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昇腾

搜索文档
科创人工智能ETF为何接连大涨?关注六个投资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8-21 10:45
市场表现 - 8月20日国产AI产业链逆势走强,寒武纪股价突破千元成为A股第二只千元股,主力资金净流入22.34亿元[1] - 芯原股份盘中触及20%涨停,收盘涨超15%创历史新高,乐鑫科技、航天宏图涨超9%,奥普特、晶晨股份跟涨[1]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日内价格最高涨4.47%,收涨4.28%,实现日线四连阳并创上市新高[1] 指数表现 - 科创人工智能指数自4月8日低点累计上涨43.45%,显著跑赢科创50指数(24.24%)和科创综指(41.38%)[3][4] - 该指数同期表现优于科创芯片指数(34.20%),2023年及2024年年度涨幅分别为12.68%和32.36%[4] 投资逻辑:市场主线 - AI板块经历3-5月调整后满足再次成为主线的条件:筹码沉淀到位且长期逻辑持续(算力大周期)[5] - 2025下半年AI仍是科技投资核心主线,正从单点技术突破向广泛生产力落地过渡[5] 投资逻辑:科创板机遇 - 国家层面推动AI与制造业、金融、医疗深度融合,科创板拟设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AI企业[6] - 科创板"1+6"政策及金融支持政策持续推进,自4月以来滞涨的科创板有望迎来补涨行情[6] 投资逻辑:国产替代 - 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开发新型AI芯片,但国内客户因安全担忧权衡采购决策[7] - AI端侧应用兴起及科技摩擦加剧推动国产芯片技术升级,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算力体系受关注[7] 投资逻辑:端侧AI发展 - 华为、小米等厂商布局AI眼镜,端侧AI从辅助工具进化为自主智能体[8] - 具身智能与AI融合催生万亿级市场,2025年或成端侧AI硬件换机元年,产业链估值中枢有望上移30-50%[8] 投资逻辑:技术突破 - 智谱发布全球首个手机Agent AutoGLM2.0,基于国产模型实现多模态处理能力[9] - 2025下半年将迎来苹果发布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等密集事件催化[9] - 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从2017年180亿元跃升至2024年6000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1万亿元[9] 投资逻辑:半导体产业 - 关税政策落地带来情绪修复,半导体产业在AI竞赛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下转向业绩兑现[10] - AI需求持续强劲,半导体周期处于上行通道,中国半导体厂商受益程度有望显著提升[10] ETF产品特征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聚焦国产AI产业链,涨跌幅限制20%具备高弹性[10] - 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占比超67%,半导体行业权重近50%,均衡配置应用软件、终端应用、终端芯片、云端芯片四大环节[10]
新高盛宴!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逆市劲涨1%!国产AI龙头扛旗大涨,寒武纪或将成为第二只千元股
搜狐财经· 2025-08-19 17:41
国产AI芯片及产业链表现 - 寒武纪盘中股价一度突破1000元,或将成为A股市场第二只千元股 [1] - 芯原股份盘中触及20CM涨停,收盘大涨超13%,云从科技涨逾4%,道通科技、云天励飞等个股跟涨 [1]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场内涨幅最高达2.79%,最终收涨1.06%,成交额3928.26万元,频现溢价区间显示买盘强势 [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推动终端智能化操作创新,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3] - 中信建投认为人工智能已进入景气验证阶段,未来行情可能"由硬到软",重点关注端侧和应用领域增长 [3] - 东吴证券指出全球AI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C端AI工具正从"尝鲜"转向"刚需",预计未来两年渗透率将提升 [3] 国产化替代趋势 - 国泰海通指出算力芯片自主可控是必然趋势,英伟达芯片安全漏洞将加速国内云厂商适配国产算力芯片 [3] - 招商证券建议长期关注华为昇腾、寒武纪和海光信息等国产算力芯片体系 [3]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占比超67%,第一大权重行业半导体占比近一半,具备较强进攻性 [4] AI产业链布局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均衡配置应用软件、终端应用、终端芯片、云端芯片四大环节,成份股为细分领域龙头 [4] - 端云融合是AI发展核心趋势,标的指数有望受益于端侧芯片/软件AI化进程提速 [4]
AI动态跟踪系列(七):国产大模型竞争力持续提升,坚定看好我国AI产业发展
