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综合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从“卖气郎”到“能源管家”,城燃行业新一轮跑马圈地大幕拉开
第一财经· 2025-07-21 18:00
行业转型背景 - 城市燃气行业从"卖气郎"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转型综合能源、拥抱智能化、探索出海路径成为行业共识 [1] - 行业格局从"五大城燃+省燃气公司+数千家中小企业"分散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面临市场化改革、安全监管加强、电气化竞争等挑战 [1] - "双碳"目标催生新机会,打破特许经营权牌照限制,新一轮竞争聚焦服务能力输出 [5] 企业转型案例 - 新奥能源通过为墩煌纺织实施直燃改造、屋顶光伏、设备节能改造和泛能微网,帮助客户用能成本下降14%,年节约400万元 [3] - 新奥计划将经验推广至肇庆纺织印染集中区,通过光伏+储能+节能改造助力传统工业绿色转型 [3] - 港华燃气更名为港华智慧能源,新增零碳场景构建服务;中国燃气提出以科技创新重塑运营模式 [5] - 申能集团展示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气化+绿氢CCUS"三步走"规划,推进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 [5] 转型驱动因素 - 终端需求下滑:2025年1-5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3%,上海出现消费天花板迹象 [7] - 价格机制问题:湖北等地气价倒挂达0.5-1元/方,工商业用户转向电力冲击天然气需求 [7] - 接驳业务萎缩:燃气工程安装业务毛利明显下滑,多数城燃企业净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或负增长 [7] - 政策推动:2025年政府要求建立零碳园区,可再生能源占比需超50%,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 [9] 市场空间与机遇 - 工业领域节能改造潜力巨大:工业部门减排投资潜力0.7-2.7万亿美元,建筑部门2.1-5.8万亿美元 [14] - 技术成本下降:中国风能、太阳能、电池技术成本过去十几年降幅近80%,四类技术成本全球最低 [10] - 电力市场革新: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释放独立储能、虚拟电厂经济潜力 [10] 商业模式创新 - 华润燃气2024年综合能源收入同比增34%至3.6亿港元,新奥泛能销售量增20%至416亿千瓦时,营业额达152.73亿元 [12] - 主要商业模式包括固定价模式(约定更低供能价格)和分享型模式(节能收益分成,如新奥与客户3:2分成) [15] - 转向虚拟电厂模式:通过数字技术聚合负荷参与电力交易,在能量富余时售电,电网需求时参与需求响应 [16] 未来竞争焦点 - 运营和交易能力成为核心,大模型与专家系统融合、数据资产建设、多能融合系统优化是关键 [16] - 构建综合能源数据库形成竞争壁垒,解决电热气水多头管理导致的审批周期长(2-3年)等问题 [16]
商业秘密|从“卖气郎”到“能源管家”,城燃行业新一轮跑马圈地大幕拉开
第一财经· 2025-07-21 16:22
行业转型背景 - 城市燃气行业从资源驱动转向服务能力输出,特许经营权牌照限制被打破,行业竞争加剧[1][7] - 行业经历黄金十年后进入深度调整期,面临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安全监管加强和电气化竞争等挑战[1] - "双碳"目标催生新机会,城燃企业从"卖气郎"蜕变为综合能源服务商[2] 企业转型案例 - 新奥能源通过设备改造和泛能微网业务帮助墩煌纺织降低14%用能成本,节约400万元[5] - 新奥计划将经验推广至肇庆纺织印染集中区,提供光伏、储能等低碳能源解决方案[5] - 港华燃气更名为港华智慧能源,新增零碳场景构建服务[6] - 中国燃气计划从传统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蜕变[6] - 申能集团展示生物天然气、绿氢+CCUS制备绿色甲醇的"三步走"规划[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1-5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3%[8] - 居民用气销售亏损严重,湖北地区每方气倒挂0.5-1元[10] - 深圳市47%工商业用户转向电力等其他能源[10] - 燃气接驳业务萎缩,多数城燃企业净利润增速下滑至个位数或负数[10] 综合能源发展动力 - 政策要求建立零碳园区,可再生能源占比需达50%以上[11] - 中国新能源技术成本降幅接近80%,处于全球最低水平[11] - 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提速,释放储能、虚拟电厂等市场主体潜力[11] - 企业面临降本增效和碳减排双重压力,需通过综合能源提升竞争力[12] 商业模式与收入 - 华润燃气2023年综合能源服务收入增长34%至3.6亿港元[13] - 新奥能源泛能销售量增长20%至416亿千瓦时,营业额增长5.2%至152.73亿元[13] - 行业主要采用固定价和分享型两种商业模式[15] - 新奥通过节能改造节省的能源成本与客户按3:2分成[16] 技术应用与壁垒 - 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快速应用于电力交易[16] - 城燃企业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和数字能源运营商定位[16] - 电、热、水、气等能源子系统多头管理导致项目落地周期长达2-3年[17]
广州发展(600098):广州市属综合能源平台稳增长高股息迎发展
