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回流美国
icon
搜索文档
福特汽车(F.US)警告:若国会执意削减电动汽车补贴 密歇根州电池厂逾千岗位将受冲击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1:24
福特汽车游说保住清洁能源补贴 - 公司正加大游说力度以保住美国政府给予的清洁能源制造补贴 警告若国会共和党人士削减税收抵免 其密歇根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1700个就业岗位将面临风险 [1] - 该电池工厂耗资30亿美元 计划2026年投产后每年生产20千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 占地200万平方英尺 [1] - 工厂采用中国宁德时代的技术 但公司强调完全拥有并控制该工厂 将成为美国首座专为电动汽车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基地 [1][2] 税收抵免政策风险 - 美国国会预算谈判中岌岌可危的是《通胀削减法案》中的"45X生产税收抵免条款" 该条款鼓励本土生产电池电芯与基础电池包 [2] - 据估算 公司在2026-2029年间可获得约23亿美元税收抵免 若条款被取消 正在建设的马歇尔工厂将面临风险 [2] - 参议院共和党人士公布税收法案 计划提前终止风能太阳能行业税收抵免 并在法案生效180天后取消7500美元电动汽车购车税收抵免 [3] 电动汽车战略调整 - 公司最初计划该工厂为4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 后因需求减弱将目标下调至23万辆 [3] - 为提升价格竞争力 公司任命前特斯拉高管领导开发起售价低于3万美元的小型电动车系列 马歇尔工厂将为这些车型提供电池 [3] -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热稳定性更好 公司通过获得宁德时代技术授权 试图追赶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对手 [2] 政治与行业环境 - 特朗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政策 通过关税和减税鼓励企业扩大本土制造业务 [1] - 政府对核能态度转变 大举推进核电复兴 但对风能太阳能及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领域持续打压 拒绝给予联邦补贴 [3]
大摩力挺特斯拉(TSLA.US):马斯克手里的牌非常多! “特马闹剧”无碍牛市叙事
智通财经· 2025-06-09 15:13
摩根士丹利对特斯拉的看涨观点 - 摩根士丹利维持特斯拉"增持"评级 目标价410美元 隐含40%上行空间 [1] - 长期牛市目标价800美元 核心逻辑基于FSD Robotaxi和Optimus人形机器人业务 [8] - 特斯拉涉及AI 自动驾驶 人形机器人 能源等前沿领域 是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核心标的 [1] 特斯拉近期股价表现 - 上周因马斯克与特朗普公开争执股价暴跌15% 创史上最大单日市值损失 [2] - 2025年迄今累计下跌超25% 上周五小幅反弹4% [2] - 4-5月股价反弹逾50% 因马斯克承诺专注特斯拉及AI领域押注 [5] 政治争议的影响与缓和迹象 - "特马"争端核心是"大而美"税收法案 马斯克多次尖锐批评 [4] - 近期出现缓和信号 马斯克回应比尔·阿克曼调停 转发特朗普移民政策表态 [4] - 政治关注度可能暂时疏远部分客户 但长期基本面不受影响 [6] 特斯拉核心增长引擎 - FSD自动驾驶系统普及是长期价值关键 预计市场规模超当前汽车行业 [8] -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 2040年车队规模达1200万辆 45%EBITDA利润率 [9] - Optimus人形机器人业务 每替代1%美国劳动力创造3000亿美元价值 [11] 业务板块估值分析 牛市情景(800美元目标价) - 汽车核心业务:2030年700万辆销量 18%EBITDA利润率 [9] - 能源业务:28%20年收入复合增速 2030年26%毛利率 [9] - 移动出行:2040年1200万车队规模 [9] 基准情景(410美元目标价) - 汽车核心业务:2030年470万辆销量 16.1%EBITDA利润率 [9] - 网络服务:2040年65%附加率 200美元ARPU [9] AI技术布局优势 - 拥有Dojo超算系统 FSD自动驾驶和定制AI芯片 [10] - xAI的Grok大模型未来或与特斯拉AI体系深度融合 [10] - 人形机器人结合Grok模型将显著提升推理能力 [10] 劳动力替代市场潜力 - 全球40万亿劳动力市场 人形机器人NPV约20万美元/台 [11] - 美国1.6亿从业者 每1%替代相当于特斯拉市值提升100美元/股 [11]
