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创国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计算机行业25Q2业绩前瞻及下半年投资展望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计算机、云计算、国产算力、通用软件、产业互联 - **公司**:工业互联、深信服务、地平线、金山云、达梦数据、华大九天、中网软件、金山办公、苏星软件、税务股份、金碟、第三选择、鼎杰、北分、科大讯飞、讯飞医疗、老鑫、经验康、普天科技、中科星图、能科科技、京东健康、中和星图互联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算力产业** - **观点**:今年一季度以来及之后催化持续,下半年超预期趋势有望延续,算力全年景气度较好 [1][2][9] - **论据**:6月将算计板块重点推荐,海外如Cosby大单、英伟达业绩超预期,7月OpenAI与Oracle有大型订单 [1][2] 2. **云计算板块** - **观点**:2025年Q1关注度提高,Q2相关影响有望恢复,看好金山云表现 [4][5][6] - **论据**:DeepSeek R1模型使市场关注度提升,Q1受试用阶段、海外产品供应等影响,Q2春节扰动消除,需求持续,预计金山云Q2增速接近20%达23亿,上半年增速近15%,全年收入95亿左右,经营层面OP margin有望转正 [4][5][6] 3. **国产算力板块** - **观点**:国内外朝系统性算力发展,国产算力芯片有性价比和性能优势 [7][8] - **论据**:华为推出系统级算力,对标海外英达NVLC,国产算力芯片纸面参数具备优势 [7][8] 4. **通用软件板块** - **观点**:AI应用和国产化是主要趋势,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10][11] - **论据**:二季度产品密集发布,AI应用订单进展不错,有国产化需求的公司增长快,如达梦数据上半年收入增速超40% [10][11][13] 5. **产业互联板块** - **观点**:部分垂直行业景气度好,有投资机会 [28] - **论据**:能源、运营商、交通、军工等板块下游有分化,看好纹地及AAA纯粒应用、AI在教育医疗落地等方向 [28][29][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重点关注公司及预期** - **工业互联、深信服务、地平线、金山云**:算力板块重点关注公司 [9] - **达梦数据**:上半年收入增速超40%,受益于二季度党中央国企新方需求释放 [13] - **华大九天**:工业软件代表公司,未来几年景气度高 [15] - **金山办公**:受益于AI协作、国际化战略推进和新公司并表、订阅推进,下半年国际化战略可能超预期 [17][18][19] - **税务股份**:构建财税综合服务平台,带动B端业务增长提速,预计二季度收入较快增长,全年核心看点是AI带动B端业务加速增长 [19][20] - **金碟**:订单和订阅收款指标稳定,预计上半年收入小双步增长,全年接近此水平,盈利端上半年显著改善,二季度业绩可期待,AI应用保持高速增长 [23][24] - **第三选择**:二季度低音层面维持一季度状态,预计收入端增速超25%,全年利润端有望盈亏平衡 [24][25] - **科大讯飞、讯飞医疗**:在教育医疗领域数据积累和模型进展快,学习机等AI硬件销量增长快,预计中报有较好增长 [34][35][36] - **老鑫**:有落地R&W项目,蚂蚁相关进展是市场关注焦点,25年业绩有望回升 [37][38] - **经验康**:国内收入最大的货量医疗平台,业绩亮眼,收入增长25.5%,看好下半年医疗器械业务板块放量和药品线上化销售 [40][42][43] - **普天科技、中科星图**:卫星互联网推荐标的,普天科技可帮助地方政府落数据资产,中科星图业绩有韧性,上半年收入增长20%,拓展到低空领域 [47][48] - **能科科技**:军工领域推荐标的 [49] 2. **行业细分领域动态** - **稳定币**: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从加密货币交易拓展到支付、跨境贸易支付、零售支付、证券代币化等方向,相关牌照落地等值得关注 [29] - **AI在教育领域**:政策和技术进展满足落地基础,高考后大模型测试结果良好 [31][32] - **AI在医疗领域**:相关厂商通过技术降低换血率,让医疗成为医生实用工作助手 [33] - **卫星互联网**:下半年上下游催化多,产能瓶颈有望缓解,民用端华为引领卫星通信发展 [44][46]
用友网络“流血”闯关港股上市:连续亏损:2024年员工减少3666人
搜狐财经· 2025-06-29 16:25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递交港交所上市招股书,计划实施"A+H"上市方案 [1] - 公司于2001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原名为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月更名为用友网络 [3] - 截至2025年6月27日,公司股价报收13.10元/股,市值约为447.63亿元 [3] 公司融资与股东结构 - 2022年1月公司完成定增,以31.95元/股发行1.66亿股,募资总额52.98亿元,参与方包括高瓴旗下HHLR、GIC、摩根大通等 [3] - 公司注册资本34.17亿元,主要股东包括北京用友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9.92%)、上海用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持股11.47%) [3][4]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3.76%)、上海益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3.75%)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8.90亿元、94.43亿元、88.17亿元,2024年收入同比减少6.6% [5][6] - 