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信用
搜索文档
黄金的目标价:4600美元?量化模型找到了它的“锚”
雪球· 2025-10-29 16:41
黄金近期表现 - 黄金是近几年最热的投资品种,以华安黄金ETF为例,近10年仅两年下跌,年最大跌幅为-7% [3] - 2025年黄金价格上涨45.27% [4] - 华安黄金ETF历年收益率:2024年27.45%,2023年16.34%,2022年9.24%,2021年-4.71%,2020年13.81%,2019年19.15%,2018年3.64%,2017年3.31%,2016年18.15%,2015年-7.57% [4] 黄金定价的噪音逻辑 - 市场关于黄金的投资逻辑杂乱,包括反映主体货币信用、与美债实际利率成反比、与美元指数成反比、具备避险属性、在通胀期表现良好等 [6] - 黄金背后贯穿数十年的终极锚点是货币信用,该锚点曾精准“预测”2011年的历史大顶 [6] 黄金的定价锚点 - 长期来看,美国国债的增发倍数应与黄金价格倍数相近 [9] - 基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未解体的假设,将增发的美国国债倒算回金价:若以1960年黄金35美元为公允,当时美国国债2860亿美元,当前37.6万亿美元,规模增长131倍,对应黄金当前公允价值为4636美元 [10] - 若以1970年黄金35美元为公允,当时美国国债3540亿美元,当前37.6万亿美元,规模增长106倍,对应黄金当前公允价值为3742美元 [10] - 1960年代表信用怀疑的起点,1970年代表信用体系的终结,是黄金转变为信用对冲物的关键分水岭 [12] - 2011年9月金价最高点落在以1970年定基的1471美元和以1960年定基的1822美元之间,验证了模型合理性 [13] - 简单预测本轮黄金高点应在3700美元至4600美元之间,当前金价已突破3742美元,向4636美元进发 [13] 模型结论 - 模型旨在提供一个相对量化、合理的黄金定价框架,而非预测当前价格必然达到3700或4600美元 [15] - 合理的定价中枢并不意味着市场总是理性地围绕其波动 [15]
帮主郑重:金价破4200,黄金股翻番后,到底贵不贵?这3点说透了
搜狐财经· 2025-10-18 19:22
黄金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以替代美债作为储备资产,过去三年每年净买入超千吨,其中六成用于替代美债,黄金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3] - 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截至9月底黄金储备达到2303吨[3] - 全球黄金ETF第三季度增持130吨,总规模接近4000吨,9月出现单日净流入26.8吨的高峰;国内14只黄金ETF总规模从2023年初的200亿元增长至1600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增加160亿元[3] 黄金股市场表现 - 黄金股指数今年以来翻倍,龙头公司如紫金矿业、山东黄金股价上涨近一倍,中小型公司如西部黄金、招金黄金涨幅超过两倍[3] - 紫金黄金国际近三年收入从129亿元增长至212亿元,净利润从13亿元跃升至34亿元,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3%,毛利率与净利率持续提升[3] - 山东黄金同期净利润也实现翻倍增长,股价上涨由业绩支撑[3] 黄金股投资核心要素 - 投资黄金股需关注资源储备与可采年限,紫金黄金国际储量超3000吨,山东黄金近千吨,赤峰黄金不足百吨;紫金与山东黄金可采年限超十年,赤峰黄金仅几年[4] - 开采成本是关键指标,赤峰黄金2024年成本为278元/克,山东黄金为293元/克,紫金矿业因并购高成本海外矿导致成本较高,但其资源储量优势显著[4] - 黄金股估值包含“金价看涨期权”,金价从2024年低点上涨2200美元/盎司,翻了一倍,资源储量丰富的公司更受市场青睐[4] 黄金股估值分析 - 龙头公司估值差异明显,紫金黄金国际市盈率为61倍,山东黄金为44倍,赤峰黄金低于30倍[4] - 山东黄金与赤峰黄金的估值低于近三年中位数,紫金矿业61倍估值绝对值较高,但与其年产量三年复合增长率10%(全球最快)相匹配;对比海外,巴里克黄金市盈率21倍,伊格尔矿业30倍,但产量从129吨降至122吨[5] - 国内龙头公司高估值反映了市场对中长期金价的乐观预期,黄金的货币属性因美国债务问题及纸币信用减弱而增强,资金正从高估值科技股流向周期股[5]
黄金暴涨,它的顶在哪里?
