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干法工艺
icon
搜索文档
专用设备行业点评报告:上汽集团10万级半固态电池车型落地,关键干法工艺产业化在即
东吴证券· 2025-07-22 21: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率先在 10 万级车型上应用半固态电池,兼顾性能与成本,干法工艺是性能与成本的关键,清陶率先实现干法正极卷对卷中试,产业催化不断,固态电池有望加速产业化,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设备先行,设备商有望率先受益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汽集团半固态电池应用情况 - 上汽集团将在 MG 品牌旗下 10 万元纯电车型 MG4 上搭载新型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降至 5%,提升安全性与低温性能 [5] - 该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可达 400Wh/kg,支持 12 分钟快速充电 400 公里,循环寿命较传统电池提升超 30% [5] - 该电池通过 360 度针刺测试,多个角度穿刺后未起火或爆炸 [5] - 在 -7℃环境下,搭载该电池的车型续航达成率较传统磷酸铁锂电池高出约 13%,极寒放电功率提升超 20% [5] 干法工艺优势及进展 - 干法工艺成本低,摒弃溶剂可缩减工序、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清陶能源 2024 年干法正极技术实现中试阶段卷对卷生产,为半固态电池量产奠定基础 [5] - 干法工艺材料工艺窗口更大,适配更多高性价比材料,如能解决锰基正极在液态体系中的“锰溶出”问题,释放其低成本、高电压优势 [5] 产业催化情况 - 国内宁德时代、清陶、比亚迪等电池厂商积极布局,搭建全固态中试线,加速固态电池量产进程 [5] - 海外 QuantumScape 推出 Cobra 电解质膜,加速 QS 固态电池上车进程,Solid Power 的固态电池已搭载于宝马 i7 并开启路试 [5]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激光焊接设备商【联赢激光】、化成分容设备商【杭可科技】 [5] - 建议关注干/湿法电极设备商【赢合科技】、干法电极&模组 PACK【先惠技术】、整线供应商【利元亨】、干法电极设备商【曼恩斯特】、干法辊压机【纳科诺尔】、干法电极设备商【华亚智能】等 [5]
软控股份20250701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软控股份,其竞争对手包括宏工科技、上水科技、无锡李琦机械、广州鸿运机械、豪迈、纳克多尔等 [2][4][1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锂电设备领域情况** - **业务与客户**:从事锂电池电芯工段前段工序业务,为国内前十客户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提供配套服务,设备分湿法和干法工艺,湿法已配套国内客户,干法正与高校及潜在客户交流 [2][3] - **技术差异**:国内市场与竞争对手技术差距不明显,在粉料上料输送方面有优势,宏工科技在搅拌方面可能稍占优势 [4][5] - **所处阶段**:固态电池产线规模小,多处于实验室或小试阶段,已与部分国内客户签实际交易合同并提供设备 [2][6] - **投资与占比**:前端设备每GWh投资约2000 - 3000万元,占总投资约20%,可提供全套前端装备,价值量占比约20% [2][8] - **干法难点**:技术难点多,如搅拌要确保材料均匀混合、避免纤维化,硫化物电池要防硫化氢泄漏,滚压对精度和温度控制要求高,目前真正用干法量产固态电池的企业少 [9] - **干法优势与应对**:干法更环保,但技术难点复杂,公司凭借橡胶机械领域研发储备有协同优势,通过海外销售网络与集团协同拓展海外市场 [9][10] - **订单情况**:订单多处于中试或量产阶段,产线规模达0.5GWh,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湿法工艺固态电池订单有望增加 [2] - **交付周期**:传统锂电设备从签单到验收约18个月,受客户验收时间影响 [7] - **橡胶机械领域情况** - **经营与需求**:二季度经营稳定,现有订单正常,预计今年业绩稳定至明年上半年,海外轮胎厂投资趋缓,2025 - 2026年需求达高点后渐减 [4][13] - **工厂建设**:越南和柬埔寨工厂已投产,生产模具配套东南亚企业;墨西哥基地在办手续,未开始建设 [14][20] - **交付周期**:一般约9个月,硫化机6 - 9个月,锂电设备12 - 18个月 [17] - **订单结构**:在手订单中成型机和硫化机占比50% - 60%,成型机约占三成多,硫化机约占两成多,产品均为定制化 [22] - **价值量**:设备为定制化,无价值量下降趋势 [19] - **其他业务情况** - **模具业务**:模具业务市占率排第二,与豪迈差距大,非重点发展方向 [14] - **盘锦公司**:已正常生产并释放产能,EVC今年无具体量价目标,原材料价格影响利润 [15] - **西郊二期**:产能主要供应赛轮,未向海外客户供货 [21] - **技术研发情况**:每年研发投入占总收入4% - 5%,保持技术储备,每年推新产品和新工艺,锂电设备有望带来增长机会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因能量密度高、成本高,主要应用于无人机等对价格不敏感但对安全性和续航要求高的领域,暂不适用于新能源车市场 [4][12] - 干法工艺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不使用溶剂更环保,但技术难点复杂 [9] - 软控公司干法滚压可借鉴轮胎生产经验,但精度要求差别大,目前主要通过海外销售网络与集团协同拓展海外市场 [10]
纳科诺尔(832522):干法取代湿法、受益固态发展
东北证券· 2025-07-01 12: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纳科诺尔“买入”评级 [2][5][1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干法工艺较湿法工艺,辊压价值量明显提升,可降低成本、缩减厂房面积,提升电池性能,公司干法辊压机价值量增加 [1] - 公司研发聚焦干法电极与固态电池领域,已获成果,产品性能领先,与头部企业合作良好,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2] - 锂电辊压设备市场有望持续增长,固态电池发展将带动干法工艺及辊压机需求,公司有望受益 [62][65][69] 各目录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 2000 年成立,从事锂电辊压设备业务,2015 年新三板挂牌,2023 年北交所上市,同年成立清研纳科,拥有多项称号 [16] - 公司总股本 1.12 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比约 81.78%,第一大股东为董事长付建新,三人构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 28.87% [18] - 公司专注新能源电池极片辊压机,核心业务为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下游客户多,与高校合作,产品有四大系列及配套服务 [25][29] - 公司在辊压工艺上与钢铁行业不同,产品有先发优势,性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热辊工艺领先,产品矩阵和技术分层清晰 [31] 合资子公司清研纳科助力公司抓住干法电极机遇 - 2023 年公司与清研电子合资成立清研纳科,各出资 400 万元,持股 80%,清研电子技术领先,2025 年建成生产线 [34] - 清研纳科研发人员占比 50%,已申请 20 余项专利,首创技术成核心竞争力,具备 GWh 量产级成膜设备生产能力 [34] 锂电池干法设备逐步落地,辊压设备市场空间大幅提高 - 锂电池湿法工艺分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设备占比最高,辊压机在前段设备中约占 10% [38][42] - 干法工艺优势显著,可简化环节、降低成本、提升性能,与固态电解质兼容,未来辊压机需求有望增加,公司干法辊压机价值提升 [48][51][58] 锂电辊压设备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 2019 年以来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上升,2024 年出货量 1175GWh,同比增长 32.62%,2025 年一季度增长 55.00%,动力电池为主要增长贡献者,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回升 [62] - 