听美国企业主讲述“制造业回流”难在哪
环球时报· 2025-05-29 07:02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挑战 - 美国小企业主通过测试发现,消费者不愿为"美国制造"支付高价,600个亚洲产淋浴花洒售出,美国产销量为零 [1] - "美国制造"淋浴花洒售价239美元,比亚洲产高110美元,质量无差异但价格差异导致市场接受度低 [2] - 美国缺乏专门生产设施,需多家工厂协作完成生产,而中国供应商可提供从A到Z的一站式服务 [5] 美国制造业成本与效率问题 - 美国制造业面临高昂用工成本、低效率及缺乏专业劳动力队伍,新建生产设施需数年才能达到亚洲水平 [3][6] - 婴儿用品企业主测算,"美国制造"需将售价提高100%-167%(30美元→60-80美元)才能盈利 [4][5] - 美国生产涉及多环节物流运输,成本高且耗时,而中国产业链集中可大幅降低综合成本 [5]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 - 中国卫浴产品凭借齐全产业链、快速更新能力及价格优势,2021年占美国花洒进口总量2115吨的主要份额 [6] - 中国企业同时服务欧洲市场及国际品牌代工,但需持续创新应对激烈市场竞争 [6] - 中国生产团队可为小企业主提供灵活的小批量生产支持,降低创业投资风险 [4] 关税政策对企业影响 - 关税政策导致企业暂停新品研发、缩减营销规模以维持库存,30人团队面临裁员风险 [7][9] - 突然提高关税无法迫使企业回流美国,反而可能引发依赖全球化生产模式的小企业倒闭潮 [7] - 政策不确定性使企业难以制定长期规划,部分企业抢在关税实施前加速进口库存 [8]
库克缺席中东行惹怒特朗普?苹果遭关税打击的原因曝光
金十数据· 2025-05-27 17:36
特朗普关税威胁与苹果公司 - 特朗普威胁对进口到美国的iPhone征收25%关税,可能因库克未随行中东访问[1] - 关税决定出乎意料,给iPhone 17发布及公司成本带来压力[1] - 库克此前成功游说使中国组装的iPhone豁免145%关税,但新关税威胁仅隔一个多月[3] 特朗普与库克关系变化 - 特朗普中东行期间多次点名批评库克缺席[2][3] - 库克从特朗普"宠儿"转变为重点打击对象,两人"蜜月期"彻底结束[4] - 特朗普批评苹果在印度建厂,强调希望iPhone在美国制造[3][7] 苹果公司现状与挑战 - 苹果市值增长超过2.5万亿美元,年净利润近1000亿美元[6] - 公司面临App Store运营方式被迫改变的法律裁决[6] - 前首席设计师乔尼·艾夫离职后加入OpenAI开发竞争产品[6] - Vision Pro头显反响平平,AI版Siri发布时间推迟[6] 苹果应对措施 - 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7] - 计划今年从美国采购190亿美元芯片并在休斯敦制造AI服务器[7] - 继续扩大在印度的iPhone组装比例,未承诺在美国制造主要产品[6][7] 行业影响 - 半导体和电子零部件海外生产被视为美国"最大脆弱点之一"[4] - 特朗普政府强调将关键制造业回流美国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4] - 科技行业观察人士质疑库克对特朗普政府的影响力下降[4][5]
苹果从榜1到榜3只需一个特朗普 特朗普频频向库克发难
搜狐财经· 2025-05-25 08:59
特朗普与苹果的冲突 - 特朗普多次公开警告苹果CEO库克,要求其停止在印度建厂并威胁对非美国制造的iPhone加征25%关税 [1][3] - 特朗普的言论导致苹果股价大跌,市值一度蒸发逾1000亿美元,供应商股价也随之下挫 [1] - 苹果已从全球市值最大公司滑落至第三,落后于微软及英伟达,部分归因于特朗普的公开施压 [3] 苹果的应对措施 - 库克曾以个人名义向特朗普就职典礼捐赠100万美元,并宣布未来4年内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包括招聘2万名员工及新建服务器工厂 [3][5] - 5000亿美元投资为苹果换来了短暂关税豁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列入暂时豁免清单 [5] - 苹果继续推进供应链多元化,鸿海精密向印度子公司注资15亿美元提升iPhone组装产能 [6] 苹果供应链的现状与挑战 - iPhone在美生产可能导致成本飙升超90%,售价或涨至3500美元(人民币2.5万元),较当前均价上涨250% [6] - iPhone 90%的精密零部件依赖中国及亚洲供应商,本土化替代将使成本激增40%-200% [6] - 加拿大技术洞察公司报告指出,苹果供应链在中国根深蒂固,迁往美国需数十年协调投资 [7] 美国制造业的局限性 - 美国与中国在制造业上的差距主要是技能差距而非成本差距,中国拥有高素质劳动群体的规模优势 [8] - 库克曾表示中国模具工程师数量远超美国,美国难以满足制造业技能需求 [8] - 摩托罗拉2013年尝试美国制造失败,因成本过高和销售不佳,苹果若效仿可能面临同样结果 [8]
特朗普威胁对三星等其他iphone制造商征收25%关税
快讯· 2025-05-24 02:52
关税政策范围扩大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包括三星电子在内的所有生产类似iPhone设备的制造商征收25%关税 [1] - 关税政策旨在促使这些公司将产品制造迁移到美国 [1] - 政策预计从6月底开始实施 [1] 政策实施背景 - 特朗普此前在社交媒体上警告苹果公司未能将iPhone生产从海外转移到美国将面临25%关税 [1] - 白宫讲话进一步澄清关税措施不仅限于苹果而是涵盖所有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 [1] - 政策目标是通过经济手段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1] 受影响企业 - 三星电子被明确点名将受到新关税政策影响 [1] - 任何生产iPhone同类产品的制造商都将被纳入征税范围 [1] - 政策调整是为了确保对所有相关企业公平对待 [1]
智通港股解盘 | 游戏景气度提升网易(09999)大涨 流感袭来医药受追捧
智通财经· 2025-05-16 21:13
美股与港股市场动态 - 特朗普中东之行提振美股情绪 强调美国将重新获得贸易机会 [1] - 港股成交量低迷 日均2200亿港元 低于突破所需的3000亿港元门槛 [1] - 港股持续调整 单日跌幅达0.46% 市场缺乏新刺激因素 [1] - 公募基金否认大规模调仓至大金融 称基准优化仅为产品定位调整 [1] 地缘政治与产业政策 - 特朗普施压苹果将生产线撤回美国 批评其分散中国产能至印度的策略 [2] - 美国警告香港银行勿涉伊朗石油交易资金链 显示中美博弈持续 [2] - 中国外交部未正面回应稀土出口管制调整 建议咨询主管部门 [2] - 俄乌伊斯坦布尔谈判聚焦停火 欧洲因经济压力推动和谈 [2] - 欧洲加速寻求与中国合作 匈牙利政府投资2.48亿欧元支持比亚迪欧洲总部建设 [3] 汽车与科技行业 - 中国强制乘用车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新国标扩展至载货汽车 直接利好耐世特(全球4个SBW量产订单) [4] - 腾讯营收增长10% 毛利率提升5.1% 阿里云业务达标但本地生活亏损 京东因外卖业务亏损股价跌4% [4] - 网易财报超预期涨13% 无爆款仍维持增长 祖龙娱乐新游上线带动股价涨5% [5] - 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规模达数百亿 第四范式涨11% 优必选涨4% [6] 消费与医疗板块 - 餐饮股周黑鸭、锅圈逆势上涨 股东不减持成关键支撑 [6] - 中国新冠阳性率5周内翻倍(门诊7.5%→16.2% 住院3.3%→6.3%) 刺激新华制药等医疗股 [8][9][10] 公司深度 中国生物制药 - 2024年营收288.7亿元(+10.2%) 创新药收入120.6亿元(+21.9%) 仿制药收入168.1亿元(+3.1%) [11] - 毛利率提升0.5个百分点至81.5% 仿制药集采风险出清 [11] - 创新药派安普利单抗获FDA批准 为首个美国上市产品 覆盖鼻咽癌治疗 [11] - 管线储备强劲 2025年JAK/ROCK抑制剂等FIC/BIC药物有望获批 炎症性肠病领域布局成新增长点 [12] 指数调整 - 恒指新增美的集团、中通快递 恒生科技指数纳入比亚迪 剔除阅文集团 [7] - 恒生综合指数新增布鲁可、古茗、蜜雪冰城 [7]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典型失败案例:富士康投资威斯康星面板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5-07 09:55