雪球· 2025-10-16 16:08
黄金近十年表现 - 黄金是近年来最热的投资品种之一,以黄金ETF为例,在过去十年中仅有两年出现下跌 [2] - 黄金ETF年最大跌幅为-7%,而今年黄金价格大幅上涨45% [3] - 华安黄金ETF历年收益率如下:2025年45.27%、2024年27.45%、2023年16.34%、2022年9.24%、2021年-4.71%、2020年13.81%、2019年19.15%、2018年3.64%、2017年3.31%、2016年18.15% [4] 黄金定价的挑战与噪音逻辑 - 黄金作为一种没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无法使用传统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方法进行定价,这使得其定价面临挑战 [4] - 市场上关于黄金的投资逻辑较为杂乱,包括反映主权货币信用、与美债实际利率成反比、与美元指数成反比、具备避险属性以及在通胀期表现良好等 [5] - 抛开短期噪音,黄金背后存在一个贯穿数十年的终极锚点,即货币信用 [6] 黄金的终极锚点:货币信用模型 - 长期来看,美国国债的增发倍数应与黄金价格倍数大致相当,其核心逻辑在于当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用产生怀疑时,资金会转向黄金这一硬通货 [8] - 基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未解体的假设,将增发的美国国债规模倒算回金价:若以1960年黄金公允价35美元和美国国债2860亿美元为基准,当前美国国债37.6万亿美元规模增长131倍,对应黄金当前公允价值为4636美元 [9] - 若以1970年黄金公允价35美元和美国国债3540亿美元为基准,当前美国国债规模增长106倍,对应黄金当前公允价值为3742美元 [9] - 选择1960年和1970年作为基准点,是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信用怀疑的起点和信用体系的终结,是黄金性质转变的关键分水岭 [11] - 该模型在历史上显示出合理性,2011年9月金价达到的上一轮最高点,其价格恰好落在基于1970年基准测算的1471美元和基于1960年基准测算的1822美元之间 [12] - 根据模型数据,2011年期间的金价与模型测算值较为接近,例如2011年9月30日金价为1772美元,而模型测算值分别为1822美元(1960年基准)和1471美元(1970年基准) [13] 模型预测与结论 - 基于该量化模型,对本轮黄金价格高点的简单合理预测区间在3700美元到4600美元之间 [13] - 当前黄金价格已突破基于1970年基准测算的3742美元,正向基于1960年基准测算的4636美元进发 [13] - 模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31日,黄金价格为3368美元,美国国债总额为37.274万亿美元,模型测算金价分别为4591美元(1960年基准)和3706美元(1970年基准) [13] - 该分析旨在提供一个相对数量化、合理的模型来对黄金进行大致定价,以探讨黄金相对合理的定价方式,但需注意合理的定价中枢并不意味市场价格总会理性地围绕其波动 [14]
短期狂欢?还是超级周期?有色龙头ETF盘中上探2.5%创新高,获资金净申购1860万份!