中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有波动,预计 2025 年重回增长区间,下游电池企业扩产将带动锂电设备需求回暖 [65] 干法工艺受益固态电池发展 - 传统湿法工艺与固态电解质不兼容,干法路径适配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预计 2027 年左右量产,将带动干法辊压机需求 [69] - 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充电效率上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主流技术路线有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电解质 [70][74] - 固态电池生产设备需更新,前段、中段、后段设备均有变动,公司已研发相关设备 [75][78][79] 固态电池性能优异、量产可期 - 海外企业固态电池研发多集中在硫化物路线,日韩计划 2028 年左右量产,美国部分企业可能更早开启量产 [80][83] - 中国企业固态电池研发呈多元路线,车企和电池厂商取得成果,预计 2027 年有望实现装车与应用突破,已有企业发布产能规划,总规模超 304GWh,资本投入上限超 1706 亿元 [84][85][86] - 短期全球及中国固态电池智能装备规模预计年增长率超 30%,中国占比约 45%;长期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将提升新能源车渗透率,带动电池产能扩大,新增市场空间大 [87][90][92] 财务分析 - 公司营业收入 2020 年后快速增长,2024 年为 10.54 亿元,同比增长 11.42%,2025 年一季度下降 20.53%,毛利率 2020 - 2024 年回升,2024 年总毛利率 24.15%,轧机收入占比提升 [96][99] - 公司净利润 2020 年后修复,2024 年为 1.62 亿元,同比增长 30.7%,2025 年一季度下降 36.5%,2024 年资产减值损失上升,销售和管理费用率下降 [102][103][104] - 公司对大客户依赖较高,但客户结构有分散趋势,合同负债 2024 年末下降,2025 年一季度回升,应收账款 2024 年下降,质量改善 [110][112][113] - 公司现金周转天数仍处高位,应收账款管理表现好,存货与应付账款管理受扩张惯性影响,2024 年经营现金流回正,2025 年一季度增长 [118][11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5.8 亿、23.7 亿、35.5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4 亿、3.62 亿、5.44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124]
固态电池设备深度:破土凌云——固态繁荣前夕,设备产业化加速推进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先导智能、海目星、利元亨、纳克诺尔、曼恩斯特、宏工、星岛、红宫、仙汇材料、联颖、交城科技、灰尘、华创、宏田、诺德公司、欧美诺德、宁德时代、惠能、苏州清陶、蔚蓝锂芯、国轩、新概念能源、三星 [11][15][1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发展前景广阔,因其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符合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宏观层面有中试验证等催化剂,产业角度是电池发展必然趋势,今年设备领域持续有投资机会,扩产和中试都需设备支持 [1][2] 2. **半固态电池工艺核心差异与关键技术**:与传统液态电池差异不大,核心在中段原位固化和叠片技术,原位固化兼容现有产线、低成本解决界面问题,叠片技术提升固态电解质稳定性,干法叠片良率近 100% [3][4] 3. **全固态电池工艺设备体系变化与创新**:前段电极制造用干法替代湿法,单设备价值量提升 50%以上,硫化物处理需无氧环境控制和流延成型,中段新增等静压技术提高固态接触 [4] 4. **固态电池设备国产化率与关注重点**:全固态电池前段电极制备环节国产化率较高,等静压环节是“卡脖子”环节,国产化率有待提升,关注等静压相关公司及前段电极制造公司 [1][5] 5. **固态电池生产线投资额**:前段设备单 GWh 投资额约 1.1 亿元,中段约 8000 万元,后段中试需求少,前段和中段合计近 2 亿元,较传统液态电池总投资额翻番 [6] 6. **固态电池前段设备投资与技术**:投资集中在干法电极和硫化物电解质制备,技术门槛是控制成膜厚度和无氧环境,主要供应商有星岛等 [7] 7. **固态电池中段设备投资与技术**:投资集中在叠片和等静压环节,叠片设备参与者与半固态及传统液态电池无显著差异,等静压设备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低 [8] 8. **固态电池前段生产环节投资与要求**:分为干法电极、滚压成膜和激光/离子束分切,干法电极单 GWh 投资 3000 - 4000 万元,滚压成膜 4000 - 5000 万元,激光/离子束分切 1000 - 2000 万元,市场关注电极和滚压成膜环节 [9] 9. **固态电池中段生产环节投资与要求**:包括叠片、等静压和原位固化,叠片单 GWh 投资额最高约 4000 万元,等静压 2000 - 2500 万元,原位固化 1500 - 2000 万元,等静压国产化率低 [10] 10. **固态电池生产线整线设备供应商布局与优势**:先导智能和海目星提供全段设备,利元亨提供前段和中段设备,各有技术优势和核心客户 [11] 11. **固态电池封装环节技术特点与趋势**:主要采用铝塑膜,封装用激光或超声波焊接技术 [13] 12. **固态电池干法工艺地位与关键环节**:干法薄膜工艺是主流,电极制造、中段叠片和等静压环节关键 [14] 13. **固态电池等静压成型设备供应商与进展**:上市公司有先导智能、纳科诺尔和利元亨,先导和纳科诺尔相对领先 [15] 14. **固态电池量产超声波焊接技术重要性与优势公司**:量产不可或缺,联颖、海目星、交城科技表现突出,交城科技超深焊有优势 [15] 15. **锂负极材料蒸镀制备优势**:效率高、薄膜表面光滑、附着性强、成本低、提升导电性 [16] 16. **PVD 技术在锂负极制备应用前景与供应商**:能分散应力、抑制枝晶生长、提升附着力,灰尘、华创、宏田等公司有布局 [16] 17. **CVD 技术在固态电池制造潜在应用与企业**:电镀环节可能有新应用,诺德公司有相关操作,宏田股份、欧美诺德是主要参与者 [16] 18. **固态电池设备公司市场表现与增长潜力**:市场处于“中场休息”,设备公司有投资机会,部分涨幅 10% - 20%,预计未来有 30% - 40%上涨空间,7 月相关领域将受关注 [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半固态电池原位固化和高速叠片环节单机瓦时投资额约 8000 万元,先导和海目星在该领域领先 [4] - 滚压成膜环节通常用 6 到 8 滚设备,单个滚子成本约 500 万元,纳科诺尔预计今年推出 16 滚以上产品 [9] - 激光/离子束分切环节对激光切割要求高,效率高于刀片 [9] - 海目星与新概念能源深度捆绑,新概念能源固态电池产品已批量应用 [11] - 固态电池市场 7 月随着相关会议召开及企业验证测试进展公布,固态设备领域将受关注 [17]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设备专家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名称,涉及的设备合作厂商有银河、仙岛、青研纳尔、先导智能、安可、航可、银河娱乐、钢研纳克、青云、信宇人、金安娜科、金科能源;固态电解质材料企业有中科固能、瑞固新材;负极材料企业有兰溪、天目、三三、中科、杉杉;传统液态电池设备厂商有银河、星岛、新研纳科;头部大厂有国邑、荣柏科技、下坞材料、当升科技;知名大厂有宁德时代 [1][3][4][7][8][24][25][2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技术工艺** - 正极采用高镍三元材料液相合浆,负极初期采用高含量硅碳水系合浆,2024 年 Q4 起逐步过渡至干法工艺,预计 2025 年 Q3 后正负极均采用干法工艺 [1][2] - 电芯端目前正极为液相合浆,负极为固相合浆,容量 50 - 60Ah,2025 年 Q3 后容量提升至 70 - 80Ah,循环次数提升至 800 - 1,000 次,能量密度达 800 - 1,000 公里以上 [1][2][3] - 固态电池生产线技术挑战包括正负极片粉末化,极片厚度仅 40 - 50 微米,需优化加热系统,生产速度远低于液态电池(3 米/分钟 vs 60 - 80 米/分钟) [1][6] - 前端设备难点在于正极材料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时的粘结剂选择,以及极片厚涂过程中容易开裂和压实密度不兼容问题 [2][9] - 材料端问题影响设备公司主要体现在混料均匀性和粘结剂分布上,新型企业在粘结剂分布均匀性方面表现更好 [10] - 