同期毛利分别为48.92亿元、46.51亿元、40.57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49.3%降至2024年的46.0% [5][6] - 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9.33亿元、-20.70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5][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3.78亿元,同比减少21.22%,净亏损7.36亿元,同比扩大62.41% [8][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企业软件与智能服务提供商,专注于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企业数智化软件与服务 [4]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企业软件及服务市场最大的市场参与者 [4] - 2024年云服务收入同比减少3.5%,软件产品收入同比减少21.0% [6] 公司研发与运营成本 - 2022-2024年研发成本分别为17.54亿元、21.06亿元、21.22亿元,占收入比例从19.7%升至24.1% [6] - 同期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2.35亿元、27.43亿元、26.22亿元,占收入比例从25.1%升至29.7% [6] - 2024年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2.97亿元,同比增加35.8% [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5年1月陈强兵辞去总裁职务,由黄陈宏接任;2025年3月黄陈宏辞职,董事长王文京兼任总裁 [9][10][12][15] - 陈强兵2000年加入公司,曾任多项高管职务;黄陈宏曾任SAP、戴尔、施耐德电气高管 [10][12] 公司员工规模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全职员工21283人,较2023年末减少3666人 [16][17] - 员工职能分布:研发34.5%、实施与运营34.0%、销售16.8% [17] - 2021-2022年为战略投入净增员工7301人,2023年人数基本稳定但年平均人数增加1896人 [17]
每周股票复盘:格灵深瞳(688207)2024年营收下降55.30%
搜狐财经· 2025-06-29 03:0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格灵深瞳报收于15.07元,较上周的13.65元上涨10.4% [1] - 本周最高价报15.49元(6月25日),最低价报13.6元(6月23日) [1] - 当前总市值39.03亿元,在IT服务板块市值排名91/119,两市A股市值排名3655/5151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减少55.30%,主要因农业银行收入减少75.96% [2][3] - 农业银行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4.44%,其信创国产化要求导致交货量下滑 [2][3] - 其他客户收入同比增长42.93%,得益于轨交运维、体育健康领域拓展及收购国科亿道 [2]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5657.51万元,占比48.26%,同比增加33.89个百分点,因农业银行完成产品升级后加速验收 [2][3] 并购与业务拓展 - 国科亿道2024年11月26日纳入合并范围,贡献收入1525.78万元,新增智慧终端产品线 [2][3] - 应收账款年末账面价值1.43亿元,同比增加24.68%,主要受合并国科亿道影响 [2] 资金状况 - 2024年末货币资金11.01亿元,结构性存款3.36亿元,投资收益1369.61万元 [2] - 委托理财发生额18.30亿元,未到期余额12.63亿元,无资金归集共管或质押担保情况 [2]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521
国证国际· 2025-05-21 11:08
报告核心观点 - LPR下降有利港股后市表现,美股短期或有压力,资金有望重回港股;看好小米发布会对短期股价的影响;首次覆盖浪潮数字企业并给予“买入”评级 [2][4][8] 国证视点 - 内地5月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均降10个基点,港股受提振反弹,恒指收报22681点,全日涨348点或1.49%,恒生科指涨1.15%,主板成交2057亿港元,较上日多11.4% [2] - 港股通交易连续两日净流入,昨日北水净流入63.32亿港元,较上日少25.2%,净买入最多为美团、中移动、建行,净卖出最多为小米、腾讯、三生制药 [2] - 12个恒生综指行业指数全线上扬,医疗保健等领涨,涨幅2.54%-1.36%,地产建筑等落后,涨幅0.46%-0.83% [3] - 美股延续涨势后调整,三大股指跌0.27%-0.39%,投资者关注特朗普减税法案进展,美债息走高 [3] - 美国圣刘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穆萨莱姆称关税或对美经济造成压力并削弱劳动力市场 [3] 公司点评 小米1810.HK - 宣布自2021年起十年内芯片研发投资最少500亿元,首款3nm旗舰芯片“玄戒O1”量产,新手机及平板将搭载,还将发布首款SUV车型“YU7”,昨日股价涨4.7%,3日累计升9.3% [4] 浪潮数字企业596.HK - 中国领先的ERP服务企业,控股股东浪潮集团有山东国资委背景,在信创国产化和企业上云趋势下迎来发展契机 [6] - 过去几年营业收入显著增长,2020年至2024年从25.57亿港元增至86.94亿港元,2024年营业总收入83.91亿元,同比降1.47%,核心业务收入稳健增长 [6] - 