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元创科技三闯IPO:95%家族控股背后的五大未曝隐患
搜狐财经· 2025-07-29 13:15
瞭望塔财经发现,作为国内橡胶履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元创科技客户包括沃得农机、三一重工等知名机械制造商。但亮眼标签之下,高达95.24%的 家族控股比例、实际控制人行贿往事、核心技术数据矛盾等问题,成为监管和投资者无法忽视的阴影。 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6月月底,橡胶履带制造商元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创科技")更新深交所主板IPO申报材料,这是该公司自2021年以来 的第三次上市冲刺。前两次尝试均以撤回告终,而最新招股书暴露的财务数据与公司治理问题,让此次闯关依然布满疑云。 1、股权迷雾:行贿旧案与家族控制 元创科技的故事始于1991年成立的三门胶带厂。经过34年发展,这家典型的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已高度固化——王文杰直接持股82.27%,通过星腾投资控制 8.66%,其父王大元持有4.31%,父子合计掌控95.24%股权。 这种"一股独大"的结构在拟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引发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实际控制人王文杰的法律风险。2021年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王文杰曾于2011年7月和2012年春节,向原台州市人大常 委会秘书长董某赠送现金合计32.88万元。 虽然台 ...
东芯股份:财务“雷点”被监管盯上了!高库存暗藏减值风险,境外收入说不清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15:29
股价表现与市值 - 7月22日收盘价35 5元/股 年内累计上涨42 57% 在数字芯片设计行业中涨幅排名第4位 [1] - 当日A股市值达157亿元 [1] 经营业绩与亏损情况 - 2021年12月登陆科创板 当年净利润大幅增长 但2022年起盈利下滑 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亏损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0 59亿元 [1] 存货问题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1 21亿元 占营业成本161 87% 占流动资产34 16% [3] - 2025年一季度存货账面价值增至9 21亿元 [3] - 存货跌价准备同比下降33%至2 29亿元 计提比例从2023年31 12%降至20 42% [3] - NOR产品库龄2年以上占比显著增加 但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下降 合理性存疑 [3] 毛利率波动 - 2024年综合毛利率13 99% 同比上升2 42个百分点 [6] - NAND和NOR产品毛利率分别上升8 25和6 89个百分点 DRAM产品下降7 01个百分点 [6] - 大中华区毛利率上升8 14个百分点 非大中华区下降8 5个百分点 [6] 应收账款激增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 59亿元 同比增长67 86% 远超营收增速20 8% [6] - 直销客户应收账款增幅达121 59% 但坏账准备仅微增1 25% [6] 境外资产与收入透明度 - 境外资产5 52亿元 占比15 64% 未披露具体分布和使用状态 [7] - 境外收入1 38亿元 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韩国子公司 [7] - 部分出口收入与增值税申报存在差异 核查比例不足60% [7] - 境外经销收入最终销售核查比例94 27% 但缺乏第三方数据验证 [7]
中山公用: 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6 02:16
公司评级与财务概况 - 中诚信国际维持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5][32] - 公司2024年总资产达324.11亿元,同比增长11.7%,所有者权益178.24亿元,负债合计145.87亿元 [8]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6.78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12.11亿元,EBITDA 20.97亿元 [8][22] 水务业务运营 - 公司拥有中山市约94%的供水特许经营权,服务人口约146万户,区域市场优势显著 [7][12] - 2024年供水能力提升至265万吨/日,供水量同比增长11.6%至52,756.48万吨,漏损率8.32% [14][15] - 污水处理能力125.51万吨/日,2024年实际处理量2.92亿吨,业务收入6.33亿元 [14][15] 业务板块表现 - 水务板块2024年收入14.38亿元,占比25.3%,毛利率25.05% [22] - 