干法工艺核心在于热熔和压制成型,占干法工艺价值的 70%以上,不同厂家效率差异显著 [13] 2. **产能与设备** - 中试线产能已突破 0.5GWh,实际产能 0.1 - 0.2GWh [1][3] - 固态电池生产线设备成本(0.2GWh 产能)不超过 3,000 万元,前端占 40% - 50%,中后端各占 30%,实际费用可能更高 [1][5] - 固态电池生产线设备需求计划值超过 5 亿元,前段设备占接近一半,中段占 15% - 20%,后端占 25%左右,外围设备约占 5% [2][12] - 干法电极设备合作方包括银河、仙岛、青研纳尔等,前端到滚压分切环节主要使用先导智能和银河设备,正极干法与青研纳尔合作 [1][3] 3. **材料选择** - 固态电解质采用硫化物,目前使用中科固能的产品,也评估了瑞固新材的材料,自研产品接近瑞固新材但略逊于中科固能 [24] - 负极材料偏向硅负极,兰溪表现略胜一筹 [27] - 纯硅碳负极目前价格在 40 万 - 50 万之间,2024 年价格在 60 万 - 70 万,今年降幅明显 [28] - 今年硅碳负极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量不会显著增加,在传统液态电池领域 Q4 可能有一定增长 [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粘结剂相关** - 粘结剂配方自主研发,从行业内挖掘专家开发,年薪 200 万 [17] - 传统连接器材料 PTFE 在厚度方面存在瓶颈,邀请粘结剂专家开发新型粘结剂,负极干法基本满足需求,正极仍需改进 [16] 2. **工艺选择** - 暂定小样采用叠片工艺,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卷绕体系,目前开发以叠片为主,不排除未来使用卷绕工艺 [19] 3. **设备应用差异** - 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在压力面板上有明显差异,固态电池需要更大压力,对一致性和水平要求更严格,导致价值量不同 [22] - 固态电池在航空领域价值高于液态电池,量产后对等压设备要求更高,等压时间长、效率低,设备材质与传统液态电池有明显差异 [23] 4. **锂金属技术** - 锂金属技术面临锂资源和锂枝晶问题,预计突破 50 安时或 60 安时圆形电池水平可能要到 2026 年甚至后年,2025 年可能做小型软包模式并进行循环测试 [32]
高工独家 | 专访清研电子,10问干法电极必要性
高工锂电· 2025-05-29 18:52
行业技术趋势 - 锂电产业对工艺与设备革新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迫切程度,电池企业正竞相追逐大圆柱、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落地以赢取市场份额[4] - 工艺与设备创新成为连接新技术与新市场的关键桥梁,前段干法电极工艺日益成为行业焦点[4] - 下一代电池技术特别是固态电池几乎必然选择干法工艺,预计2027年将成为干法电极产业化"元年"[5][22] 干法工艺核心优势 - 干法工艺摒弃溶剂,显著降低成本并带来环境效益,同时提升极片压实度和能量密度,天然适配固态电解质[7] - 干法工艺将湿法多个环节集成为精简的一体化过程,大幅简化流程并削减生产与投资成本,特斯拉4680产线采用该工艺即基于此逻辑[7] - 干法工艺在硅碳负极上展现独特优势,PTFE粘结剂的纤维状结构能有效束缚硅膨胀,提升循环稳定性[15] 清研电子技术突破 - 公司目标将干法成膜面密度波动控制在0.3%以内,对标湿法涂布机顶尖水平[5][10] - 已实现800mm幅宽稳定生产,负极双面复合成膜速度>80m/min,正极达50m/min,计划将幅宽提升至1.2米[12] - 能将膜片最薄做到30μm,厚度精度控制在±2μm以内,适配包括磷酸铁锂在内的所有材料体系[13] - 首创"逐级减薄"工艺理念,成为行业主流路线,正在攻克大幅宽下TD方向减薄的均匀性问题[13] 产业化进展 - 国内首条0.1GWh干法电极全自动贯通产线已于2025年4月投产,计划2026年落地5GWh产能[8] - 前段混合均质环节物料排料率达99.5%,远超行业95%水平,保障连续自动化生产[9] - 后段粉体成膜装备迭代至第二代,聚焦提升面密度均匀性[10] - 压实密度目标2.5-2.6g/cm³,通过材料改性与装备优化实现突破,目前行业其他干法设备约2.3-2.4g/cm³[14] 固态电池应用 - 干法工艺在固态电池领域具有天然优势,湿法工艺存在环境与安全风险[22] - 公司引进固态电解质上游材料团队,建成-70℃露点实验室,成膜技术可适配氧化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16] - 多级热压成型技术实现电解质-电极界面孔隙率低于3%,离子电导率提升一个数量级[17] 市场竞争策略 - 公司采取高剪切、小压力策略避免设备损伤,与特斯拉早期大压力策略形成对比[21] - 强调"极简"和"一体化"理念,通过混合均质一体机、双面成膜复合一体机等设备实现整线优化[21] - 主机厂和消费电子行业对干法技术需求最为迫切,首代机型已销售15-16台[23]
