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能控制
icon
搜索文档
黑色产业数据每日监测-20250812
金石期货· 2025-08-12 1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综合来看供应端利多因素扰动市场情绪,焦煤供需预期仍对价格形成支撑,盘面已提前交易一部分供应收缩预期,后续要突破前高需供应的持续减量引起现货市场缺货的情况发生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概况 - 8月12日黑色系商品期货整体偏多头,螺纹收于3250元/吨,上涨1.09%;热卷主力合约收于3465元/吨,上涨1.29%;铁矿主力合约收于796.5元/吨;双焦上涨,焦煤领涨涨幅接近3% [1] 市场分析 - 产地煤矿整体恢复缓慢,山西煤矿生产核查推进控制超产,部分煤矿试行276工作日制,预计阶段性产能释放空间有限,上周煤矿产量环比回落,精煤库存降至245.7万吨,港口进口炼焦煤库存减至463.05万吨,蒙煤288口岸日通关车数恢复至1300车以上;需求端高炉铁水产量维持在240万吨以上,焦炭第六轮提涨落地在即,下游焦钢企业开工维持高位,部分煤矿预售订单饱和,煤价有支撑,但市场投机需求降温,下游高价煤接货意愿低,炼焦煤线上竞拍流拍率周环比增加 [1] - 上周五主流焦企提涨焦炭价格,捣固湿熄焦上调50元/吨、捣固干熄焦上调55元/吨,8月11日主流钢厂表态延期落地;上周全国30家独立焦化厂吨焦盈利增至16元/吨,产能利用率升至74.03%,独立焦企焦炭库存降至69.73万吨,钢厂焦炭库存降至619.28万吨,港口焦炭库存微增,总库存创7个月新低,同比增幅扩至16.62%;下旬主流区域钢厂限产,焦炭价格受原料煤成本支撑,但有回调风险,焦钢双方博弈空间犹存 [1] 投资建议 - 铁矿石关注供需变化和库存情况,避免追高 [1] - 螺纹钢短期以震荡思路对待,关注卷螺差变化 [1] - 热卷短期以高位整理思路对待,关注供需变化 [1] - 双焦关注下跌企稳后震荡行情或做双焦之间的强弱关系 [1]
天风证券:石化“反内卷”抓手或在控产能
快讯· 2025-07-15 08:03
行业产能变化 - 2015年至2024年主要石化产品产能大幅增长 乙烯累计增幅179% MEG累计增幅219% PE累计增幅131% PP累计增幅150% 纯苯累计增幅130% PX累计增幅255% PTA累计增幅130% 涤纶累计增幅98% [1] - 乙烯当量自给率从2020年57%提高到2024年76% 预计未来几年继续上升 [1] 反内卷政策方向 - 炼油行业面临成品油需求达峰和衰退 需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产能净淘汰 [1] - 乙烯行业因油转化新产能和差异化路线新产能导致过剩 需在"十五五"期间控制新增产能 收紧项目审批 淘汰能耗碳排不达标的小项目 [1]
[安泰科]多晶硅周评- 市场频现积极信号 回暖迹象日趋明朗(2025年7月2日)
多晶硅价格走势 - 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3.47万元/吨,环比小幅回升0.87%,价格区间3.40-3.80万元/吨 [1] - 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维持在3.35万元/吨,价格区间3.30-3.40万元/吨 [1] - 多晶硅价格回升原因:部分前期暂缓订单以高于预期价格重新成交,个别企业少量订单涨价成交 [2] 行业供需状况 - 近期硅料月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与需求基本匹配,无新增库存压力 [2] - 6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0.2万吨,环比基本持平 [3] - 上半年国内产量累计约59.6万吨,同比大幅减少44.1% [3] - 7月份硅料产量预计在10.3-11.0万吨区间,增量来自个别企业复产产线 [3] 行业政策与竞争格局 - 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严控"低于成本价销售"内卷式竞争 [2] - 2024年5月中旬多晶硅均价降至3.8万元/吨,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成本运行超一年 [2] - 2024年以来停产企业数量累计达9家,本月新增停产检修企业2家 [2][3] - 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数量减少至9家 [3] 未来供需预测 - 2025年全球多晶硅需求约140万吨,国内需求约130万吨 [3] - 国内无复产增量前提下,全年多晶硅产出预计120万吨,下半年可消纳库存约10万吨 [3] - 若考虑复产增量,全年产出预计高于预期8%,下半年供需压力将再次升级 [3] - 需严控产能增量,通过能耗、质量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3]
茅台飞天53批发跌破2000,中年人也不喜欢了?