富士康威斯康星项目概况 - 富士康2017年宣布投资100亿美元在威斯康星州建设10.5代液晶面板工厂 承诺创造1.3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及数万间接岗位 [3] - 威斯康星州政府承诺提供40亿美元补贴 包括28.5亿美元税收减免和7.64亿美元基建拨款 [3] - 项目被特朗普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并作为"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标杆案例 [3] 项目进展与缩水情况 - 2019年招聘人数仅达目标的22% 威斯康星州两次拒绝税收补贴申请 [3] - 2021年投资额降至15.76亿美元(原计划15.76%) 就业岗位缩至1,454个 税收优惠削减至8,000万美元 [4] - 截至2024年实际到位资金仅6.72亿美元 3,000英亩园区仅建成几栋仓库和标志性玻璃穹顶 [5] 项目转型原因 - 美国缺乏液晶产业链配套 需从墨西哥进口零部件导致单台成本增加3,000美元 [5] - 工厂被迫降级为6代线 最终放弃面板制造转向低附加值产品如咖啡自动售货机 [5] - 面板产业技术向OLED转型 10.5代线技术逐渐过时 [7] 项目失败的核心因素 - 供应链问题:威斯康星州无面板产业基础 需从中国、墨西哥进口80%原材料 [7] - 人力成本问题:美国工人时薪37美元(越南12倍)且技术工人短缺 [7] - 政治风险:州长更迭与特朗普败选导致政策红利消失 [7] - 商业逻辑缺陷:相比印度、越南等地区 美国项目缺乏性价比优势 [7] 行业影响 - 项目失败暴露美国在中低端制造业缺乏产业链和人力成本优势 [7] - 证明单靠政策红利和补贴难以实现制造业回流 [7] - 被视为"制造业回流美国"战略的典型失败案例 [2]
以关税高压强推“制造业回流”! 特朗普欲借百日政绩推介会高喊“投资美国”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12:20
白宫"投资美国"活动 - 英伟达、强生、现代汽车、丰田汽车、软银集团等逾20家全球企业高管将参加白宫"投资美国"推介活动 [1] - 活动旨在宣传特朗普政府推动国防、科技、医疗保健、消费品及大型投资领域的大规模投资计划 [1] -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施压和贸易谈判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政策 [1] 企业投资承诺与反应 - 英伟达计划未来四年斥资数千亿美元采购美国本土制造的芯片及电子设备 [2] - 台积电、苹果、罗氏等公司承诺对美国本土制造工厂进行巨额投资 [2] - 通用汽车可能宣布60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但管理层对政策明确性表示谨慎 [3] - 韩国现代汽车宣布21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包括建设58亿美元钢铁厂 [6] 汽车行业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已对进口汽车整车征收25%关税,影响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汽车出口国 [3] - 5月3日起将对近150项汽车关键零部件征收25%关税,涵盖发动机、变速箱、锂电池等 [4] - 2024年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进口总额预计达4596亿美元 [4] - 政府考虑对部分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给予关税减免 [5]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 - 特朗普政府计划推动私营部门5000亿美元投资美国AI基础设施 [5] - 投资计划涉及OpenAI、软银、甲骨文等公司 [5] 制造业回流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采取激进措施推动制造业回流,包括大幅加征关税 [6] - 企业集体承诺产能转移可能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进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