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式分红

搜索文档
火腿肠“遇冷”!双汇超250亿利润流向境外股东,市值已蒸发上千亿
搜狐财经· 2025-08-23 22:4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2.97% 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微增1.17% 扭转2024年同期下滑趋势 [2][3][5] - 生鲜猪产品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3.33% 贡献48.46%营收 但毛利率下降0.26%至4.90% [6][8] - 包装肉制品营收112亿元同比下滑9.42% 销量64.07万吨同比减少9.04% [9][11] 分红政策 - 拟分红22.5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97% 控股股东罗特克斯持股70.33% 获分红15.8亿元 [4][5][15] - 2019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分红335.6亿元 分红率97.13% 罗特克斯累计获分红251.7亿元 [15][16] 股权与资金流向 - 罗特克斯通过香港公司控股 最终控制方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兴泰集团 利润主要流向境外 [5][17] - 公司存在38.36亿元短期资金缺口(货币资金50.95亿元+金融资产5.02亿元 短期借款94.33亿元) [18][19] 竞争格局 - 包装肉制品面临雨润、金锣等传统品牌竞争 以及东方甄选、盐津铺子、锋味派等新品牌冲击 [11][13] - 新兴品牌通过电商渠道快速崛起 例如锋味派烤肠淘宝销量超30万件 双汇同款仅3万件 [11][13] 渠道与运营 - 传统经销商渠道优势减弱 对新渠道(会员超市、休闲零食店、便利店)应对不足 [13] - 2025年上半年向罗特克斯采购26亿元 2019年以来累计采购达480亿元 [16][17] 管理层与治理 - 2024年8月万隆卸任董事长 由次子万宏伟接任 其孙万子豪出任副总裁 [26] - 2021年家族内斗导致管理层动荡 2020至2024年营收从739亿元降至597亿元 市值蒸发超千亿 [22][24][26] 资本市场反应 - 2025年中期财报披露后股价仅微涨1.21% 分红方案公布后次日涨幅仅0.12% [5][14] - 广发证券与华泰证券分别下调目标价4.14%和3.23% [27]
济川药业19亿交班背后的增长困局:王牌产品失速、研发投入乏力、高分红掏空未来
新浪证券· 2025-07-23 15:49
控制权交接与要约收购 - 济川药业实控人曹龙祥将济川控股10.10%股权以1010万元转让给儿子曹飞,曹飞间接控制上市公司56.07%股权并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 [1] - 预存18.95亿元保证金(占最高收购总额94.48亿元的20%)后仅0.1%流通股份接受要约,交易响应极低 [1] - 曹飞曾个人出资5亿元溢价54%收购万鸿集团,显示其资本运作能力 [1] 业绩下滑与核心产品困境 - 2024年营收80.17亿元(同比降16.96%),归母净利润25.32亿元(同比降10.32%),2025年一季度营收15.25亿元(同比降36.51%),净利润4.4亿元(同比降47.91%) [1] - 三大核心产品集体失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因说明书修订及13省医保清退导致2024年清热解毒类收入萎缩超20%,库存量增64.20% [2] -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因集采价降80%致市场份额萎缩,消化类产品库存量增23.85% [3]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市场份额46.52%,但2024年库存量激增199.29% [3] 财务与运营指标恶化 - 2024年毛利率下滑4.76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再降2个百分点 [3] - 存货周转天数114.6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10.01天,均为近三年新高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占营收比重由2023年35.88%降至2024年27.15% [3] 营销与研发失衡 - 2024年销售费用29.54亿元(占营收36.85%),日均营销支出809万元,研发投入仅4.45亿元(占比5.55%) [4] - 小儿便通颗粒累计研发投入5141.92万元,不足全年销售费用1.8% [4] 高额分红与现金流分配 - 2024年拟分红19.2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75.93%),2020-2024年累计分红超50亿元 [5] - 曹氏家族通过56.07%控股架构成为分红主要受益者,2024年研发费用不足分红总额四分之一 [5] 研发管线与商业化挑战 - 小儿便通颗粒需经历审评周期、渠道重建等漫长过程,商业化前景存疑 [6] - 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片和长效生长激素处于上市申请阶段,但市场竞争充分,难短期填补业绩缺口 [6]
超600亿“掏空式分红”让它再次出圈,科兴生物的那些股东们意欲何为
第一财经· 2025-07-18 23:32