搜狐财经· 2025-06-18 14:32
茅台价格体系崩溃 - 2025年53度飞天茅台散瓶批价连续下跌 6月11日1990元/瓶 6月12日1980元/瓶 6月13日1960元/瓶 [2] - 与年初相比53度飞天茅台散瓶与原箱批价分别下滑9.01%和10.15% 一年跌幅达18% [3] - 电商平台低价冲击市场 拼多多两瓶装3830元(1915元/瓶) 美团1499元/瓶预约量达4.9万 [3] 历史对比与现状 - 2013年价格曾跌破出厂价至800元/瓶 股价腰斩 2014-2015年净利润增速仅1.91%和1.14% [4] - 2025年6月股价1500元 较2021年高点累计跌超40% 市值蒸发超2万亿 [4] - 当前下跌周期已持续四年 远超历史两年调整期 [4] 金融化特征与库存压力 - 约60%茅台酒未饮用 作为金融资产流通 形成"击鼓传花"效应 [6] - 2016-2024年囤积库存约9000万瓶 叠加2025年新增产量总规模突破2亿瓶 [6] - 电商20天发货规则导致黄牛资金周转压力 引发抛售潮 [6] 经销商体系危机 - 经销商综合成本需飞天卖到2500元才能保本 当前跌破2000元致大面积亏损 [7] - 政务市场占比降至3.74% 高新技术企业占新增客户45% [14] - 直营渠道营收672.33亿元(同比+178.54亿) 经销渠道799.86亿元(同比+55.93亿) [21] 公司应对措施 - 未来三年分红率承诺不低于净利润75% 2024年每股派息27.62元 [7] - 截至5月底回购331.01万股 支付资金51亿元 为A股最大注销式回购 [7] - 实施"4+6"渠道策略 直营体系停供500ml飞天茅台 部分企业客户退款 [7] - 广州试点1499元平价茅台 要求空瓶回收以提高开瓶率 [9]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泡泡玛特股价2024年以来累计涨幅12.64倍 吸引原茅台投资者转战 [10] - 白酒总产量从2016年1358.4万千升降至2024年414.5万千升 [17] - 茅台核心用户为38岁以上中产群体 非年轻人 [19] 渠道改革进展 - 直销渠道毛利率95.46% 高于经销渠道89.29% [21] - 目标直营与经销比例4:6 但经销商仍占市场份额60% [21][23] - 2020-2023年茅台酒产量5.02万-5.72万吨 2024年降至5.63万吨(-1.6%) [24] 未来成长性挑战 - 未来3年茅台酒销量CAGR预计4% 成长性依赖提价和系列酒 [26] - 2025年销售目标增长下调至9% 较2024年15%大幅降低 [11] - 2月提高"公斤茅台"经销商打款价20% 效果短暂 [26]
茅台飞天53批发跌破2000,中年人也不喜欢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8 11:58
茅台价格体系崩溃 - 2025年53度飞天茅台(散瓶)批价从6月11日的1990元/瓶连续下跌至6月13日的1960元/瓶,市场反应强烈 [3] - 与年初相比,53度飞天茅台散瓶与原箱批价分别下滑9.01%和10.15%,一年内跌幅达18% [4] - 电商平台低价放量加剧价格压力,拼多多两瓶装飞天茅台折合1915元/瓶,美团放出1499元/瓶的预约抢购 [4] 历史对比与当前困境 - 2013年受政策影响价格曾跌破800元/瓶,净利润增速降至1.91%(2014年)和1.14%(2015年) [5] - 本轮下跌始于2021年,股价较高点累计跌超40%,市值蒸发超2万亿,批发价持续下跌四年创纪录 [6] - 2000元为经销商"生死线",跌破后综合成本难以覆盖,叠加禁酒令冲击政务市场 [11] 茅台金融化与库存风险 - 约60%茅台酒未饮用而作为金融资产流通,2016-2024年囤积库存达9000万瓶,2025年总库存突破2亿瓶 [9] - 金融化特征导致价格下行期连锁反应,黄牛和经销商抛售加剧价格跌破2000元心理价位 [9] - 电商20天发货规则挤压档口资金周转,引发传统渠道抛货 [11] 公司应对措施 - 渠道改革推进"4+6"策略,直营营收672.33亿元(2023年)逼近经销渠道,毛利率达95.46% [13][31] - 回购331.01万股(耗资51亿元)并承诺未来三年分红率不低于75% [12][13] - 控货稳价:直营体系停供500ml飞天茅台,餐饮门店推1499元平价茅台并要求空瓶回收 [13][15] 行业与消费趋势挑战 - 白酒行业产量从2016年1358.4万千升降至2024年414.5万千升,年轻人偏好独居和健康生活方式削弱宴请市场 [26] - 茅台核心用户为中产群体(平均年龄38岁+),需聚焦商务宴请等场景而非盲目迎合年轻人 [28] - 泡泡玛特等新兴资产分流投资热度,其股价一年涨幅12.64倍吸引原茅台资金 [18] 未来增长关键变量 - 渠道改革需平衡经销商(占60%份额)与直营关系,过快转型可能引发库存抛售 [31][33] - 产能接近上限(2023年5.72万吨),未来销量CAGR仅4%,提价和系列酒成主要增长杠杆 [35][37] - 2025年业绩目标下调至9%(原15%),反映管理层对短期增长压力的认可 [19]
兴证全球谢治宇:今年四月份以来,我们更有信心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4-28 18:25
谢治宇演讲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国际经济秩序重塑期 需应对复杂波动但对中国市场保持正面看法 [2][3][7] - 美国贸易政策与2018年有本质差异 关税水平可能触及1900年以来最高 [3] -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地产泡沫挤压完成 债务久期拉长 研发强度提升 [8][10] - A股+港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有望成为国际化投资平台 [11][12] - 科技革新与高分红资产将共同推动市场价值重估 [13][14] 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核心是美国消费-美元回流-美债认购的循环 [4] - 美国内部矛盾凸显 制造业占比下降 贫富分化加剧 债务/GDP达高位 [5][6] -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实现制造业回流 但扭转全球化分工模式难度极大 [6][7] 中国经济转型进展 - 城投债务增速受控 政府债务久期延长 利率明显下降 [8] - 房地产行业完成泡沫出清 多地房价企稳 对经济拖累效应减弱 [8] - 研发投入/GDP比例较2018年提升0 5-1个百分点 科技领域突破显著 [10] - 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通过产业链转移应对贸易壁垒 [10] 资本市场展望 - A股市场功能从融资转向投资 科技行业更适合资本市场支持 [11] - 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港股存在大量高分红优质资产 [12][14] - 科技革新(如AI)与稳定分红资产将形成市场双驱动力量 [13][14] - 半导体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存在长期投资机会 [14]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上游行业产能利用率饱满 中游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压力 [9] - 社会对产能控制形成共识 供给约束效应逐步显现 [9] - 企业国际化布局从被动应对关税转向主动全球化战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