固废板块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环卫服务收入增长63.48% [17][22] - 工程板块收入30.08亿元,但在手订单降至10.38亿元,对未来收入支撑减弱 [17][22] 投资与资本支出 - 持有广发证券股权带来稳定投资收益,2024年达10.08亿元,占利润总额78.7% [21][23] - 在建水务项目总投资51.08亿元,未来尚需投入30.05亿元,资本支出压力较大 [18][19] - 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基金已实缴14.49亿元,尚需投资8.43亿元,收益回收存在不确定性 [17]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 - 总债务从2022年60.46亿元增至2024年86.86亿元,总资本化比率32.77% [8][26] - 应收账款从2022年8.13亿元增至2024年17.50亿元,工程款回收周期拉长 [23][26] - 截至2025年3月末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93.06亿元,货币资金16.96亿元,流动性充足 [30]
百利好丨黄金投资暗藏“雷区”?揭秘风险管理秘籍!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14
现货黄金投资概述 - 现货黄金是即期交易的国际理财产品,成交后能马上交割,交易规则灵活且投资回报可观 [1] - 国际现货黄金市场交易量惊人,每天都有新投资者入场,但收益与风险并存 [1] 市场风险 - 价格波动风险:黄金价格受全球经济、地缘政治、通胀预期、美元走势等因素影响,波动剧烈,如突发地缘危机或经济稳定时金价可能大涨或下跌 [3] - 流动性风险:极端行情下可能出现流动性不足,增加交易成本与潜在损失 [4] - 应对措施:关注经济数据、地缘动态、央行政策,结合技术面与基本面预判走势,分散投资组合 [3] 选择信誉好、流动性强的交易平台和经纪商,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过度杠杆 [5] 财务风险 - 价格下跌风险:黄金长期保值但短期价格下跌仍可能致本金损失,如经济好转或通胀预期下降时避险需求减弱 [6] - 杠杆风险:现货黄金采用保证金制度,杠杆可放大收益与亏损,高杠杆或致巨大损失甚至爆仓 [8] - 应对措施:合理控制仓位,设置止损点,采用定投策略 [7] 谨慎使用杠杆,比例一般不超过1:10,严格控制仓位 [9] 平台风险 - 部分现货黄金交易平台资质不全、监管不严、系统不稳甚至欺诈,选错平台或致资金损失 [10] - 应对措施:选择受权威机构(如FCA、ASIC)监管的平台,查看资质、口碑 [11] 政策风险 - 各国政策调控(如货币、税收、监管政策)或影响黄金市场供需与价格 [12] - 应对措施:关注国际政策动态,多元化投资组合,根据政策变化调整策略 [13]
上市失败案例分析:那些倒在IPO路上的企业做错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6-06 18:08
中概股上市趋势与挑战 - 中概股赴美、赴港上市持续呈现热潮,但审核结果呈现明显分化态势,部分企业主动暂缓或撤销上市计划 [2] - 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三项否决决策(否决发行上市申请、取消已发行申请的审核、撤销已通过的核准)均被视为"上市失败" [2] 政策与监管影响 - 中国内地IPO审核趋严,企业转战港股面临更高财务透明度及治理要求,如聚水潭三次港股IPO失败因招股书数据真实性争议 [4] - 港交所同步提高审核标准,保荐机构历史问题(如中金公司因其他项目造假被罚)加剧市场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质疑 [4] 财务风险与债务危机 - 滴普科技港股IPO申请时连续三年累计亏损2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65.3%,现金储备仅覆盖一年运营成本 [5] - 财务风险包括流动性危机、研发投入收缩(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骤降,研发人员流失率约40%)、商业模式缺陷(销售费用为研发投入两倍) [5] 估值与行业周期问题 - 闪回科技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主因估值分歧与行业周期下行叠加,需警惕"高估值+低盈利+高负债"企业 [6] - 估值合理性需基于可持续盈利模型,而非市场情绪或概念包装 [6] 财务透明度与合规 - SEC对财务披露和审计要求严格,企业财务瑕疵或内控缺陷易被否决,合规问题涵盖法律、审计、内控、ESG等全维度 [7] 法律与静默期违规 - 美股IPO静默期违规风险高,如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在静默期公开讨论公司上市计划,导致IPO推迟9个月且融资规模缩水 [9] 企业案例剖析 - 钧达股份经历两次港股IPO失败后,第三次成功依赖技术迭代、海外扩张与资本市场沟通的三重突围 [10] - 新荷花中药饮片多次冲击A股失败,涉及财务造假、关联交易隐瞒等问题,转战港股仍未成功 [11] 上市策略建议 - 港股需通过「科企专线」预审机制解决VIE架构透明化、关联交易合规性等痛点 [12] - 美股可借助Pre-IPO融资或De-SPAC模式规避传统IPO高壁垒 [12] - 成功上市需业务模式清晰性、技术商业化进度与ESG治理能力的"铁三角"支撑 [13]
上市公司参与套保热情升温
