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关税
icon
搜索文档
宏观经济专题:对等关税2.0后,行业关税或将成关键新变量
开源证券· 2025-08-20 19:44
已达成贸易协定概况 - 截至8月18日,特朗普政府与英国、欧盟、日本等10个国家和地区达成贸易协定,占美国2024年商品总进口的38.6%和商品逆差的49.8%(不含英国)[3][13] - 除美英协定较具体外,其他协定多为临时框架,缺乏实质内容且存在明显关税不对等现象[3][13] 主要贸易协定细节 - 美英协定:保留10%基础关税,对汽车等特定行业实行配额豁免(如汽车10万辆配额,税率从27.5%降至10%)[4][17] - 美越协定:对越南出口征收20%基础关税和40%转口关税,越南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准入[4][24] - 美日/美欧协定:征收15%基础关税,要求日本投资5500亿美元,欧盟投资6000亿美元并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4][36][54] 关税政策核心目标 - 2025年4-7月美国关税收入达947.19亿美元,占财政收入的8.4%,部分实现补充财政目标[64] - 政策核心诉求为减少贸易逆差和促进制造业回流,而非单纯增加财政收入[64][68] 行业关税新趋势 - 钢铁、铝、铜行业已征收25%-50%关税,2024年涉及进口金额约707亿美元,衍生品达718亿美元[68][72] - 汽车及零部件(3856亿美元)、药品(2118亿美元)、半导体(627亿美元)可能成为下一批重点征税领域[74] - 2025年4月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持续负增长,可能促使进一步扩大行业关税范围或提高税率[84][87]
宋雪涛:对等关税 未完待续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8-20 11:21
特朗普2.0关税体系核心框架 - 关税策略从第一任期的"精准打击"升级为第二任期的全局性组合拳,包括对等关税、惩罚性关税、转口关税和行业关税四部分 [5] 对等关税结构 - 以美国为轴心建立经贸同心圆,根据贸易关系将国家分为不同关税层级:核心圈层(如英国、澳大利亚)享受10%基线税率,次优税率区(如日本、韩国、欧盟)为15%,东盟国家面临19%-20%税率,最外缘国家税率达25%以上 [6] - 小额包裹征税新规于8月29日生效,按原产国税率分级征收:税率低于16%每件征80美元,16%-25%征160美元,高于25%征200美元 [7] - 具体国家税率执行情况:日本和韩国逆差分别为68.47亿美元和66.01亿美元,均适用15%税率;欧盟逆差235.57亿美元适用15%;泰国逆差45.61亿美元适用19% [8] 惩罚性关税应用 - 以打击芬太尼为由,2月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对中国加征10%;3月追加中国10%关税;7月31日将加拿大关税提升至35% [9] - 通过"次级关税"扩大经济制裁范围: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8月27日起所有输美商品被征收25%附加税;4月2日设立政策框架,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可能面临25%附加关税 [10] - 关税工具被用于干预他国内政,例如对巴西部分商品加征40%关税,理由是其国内"前总统遭受政治迫害" [10] 转口关税机制 - 7月31日行政令设立"转运"条款,对通过第三国转运规避关税的商品征收40%税率,并每6个月公布规避关税的"黑名单"国家与设施 [11] - 政策主要针对中国,2023年美国进口商品中经第三国转运的中国附加值占比从2017年的14%增至22%以上,主要中转枢纽为墨西哥、越南、欧盟、韩国和加拿大 [11] - 核心挑战在于"转运"界定标准模糊,且缺乏统一的"本地价值成分"计算标准,导致监管框架停滞不前 [12][13] 行业关税战略 - 依据"232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推动产业回流:6月4日起钢铝产品及衍生品征收50%关税;汽车征收25%关税(仅对非美国含量部分);8月1日起铜半成品征收50%关税 [16][19] - 半导体和医药领域将成为新目标,威胁关税税率从100%逐步提升至300%,但对在美投资设厂企业给予豁免 [16] - 商务部正在对木材、卡车、关键矿物、商用飞机、多晶硅和无人机等多个行业进行"232调查",预计后续将加征关税 [18] 口头协议与执行分歧 - 