华源证券· 2025-07-01 09: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广州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5][8][6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广州发展是广州市属综合能源平台,业务多元协同,业绩稳定性突出,连续26年稳定分红,分红比例稳定在50%左右,2024年分红比例54.67%,对应年末股息率4.21% [7][10] - 公司火电机组集中在大湾区,低煤价有望凸显火电业绩弹性;新能源项目优质,装机成长持续贡献发电增量;燃气项目聚焦广州,销气量增长稳健,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和现金流 [10]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9、21.20、23.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74%、14.70%、11.91%,当前股价对应的2025 - 2027年PE分别为12、10、9倍,低于可比公司均值,具备投资价值 [8][65][6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7日,公司收盘价6.26元,总股本3506.31百万股,每股净资产7.63元/股,总市值21949.48百万元,流通市值21902.17百万元,资产负债率62.52% [3] 广州市属综合能源平台 连续26年稳定分红 - 公司实控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已形成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能源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底,广州产投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57.92%的股份,长江电力合计持有15.52%的股份 [15] - 2024年能源物流业务营收占比超50%,燃气和新能源分部为主要利润贡献来源,各业务发展均衡,多元协同平滑业绩波动 [17][24] - 2016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整体呈增长趋势,2025Q1电量电价双承压,扣非归母净利润微降,广盛地块土地使用权交储预计对2025年业绩产生正面影响 [27] - 2020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所提升,经营稳健现金流充裕,2024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5.10亿元,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86.41亿元 [29] - 公司连续26年稳定分红,规划2024 - 2026年分红比例不低于40%,2024年分红总额9.47亿元,分红比例54.67%,对应年末股息率4.21% [32] 电力:火风光协同发展 构筑核心基本盘 火电:聚焦大湾区 煤价回落贡献业绩弹性 - 公司火电机组集中在大湾区电力负荷中心,截至2024年底,控股火电装机547.65万千瓦,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36] - 2024年受西电东送增量等因素影响,公司火电利用小时数3114小时,同比下降1382小时,2025Q1发电量同比下滑 [38] - 2025年广东省年度长协电价同比下滑,预计影响公司火电电价,但煤电和气电均执行容量电价,2026年起公司电价下滑压力有限,气电有成本补偿机制 [43] - 2025年以来煤价中枢持续下行,期待低煤价带来的火电业绩弹性体现 [46] 新能源:项目优质装机成长 持续贡献发电增量 - 2020年以来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控股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2.44、2.35GW,规划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规模达8GW,拟申报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 [47] - 公司新能源项目分布地区优质,2024年风电利用小时数高于全国平均,但受平价项目和入市影响,新能源电价有所下滑 [49] 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 居民端顺价加速推进 - 公司燃气业务通过广州燃气集团运营,是广州市城市燃气高压管网建设和天然气购销唯一主体,布局全产业链 [53] - 2020年以来公司管道燃气销售量稳定增长,2024年完成管道燃气销售量21.6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18%,2025Q1继续增长 [54] - 建立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有望增强燃气业务盈利稳定性 [57] 能源物流:产业链优势协同 完善综合能源供应 - 能源物流业务包括煤炭、油品和危化品仓储业务,2024年煤炭、油品、危化品仓储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5.11、20.37、0.1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06%、0.19%、47.66% [58] - 公司煤炭业务形成一体化产业链,市场煤销售量规模整体稳中有增,参股同发东周窑保障煤炭供应稳定性 [6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假设公司2025 - 2027年气电新增装机分别为0、92、0万千瓦,新能源新增装机分别为200、160、160万千瓦 [9][65]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9、21.20、23.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74%、14.70%、11.91%,当前股价对应的2025 - 2027年PE分别为12、10、9倍 [65] - 选取同行业申能股份、上海电力、粤电力A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5 - 2027年平均PE分别为17、13、11倍,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8][66]