期货日报网· 2025-06-06 00:25
上市公司套保行为增长 - 2025年4月实体行业A股上市公司发布2034条套保公告,较2024年同期增加19%(943家 vs 793家)[1] - 前4个月发布套保公告的上市公司总数达1265家,同比增长11%(较2024年同期增加125家)[2] - 4月为年报集中发布期,套保公告同步进入关键窗口期[2] 外部环境驱动因素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及汇率波动加剧,企业订单节奏受影响[2] - 1-4月国内出口大幅增长,企业通过套保管理价格及汇率风险需求上升[2] - 金融市场波动与订单增加双重压力促使实体企业强化风险管理[2] 民营企业主导套保市场 - 前4个月70%发布套保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1265家中的约885家)[3] - 民营企业决策链短、利润分配直接,套保动力强于国企[4] - 民营企业多处于制造业等竞争领域,面临原材料成本、终端价格及汇率三重风险[4] 企业风险类型分析 - 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20%可导致成本失控)、产成品价格波动、汇率波动[4] - 供应链风险:原材料断供停产风险、物流成本攀升侵蚀利润[4] - 财务风险:应收账款逾期、存货积压现金流风险、融资成本上升[4] 汇率风险管理焦点 - 前4个月1069家实体上市公司在套保公告中提及汇率风险[6] - 汇率波动直接影响进出口企业成本收益(本币升值削弱出口利润,贬值增加进口成本)[6] - 企业采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工具对冲汇率风险[6] 套保工具发展现状 - 汇率套保工具成熟(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期权等产品体系完善)[7] - 商品期货套保存在品种空白、标准化合约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7] - 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持续完善,未来将提供更丰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7]
长实集团香港楼盘涉贪腐造假案 廉政公署“战鼓”行动仍在进行
新浪证券· 2025-05-26 13:44
案件概况 - 香港廉政公署展开代号"战鼓"行动,侦破长实集团旗下安达臣道住宅项目贪腐造假案,拘捕10名涉案人员[1] - 涉案项目为长实集团2020年5月以49.5亿港元竞得的地块,计划建设6栋住宅楼提供近3000套住房,其中1000套以市价八折出售[2] 工程问题细节 - 分判商未按批准图则施工,导致钢筋数量减少、间距扩大、直径缩窄及位置偏移,部分区域完全缺失[2] - 分判商通过行贿总承建商员工及工程顾问公司监督人员,伪造验收文件,行贿手段包括现金、礼物及奢华消费招待[2] - 全数6栋大楼均存在钢筋配置与设计图则"严重不符"情况,需进行补救工程[2] 公司回应与财务状况 - 长实集团回应称"高度关注事件",强调未涉及集团员工,正与香港屋宇署商讨后续处理[3]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减少3.63%至455.29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下滑21.24%至136.57亿港元[3] - 公司持有527亿港元未动用信贷额度,88%利润来自收租物业及基建等经常性收入[3] 市场影响 - 事件引发香港社交媒体对楼宇安全的质疑,投资者担忧长实股价及后续项目销售受挫[4] - 立法会委员指出楼市下行压力叠加结构安全问题或进一步打击购房者信心,影响项目开盘时间[4] - "港人首置盘"政策执行透明度受质疑,业界呼吁尽快落实补救措施重建市场信任[4] 行业警示 - 案件暴露出分包链监管漏洞,凸显房企在成本控制与合规之间的平衡难题[5] - 长实集团近年采取保守拿地策略,主席李泽钜称"五六年前地价高峰时谨慎扩张"是销售下滑主因[5] - 廉政公署表示调查仍在继续,此案为香港房地产行业敲响工程质量与合规性警钟[5]
短期资金缺口超8亿元,供暖补贴及应收账款却在“滚雪球” 孚日股份:还有银行借款额度,财务风险可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20:59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增速0.11% 归母净利润增速21.39%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达40.94% [1] - 利润增速持续提速且远超营收增速 [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23.84% [11] 供暖业务与欠款问题 - 公司承担高密市95%城市供暖 供暖期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 政府提供供热成本补贴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未收到供暖成本补贴3.2亿元 对凤城管网应收账款1.78亿元 合计欠款近5亿元 [7][8] - 对凤城管网应收账款从2022年340.03万元增至2024年1.03亿元 [6] - 2022年披露2019-2022年供暖季补贴欠款6100万元 2023年6月审计显示欠款1.79亿元 2025年4月欠款增至3.2亿元 [4][5] 财务影响 - 凤城管网拖欠1.78亿元占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97% [11] - 2024年末货币资金8.64亿元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负债合计16.98亿元 资金缺口8.34亿元 [11] - 流动比率1.22 较上年提升0.15 未使用银行借款额度10亿元 [12] 公司应对措施 - 通过正常程序积极沟通催款 [8] - 强调短期偿债能力提升 财务风险可控 [12]