关税谈判中普遍依赖口头协议,导致美日、美韩、美欧间出现重大解读分歧:美日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中,日方强调决策权在私营部门且以贷款担保为主,美方声称90%利润归美;美韩3500亿美元投资协议同样存在利润分配争议 [20] - 美欧谈判因《数字服务法》定性分歧受阻,美方视其为非关税壁垒,拒绝签署降低欧盟汽车关税的行政令 [21] - 谈判策略表现为提出口头要求后若未遭拒绝即解读为默许,导致事后在资金性质、投资方式及利润分配等核心问题上产生争议 [21] 美国进口与库存周期变化 - 关税政策使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提高16.2个百分点,达到18.6%,为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 [23] - 关税实施前企业抢跑进口:3月进口额环比激增4.67%,同比大幅增长26.36%;6月进口额同比下降1.39%,降至2024年3月以来最低点,显示透支效应 [25] - 企业进入去库存周期:耐用品库存同比增速从3月1.52%大幅下滑至6月0.17%;非耐用品库存增速从4月4.07%降至6月3.35% [28] - 需求疲软源于关税落地后失去加急进口必要性,以及企业已囤积1-2个月库存,进入消化库存和成本转嫁阶段 [29][30]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全球化路径从中美双极向多极化网络结构转变,各国积极构建区域性贸易联盟 [30] - 未来话语权取决于能否成为连接不同贸易圈的"最大公约数",即扮演被最多贸易网络需要的核心枢纽角色 [30]
贸易专题分析报告:对等关税未完待续
国金证券· 2025-08-19 22:49
特朗普关税政策体系 - 特朗普第二任期关税战术升级为四部分组合拳:对等关税、惩罚性关税、转口关税、行业壁垒[6] - 对等关税形成三层税率结构:核心圈10%(英澳等)、次优15%(日韩欧盟等)、外围19-25%(东盟等)[7] - 小额包裹免税门槛取消,按原产国税率分级征收80-200美元/件[10] - 惩罚性关税最高达35%(加拿大)和40%(巴西),用于外交施压和干预内政[11][12] - 转口关税税率设为40%,针对中国经第三国转运的贸易(占比从14%增至22%)[13][16] 行业关税与供应链影响 - 232条款行业关税:钢铝50%、汽车25%、铜50%,半导体拟征100-300%[21][23] - 半导体巨头在美建厂可豁免关税,加剧行业不公平竞争[21] - 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升至18.6%,达1933年以来最高水平[29][32] - 进口数据3月同比激增26.36%,6月转负至-1.39%,显示库存透支效应[29][36][40] 贸易格局与风险 - 全球贸易向多极化网络化转型,区域性贸易联盟兴起[3][30] - 口头协议执行分歧严重:美日5500亿/美韩3500亿投资协议存在解释争议[24][27] -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螺旋升级、中期选举后谈判重启、新型关税工具冲击供应链[4][55][56]
深度 | 关税成本,到底谁在承担?——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二十【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8-19 13:35
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推出"三种关税、四类国家"的新关税体系,针对不同经济体、行业及转口贸易加征10%-50%关税,并重视附加条件如采购美商品、在美投资等 [2][5][7] - 中美关税谈判推动豁免延期三个月,未来或仅征收10%基础性关税 [2][9] - 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全球出口商平均承担13%,中国出口商仅承担1.8% [4][35][41] - 关税对通胀影响有限,年底累计影响约0.4-0.8个百分点,美联储降息更可能受就业市场恶化驱动 [4][62][64] 关税政策框架 - 三种关税:国家关税(针对经济体)、行业关税(特定行业)、转口关税(封堵漏洞) [5][8] - 四类国家税率:10%(英国等)、15%(欧盟日韩)、19-20%(东南亚)、30%+(中国印度等) [7] - 附加条件包括采购美商品(欧盟7500亿美元能源装备)、在美投资(日本5500亿美元)、关税减免等 [8] - 转口漏洞补全:全球征收40%转口关税+取消小额包裹免税,但执行效果存疑 [8] 对中国及行业影响 - 出口影响:下半年出口中枢回落,若最终仅加征10%关税则份额或回升,产能出海替代转口贸易 [3][11] - 边际利好行业:家用电器、轻工制造、电力设备 [3][19] - 