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债买卖操作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的“为”与“不为”
天风证券· 2025-06-29 15: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债市先弱后强曲线小幅走陡 跨季资金整体无虞银行负债端压力可控 市场博弈货币政策进一步动作 7 月流动性偏宽但国债买卖不一定出现 市场短期或震荡等待政策确认后下行[1][2][5] 各部分内容总结 股市压制,债市先弱后强,曲线小幅走陡 - 本周跨季与股债“跷跷板”主导债市行情 上半周股市走强压制债市 央行投放和保险补配提供支撑 下半周债市修复 股市回落和工企利润数据利好债市[1][8] - 周一债市先强后弱 地缘局势带动早盘走强 权益修复和资金波动压制午后行情 1Y、5Y、10Y、30Y 国债收益率分别变动 0、0、0.2、0.1BP 至 1.36%、1.5%、1.64%、1.84%[8] - 周二股市压制债市跌幅扩大 受停火消息和发行结果影响 1Y、5Y、10Y、30Y 国债收益率分别变动 0.8、1、0.6、1.3BP 至 1.36%、1.51%、1.65%、1.85%[8] - 周三债市延续走弱 长端更弱 央行投放和化债消息提振后受股市涨幅扩大压制 1Y、5Y、10Y、30Y 国债收益率分别变动 0.2、0.9、0.6、1.2BP 至 1.37%、1.52%、1.65%、1.86%[8] - 周四债市修复 央行投放支撑 股债联动减弱 股市跌幅扩大带动情绪修复 长端表现优 1Y、5Y、10Y、30Y 国债收益率分别变动 -0.2、-0.8、-0.8、-1.3BP 至 1.36%、1.51%、1.65%、1.85%[8] - 周五债市窄幅震荡整体走强 跨季央行呵护 资金“量稳价高” 工企利润数据支撑 短端强势 1Y、5Y、10Y、30Y 国债收益率分别变动 -1.8、-0.7、0、0BP 至 1.35%、1.51%、1.65%、1.85%[8] - 全周 1Y、5Y、10Y、30Y 国债收益率分别较上周五变动 -1、0.4、0.7、1.2BP 至 1.35%、1.51%、1.65%、1.85% 曲线小幅走陡 7Y 品种利率上行幅度大 存单多数期限收益率上行[8] 跨季整体无虞,银行负债端压力可控 - 本周资金面整体平稳 临近跨季波动增加 7 天资金利率大幅上行 上半周政府债发行规模大 但央行呵护意图明显 全周逆回购投放超 2 万亿元 存单利率低波震荡小幅上行 大行融出稳定 跨季资金无虞 银行负债端压力可控[2][13] - 7 天资金利率中枢抬升 DR001 运行于政策利率下方 截至 6/27 DR001、R001 周均值分别较前周变动 -0.53、0.58 DR007、R007 周均值分别较前周变动 12.75、24.03BP[13] - 资金分层现象凸显 跨季非银资金压力增加 R001 - DR001 周均值为 7.32BP 较前周上行 1.11BP R007 - DR007 周均值为 16.65BP 较前周上行 11.28BP[13] 央行货币政策的“为”与“不为” - 6 月市场讨论央行是否重启国债买卖 因季末资金收敛 存单到期和银行负债压力 政府债供给压力大 且 6 月大行买入短端国债规模同环比增长 历史上该时期多为国债买入操作期[19] - 国债买卖工具 2024 年 8 月启用 8 - 12 月分别净买入 1000、2000、2000、2000、3000 亿元护航流动性 大行买入短端国债规模明显增长[23] - 2025 年 1 月央行暂停买入国债 一是改善政府债供求关系 二是避免形成太强一致预期 后续视市场情况择机恢复[25][26] - 2025 上半年货币政策在多重目标间动态均衡、相机决策 投放由“克制”到“呵护” 对应政策目标从“防风险”到“稳增长”切换[4][29] - 当下货币政策“不为”之处:央行流动性调控灵活精准 6 月平稳渡过多重考验;大行买短端国债不一定等同于央行操作;央行关注债市利率风险;6 月政府债供给压力环比回落 下一个高峰在 8 - 9 月[4][30][35] - 市场博弈货币政策进一步动作 7 月流动性偏宽 但国债买卖不一定在此时出现 市场短期或震荡 等待政策确认后下行[5][35] 下周关注 - 6/30 关注中国 6 月官方制造业 PMI、欧元区 5 月 M1/M2/M3、德国 6 月 CPI[38] - 7/1 关注欧元区 6 月 CPI、美国 6 月 ISM 制造业 PMI[38] - 7/2 关注美国 6 月 ADP 就业人数[38] - 7/3 关注美国 6 月非农就业人口、美国 6 月 ISM 非制造业 PMI[38] - 7/4 关注欧盟 5 月 PPI[39]
降准降息后债市长短端利率分化 央行“稳债市”信号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8:32
货币政策与债市调整 - 央行实施一揽子宽松货币政策,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超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至1.4% [1] - 银行间资金利率DR007从1.7%降至1.5%,短端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4625%下行至1.4%,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1%上行至1.6825% [1][3] - 中长端利率债调整更显著,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75个基点至1.6825%,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7.4个基点至1.95% [4] 债市定价逻辑与机构观点 - 短端利率对流动性敏感,长端利率因"利多出尽"上行修复,央行强调维持正常收益率曲线 [3] - 10个基点降息幅度低于预期,市场解读为短期内再度降息概率降低,长债止盈情绪显现 [3] - 12日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推动中长端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反映经济基本面预期改善 [4] 央行政策报告与市场结构 - 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示防范利率风险,指出长期国债因利率敏感性高易放大波动,硅谷银行事件为典型案例 [6] - 国有大行持有30%债券但交易量仅占5%,中小金融机构和资管产品交易量占比超80% [6] - 10只活跃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成交量占全市场30%,券种流动性分化明显 [7] 国债买卖操作分歧 - 央行一季度暂停国债买入以平衡供需,未来将评估市场供求择机恢复操作 [2][9] - 国泰海通认为降准后重启国债买入意义不大,国债买卖在流动性工具中排位偏后 [10] - 财通证券强调关注重启可能性,时机取决于经济形势、财政发力效应及金融风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