欣旺达终止140亿两大锂电项目 48亿定增停滞超两年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50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终止"智能硬件宁乡综合生产基地项目"和"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规模分别为20亿和120亿,均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1] - 终止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项目无实质进展" [1] - 公司货币资金超170亿元,终止项目或反映资金调配策略转向保守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 [1] - 扣非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大增64.99% [1] - 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对应净利率仅2.62%,显著低于同业水平 [1] - 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60%以上,流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业务分析 - 消费类电池业务毛利率提升至17.65% [1] - 动力电池业务因价格竞争激烈,毛利率仍低于行业均值 [1] - 公司依赖理想、雷诺等车企订单,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或影响市占率 [1] 行业环境 - 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或降至60%,盲目扩产恐加剧库存压力 [1] -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全球智能手机、PC市场增速放缓,智能硬件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1] 融资与资金管理 - 2023年3月宣布定增计划拟融资48亿,投向SiP系统封测项目、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但至今未见进展 [2] - 公司通过4.48亿元回购与2.75亿元分红提升股东回报 [2] 经营挑战 - 高研发投入与低净利率的失衡 [2] - 市占率追赶与产能过剩的博弈 [2] - 资金需求与融资渠道的错配 [2]
深水海纳: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滑与现金流及债务风险需关注
证券之星· 2025-04-30 13:26
业绩概况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7716.1万元,同比下降24.36% [1] - 归母净利润1021.04万元,同比上升1218.7% [1] - 扣非净利润-924.38万元,同比下降2698.82%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24.18%,同比减少37.7% [2] - 净利率14.58%,同比增长786.64% [2] - 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增长1209.09% [2]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221.97万元,占营收比28.8%,同比增长12.1% [3] 资产与负债 -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营业总收入比达156.61% [4] - 货币资金6887.93万元,同比减少33.03% [4] - 有息负债9.28亿元,同比减少10.98% [4] 现金流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增长167.09% [5] - 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比例8.19% [5]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与流动负债比例-0.55% [5] 股东权益 - 每股净资产4.33元,同比减少23.75% [6] 业务评价 - 去年净利率-66.59%,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不高 [7] - 上市4年累计融资3.76亿元,累计分红1347.33万元,分红融资比0.0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