中国燃气(00384) - 2025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6-27 18:53
业绩总结 - 自由现金流达到历史新高,经营利润为17.5亿港元,同比增长10.6%[4] - 2024/25财年总收入为79,25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6%[90] - 天然气销售收入为49,049.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5%[90] - 基本每股收益为60港分,同比增长1.7%[90] - 股息支付比率为83.3%,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90] 用户数据 - 住宅用户的气体销售量为8.4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9.0%[8] - 工业用户的气体销售量为11.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 - 住宅用户的新连接数量为1,400,521,同比下降15.5%[22] - LPG销售量为3.222百万吨,同比下降56.7%[30] 市场表现 - 城市和乡镇的平均气体售价为3.29元人民币/立方米,同比下降1.2%[15] - 住宅气体的平均售价为3.00元人民币/立方米,同比增长1.0%[15]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合同能源存储达到816.7MWh,同比增长624.7%[61] - 价值增值服务的收入为37.3亿港元,同比增长2.1%[50] - 电力销售量为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64] 财务状况 - 自由现金流达到4.66亿港元,同比增长8.7%[93] - 净运营现金流为6.44亿港元,同比下降43.2%[93] - 总资产为148,220.6百万港元,较2023/24财年略有下降[91] - 净负债比率为78.8%,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91] - ESG相关融资安排总额为5.76亿港元[98]
三峡水利: 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46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2亿元,同比下降7.65%,营业成本92.58亿元,同比下降7.6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亿元,同比下降39.94% [1] - 完成售电量14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创历史新高 [1] - 资产负债率55.37%,同比上升3.90个百分点 [1] 战略发展 - 公司聚焦主业,稳固提升基本盘业务,电力业务利润实现增长 [2] - 新业务发展取得成效,储能运营总规模约1.2吉瓦时,电动重卡电池用能累计运营规模近1,300套 [2] - 累计已建、在建综合能源项目投资约30亿元 [2] - 公司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2026)》,将现金分红比例由10%提高至30% [5] 公司治理 - 2024年董事会召开8次会议,审议通过59项议案 [3] - 董事会下设战略与ESG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 [3] - 公司连续三个年度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工作评价最高A类评价 [4] - 2024年董事会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董事会最佳实践奖" [4] 投资者回报 - 公司已连续15年进行现金分红,近8年现金分红金额占当期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比例远超30% [5] - 自199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18亿元 [5]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0元(含税),预计共计派发75,727,652.52元 [5] ESG与社会责任 - 公司编制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获第三方机构评定等级A级 [7] - 顺利完成重庆市2024年电力保供任务,保障了供区186万千瓦负荷的用电需求 [6] - 自2008年起连续16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7] 2025年工作计划 - 系统总结"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制定"十五五"规划 [8] - 深耕基本盘业务,保障电力安全生产与稳定供应 [8] - 提高综合能源业务发展质量,提升储能综合盈利水平 [8] - 推动绿色交通多元化、新能源差异化、市场化售电规模化发展 [8]