新技术系列报告(五):固态电池产业化机遇之工艺与设备
东方证券· 2025-05-20 12: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工艺与成本双重挑战,虽近期取得进展,2027 年量产装车成共识,但技术上电芯大型化有瓶颈,成本上原材料需降本,技术、工艺与设备待革新,制造成本高昂 [9] - 全固态电池制造需设备到工艺全面重构,因与液态锂离子电池各层粘合逻辑和材料兼容性有根本差异,涉及电解质革命、界面工程挑战和严苛环境控制三方面问题 [21] - 设备是规模量产基石和降本突破口,干法工艺适配全固态电池制片,等静压可改善孔隙率与界面复合问题,叠片有望成装配主流,关键设备开发对规模量产至关重要 [9] - 建议关注布局关键设备,与客户紧密合作或已获订单/实现交付的设备企业,如纳科诺尔、宏工科技、先导智能、利元亨、曼恩斯特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化挑战:工艺与成本 - 从实验室到量产线,电芯大型化有技术难题,现阶段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电芯普遍 20Ah 左右,距车规级 60Ah 及以上有差距,放大生产面临多方面挑战,技术难度指数级上升 [12] - 工艺设备未成熟,全固态电池制造成本高昂,制造端工艺革新使研发费用和设备价格抬高成本,本田示范生产线投资额高,产能规模可能不超 1GWh,单位固定成本高,与成熟锂电量产线有差距 [17] 工艺革新,设备铺路 - 全固态电池制造需设备到工艺全面重构,涉及电解质革命、界面工程挑战和严苛环境控制三方面问题,设备是规模量产基石和降本增效核心突破口 [21] 干法工艺:干电极助力降本,电解质成膜工艺创新 - 干法工艺早期用于超级电容器制备,在电极生产中避免溶剂使用和后续处理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 [22] - 干电极核心优势是低成本,特斯拉主导推行,可缩短工艺流程,节省资本和运营支出,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对硅基负极有解决性能瓶颈作用 [23] - 干法制膜产业化工艺路线聚焦粘结剂原纤化和静电喷涂,粘结剂原纤化法性能稳定性和可加工性更优,成主流路线 [26] - 粘结剂纤维化是干电极工艺核心环节,核心设备有气流粉碎机、螺杆挤出机和强力混合机,其效果影响后续成膜和电池电化学性能 [28] - 辊压是成膜关键工序,干法工艺对辊压设备性能要求更高,辊压机成膜性能和生产效率是量产核心要素,行业有压实密度和生产效率目标 [32] - 干法工艺是硫化物固态电池刚需,其他电解质路线固态电池也倾向使用,可降低电极/电解质孔隙率和界面接触电阻 [34] 等静压:致密化与界面问题的潜在解法 - 固态电池设备开发侧重高压致密化与电极/电解质复合,需控制孔隙率和降低界面阻抗 [35] - 等静压是先进材料致密化技术,可消除电芯空隙,提升界面接触效果,增强导电性,提高能量密度,减少体积变化 [36] - 等静压技术分冷等静压、温等静压和热等静压三类,冷等静压常用,可用于制备固态电解质膜和电池;温等静压有调控难度,海外企业有布局;热等静压适用性好但成本高 [38][40][41] 叠片:全固态主流装配工艺,精度要求大幅提升 - 叠片工艺是全固态电池主流装配方案,因无机电解质不适用卷绕工艺,叠片工艺从多方面考虑最适用,叠片机有望取代卷绕机 [46] - 固态电池对叠片设备要求严苛,需精准控制叠片压力,避免电解质裂纹和极片偏移、弯折接触导致短路,设备需有更高精度和稳定性 [46] 设备企业相关布局 - 设备开发依赖电池 - 材料 - 设备企业协同,因材料和工艺路线未确定,现阶段设备定制化可能使企业形成强绑定关系 [49] - 多家设备企业有固态电池相关设备布局和客户进展,如先导智能有全固态整线解决方案等多种设备,获海内外订单;利元亨有多款设备,中标硫化物固态电池整线项目等 [5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布局关键设备,与客户紧密合作或已获订单/实现交付的设备企业,如纳科诺尔、宏工科技、先导智能、利元亨、曼恩斯特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