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板块出现缩量上涨,持续看好创新药(附PCSK9靶点研究)(2025.06.23-2025.06.29)
太平洋证券· 2025-06-29 22: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整体投资评级,但推荐了多家公司,评级为买入或增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梳理高血脂流行病学和治疗机理,关注新型 PCSK9 靶向药临床进展;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带来的增量影响,阶段性布局 AI 医疗及创新药[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及投资建议 降血脂市场广阔,PCSK9 靶向药竞争激烈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人数约 5 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约 1.2 亿,LDL - C 水平升高是 ASCVD 第二大归因危险因素[15] - 降低血脂治疗策略分四大类,降低 LDL 药物按作用靶点和机制细分,他汀类是降脂基础但有不足,靶向 PSCK9 药物可进一步降血脂[16][17][18] - 靶向 PCSK9 产品多样,全球已有多款上市,在研产品有进展,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和依从性是核心[23][27] 投资建议 - 本周医药板块涨 1.60%,跑输沪深 300 指数 0.35pct,建议重视资金变化影响,布局 AI 医疗及创新药[31] - 创新药关注信达生物等公司,原料药关注奥锐特等公司,CXO 关注阳光诺和等公司,仿制药关注科伦药业等公司[4][7][9] 行业表现 - 本周医药板块涨 1.60%,跑输沪深 300 指数 0.35pct,二级子行业中医疗新基建等表现居前,仿制药等居后[37] - 个股方面,周涨幅榜前 3 为神州细胞 - U 等,周跌幅榜前 3 为罗欣药业等,截至 6 月 27 日,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 27.69 倍,相对 A 股剔除金融行业溢价率 35.26%[37] 公司动态 - 多家公司有公告,如百奥泰许可产品权益,圣湘生物获医疗器械注册证,亿帆医药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等[38] 行业动态 - 参天制药、和铂医药、阿斯利康、PTC、Opus 等公司有产品获批上市、达成合作、获批临床或取得临床积极结果等进展[44] 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 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比较 - 本周医药板块涨 1.60%,跑输沪深 300 指数 0.35pct,二级子行业中医疗新基建等表现居前,仿制药等居后[46] - 个股方面,周涨幅榜前 3 为神州细胞 - U 等,周跌幅榜前 3 为罗欣药业等[46]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跟踪 - 截至 6 月 27 日收盘,以 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计算,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 27.69 倍,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 A 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 35.26%[51]
光大证券晨会速递-20250617
光大证券· 2025-06-17 08:08
核心观点 - 5月经济供需关系有所改善,需求端加速恢复、投资端增速放缓;本周医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股票型ETF资金延续流出;中东地缘冲突升级,油运景气有望回升;钢铁板块盈利和PB有望修复;AI技术在医疗领域落地与产品创新加速;持续看好风电、虚拟电厂、核聚变及固态电池投资机会;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关环节及工程机械部分企业;铜价有望在政策和降息后上行;建议关注基础化工细分行业龙头;关注建筑建材部分企业 [1][2][3][4][5][7][8][9][10][11] 总量研究 宏观 - 5月在“以旧换新”政策和节假日带动下,商品和服务消费复苏加快,社零大超预期,但投资端增速因工作日少、美国关税政策、房地产销售跌幅扩大等因素下滑,经济供需关系有所改善 [1] 金工 - 本周地缘冲突使原油价格大涨,国内权益市场指数分化,偏股混合型基金领先,股票指数基金小跌;医药主题基金上涨3.75%,TMT主题基金净值回撤;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出154.20亿元,大盘宽基ETF流出明显,港股、商品ETF流入;石油石化、有色金属、通信等行业获资金增配 [2] 行业研究 交运 - 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升级致VLCC运价跳涨,伊以冲突使原油运输风险加剧,对伊朗石油制裁或加剧,有望释放油运合规需求,看好油运价格进一步回升 [3] 有色金属 - 工信部修订钢铁规范条件,钢铁板块盈利和PB有望修复;5月国内废铜产量9.2万吨,同比降20%、环比升5%,贸易冲突压制铜价涨幅,供给端扰动增加、需求端有走弱风险,铜价有望在政策和降息后上行 [4][9] 医药 - AI在制药、医疗大模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领域成果和合作加速落地,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 [5] 电新 - 核聚变研发和投资达新高度,技术进步等或成板块催化剂;5月新能源现货交易价格同比下跌,消纳及电力供需有压力,风电、虚拟电厂及微网、储能是较好选择 [7] 机械 - 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举行,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复杂度灵巧手功能实现和滚柱丝杠环节相关企业;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回落,挖掘机内销同比下滑,建议关注部分企业 [8] 基础化工 - 化工企业近期事故频发,建议关注上游油气板块、低估值化工龙头白马、新材料、传统周期板块相关企业 [10] 建筑建材 - 国常会再提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议关注鸿路钢构、中国巨石、濮耐股份等企业 [11] 市场数据 A股市场 - 上证综指收盘3388.73,涨0.35%;沪深300收盘3873.8,涨0.25%;深证成指收盘10163.55,涨0.41%;中小板指收盘6362.25,涨0.37%;创业板指收盘2057.32,涨0.66% [6] 股指期货 - IF2506收盘3856.40,跌0.65%;IF2507收盘3813.00,跌0.65%;IF2509收盘3784.00,跌0.69%;IF2512收盘3752.40,跌0.70% [6] 商品市场 - SHFESHFE黄金收盘792.30,跌0.26%;SHFESHFE燃油收盘3276,涨2.22%;SHFESHFE铜收盘78550,涨0.69%;SHFESHFE锌收盘21840,涨0.11%;SHFESHFE铝收盘20405,跌0.17%;SHFESHFE镍收盘119690,跌0.19% [6] 海外市场 - 恒生指数收盘24060.99,涨0.70%;国企指数收盘8729.99,涨0.86%;道琼斯收盘42197.79,跌1.79%;标普500收盘5976.97,跌1.13%;纳斯达克收盘19406.83,跌1.30%;德国DAX收盘23516.23,跌1.07%;法国CAC收盘7684.68,跌1.04%;日经225收盘38311.33,涨1.26%;韩国综合收盘2946.66,涨1.80% [6] 外汇市场 -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1772,跌0.04;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3083,涨0.61;日元兑人民币中间价0.05,涨0.48;港币兑人民币中间价0.9144,跌0.04 [6] 利率市场 - 回购市场DR001前加权平均利率1.4122%,涨3.96BP;DR007前加权平均利率1.502%,跌3.66BP;DR014前加权平均利率1.5554%,涨0.54BP;二级市场一年期国债YTM1.3987%,跌0.15BP;五年期国债YTM1.5401%,跌0.46BP;十年期国债YTM1.6432%,跌0.08BP [6]
板块持续跑赢大盘,关注后续创新药催化(附CD73靶点研究)
太平洋证券· 2025-06-11 20: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君实生物、华领医药 - B、奥锐特等多家公司评级为买入,共同药业评级为增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梳理肿瘤免疫靶点 CD73 作用机制和在研产品,关注全球进度领先小分子抑制剂和单抗,CD73 是极具潜力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多款产品处临床研究阶段 [4] - 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带来的增量影响,阶段性布局 AI 医疗及创新药,如创新药关注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下的数据和 BD 催化,原料药关注专利悬崖带来的增量需求和去库存情况,CXO 关注资金面和基本面变化,仿制药关注制剂政策变化带来的行业发展良机 [5][6][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及投资建议 CD73 是极具潜力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 - CD73 是催化细胞外腺苷生成的限速酶,与 CD39 协同作用可使促炎微环境转变为抗炎微环境,被视为“免疫开关” [14] - CD73 介导产生的细胞外腺苷通过结合下游腺苷受体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除催化功能外还有非酶途径的生理功能 [15] - 在肿瘤微环境中,CD39 - CD73 - A2AR 信号通路是主要免疫抑制机制之一,CD73 在多种癌症的肿瘤微环境细胞上过度表达,靶向 CD73 作为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前景被看好,多款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17][18][21] 投资建议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 1.13%,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5pct,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带来的增量影响,阶段性布局 AI 医疗及创新药 [5][26] - 创新药关注信达生物、百利天恒等公司,其双抗 ADC、TYK2 抑制剂等管线处于全球领先状态 [5][27] - 原料药关注奥锐特、普洛药业等公司,2025 - 2030 年下游制剂专利到期影响销售额增长,中印两国情况显示需求端边际改善,去库存阶段或接近终结 [6][28] - CXO 行业层面关注美联储利率政策等变化,公司层面关注阳光诺和、皓元医药等公司,资金面和基本面有望改善 CXO 需求和业绩 [8][9] - 仿制药推荐科伦药业、亿帆医药等头部制剂企业,制剂政策变化将实现行业产能出清,集中度提升 [9][31] 行业表现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 1.13%,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5pct,创新药、疫苗等子板块表现居前,中药、生命科学等表现居后 [32][40] - 个股方面,周涨幅榜前 3 位为罗欣药业、昂利康、新诺威,周跌幅榜前 3 位为华森制药、迈普医学、江苏吴中 [32][40] - 截至 6 月 6 日收盘,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 28.18 倍,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 A 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 38.57% [32][45] 公司动态 - 乐普医疗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 [33] - 舒泰神子公司贝捷泰收到“注射用 STSP - 0601”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的《受理通知书》 [33] - 京新药业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4,716.1295 万股,占总股本的 5.48% [33] 行业动态 - Kymera 口服降解剂 KT - 621 一期临床成功,在健康受试者研究中取得积极结果 [39] - 强生 PARP 抑制剂 Niraparib 联合疗法三期临床成功,在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疗效显著 [39] - 阿斯利康抗 PD - L1 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适应症,治疗小细胞肺癌 [39] - 拜耳 Nubeqa 获 FDA 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 [39] 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 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比较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 1.13%,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5pct,创新药、疫苗等子板块表现居前,中药、生命科学等表现居后 [32][40] - 个股方面,周涨幅榜前 3 位为罗欣药业、昂利康、新诺威,周跌幅榜前 3 位为华森制药、迈普医学、江苏吴中 [32][40]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跟踪 - 截至 6 月 6 日收盘,以 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计算,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 28.18 倍,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 A 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 38.57% [32][45]
板块持续跑赢大盘,关注后续创新药催化(附CD73靶点研究)(2025.06.03-2025.06.08)
太平洋· 2025-06-11 20: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君实生物、华领医药 - B、奥锐特等多家公司评级为买入,共同药业评级为增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梳理肿瘤免疫靶点 CD73 作用机制和在研产品,关注全球进度领先小分子抑制剂和单抗,CD73 是极具潜力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多款产品处临床研究阶段 [4] - 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带来的增量影响,阶段性布局 AI 医疗及创新药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及投资建议 CD73 是极具潜力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 - CD73 是催化细胞外腺苷生成的限速酶,在多种免疫细胞中发挥重要肿瘤免疫调节作用,CD39 - CD73 - A2AR 信号通路是肿瘤微环境中主要免疫抑制机制之一,CD73 在多种癌症 TME 细胞上过度表达 [4][14] - 靶向 CD73 作为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前景被看好,小分子方面 Arcus 的 AB680 和德琪医药的 ATG - 037 进度领先,单抗方面阿斯利康的 Oleclumab 和天境生物的 Uliledlimab 进入临床 3 期阶段 [4][21] 投资建议 - 创新药:本周医药板块上涨 1.13%,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5pct,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增量影响,布局 