新浪基金· 2025-10-14 19:48
有色龙头ETF市场表现 - 有色龙头ETF(159876)早盘价格一度上涨2.58%创上市新高,但最终收跌3.44%,全天成交额达1.4亿元 [1] - 尽管价格收跌,该ETF全天仍获得资金净申购1860万份,近4日连续吸金合计2.97亿元 [1] - 截至10月13日,有色龙头ETF最新规模为6.3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1] 有色金属板块个股表现 - 部分个股表现强势,楚江新材涨停,华钰矿业、中孚实业涨幅超过5%,西部黄金涨逾3%,中国稀土涨逾2% [4] - 板块内部分化明显,腾远钴业跌幅超过11%,寒锐钴业、华友钴业跌幅超过7%,对指数表现形成拖累 [4] - 从行业分类看,涨幅居前的公司多属于工业金属、贵金属及小金属等细分领域 [2] 行业政策与宏观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标志着行业进入“制度性支持+结构性景气”新阶段 [2] - 美联储已于9月利率会议上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环境有望迎来转折,弱美元化趋势利好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 [2] - 全球货币体系与美元信用的长期重估,正重塑有色金属定价逻辑,其价值之锚从短期工业供需向长期货币信用转移 [2][3] 有色金属供需基本面 - 供应端,全球新发现铜矿数量有限且资本开支不足,印尼Grasberg铜矿事故或导致今明两年全球铜矿供应预期收紧;国内电解铝产能逼近天花板,海外扩产受制约,全球供应增速低于3% [5] - 需求端,AI和新能源产业成为新引擎,大数据中心、电力基础设施升级、新能源车、储能等领域对铜、铝、锂、稀土等形成刚性拉动 [5] - 经济结构转型导致需求驱动力变化,新能源产业在铜需求中占比已超15%,在铝需求中占比已超20%,取代了过去房地产和基建的主导地位 [5] 行业前景与投资逻辑 - 有色金属被视为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主力军,已进入中长期供给紧张的价格上行大周期 [6] - 全球制造业投资周期上行,叠加逆全球化下的战略金属储备需求,将持续提升对有色金属的需求 [6] - 未来一到两年,首先看好工业有色、小金属和黄金,有色或成为慢牛行情的核心品种 [6] 指数化投资工具特征 - 有色龙头ETF(159876)跟踪的中证有色金属指数,其成份股在铜、黄金、铝、稀土、锂行业的权重占比分别为27.6%、14.5%、13.1%、10.4%、8.4% [8] - 该指数化投资工具相对于投资单一金属行业,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进行配置 [8]
打破美元霸权?俄罗斯对印度提要求,石油贸易只收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0 19:26
俄罗斯对印度石油贸易结算政策变动 - 俄罗斯石油贸易商要求印度国有炼油厂自10月7日起在交易中只能使用人民币支付,不再接受印度卢比 [2] - 政策变动的核心原因是俄罗斯发现印度卢比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流通,且汇率不稳定,持有卢比越放越不值钱 [2][4] - 俄罗斯此前接受卢比是受美西方SWIFT制裁后的无奈之举,但卢比成为难以处置的资产 [2] 印度卢比面临的根本问题 - 印度卢比在国际市场缺乏认可度,核心问题在于印度的生产力薄弱,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体商品来支撑货币信用 [4][6] - 印度国内许多商品依赖进口,制造业能力不足导致全球对卢比的需求量极小 [4][6] - 货币信用的基础是能够兑换到实体商品,而印度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4] 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与进展 - 人民币的信用直接锚定于中国强大的生产力,作为“世界工厂”,全球各国可用人民币购买到从日用品到工业设备的各类商品 [4][8][13] - 与美元需要通过中转才能购买多国商品不同,人民币可直接兑换中国实体货物,这是其信用提升的核心 [8][10] - 中国已具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全球各国持有的人民币储备量预计将逐步增加 [13][15] 全球货币格局的演变 - 美元霸权时代正逐渐走向终结,美元体系的核心危机在于美国自身的制造业实力已无法支撑其庞大的货币储量 [10][11][15] - 人民币的最终目标是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超过美元,从而实现“东升西落”的格局变化 [15] - 历史上,货币霸权的维持需要军事力量和实体经济的共同支撑,美国曾依靠军事霸权维持美元信用 [11][13]