2024年云服务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38.1%,经营利润率改善至4.8%,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扭亏为盈;管理软件收入同比增长3.7%,经营利润率为16.9%,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7] - 与同业相比,市盈率与市销率大幅低于同业,ROE和利润成长性优于同行,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5.27亿和6.80亿,同比增长36.9%和29.2%,给予每股9.85港元目标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5-15 06:1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9,048.61万元,同比下降21.65%,净利润亏损2,858.50万元,同比下降164.29%,主要因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客户预算收紧、审批周期延长及市场竞争加剧[2][4][18]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10,654.20万元,占营收55.93%,同比增加17.17%,新增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5项[24][28][29] - 公司核心技术覆盖动态文件字节级、数据库语义级和卷层块级复制技术,产品性能达国际同等水平,在金融、政府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21][22][23] 财务表现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818.55万元,同比下降1,273.24%,主要因营收下滑及持续研发销售投入[19]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0,991.94万元,占流动资产19.15%,客户预算制导致收入季节性明显[12][13] - 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股,扣非后每股收益-0.54元/股,同比降幅均超160%[19] 研发与技术 - 拥有58项发明专利和146项软件著作权,核心技术从底层源代码自主研发,支持PB级数据处理及毫秒级同步[22][23][24] - 研发投入聚焦新一代备份产品,数据复制技术传输速率提升至每秒1GB以上,支持主流国内外数据库[23][25] - 统一数据管理平台i2UP可满足迁移、容灾、备份等综合需求,在银行、央国企领域替代国外产品[21] 市场与客户 - 金融行业客户收入占比30.44%,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领域优势显著,客户复购率高[8][26] - 国内灾备市场规模7.35亿美元(2023年),其中软硬件一体机占比63.5%且增速17.8%高于纯软件[14] - 产品应用于政府、能源、医疗等多元领域,在电力、烟草等细分市场取得突破[26] 募投项目进展 - 募集资金净额7.32亿元,截至2024年底四个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介于16.56%-51.04%,预计2025-2026年完工[31][34] - 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如研发中心升级项目仅完成16.56%,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32][34] 诉讼与知识产权 - 与迪思杰诉讼一审、二审均胜诉,2025年5月终审维持原判[9][10] - 领新半导体仲裁案涉及129.19万元预付款纠纷,截至年报签署日未裁决[11] - 核心技术已申请专利保护,但存在研发人员流失及泄密风险[5] 行业竞争 - 国内数据复制软件行业以软硬件一体机为主,DELL、Oracle等外企占据主要份额[14] - 公司作为第三方软件厂商,在客户获取和产品单价上较软硬件厂商处于劣势[15] - 信息技术国产化趋势下,需持续适配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新环境[7]
关税冲击影响跟踪:科技与制造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技与制造、通信、电子、半导体、机械、电信、电力设备、储能、光伏 - **公司**:新易盛、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怡安科技、捷邦科技、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巨星科技、浙江鼎力、恒立液压、新剑传动、金邦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美贸易情况** - 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下降,2024 年降至 14.7%,但出口绝对额略有增长,2024 年比 2018 年增长 4.9%[1][2] - 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占比持续下降,2024 年下降 3.4%,绝对额相比 2018 年下降 18.5%,墨西哥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国,但存在转口贸易[1][4] - 日内瓦新关税协定为中美贸易提供 90 天缓冲期,缓解暴力脱钩压力,减少库存损失[1][5] 2. **美国经济与美联储政策** - 美国经济面临供应链断裂、总需求趋弱、通胀与衰退预期等压力,短期内巨量国债到期是挑战,若关税问题持续到 6 月末,可能超 6 万亿美元债务到期[1][6] - 美联储可能在 6 月会议采取鸽派表述,不排除降息应对挑战,需权衡发债成本及经济衰退风险[1][8] - 2025 年美联储面临关税对美债行为的制约,短期关税影响美债市场表现[1][9] 3. **资产市场表现** - 