AI 医疗及创新药,推荐关注信达生物、百利天恒等公司 [5][26] - 原料药:2025 - 2030 年下游制剂专利到期影响销售额为 3900 亿美元,较 2019 - 2024 年增长 124%,专利悬崖有望带来增量需求;2024 年相关数据显示需求端边际改善,去库存阶段或接近终结,建议关注奥锐特、普洛药业等公司 [6][28] - CXO:资金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流动性逐步宽裕,资金风险偏好和配置思路转变;基本面海外投融资回暖、国内创新药大涨有望带动本土投融资好转,海外需求改善带动 CXO 需求和业绩改善,行业和公司层面均给出关注建议 [8][29] - 仿制药:制剂政策变化带来行业发展良机,集采等政策深化落地将实现产能出清、集中度提升,推荐科伦药业、亿帆医药等头部制剂企业 [9][31] 行业表现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 1.13%,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5pct,创新药、疫苗等子板块表现居前,中药、生命科学等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有涨幅和跌幅榜前 3 位公司;估值方面,截至 6 月 6 日收盘,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 28.18 倍,相对于整体 A 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 38.57% [5][32] 公司动态 - 乐普医疗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获 NMPA 注册批准;舒泰神子公司相关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京新药业累计回购公司股份;诺思格累计回购公司股份;健友股份子公司产品获美国 FDA 批准;亿帆医药子公司药品获注册证书;万泰生物子公司疫苗获批上市;恩华药业药品获临床试验批准;神州细胞拟发行股票补充流动资金;三生国健产品临床试验达主要疗效双终点并提交新药上市申请;智飞生物子公司疫苗申请生产注册获受理;智翔金泰授权产品权益;诺泰生物与诺唯赞合作;福元医药子公司药品获注册证书;白云山分公司药品获注册证书;鲁抗医药子公司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 [33][34][35] 行业动态 - Kymera 口服降解剂 KT - 621 一期临床成功;强生 PARP 抑制剂 Niraparib 联合疗法三期临床成功;阿斯利康抗 PD - L1 单抗在华获批新适应症;拜耳 Nubeqa 获 FDA 批准用于治疗 mCSPC [39] 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 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比较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 1.13%,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5pct,创新药、疫苗等子板块表现居前,中药、生命科学等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有涨幅和跌幅榜前 3 位公司 [40]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跟踪 - 截至 6 月 6 日收盘,以 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计算,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 28.18 倍,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 A 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 38.57% [45]
北陆药业(300016) - 2025年6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5 15:42
对比剂业务 - 2024 年度对比剂业务通过集采执标和海外市场拓展取得稳定增长,实现销售收入 58,804.95 万元,同比增长 9.87% [1] - 2024 年 7 月钆特酸葡胺注射液获批并中标第十批国家集采,2025 年 4 月开始执标 [1] - 展望 2025 年,公司将深化全球市场布局,推动对比剂业务稳步增长 [1] 医未医疗产品 - 医未-脑医生是全球首款应用于 AD 早期诊断的 AI 医疗软件,取得国家药监局 III 类证书及 CE 认证 [2] - 医未-睿脑是脑卒中急性期一站式 AI 辅助诊断平台,完成国家药监局 III 类证及 FDA510k 认证 [2] - 医未-数疗是脑科学数字疗法,率先融合眼动追踪和 VR 技术实现认知评估与康复治疗并达临床金标准 [2] 医未医疗商业模式 - 聚焦脑部疾病精准诊疗领域,提供从筛查、诊断到康复干预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3] - 筛查端与体检机构合作推出“脑常规”体检套餐;诊断端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合作;康复干预端在社区和康养机构落地康复训练中心 [3] - 积极探索更多商业模式,拓宽市场覆盖面和收入增长点 [3] 参股公司世和基因 - 世和基因推出“MERCURY 无创血检”多癌早筛技术,开发“世和鹰眼”泛癌种早筛产品 [4] - “世和鹰眼”可一次性筛查 9 种癌症并溯源患癌部位,取得欧盟 CE 认证和美国 FDA 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4] 参股公司海昌药业 - 海昌药业年产 1,000 吨的碘造影剂项目设有 7 个品种生产线 [5] - 碘克沙醇原料药、碘帕醇原料药等近期陆续获批,增强原料药优势和产业布局 [5]