配置角度看,国债有望受全球资本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9:06
汇率变动与资本流动 - 2022年初至2024年9月24日期间人民币汇率呈现趋势性贬值 主要受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和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影响 [1] - 2024年7月后人民币汇率转向趋势性升值 因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及国内经济阶段性企稳 [1] - 人民币升值直接推动外资流入 权益市场中外资偏好板块已出现上涨迹象 [2] 全球债券市场动态 - 德国、英国和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自2024年3月起逐步陡峭化 超长债利率上升推高全球债务成本 [2] - 全球资本偏好财政纪律严谨、货币无超发且汇率升值国家的债券资产 此类资产成为全球再配置首选标的 [3] - 中国国债因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和财政纪律严格 具备全球配置价值 预计外资配置比例将从低位逐步提升 [2][3] 中国债券资产吸引力 - 中国国债成为全球资本超配资产 因中国未采用现代货币理论(MMT)的财政模式 [3][4] - 十年国债ETF(511260)作为唯一跟踪上证十年国债指数产品 持仓透明且支持T+0交易 涵盖7-10年期国债 [5] 权益与债券市场联动 - 权益市场预计进入慢牛行情 区别于2007-2008年和2015-2016年的快牛模式 [4] - 慢牛行情中债券资产成为重要配置选项 投资者可在权益市场上涨过快时切换至债券实现再平衡 [4] - 债券市场与权益市场形成互补关系 短期回调或债券上涨过快时触发资产配置调整 [4]
敌人的敌人,不是朋友!俄乌战争背后,美元与欧元的暗战
搜狐财经· 2025-09-07 08:14
现代战争形态与秩序博弈 - 舆论战成为新型战争形态,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等多维度较量 [1] - 现代战争核心目的是争夺规则和秩序制定权,而非传统土地与人口掠夺 [3][8] - 霸权国通过战争维护现有秩序,挑战国通过战争建立新秩序 [8] 帝国周期与霸权更替 - 经济衰退、内部矛盾激化和外部矛盾频发是霸权国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 [6] - 历史霸主更替伴随战争(英西战争、英荷战争、二战) [7] - 当前最大挑战者位于东亚,世界格局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8] 金融秩序与货币霸权 - 现有秩序由美国建立,包括华尔街+美联储的全球资本秩序、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 [10] - 货币信用基石是资产安全,资产安全关键是国家安全的逻辑链条 [10] - 美元在全球央行储备占比从1999年超70%持续下降,欧元占比同期上升约6% [16] 欧元挑战与地缘博弈 - 欧元发行基于黄金和外汇储备信用支撑,机制更可靠,成为美元秩序真正挑战者 [17] - 美国通过制造地区冲突(如科索沃战争)打击欧元信用,曾使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从1:10跌至1:8 [19] - 俄乌冲突本质是美国通过代理人战争给欧盟放血,削弱欧洲安全与欧元信用 [19] 大国战略与工具化博弈 - 美国战略选择困境:既要防范东亚挑战者,又需对欧盟暗下黑手 [19] - 公开敌对对象不一定是真正目标,金融资本核心诉求只有增值 [21] - 地区冲突被用作转移国内经济矛盾工具(如失业青年转化为爱国青年) [21]
从中世纪英格兰的货币更迭看数字货币治理 | 金融人文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22 16:54
中世纪英格兰货币制度的历史经验 - 英格兰通过币制改革、法治建设和国际收支策略维持货币统一与稳定,使其成为欧洲最坚挺货币之一 [1] - 英格兰政府选择不降低货币成色以维护信用,体现财政管理长远眼光,通过中心化造币、牌价制度和周期性贬值实现稳定 [4] - 造币中心化规范发行减少滥发,牌价制度市场化调节供给,周期性贬值缓解贵金属短缺冲击 [4] 货币稳定的制度保障 - 立法保护货币免受造假、剪边等冲击,如《1279年货币法令》规定标准重量与成色并严惩违规者 [6] - 金属冶炼技术进步提升货币制造精度,结合法律手段巩固市场信任 [6] - 法治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共同奠定货币信用基础 [6] 对现代数字货币的启示 - 英格兰经验揭示货币稳定与制度保障的内在联系,为数字货币治理提供参考 [1] -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变革涉及信用、金融稳定与国际经济格局调整,需借鉴历史制度设计 [2]