平安证券· 2025-07-31 14: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产大模型竞争力持续提升,坚定看好我国AI产业发展 [1] - 国产开源模型通过推进模型性能、参数效率、性价比的全面提升,在全球大模型领域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6] - 6月APP MAU全球前十国产AI应用占据六席,部分国产AI应用月活增速高 [6] - 我国AI算力市场将持续高景气,国产AI算力芯片产业链将深度受益 [6] - 建议关注AI主题的投资机会,推荐相关算法、应用和算力标的 [6][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算法端 - 国内大模型领域迭代加速,多个团队推出新模型,涵盖推理、代码、Agent、多模态等细分领域 [6][9] - 智谱GLM - 4.5性能跻身全球开源模型第一,在综合能力和12个评测基准平均分表现优异,且参数效率和性价比高 [11][15] 应用端 - 2025年6月APP MAU全球前十的AI应用中,国产AI应用已过半数 [6][17] - 从全球总榜MAU环比增速看,抖音海外版Cici增速最高;出海总榜环比增速前三为字节Cici、同花顺DreamFace、昆仑万维Linky [6][19] 算力端 - 我国AI算力芯片自主可控取得长足进步,海光、华为、寒武纪等有突破,燧原等公司也在发展 [6][21] - 英伟达恢复H20在中国销售,推出全新兼容GPU [25] - 我国AI算力市场未来将持续高速增长,国产AI算力芯片产业链将受益 [6][26][29] - 上海出台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政策支持措施,有望形成示范效应 [30] 投资建议 - 关注AI主题投资机会,AI算法和应用强烈推荐恒生电子等,推荐道通科技等,建议关注鼎捷数智等;AI算力推荐海光信息等,建议关注寒武纪等 [6][31]
中国电子WAIC2025前沿聚焦(6):中国AI算力的崛起与务实演进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9 19: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AI算力产业宣告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引领转型进入深水区,硬件及平台厂商展出底层技术突破与完整价值闭环,标志AI基础设施迈入新阶段 [1][10] - 中国AI算力发展从“参数竞赛”转向将算力融入具体行业解决方案,反映产业成熟与自信,真正竞争力在于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11] - 大会凸显“全链路国产化”全面提速,中国算力厂商构建完整自主生态链,学术力量助力打破国外生态垄断 [2][12] - 中国AI算力呈现“高低搭配、全域覆盖”多元化发展态势,云端与差异化竞争路线共同发展,目标是让每瓦特算力产生真实价值 [3][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AI算力产业以“全栈自主、场景深耕、生态多元”蜕变,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引领转型进入深水区,硬件及平台厂商展出底层技术突破与完整价值闭环,标志AI基础设施迈入新阶段 [1][10] 点评 - 从“参数竞赛”到将算力融入具体行业解决方案转变,华为昇腾适配超80个大模型深入多行业,摩尔线程聚焦细分场景,反映产业成熟与自信,真正竞争力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11] - “全链路国产化”全面提速,沐曦发布GPU强调全面国产化,中科曙光展出“全家桶”,学术力量攻克“有芯缺魂”难题,打破国外生态垄断 [2][12] - 呈现“高低搭配、全域覆盖”多元化发展态势,云端华为与曙光集群能力强,差异化路线中昊芯英TPU芯片能效比高,后摩智能与索泰ZBOX瞄准边缘市场,目标是让每瓦特算力产生真实价值 [3][13] 中国AI算力主力厂商产品与供应链属性 | 公司 | 核心产品 / 系统 | 算力表现或亮点 | 是否国产供应链 | | --- | --- | --- | --- | | 华为 | CloudMatrix 384 AI计算系统(Huawei 910C) | 系统性能接近或胜过Nvidia,拥有384颗910C芯片及高效超节点架构 | 主要使用国产(华为设计),但部分高端芯片或制造仍受美方技术限制 | | 摩尔线程 | MTT S4000/S5000 GPU | 对标H100(S5000),支持千卡集群,FP8训练优化 | 自主研发,国内供应链主体 | | 曦云·沐曦C600 | C600 GPU | 新发布国产高性能AI GPU,定位用于模型训练 | 国内研发与封装 | | 中昊芯英 | 刹那TPU | AI芯片/加速卡产品 | 国内研发 | | 后摩智能 | 智能加速设备或系统 | 专注边缘或AI加速领域 | 国内 | | 索泰ZBOX | 小型AI PC / 超小型服务器 | Zotac国际品牌,但中国组装,拥有AI算力硬件 | 国际品牌设计/代工,中国组装 | | 曦智 | AI芯片 / 模块 | 主攻AI推理与训练 | 国内 | | 神雲科技 | 全液冷AI服务器系统 | 面向高密度、大规模训练任务的液冷服务器 | 国内设计、液冷方案 | | 安擎(Anqing) | EG8420H4高性能服务器 | 面向企业/数据中心级AI训练与推理 | 国内制造 | | 超擎数智 | XDR交换机 | 高速互联交换机 | 国内 | | 中科曙光 | 各类AI服务器与计算系统 | 国内HPC与AI服务器领先企业 | 国内研发制造 | | 百度 | 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AIHC / X-MAN) | 架构领先,平台支持大规模深度学习训练与运维管理 | 自主设计的硬件与系统,合作厂商生产制造,本质为国产供应链 | | 腾讯 | 腾讯云TI平台 / 智能视图计算平台 | TI平台支持全流程机器学习开发,智能视图平台提供边缘多模态图像视频AI分析能力 | 腾讯主导设计平台与生态,硬件算力平台侧近国产,供应链主体国内 | | 阿里巴巴(平头哥) | 含光800推理芯片;玄铁RISC-V系列;Ali-NPU;倚天710 CPU | 含光800推理效率高,性能超同期GPU≈4倍;玄铁系列支持服务器级AI加速,出货量超20亿颗,GEMM加速效能提升≈15倍,边缘渗透迅速 | 完全自主设计,主要依赖国内供应链(芯片设计、封装国产化) | [9]
waic周末重度发酵!北交所机会指向哪里?