京能热力(002893) - 2025年5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19:2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29日下午14:30 - 16:00,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 参与人员包括华福证券岳润泽、银河证券王甄玉鹏等多家机构人员,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党委书记、董事长付强和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谢凌宇 [2] 业务相关问答 供暖原材料及价格影响 - 北京地区供暖原材料以天然气为主,结算模式为充值卡式采购,类似居民购气 [2] - 北京市供暖价格政府定价,有燃料价格变动补贴政策,燃料价格涨则补贴涨,反之则降 [2][3] 技术改造进展 - 深度挖掘智慧供热潜力,强化供热管理能效,实现全方位智能化管理,建立指挥调度中心,促进精细化节能运行 [3] - 积极开展综合能源供热供冷应用研究,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综合能源项目,收购华清安泰拓展新能源服务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市值管理计划 - 结合市场和公司实际,依法合规运用现金分红、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强市值管理 [3][4] - 围绕价值创造推动并购重组、加大科技投入,运用激励工具传递积极信号,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信息披露 [3][4] 同业竞争解决 - 京能集团承诺在取得公司实际控制权60个月内,将符合条件的同业竞争企业按法定程序以公允价格注入公司 [4] 未来发展目标及融资规划 - 探索多种新能源供热形式,对现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提升 [4] - 发挥资本平台优势,深耕北京市场、扩大京内供热面积,开拓京外供热市场及综合能源项目 [4]
京能热力(002893) - 2025年5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18:56
投资者信息 - 参与调研的投资者来自华福证券、银河证券等多家机构 [1] 天然气采购与价格影响 - 北京地区供暖原材料以天然气为主,第一大供应商是北京市燃气集团,结算模式为充值卡式采购 [1] - 北京市供暖价格政府定价,有燃料价格变动补贴政策,燃料价格涨则补贴涨,反之则降 [2] 技术改造进展 - 深度挖掘智慧供热潜力,强化供热管理能效,实现全方位智能化管理,建立指挥调度中心,促进精细化节能运行 [2] - 积极开展综合能源供热供冷应用研究,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综合能源项目,收购华清安泰整合新能源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市值管理计划 - 围绕价值创造,推动并购重组,加大科技投入,降本增利,提升基本面 [3] - 研究并用好股权激励、现金分红等工具,传递积极信号,提升公司形象 [3] - 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信息披露,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实现公司价值 [3] 同业竞争解决 - 京能集团下属企业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集团承诺在取得控制权 60 个月内,将符合条件企业按法定程序以公允价格注入公司 [3] 未来发展目标与融资规划 - 探索多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热形式,对现有项目进行节能、增绿、降碳技术改造提升 [3] - 发挥资本平台优势,深耕北京市场、扩大京内供热面积,开拓京外供热市场及综合能源项目 [3]
三峡水利:减值损失影响短期业绩,综合能源稳健运营-20250515
西南证券· 2025-05-15 08: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减值损失影响短期业绩,综合能源稳健运营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30/0.34/0.37元,对应PE为23/21/19倍,归母净利润CAGR为31.4%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全年营收103.22亿元,同比降7.7%;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降39.9%;扣非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降20.7%;2025Q1营收22.7亿元,同比降7.9%,亏损0.04亿元 [5] - 2024年公司下属及控股水电站发电量21.0亿千瓦时,同比降16.4%;售电量142.5亿千瓦时,同比增1.9%;售电均价488.3元/兆瓦时,同比下滑0.08%;电力业务利润3.44亿元,同比增2.2% [5] - 2024年综合能源业务毛利2.0亿元,毛利率12.7%,同比提升0.7pp;截至2024年末运营能源站岛年供电量近13亿千瓦时、蒸汽供应量750万吨;新型储能运营规模超1吉瓦时;绿色交通电动重卡电池累计运营规模近1300套;全年市场化结算电量超220亿千瓦时 [5] - 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0.3%、2.8%,同比分别+0.04pp/-1.69pp,25Q1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7.4%、 - 0.85%,同比分别+1.03pp/-0.84pp;2024&2025Q1公司销售期间费用率分别为7.0%、7.2%,同比分别+0.25pp/+0.48pp,2025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4.4%、2.6% [5] 盈利预测关键假设 - 假设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电力消费稳中向好,25 - 27年公司发电量利用小时数维持2024年水平,总售电量增速达2%,单位售电毛差分别为0.066/0.069/0.077元 [6] - 假设公司多个分布式光伏和储能项目落地,25 - 27年综合能源业务未来3年保持年均25%、20%、15%的增速 [6] 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预测 |业务|2024A|2025E|2026E|2027E| |----|----|----|----|----| |供电业务收入(百万元)|6956|6960|7098|7240| |供电业务增速|0.7%|0.1%|2.0%|2.0%| |综合能源收入(百万元)|1577|1972|2366|2721| |综合能源增速|13.5%|25.0%|20.0%|15.0%| |其他业务收入(百万元)|1788|1788|1788|1788| |其他业务增速|-37.8%|0.0%|0.0%|0.0%| |合计收入(百万元)|10322|10720|11253|11749| |合计增速|-7.7%|3.9%|5.0%|4.4%| |合计毛利率|10.3%|12.9%|13.3%|14.5%|[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719.71、11252.54、11749.27百万元,增速分别为3.86%、4.97%、4.41% [2][7] - 预计2025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70.05、642.68、703.21百万元,增速分别为84.06%、12.74%、9.42% [2][7] - 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30、0.34、0.37元,PE分别为23.3、20.7、18.9倍,PB分别为1.13、1.10、1.07倍 [2][7]
新奥股份(600803):Q1核心利润保持稳定,平台气贸易策略灵活调整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7 21: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略低于预期,但核心利润保持稳定,零售气量、平台交易气、舟山接收站处理量、双综业务等方面有积极表现,私有化新奥能源稳步推进,虽下调盈利预测但仍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59.10亿、1368.29亿、1424.32亿、1496.5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5.5%、0.7%、4.1%、5.1% [6]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3亿、51.55亿、64.19亿、71.0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36.6%、14.7%、24.5%、10.7% [6] - 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1.46、1.66、2.07、2.29元/股,毛利率分别为13.9%、14.2%、15.2%、15.6%,ROE分别为19.1%、19.7%、21.8%、21.0%,市盈率分别为14、12、10、9倍 [6] 公司经营情况 -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37.40亿元,同比减少1.44%;归母净利润9.76亿元,同比减少9.64%;核心利润10.83亿元,同比增长0.1% [7] - 暖冬环境下零售气量稳步增长,平台交易气规模小幅回落:1Q25销气量达105.44亿m³,同比提升5.4%,零售气量72.58亿m³,同比微增0.3%,平台交易气销售量11.96亿m³,同比仅微降1.4% [7] - 舟山接收站处理量稳步提升:1Q25舟山接收站LNG处理量55.17万吨,同比增长28.6% [7] - 双综业务稳健成长,综合能源销量快速提升:1Q25泛能销售量达10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智家业务在新客中渗透率1Q25达49.8% [7] - 私有化新奥能源稳步推进:2025年3月宣布私有化,4月25日披露报告书草案,已完成部分审批程序,完成后将增厚股东回报 [7] 财务摘要 - 展示了2023A - 2027E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利润等财务指标情况 [9]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获“AAA”评级
金融界· 2025-04-14 12:17
资料显示,公司前身为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1990年经国务院同意,由原国家能源部、国家计划经济 委员会批复设立,于1992年10月完成组建,并先后于1996年5月及1999年6月进行改制并更为现名,原国 家电力公司持有公司51%的股份,贵州省金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金茂")代表贵 州省人民政府持有公司49%的股份。2003年,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重组,公司原属国家电力公司51% 的股权整体划转至华电集团。次年,贵州金茂所持公司49%的股份划转至贵州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 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贵州省国资委")。后经两次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转增资本,2009年3月末公司注 册资本增加至38.80亿元。2013年9月,贵州省国资委所持公司股份转由贵州乌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以 下简称"乌江能投")持有。公司以电力业务为主营业务,目前已完成乌江干流贵州境内河段梯级电站开 发任务,并成为集水电、火电和新能源为一体的综合能源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4.53亿 元。 中诚信国际肯定了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江水电"或"公司")拥有有力的股东支 持、较大的装机规模、较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