科兴生物巨额分红事件 - 科兴生物董事会2025年4月至6月推出三轮分红方案,累计最高分红89.11亿美元(约637亿元人民币),占公司现金储备的八成以上[1][3] - 三轮分红方案分别为每股55美元、19美元和20-50美元,若全部实施每股最高可分124美元(约886.6元),总金额为公司停牌前市值的19倍[3] - 第一轮分红已在实施中,涉及金额39.52亿美元(约282.59亿元人民币),第二、三轮尚未实施[4] 控制权争夺背景 - 分红由李嘉强主导的董事会推动,其背后的强新资本是公司股东之一,2016年私有化引发控制权之争[2] - 2025年1月英国法院判决更换董事会成员,李嘉强组建新董事会[2] - 分红方案源于小股东恒润投资要求,认为公司过去三年未分红不合理[3] 资金来源分析 - 分红资金主要来自新冠疫苗销售积累,2021年科兴中维盈利921.14亿元,带动母公司现金储备从2020年10.41亿美元增至2023年127亿美元[7][10][11] - 科兴生物对疫苗生产主体科兴中维的持股比例从100%降至59.24%[8] - 2023年科兴中维因疫情减退已停产新冠疫苗并亏损33.65亿元[10] 公司经营现状 - 2023年科兴生物净利润亏损2.58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持续亏损[12] - 现有疫苗产品包括EV71、流感疫苗等,但销售受行业竞争和需求下降影响[13] - 2022-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计9.31亿美元,远低于现金储备[14] 历史教训与潜在影响 - 2001年北京科兴曾因股东过度分红导致研发停滞,常规疫苗产品出现10年断档[14][15] - 当前控制权争夺可能再次影响公司研发投入和长期发展[14] - 李嘉强推动分红部分原因是为转移精力至强新科技创新药研发[12]
超600亿“掏空式分红”让它再次出圈,科兴生物的那些股东们意欲何为
第一财经· 2025-07-18 20:21
公司控制权争夺 - 科兴生物近期因巨额分红方案引发关注,三轮分红总额最高达89.11亿美元(约637亿元人民币),占公司现金储备的八成以上 [1] - 控制权争夺涉及创始人尹卫东与股东李嘉强(强新资本代表),2025年1月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判决后,李嘉强组建新董事会 [2] - 小股东恒润投资要求分红89亿美元并恢复纳斯达克交易,指责公司长期未分红 [2] 分红方案细节 - 第一轮分红每股55美元(约393.25元),总额39.52亿美元(约282.59亿元) [3] - 第二轮和第三轮分红方案分别为每股19美元(约135.85元)和20-50美元,若全部实施每股最高可分124美元(约886.6元) [3] - 三轮分红总额是公司停牌时市值(4.65亿美元)的19倍 [3] 现金来源与财务表现 - 公司现金储备主要来自新冠疫苗"克尔来福"销售,2023年现金及等价物达127亿美元(约908.05亿元) [6][9] - 科兴中维(持股59.24%)2021年盈利921.14亿元,但2023年亏损33.65亿元 [8]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亏损2.58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持续亏损 [10] 业务现状与挑战 - 新冠疫苗已于2023年停产,现有产品包括EV71疫苗、流感疫苗等,但EV71疫苗销售下滑拖累业绩 [10] - 2022-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总计9.31亿美元,远低于现金储备 [11] - 疫苗行业竞争激烈,民众接种意识不足,多数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10] 历史教训与潜在影响 - 2001年北京科兴曾因股东过度分红导致研发投入不足,10年内仅获批2款疫苗 [11][12] - 当前分红可能重复历史问题,削弱公司研发能力与长期竞争力 [1][12] - 控制权争夺焦点集中于资金分配而非业务发展,业内担忧公司前景 [11]
Hope Sea港股IPO:冯苏军家族控股100% “掏空”利润2年分红超5亿元 董事会成“一言堂”?
新浪证券· 2025-07-04 11:52
公司概况 - Hope Sea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电子产品(尤其是集成电路)的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2024年进口GMV达348亿元,按GMV计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电子产品进口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公司由冯氏家族通过家庭信托100%控股,创始人冯苏军及其配偶通过Hope Atlas持股76%,女儿冯扬通过Hope Horizon持股24% [2] - 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冯扬及其配偶张晨光)、1名非执行董事(冯苏军)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4] 公司治理 - 2023-2024年累计派发股利5.25亿元,为同期净利润总和1.69亿元的3倍以上,全部流入冯氏家族 [1][5] - 独立非执行董事程伟宾与审计机构罗兵咸永道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影响独立性评估 [6] - 2022-2024年向3名董事支付薪酬分别为270万元、301.5万元及330.1万元,其中冯扬薪酬从55.6万元增至113.1万元,2年翻倍 [5] 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3亿元、2.21亿元及2.35亿元,其中供应链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1.36亿元、1.16亿元及1.23亿元,跨境资金安排净收益分别为1.17亿元、1.04亿元及1.12亿元 [7] - 2024年采取降价策略,平均费率从0.25%降至0.22%,带动客户GMV从2020万元增至2560万元 [7] - 2024年运输费用3054.5万元,同比增长39.62%,占总营收比重从9.92%升至13.01% [8]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达94.75%,借款余额131.34亿元(同比增长7.77%),占负债总额95.22% [12] - 借款结构中福费廷借款95.75亿元(同比增33.50%),银行借款33.21亿元(同比减23.55%) [12] - 受限制现金131.47亿元中,128.47亿元为跨境资金安排相关存款 [13] 募资计划 - 港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扩大服务规模/能力(35%)、升级IT系统(30%)、新加坡业务扩张(25%)、营运资金(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