北证三板研习社· 2025-07-27 19:39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上海召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WAIC) 展示AI眼镜 华为昇腾等重磅新品 [1] - AI应用作为二级市场资金关注的"新鲜感"题材 频繁得到炒作 [1] - 北交所存在三个较易把握的投资方向 [1] AI应用领域 - AI眼镜 华为昇腾等产品在大会上亮相 吸引市场关注 [1] - AI应用满足市场对创新题材的需求 成为资金炒作热点 [1]
午评:沪指跌0.34% AI应用方向逆势大涨
新华财经· 2025-07-25 12:56
市场表现 - 沪指报3593 38点跌0 34% 深证成指报11160 30点跌0 29% 创业板指报2337 80点跌0 32% [1] - 医疗器械、多模态AI、华为昇腾、文化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 海南自贸区、超级水电、可控核聚变、水泥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AI应用方向集体大涨 因赛集团涨20% 医疗器械概念股震荡走强 康泰医学涨20% 物流概念股申通快递涨停 超级水电概念股深水规院跌超10% [2] - 全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 [3] 机构观点 - 恒生前海基金认为市场交易热情火热 指数上攻趋势有望持续 经济基本面改善预期增强 通信、军工、创新药、游戏、有色等板块轮动显著 [4] - 华辉创富指出市场受经济企稳、宽松流动性和产业政策支撑 内需修复和外需回稳推动经济复苏 AI、新能源车、创新药等科技成长方向机会较大 [4] - 中泰证券建议关注四条主线:1)AI扩散下的通信与硬件上游 2)非银金融板块估值修复 3)港股新消费主线(宠物、玩具、情绪消费) 4)国防军工等安全主线 [5] 资金动态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60 25亿元 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730 55亿元 深交所融资余额报9490 57亿元 合计19221 12亿元 [6] 行业动态 - 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座谈会 10余家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投资公司参与讨论创新药械研发与应用 [7] - 山西、内蒙古等地1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其中陕西北洛河上游流量超保 内蒙古饮马河、河北漕河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8][9]
中国稀土对美出口暴增660%,管制失效了?这是一场精准“放水”
搜狐财经· 2025-07-23 13:53
中美稀土与芯片博弈 - 中国对美稀土出口量从5月的46吨飙升至6月的353吨,同比增幅达660% [2] - 出口暴增源于中美关税谈判突破后加速审批积压订单,而非政策松动 [3][5] - 中国稀土公司囤积量超过2000吨,加速出货以防变数 [3][5] 稀土贸易策略 - 中国坚持区分民用与军用稀土:民用按配额出口,军用完全禁售 [7][16] - 战略目标是让美国企业对华形成依赖,挤垮本土稀土企业 [16] - 美国试图通过泰国、墨西哥等第三方转运民用稀土用于军工 [11] 芯片产业动态 - 中国通过新加坡(占英伟达营收28%)、马来西亚等第三方获取芯片 [13]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TOP3:中国台湾(9946亿元/1893亿个)、韩国(5970亿元/538亿个)、保税区(4013亿元/1037亿个) [14] - 华为、中芯国际通过工艺创新减少对高性能芯片依赖,如华为Mate60 Pro [14] 技术博弈格局 - 美国仅解禁H20等"阉割版"芯片,禁售H100/H200 [9][18] - 双方形成"点穴式"制衡:稀土换芯片,但均保留关键技术限制 [9][20] - 长期胜负取决于关键技术突破,目前仍处相互依赖阶段 [20]
【西街观察】“黄仁勋热”是AI良性竞争的缩影
北京商报· 2025-07-17 23:21
黄仁勋访华行程与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年内第三次来华 参加链博会开幕式 媒体见面会 并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话 [1] - H20 GPU获准恢复在中国销售 同时公司计划在华推出全新RTX PRO GPU [1][2] - 黄仁勋强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指出技术生态互联互通是产业演进关键 [1] 英伟达与中国市场关系 -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 公司市值飙升至4万亿美元 部分得益于中国AI企业对算力的旺盛需求 [2] - 黄仁勋称"任何轻视华为 轻视中国制造能力的人极其天真" 承认国产芯片的竞争价值 [2] - 