AI医疗最近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5-05-25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AI医疗、医疗大模型 公司:百度、腾讯、华为、阿里、科大讯飞、易度科技、百川、声康、小医方、DeepSig、DeepHealth、DeepSeek、OpenAI、DeepMind、谷歌、苹果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医疗进展与潜力**:DeepSig大模型在医学任务中超越GPT - 4,癌症筛查准确率达95%,脑卒中识别率提升三倍,诊断速度比人工快,展示AI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的潜力[1][4] - **AI解决中国医疗痛点**:AI可提供准确诊断支持、推动医院间数据互通、替代部分医生工作,解决基层医生短缺、误诊率高和资源不均问题[1][5] - **医疗大模型行业玩家**:分为科技巨头、专注医疗垂直领域公司、自研医疗机构、高校和科研单位四类,各有特点和面临的问题[2] - **AI医疗大模型商业化挑战**:缺乏成熟商业化路径,政府采购资金有限,医院合作模式未充分发挥潜力,C端用户幻觉率高[3][14] - **成功或有潜力的商业模式**:小医方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模式值得关注,讯飞通过HIS系统结合AI技术探索有效路径[15][16] - **儿科领域应用前景**:儿科医生缺乏,大模型可提高医生效率、缓解家长焦虑,医院购买设备更具成本效益[17] - **医疗大模型发展方向**:解决记忆问题、提升信息索引可靠性,关注普通用户易用性,成为更有效的智力效率工具[1][7] - **医疗大模型应用场景**:在诊断、治疗和管理阶段均有应用,如多模态影像识别、个性化药物推荐和慢病监控[8] - **国内医疗大模型能力**: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相对成熟,未来理想状态是通用型平台结合细小工具构成智能代理系统[19] - **海外与国内模型差距**:模型能力差距逐渐缩小,阻碍商业化进程的是各国政策和推进方式[20] - **政策影响**:国家支持AI医疗应用发展,但政策滞后,行业缺乏统一评价标准,需医疗和技术专家共同制定[21] - **医疗机构选择合作伙伴**:分为激进型、跟风型、完成政治任务型三类,根据自身目标、预算等综合考量[22][23] - **不同厂商发展思路**:科技巨头提供知识和判断服务,互联网基因公司提升基座推进大模型发展,垂直型公司专注特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医院需加强工具使用[27] - **未来AI医疗产品方向**:能显著提高诊疗效率、具有高度专业性、与现有医疗系统无缝集成、易于使用的产品可能成为爆款[28] - **硬件与软件结合模式**:苹果将AI医生与Apple Watch结合的模式有潜力,百川和华为有能力开发类似产品[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技术医学应用挑战**:面临记忆问题(幻觉现象增高)和信息索引问题(信源可靠性),需解决长期记忆、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信源准确性,提高用户交互质量[1][6] - **大模型输出问题**:输出逻辑和参考文献准确性难以验证,互联网搜索信源不准确、信息杂乱,需建立可靠知识库和专业化信息源[11] - **提升大模型表现方法**: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训练过程,确保输入数据高质量,提高大模型在医疗问题上的回答质量[13] - **市场客户类型比例**:完成政治任务型客户更多,包括一些中小型医院和部分头部医院[24] - **华为布局与贡献**:发挥ToB领域优势,专注硬件和底层支持性工作,改进底层硬件建设降低技术发展门槛[25] - **QCP诊断产品问题**:需进行技术迭代,提升长期记忆能力、控制幻觉率、应用区块链技术降低信息误差,打通医疗生态系统数据交互环节[29] - **理想大模型医疗助手挑战**:面临提升长期记忆能力、控制幻觉率、确保信息追踪准确等技术问题,需技术迭代和区块链等技术降低信息误差[30]
AI医疗重构诊疗流程,效率与市场增长下的投资机会
财信证券· 2025-05-15 10: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医疗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重构医疗流程,突破传统医疗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形成“顶端优化-中层强化-基层强化”的三级赋能体系,推动医疗资源普惠化 [5] - 政策助力AI医疗发展,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突破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5% [5] - AI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相关企业各具特色,未来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AI诊疗拓展、消费医疗延伸突破等实现多维发展 [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AI医疗:助力“医疗平权”,重塑医疗价值链 - 国内AI医疗发展环境成熟,支撑环境有基础,相关基础设施完善,智慧中枢全球领先,智慧应用逐步发展 [11][13][14] - AI技术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困境,重构医疗价值链,助力“医疗平权”,形成“顶端优化-中层强化-基层强化”的三级赋能体系 [18][19][23] - AI医疗应用端场景多元化,已从单点工具发展为覆盖全流程的智能化体系,Deepseek大模型助力AI医疗破圈 [27][29][31] - 政策助力AI医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达1598亿元,2022 - 202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5% [34][36] 2 AI医学影像 - AI医学影像落地最早,应用广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赋能各个诊疗流程,市场高速增长,竞争格局多元化 [39][40][47] - 迈瑞医疗AI医疗布局全面,成果颇丰,推出多款重磅产品,构建“设备+IT+AI”的医疗数智化生态系统 [51][53][57] - 联影医疗依托硬件,较早布局,打造跨产品线的数智化超级平台,领航医疗大模型赛道,驱动AI向诊疗一体化、健康管理全场景渗透 [62][63][67] - 东软医疗持续推动构建智慧影像生态圈,推出AI驱动的高端医疗设备,构建“设备+软件”一体化的智能诊疗解决方案 [71][72] - 开立医疗以医疗设备为核心,实施“设备+AI”策略,推出凤眼S - Fetus,构建AI私有化医疗大模型 [73][76] 3 AI体外诊断 - AI体外诊断应用范围方兴未艾,市场快速增长,可助力实验室自动化与流程优化,提升检验科室效率,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26.1% [78][79] - 华大基因“AI+BT”,推出生成式生物智能创新模型GBI ALL,持续探索“AI+检测服务”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83][86][87] - 安必平是国内AI病理诊断先行者,推出Xpro90液基细胞全自动智检流水工作站和宫颈癌筛查数字化智能化整体方案 [90][91][94] - 圣湘生物AI赋能诊疗一体化,拥有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方案服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96] 4 AI可穿戴设备 - AI可穿戴设备重构健康管理模式,优势明显,2023年我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超150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3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1% [5][6] - 鱼跃医疗将AI算法融入医疗设备;乐心医疗深化布局健康监测设备与AI服务,推出心血管病垂直领域大模型 [6] 投资建议 - 看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及长期投资机遇,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建议关注国内AI医疗布局较早的龙头公司,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鱼跃医疗、可孚医疗等 [6]
医药行业周报:看好全球资产再平衡背景下创新药的投资机会(附KRAS G12C突变NSCLC研究)
太平洋· 2025-05-12 09: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整体投资评级,但推荐了多家公司,评级多为“买入”,部分为“增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全球资产再平衡背景下创新药的投资机会,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带来的增量影响,阶段性布局AI医疗及创新药[2][6]。 - KRAS G12C抑制剂向NSCLC一线治疗推进,探索方向为联合其他疗法[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及投资建议 KRAS G12C抑制剂向NSCLC一线治疗推进 - 中国KRAS G12C突变NSCLC年新发病例约3 - 4万例,KRAS突变常见于肺腺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G12C是KRAS常见突变之一,在中国NSCLC患者中约10%存在KRAS突变,近30%携带KRAS G12C突变亚型[5][17]。 - PD1±化疗是KRAS G12C突变NSCLC一线标准疗法,KRAS G12C靶向药用于后线治疗;全球有4款KRAS G12C靶向药获批,海外产品疗效和适应症受限,销售不及预期;国内已有两款获批上市,适应症为二线治疗[5][18][19]。 - NSCLC一线治疗探索方向为KRAS G12Ci联合其他疗法,益方生物、信达生物等公司的KARS G12C抑制剂分别联合FAKi、EGFR单抗等进行了早期临床研究,响应率分别为90.3%、81.8%等[5][24]。 投资建议 - 创新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数据和BD催化有望成全年主线,推荐关注信达生物、百利天恒等公司[6][32][34]。 - 原料药:2025 - 2030年下游制剂专利到期影响销售额大增,2024年产量和印度进口额、量均有增长,需求端改善,建议关注奥锐特、普洛药业等公司[7][35]。 - CXO:资金面和基本面均有改善,行业层面关注美联储利率等变化,公司层面关注阳光诺和、皓元医药等公司[10][36][37]。 - 仿制药:制剂政策变化带来发展良机,推荐科伦药业、亿帆医药等头部制剂企业[11][38]。 行业表现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1.01%,跑输沪深300指数1.00pct;二级子行业中,药用包装和设备、医疗耗材等表现居前,药店、创新药等表现居后[6][32][39]。 - 个股方面,周涨幅榜前3位为常山药业、海创药业 - U、香雪制药;周跌幅榜前3位为葫芦娃、永安药业、江苏吴中[39]。 - 估值方面,截至5月9日收盘,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26.72倍,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A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32.63%[39][52]。 公司动态 - 诺思格、众生药业等多家公司发布公告,涉及股份回购、临床试验数据、药品获批等事项[40][41][42]。 行业动态 - 阿斯利康、Genmab等公司的药物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罗氏双抗Glofitamab在华获批新适应症[46]。 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 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比较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1.01%,跑输沪深300指数1.00pct;二级子行业中,药用包装和设备、医疗耗材等表现居前,药店、创新药等表现居后[47]。 - 个股方面,周涨幅榜前3位为常山药业、海创药业 - U、香雪制药;周跌幅榜前3位为葫芦娃、永安药业、江苏吴中[47]。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跟踪 - 截至5月9日收盘,以TTM整体法(剔除负值)计算,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26.72倍,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A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32.63%[39][52]。
迈瑞医疗(300760):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短期承压,期待逐季改善
东吴证券· 2025-04-29 19: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及2025Q1国内短期承压,期待2025年迎来拐点;考虑到国内新品推广及海外市场开拓费用增加,调整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2027年预期为152.80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22/20/17倍;因公司产品线丰富、竞争力强,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26亿元(+5.14%),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0.74%);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41亿元(-5.08%),归母净利润10.31亿元(-40.99%);2025Q1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37亿元(-12.12%),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16.81%) [7]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93.69亿、450.61亿、52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0%、14.46%、16.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60亿、131.31亿、15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9.79%、16.37% [1][7][8] 业务情况 -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2024年收入135.57亿,同比减少11.11%,微创外科业务同比增长超30%,国际业务同比双位数增长;国内监护仪等产品市场规模2024年大幅下滑 [7] - 体外诊断业务2024年收入137.65亿,同比增长10.82%,收入体量首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国际业务同比增长超30%;国内部分试剂检测量和价格下滑;化学发光业务市场排名首次国内第三,生化业务市场占有率首次超15%且持续提升 [7] - 医学影像类2024年收入74.98亿,同比增长6.60%,国际业务同比增长超15%,超高端超声系统ResonaA20上市首年实现超4亿元收入 [7] -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类2024年收入14.39亿,公司2024年完成对惠泰医疗控制权收购,布局心血管领域细分赛道 [7] 创新成果 - 2024年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推出瑞智重症决策辅助系统等多种产品;AI医疗方面推出基于启元重症大模型的瑞智重症决策辅助系统,提升患者救治质量和文书效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