美元在特朗普时期有弱预期政策取向,中期选举前可能维持弱势,黄金价格短期受关税缓和压制,长期因地缘政治等因素支撑中枢上移[1][10] -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短期催化美股反弹,但美股仍处下行周期[1][11] 4. **各行业影响及投资建议** - **A股市场**:关注核心安全资产(交运、金融等)、科技创新自主可控领域(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及大消费主题[1][13] - **人工智能产业链**:关税使硬件跨境成本提升,但产业链韧性凸显,AI 摩尔定律使应用成本降低,DPCR Two 攀升推动效率提升,企业将硬件开发投入转化为订阅化投入,国产算力渗透率持续提升,信创国产化趋势不可逆转[1][14][16] - **通信行业**:关税情况好转对出口链边际改善明显,自主可控、高质量国产化是中长期投资主线,光模块、光通信及与 AI 强相关的运营商是配置方向,如新易盛,预计 2025 年净利润 60 - 65 亿元,2026 年光模块需求增长至少 30%;6G 时代运营商估值应偏向科技属性和成长性[1][20][22] - **电子板块**:短期估值逐步修复,中国消费电子厂商依赖美国市场,关税暂缓是果链公司布局窗口期,推荐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25][28] - **半导体产业**:短期关税暂缓利于产业链重塑,长期有不确定性,国产替代逻辑仍在,需跟踪海外厂商影响[26] - **机械行业**:机械设备上市公司直接对美出口比例小,但受下游资本开支影响;工程机械企业产能全球布局,对美加征关税影响有限;手动工具等企业通过产能出海等应对关税;关注应用场景落地企业和设备更新方向[29][30][35] - **电信行业**:关税调整对美出口量大的子领域影响大,储能和锂电池受益程度高,光伏关注东南亚转口贸易及美国本土产能建设企业[36][37] - **电力设备**:变压器环节对美出口敞口高,中国变压器企业受关税冲击风险基本释放,全球产能布局企业受益[38] - **储能市场**: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储能市场,关税改善将推动市场发展,对美储能相关公司前景看好[3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全球疫情期间,欧美补贴使 2021 年和 2022 年中国对美出口创下历史新高[2] - 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主要集中在机械和交运设备、杂项制成品及材料分类制成品[12] - 港股市场可选消费、材料及信息技术等板块有望因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得到修复[12] - 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自 2025 年 2 月加征 10%关税,中美关税不断累加[14] - 2024 年以来,大模型推理端 token 价格平均下降 40%,国内相关大模型价格降幅更大[16] - 中国消费电子厂商通过转口贸易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占比至少 35%[25] - 美国对中国 AI 芯片出口限制涉及英伟达等高端芯片,对中国 AI 发展有显著压制作用[27] - 工程机械内需逐步复苏,2025 年挖掘机内需增速约 20%,出口增速维持在 15% - 20%[30]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量和出货量有限,中国供应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降低成本[33][34] - 2025 年 Q1 中国锂电池对美出口金额达 31 亿美元,占比 20%[36]
雷神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Q1扣非净利润大增91.87%
全景网· 2025-04-29 08:3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5亿元,同比增长15.65%,主营业务收入达26.69亿元,同比增长19.58%,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1] - 2025年Q1主营业务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1.92%,净利润949万元、扣非净利润94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5.88%、91.87% [1][2] - 2025年Q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7993.88%,达约2.4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949元,去年同期为0.0609元 [2] 业务驱动因素 - "电竞+信创"双轮驱动赋予公司穿越行业周期的成长韧性,同时探索智能眼镜等新品类布局催生全新增长势能 [1] - 尽管面临GeForce RTX 50系列新品上市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公司仍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与中长期经营安全边际 [1] - 核心零部件采用美元结算导致汇兑损失增加793.46万元,但公司仍实现利润端显著增长 [2] 行业机遇与展望 - Windows10系统停止服务、DeepSeek等AI大模型普及、信创国产化战略及"以旧换新"政策推动PC行业进入"超级换机周期" [3] - 泛AI智能眼镜(AR/AI/AR+AI眼镜)市场爆发有望开辟全新增量赛道 [3] - RTX50系新品和AI智能眼镜全网多轮售罄趋势显示公司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兑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