中国开源AI被黄仁勋评价为"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肯定其对AI革命的贡献 [3] 中国AI产业生态 - 中国AI创新活力强劲 模型层涌现文心 通义 DeepSeek等 硬件端人形机器人屡屡出圈 [2] - 华为昇腾 百度昆仑 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厂商持续发展 虽与世界顶级有差距 但已具备博弈筹码 [2] - 全球芯片竞争者(如AMD 华为昇腾)促使GPU算力成本下降 满足多样化需求并推动行业创新 [2] 产业链合作趋势 - 链博会参展企业覆盖全球技术生态 反映供应链高度相互依存 [1] - AI产业链合作与竞争并存 ChatGPT与DeepSeek横向竞争 算力需求推动纵向合作 [2] - 中国市场通过高水平开放 成为企业维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
黄仁勋换上了唐装
吴晓波频道· 2025-07-17 00:07
英伟达中国市场战略 - 黄仁勋频繁访华并积极争取中国市场,半年内往返中国不下三次[4][14] - 美国政府批准H20芯片出口许可,英伟达市值一夜暴涨1.16万亿元人民币[7][8] - H20是中国特供版芯片,性能仅为旗舰H100的20%,互联速度仅为H100的1/15[7] 中国市场重要性 - 中国AI开发者数量突破700万,占全球总量51%[15]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规模达487亿美元,英伟达份额从2022年95%降至50%[15] - 中国市场占英伟达上一财年销售额13%[16] 美国政策影响 - H20曾占英伟达中国区营收85%,被禁后导致55亿美元库存损失和150亿美元潜在订单流失[24] - 美国政策反复导致技术限制不断加码,最新规则将带宽限制在1.7-1.8TB/s[30] - 政策不确定性迫使英伟达启动"双轨制"策略,在中国建立独立研发线[31] 国产芯片竞争 - 华为昇腾2024年国内份额达24.8%,在智算中心建设中斩获超60%订单[36] - 华为Cloud Matrix 384性能超过英伟达,算力达300 PFLOPS[33][34] - 2025年上半年国产算力占比达42%,较去年提升7.4个百分点[36] 产品策略调整 - 英伟达计划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芯片,售价6500-8000美元,低于H20的1-1.2万美元[48] - 新芯片带宽限制在1.7-1.8TB/s,仅适合中小企业模型推理服务[50][51] - H20解禁后主要面向推理应用市场,4块卡服务器成本可控制在60万以内[59][60]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AI模型参数规模从百亿级跃升至万亿级,如Kimi K2和华为盘古5.5[42] - AI算力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表现亮眼,服务器、光模块等细分领域订单饱满[38][39] - 国产芯片使用率在部分实验室已超30%,生态建设取得突破[38]
H20获得“口头放行”之后,英伟达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市场
经济观察网· 2025-07-15 15:09
英伟达H20芯片获批进入中国市场 - 英伟达CEO黄仁勋2025年内第三次访华 公司市值盘中突破4万亿美元[2] - 公司提交重新销售H20 GPU申请 美国政府保证将授予许可证 计划尽快启动交付[2] - H20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合规"AI芯片 2023年4月被列入出口管制[4] H20芯片的技术特性与合规设计 - 基于Hopper架构但性能调整 FP16算力148 TFLOPS 仅为H100的7.5% 总体处理性能低于美国4800 TPP管制红线[5] - HBM3显存容量增至96GB 带宽提升至4.0 TB/s 单卡NVLink互联带宽保持900 GB/s与H100持平[6] - 受限于美国网络设备出口管制 中国客户无法获得Quantum-2 InfiniBand方案 跨节点集群互联带宽受限[6] 英伟达的中国市场策略调整 - 推出完全兼容的RTX PRO GPU 瞄准数字孪生和工业自动化领域 契合中国制造业升级政策[8] - 多产品线布局应对管制 工业AI应用面临较低出口风险[8] 中国AI芯片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本土AI芯片市场份额从2024年约63%降至2025年42% 国产芯片占比提升至40%[10] - 2024上半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50亿美元 同比增长63% 非GPU芯片驱动的服务器增速达182%[10] - 本土加速芯片出货量达20万张 占市场20% 浪潮等国产服务器厂商占据70%市场份额[10][11] 本土AI生态建设进展 - 中国移动191亿元智算中心采购项目全部由华为昇腾生态厂商中标[11] - 阿里"通义千问"、百度"文心"、腾讯"混元"等主流大模型均完成昇腾平台适配[12] - 互联网云厂商已建立国产AI基础设施布局 英伟达需面对价格、服务、生态协同的全面竞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