铜关税:最终加征范围小于预期,排除关键原料,影响减弱 [15] - 医药行业:若加征关税将影响中国近1/5医药出口,美国当前依赖欧盟(医药材60%)[23][26][28] - 半导体:除非对终端产品加税,否则中国受影响较小 [30] 关税成本分担机制 - 美国进口有效税率从2.4%飙升至18.6%,达1934年以来新高 [32][34] - 成本分担主体:出口商(全球平均13%)、进口商、消费者(全球平均54%)[35][41][47] - 中国特点:关税主要由美国进口商承担(因囤货和低替代性),服装和电子行业持续降价明显 [43][48] - 未来趋势:消费者承担比重或从22%升至67% [51][53] 通胀与货币政策 - 国内商品涨价:家居类受关税影响最显著,高度依赖进口的商品价格超趋势7.5个百分点 [54][56][57] - 通胀影响:7月CPI同比2.7%,关税年底累计影响0.4-0.8个百分点 [60][62][63] - 降息逻辑:就业恶化(非农数据下调25.8万人)比通胀更可能促使美联储超预期降息 [64]
美日协议破局!欧洲和韩国有了“模版”和压力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08:29
美日贸易协定主要内容 - 美方向日本征收15%关税,并增加进口美国大米 [1] - 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1] - 日本需购买80亿美元美国商品,包括玉米、大豆、化肥、100架波音飞机及国防设备 [1] - 协议通过官方声明和社交媒体公布,缺乏传统文本细节 [1] 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 美日协议为欧盟和韩国提供谈判模板,促使其加速谈判以争取低于25%-35%的"禁止性水平"关税 [2] - 欧盟和韩国可能在汽车领域加紧达成协议,目标将关税控制在20%以下 [2][3] - 美国和欧盟接近达成类似协议,拟对欧盟征收15%关税 [2] - 韩国谈判代表在华盛顿积极寻求协议 [2] 行业关税谈判动态 - 日本成功将汽车出口关税从25%降至15%,显示特朗普政府在行业关税上的灵活性 [3] - 铝钢关税为50%,制药、半导体等领域关税待定 [3] - 历史先例显示特朗普政府曾通过配额和双边协议降低钢铝关税 [3] 协议执行与评估 - "购买美国"和投资承诺可能为既定计划的再包装,实际经济影响有限 [4] - 分析师等待更多细节以评估承诺的可持续性 [4]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特朗普继续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行业关税进行沟通。
快讯· 2025-07-24 02:42
行业关税沟通 - 特朗普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行业关税进行持续沟通 [1]
韩国贸易官员:美国在将行业关税纳入贸易协议方面非常谨慎。
快讯· 2025-07-11 10:51
贸易协议谈判 - 美国在将行业关税纳入贸易协议方面非常谨慎 [1]
韩国外交部:韩国贸易部长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制造业合作事宜进行会谈,行业关税必须纳入美国贸易协议,韩国贸易部长将于周三再次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举行更多会谈。
快讯· 2025-07-08 13:48
韩美制造业合作会谈 - 韩国贸易部长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制造业合作事宜进行会谈 [1] - 行业关税问题必须纳入美国贸易协议 [1] - 韩国贸易部长将于周三再次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举行更多会谈 [1]
据ABC新闻: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电子产品将纳入即将出台的行业关税,并将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实施。制药行业关税将在下个月或两个月内出台。
快讯· 2025-04-13 21:18
电子产品关税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电子产品将纳入即将出台的行业关税 [1] - 电子产品关税预计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实施 [1] 制药行业关税 - 制药行业关税将在下个月或两个月内出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