中俄日印等40国去美元化后,美国人提出恢复金本位,幕后推手出现
搜狐财经· 2025-06-29 15:01
货币本质与美元体系 - 货币本质基于商品和交易 信用货币流通需实际交易支撑 否则如同废纸 [1] - 美元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因石油等商品以美元定价 美国主导国际货币清算体系 [1] - 各国通过商品服务所得美元回流美国 主要形式为购买美国国债 全球储备资产多以美元计价 [1] - 石油美元和美债共同支撑美元体系 使其脱离金本位后仍维持主导地位 [1] 金本位历史与演变 - 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规定货币与黄金储备挂钩 成为货币制度基础 [3] - 英镑和美元历史上均以黄金为基础 美元"美金"一词源于此背景 [3] - 马克思指出"黄金天然是货币" 揭示黄金与货币内在联系 [3] 去美元化趋势与挑战 - 美元国际主导地位因过度使用遭遇挑战 多国推动去美元化 构建并行金融新秩序 [3] - 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预测未来可能出现替代支付体系 美元欧元人民币共同承担储备货币角色 [3] - 世界逐渐失去对美元信任 去美元化进程加速 甚至蔓延至欧洲 [5] - 欧洲多国将存储在美国英国的黄金运回本国 反映对美元系统深刻忧虑 [5] - 欧洲东部22个央行24个月内购买自英镑危机以来最大数量黄金 [5] - 日本等美国盟友增加对中国债券投资 显示美元全球地位受挑战 [5] 美元政策与金本位提案 - 美国通过不断印钞制造美元资产泡沫 导致美元购买力贬值 全球货币地位衰退 [7] -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议员提出恢复金本位法案 尝试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将黄金价值注入美元 [7] - 华尔街投资者彼得·希夫指出美联储大量印钞导致美元实际价值迅速下降 面临崩溃风险 [7] - 荷兰央行认为黄金可能重新成为全球货币体系中心 一反长期支持美元体系的立场 [7] 全球去美元化行动 - 40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通过不同方式推进去美元化 [15] - 区块链技术应用加速去美元化 美联储政策加剧美元波动和铸币税收取 [15] - 英国央行前行长卡尼建议用全球认可的数字货币取代美元 方便全球市场交易 [15] 美元衰落预测 - 投资界人士罗杰斯警告"美元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 [17] - 摩根大通量化部门主管指出美联储经济举措威胁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17]
美国内部“去美元化”,黄金“王者归来”!
搜狐财经· 2025-06-03 16:41
佛罗里达州去美元化法案 - 佛罗里达州通过法案承认纯度超过99.5%的金币和99.9%的银币为法定货币并豁免销售税 [1] - 该法案旨在抵抗美元贬值风险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购买力缩水超90% [3] - 法案发起人举例:1979年价值7.5万美元的房产对应268盎司黄金 如今同房产涨至53.1万美元但黄金价值未变 [3] 美国各州贵金属货币化趋势 - 除佛州外 犹他州(2011)、怀俄明州(2018)、阿肯色州(2023)、路易斯安那州(2024)等均通过类似法律承认金银法定货币地位 [4] - 州长德桑蒂斯强调黄金价格自2015年起上涨两倍 而美元持续贬值 [4] - 相关法律免除金银交易的资本利得税 推动贵金属从投资工具回归货币属性 [4] 美元信用危机深层原因 - 美元指数2023年暴跌超10% 加剧市场对美元信任危机 [6] - 美债规模达37万亿美元 政府税收中24%需用于支付利息 年利息支出已超军费 [6] - 特里芬难题揭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需维持贸易逆差 导致债务规模不可持续 [6] 全球去美元化进程 - 金砖国家推行本币结算(人民币/卢布/卢比) 中东石油交易不再单一依赖美元 [9] - 欧洲央行增持黄金储备 减持美元资产 [9] - 美国推动稳定币(USDT/USDC)和数字美元(CBDC)研发 应对货币数字化趋势 [9] 贵金属市场影响 - 资本市场将黄金视为避险资产 推动价格持续上涨 [9] - 历史数据显示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和2008年比特币诞生初期均被视为"荒诞" 但最终形成新货币体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