 与支付宝车生活业务板块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看车选车服务模块 [2] - 设立专项购车补贴专区,精准服务以旧换新及潜在购车人群 [2]
“反内卷”与内需政策共振,港股有望延续震荡上行
交银国际· 2025-08-01 13:19
宏观策略观点 - "反内卷"政策与内需政策形成共振,推动港股创出年内新高,政策有望遏制价格战并提振企业盈利预期[2] - 需求侧政策同步发力,雅江下游电站基建项目启动及全国育儿补贴等民生政策为市场情绪提供支撑[2] - 流动性环境延续宽松但需警惕美元阶段性走强风险,美联储首次降息可能推迟至4季度[2] - 中美贸易关系改善,稀土贸易恢复及高端芯片解禁有利于风险情绪修复[3] 行业配置策略 - 维持"高弹性"+"高股息"哑铃型策略,重点关注互联网及AI硬科技、生物医药等板块[4][6] - 互联网及AI硬科技板块受益于补贴战放缓、H20芯片解禁及海外科技巨头资本支出扩大[6] - 生物医药板块受海外资金充裕和中国创新药管线丰富驱动,但需关注交易拥挤度[6] - "反内卷"政策下原材料、光伏、锂电池等行业龙头有望受益于竞争格局改善[6] 重点公司分析 金融行业 - 中国平安(2318HK)目标价73港元,潜在升幅35.3%,受益于股票市场向好态势及估值吸引力[5][8] - 公司2025-27年ROAE预计保持在13%左右,当前股息率5%,市净率低于1倍[14] - 投资资产结构合理,FVOCI资产占比高有利于稳定净资产[11] 房地产行业 - 领展(823HK)目标价47.7港元,潜在升幅8.7%,股息率6-7%[16] - 香港社区购物受北上消费影响可控,出租率维持在97.8%高位[19] - 中证监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及美联储降息预期为关键催化剂[19] 科技行业 - 豪威集团(603501CH)目标价180元人民币,潜在升幅48.4%,受益于国产化和汽车业务上升[21] - 预计2025年汽车图像传感器收入达111亿元,超过手机CIS收入[27] - 2025/26年每股收益预测为3.98/5.25元人民币,目标价对应39倍平均市盈率[22] 互联网行业 - 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目标价165美元/159港元,潜在升幅40.6%/37.4%[29] - 预计2026财年投入500亿元人民币用于淘宝闪购补贴,全年亏损约440亿元[30] - 现价对应2025/26年14/12倍市盈率,AI及云业务处于领先地位[30] 汽车行业 - 小鹏汽车(9868HK)目标价134.69港元,潜在升幅88.1%,6月销量同比增长224%[35][36] - 2025年1季度单车毛利率10.5%,新品推出推动向盈亏平衡迈进[36] - G7等新车型上市及毛利率持续改善为股价催化剂[40] 医疗行业 - 德琪医药(6996HK)目标价27港元,潜在升幅14.2%,CLDN18.2ADC药物销售峰值有望达50亿美元[41] - 第二代TCE平台采用空间位阻遮蔽技术,首款候选药ATG201计划2H25提交IND[41] - 当前市值对应1.9倍收入达峰时的市销率,投资性价比显著[41] 消费行业 - 安踏(2020HK)目标价110.2港元,潜在升幅22.4%,多品牌策略驱动高质量增长[46] - 2季度安踏/FILA/其他品牌流水分别增长低单位数/中单位数/50-55%[47] - 门店升级提效及并购品牌整合释放价值为股价催化剂[48] 新能源行业 - 协鑫科技(3800HK)目标价1.49港元,潜在升幅27.4%,颗粒硅成本优势不断扩大[52] - 1Q25单吨生产现金利润比棒状硅龙头高0.58万元[53] - 多晶硅能耗标准收紧及绿电消费比例要求利好低电耗的颗粒硅[53]
泉果基金旗下泉果旭源优化组合结构,布局高端制造与AI
新浪财经· 2025-08-01 13:15
基金运作情况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达93.27%,较上季度略有提升,港股投资占比29.13% [1]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净值比例67.64%,包括科达利(9.26%)、宁德时代(9.24%)、腾讯控股(9.18%)、美团-W(6.82%)、恩捷股份(6.14%)、新泉股份(5.92%)、应流股份(5.79%)、立讯精密(5.63%)、快手-W(5.23%)、振芯科技(4.43%) [1] - 基金增持基本面触底回升的标的,港股及前十大个股仓位均有所提升 [1] 行业配置 - 组合持续聚焦高端制造和新质生产力领域,重点配置电力设备新能源、计算机、电子、机械、军工及"互联网+AI"等行业 [1] - 新能源和军工行业已显现出触底回升的迹象 [2] - 重点关注AI相关领域的头部互联网企业、计算机、电子、机械等方向,以及高端制造中的新能源、军工等可能出现困境反转的方向 [2] 市场展望 - 随着贸易摩擦和海外冲突逐步缓和,市场情绪将得到大幅改善 [1] - 市场即将步入中报季,重点关注业绩出现改善的行业和公司 [1]
一双丑拖鞋卖到上千元!第一批靠AI赚钱的电商卖家出现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1 13:14
2025.08.01 本文字数:2475,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陈杨园 第一批靠AI赚钱的电商卖家出现了。 毕业四年,泉州市蒂万坦斯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世奇已经撑起了一个年入四千万的团队,过去一 年,他的团队整体平均人效拉到了500万元以上。 他的一个外号叫"丑拖鞋小哥",原因是他做的一款AI设计的"丑拖鞋",在海外C端市场卖出了145美元一 双的高价,折合人民币上千元,而这款产品在他B2B批发端的利润也做到了50美金,毛利率高达92%。 在拖鞋这个看似低附加值的红海赛道,如何做出千万级的生意?刘世奇讲出了一个AI时代下,电商的 全新故事。 做一款145美元的"丑拖鞋" 故事始于2021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刘世奇带着一只猫,来到福建泉州,在中国拖鞋之都开始了创业,把 所有的精力都all in在跨境平台。第一年很顺利,他做了500万的业绩,赚到了不少钱。 尝到甜头的第二年,他继续根据北美市场的买家人群、偏好和采购习惯选品、开发新品,收入翻到千 万,不过,这一年的他开始遇到问题,基本每天都要从下午三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因为美国、欧 洲客户经常半夜来询盘,半夜成交的概率会很大,他每天工作14个小 ...
Meta Platforms(META):2025年二季报业绩点评:Meta25Q2业绩超预期,AI投资回报率积极,26年预计显著加大AI投入
光大证券· 2025-08-01 13:1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现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6x/24x/21x [3][4] 业绩表现 - **25Q2营收超预期**:实现营业收入475.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vs 一致预期+6.05%),增速较25Q1的16.1%加速 [1] - **净利润超预期**:25Q2净利润183.37亿美元,同比增长36.2%(vs 一致预期+22.05%) [1] - **25Q3指引乐观**:预计营收475-505亿美元(中位数高于一致预期4.4%),同比增长16.5% [1] - **全年支出上调**:2025年总支出指引从1130-1180亿美元上调至1140-1180亿美元 [1] AI驱动业务增长 - **广告收入加速**:25Q2广告收入465.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25Q1为16.2%),AI技术提升广告转化率(Instagram+5%、Feed/Reels+3%、Andromeda模型驱动Reels+4%、Lattice模型驱动Feed/Reels+4%) [2] - **用户与变现能力**:系列APP DAP(日活跃用户)达34.8亿(同比+6.42%),ARPP(每用户平均收入)13.65美元(同比+14.8%) [2] - **Meta AI规模**:25Q2月活跃用户超10亿 [2] 资本开支与AI投入 - **25Q2资本支出翻倍**:达170亿美元(同比+100.8%),2025年全年指引从640-720亿美元上调至660-720亿美元 [3] - **26年计划**:因AI投资回报率高(广告与内容参与度优化),2026年将显著加大AI基建与人才投入 [3] 盈利预测调整 - **营收预测上调**:2025-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上调至1883/2140/2405亿美元(较前次+1.04%/+1.71%/+0.61%) [3] - **净利润预测上调**: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上调至663/738/845亿美元(较前次+4.15%/+3.06%/+0.94%) [3] 硬件业务动态 - **AI眼镜商业化**:与Oakley合作推出Meta HSTNs,Ray-Ban Meta AI眼镜销量加速增长 [2] - **Reality Lab亏损扩大**:25Q2营业亏损45.3亿美元,同比环比均扩大 [2] 市场数据 - **股价表现**:业绩公布后盘后股价上涨11.49%,当前价695.21美元,总市值1.748万亿美元 [1][4] - **历史估值**:2025-2027年EPS预测分别为26.39/29.37/33.59美元 [4]
ETF对话录|多只主题ETF年内翻倍 创新药行情走到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25
指数化投资与创新药板块发展 - 指数化投资成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关键枢纽 我国指数化投资进入"质效双升"新阶段 [1] - 创新药板块结束三四年调整 2024年9月下旬开始大涨 2025年初重拾升势 [2]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05.61%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涨31.79% 大幅跑赢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 [2] - A股和H股创新药板块翻倍个股超30只 个别标的年内累计涨幅超600% [2] - 3只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超100% 包括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等 [2]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3只产品规模突破百亿大关 [2] 创新药行情上涨逻辑 - 国内创新药企业大额对外授权持续落地 海外大药企扫货带来管线重估 [3] - 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监管自上而下推动行业发展 [3] - 创新药出海呈现金额攀升、领域多元、模式创新特点 [3]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0.5亿美元授权 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最高首付款记录 [3]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53.3亿美元AI药物开发协议 [3] -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120亿美元合作协议 [3]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16条具体措施 [4] 创新药行业特点与市场观点 - 创新药领域存在"双十定律":研发成本超10亿美元 时间超10年 [5] - 部分观点认为创新药行情依赖美联储降息 但基金经理认为产业趋势更重要 [5] - 2025年上半年美联储未降息时市场表现强劲 2024年下半年降息后未现大行情 [6] -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更强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远高于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 [6] - 港股创新药翻倍股达20只 高于A股的14只 [6] 后市展望 - 创新药行情进入第二阶段 需考验实际兑现能力 [7] - 看好能达成优质BD合作、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 [7] - 重点关注业绩突出的骨科、创新药上游板块 [7] - 医疗设备等业绩有望改善的板块值得关注 [7] - AI、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将长期改变医疗体系运行方式 [7]
资本市场月报-20250801
平安证券(香港)· 2025-08-01 12:25
全球股市表现 - 2025年7月全球股市普遍上涨,韩国综合指数月度涨幅超5.7%[3][4] - 纳斯达克指数月度上涨4.3%,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约3.5%和2.9%[3][4] - 港股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大涨22.8%,工业与能源业分别上涨9.9%和9.7%[7][8] 港股融资动态 - 2025年7月港股IPO融资176.3亿港元,TMT行业占比54.2%,金融占19.7%,消费占15.0%,医药占11.2%[11][13] - 同期再融资规模达408.9亿港元,医药行业占比37.5%,TMT占28.8%,地产占18.6%[11][13] - 新股首日破发率仅22.2%,维立志博首日涨幅达91.7%[13] 海外宏观 - 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初次申领失业金人数连续6周下降至21.7万人[15] - 美国成屋售价中位数同比上涨1.97%,但销量偏弱至393万户[15] - 美国与日本、菲律宾关税协议分别下调至15%和19%,日本需赴美投资5500亿美元[15] 中国政策与产业 - 反内卷政策覆盖生猪、光伏、医疗集采等领域,光伏行业协会召开供应链研讨会[16]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启动,总投资1.2万亿元,央企签约西藏项目投资3175.37亿元[16] - AI产业获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16] 市场展望 - 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4.25%-4.50%,美日贸易协定进展成关注焦点[18] - 港股科技资产(AI、互联网、创新药)、内需消费及红利资产被推荐关注[18]
Figma敲钟,创投圈年度IPO出现了
虎嗅· 2025-08-01 12:19
核心观点 - 协作设计平台Figma完成美股年度最大IPO 开盘暴涨250% 市值达563亿美元(约4000亿元人民币)[2][3] - 90后创始人Dylan Field从退学创业到挑战Adobe 打造浏览器版Photoshop 经历13年发展终迎IPO高光时刻[4][6][20] - 公司采用"免费+企业付费"模式 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同比+48%) 2025Q1净利润4490万美元 大客户数量同比增长47%[15][19] - AI成为核心叙事 招股书提及"AI"超200次 发布生成式设计工具实现自然语言生成原型[17] - 背后VC/PE阵容豪华 Index、Greylock等机构投资回报超10倍 创始人持股价值61亿美元[21][31][35] 公司发展历程 - 2012年由布朗大学退学生Dylan Field创立 初期定位在线图形编辑平台 挑战Adobe传统软件模式[9][10] - 2016年首版产品上线 通过微软收购Xamarin事件获得首批企业用户[13][14] - 2020年远程办公需求爆发 年收入达7500万美元 用户数翻倍[16] - 2021年拒绝Adobe 200亿美元收购 获10亿美元违约费[29] - 2024年完成IPO前最后一轮4.16亿美元融资[3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同比+48%) 营业亏损8.77亿美元[19] - 2025Q1营收2.28亿美元(同比+46%) 净利润4490万美元[19] - 年付费超10万美元客户达1031家(同比+47%) 含Netflix等头部企业[19] - 毛利率保持在88%以上(2024年毛利6.61亿美元)[19] 股东结构 - 创始人Dylan Field持5660万股 拥有61亿美元身家 计划IPO套现7700万美元[31][35] - Index Ventures为最大机构股东(17%) Greylock(16%)、KPCB(14%)、红杉(8.7%)紧随其后[31] - 老股东通过IPO出售2470万股(占总发行量2/3) 套现约8亿美元[34] 行业影响 - 创2021年以来美国风投支持的最大科技IPO 带动VC/PE退出回暖[3][38] - 与Canva、Databricks等独角兽估值形成联动效应 被视为市场风向标[36] - 反映美股IPO市场复苏 2025Q2共59家企业上市募资150亿美元[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