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信披
搜索文档
证监会:上市公司ESG信披制度体系基本建成 明年起强制披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9:49
政策框架与制度建设 - 中国已基本形成以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为强制性规则和配套编制指南为支柱的可持续披露制度体系 [1] - 2026年起部分上市公司将首次被强制要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志着资本市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1] - 今年修订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已明确将可持续发展报告纳入上市公司法定披露范畴 [1] 披露现状与质量提升 - 2024年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整体披露率提升至34.7%较前两年增长约10个百分点披露公司总市值约占全市场的70% [2] - 披露质量显著提升99.3%的披露公司报告中包含量化指标超八成企业量化指标超过25个 [2] - 62.1%的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65.9%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上年显著提升 [2] - 67.3%的公司搭建了相关可持续治理架构44.0%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定量可持续目标 [2] 市场影响与国际认可 - 上市公司披露议题更加聚焦和实质化市场认可度提高截至去年底沪深两市有三分之一公司的MSCI ESG评级获得提升 [2] - 达到全球领先级别(AAA、AA级)的公司占比从五年前的零跃升至7.2% [2] - 国际投资者已认可中国上市公司是坚定的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 [5] 未来政策实施路径 - 强制披露要求初期主要覆盖约400余家个别重要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这些公司市值占比超全市场半数 [4] - 约95%的强制披露对象公司已提前自愿披露相关报告为执行新规奠定良好基础 [4] - 对于大量自愿披露和暂未强制要求的中小企业将采取鼓励但不强制的策略稳步评估扩大覆盖面的节奏 [4] - 下一步将适时丰富编制指南并做好2026年强制披露实施后的政策评估与优化 [4]
宏观利率周报:多重因素共振利率阶段过峰-20250916
恒泰证券· 2025-09-16 20:05
国内经济与政策 - 8月CPI同比下降0.4%,PPI同比下降2.9%[15] -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落至8.8%,为去年10月以来首次下降[21] -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达35.5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67%[10] - 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4%[17] - 上半年险资投资股票余额增加6400亿元,总规模达3.07万亿元[17] 金融市场动态 - 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突破1.8%,后半周因央行逆回购操作回落[1] - 公募基金赎回费新规实施,持有期少于7日收取1.5%赎回费[13] -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8月环比涨0.3%[16] 外部环境与风险 - 德国7月对美出口额环比下降7.9%至111亿欧元,创2021年12月以来新低[18] - 日本央行拟减持ETF持仓,规模达37万亿日元(约2510亿美元)[19] - 美国下修12个月内新增就业数据91.1万个岗位[19]
上市公司ESG迎重磅新规,披露倒计时8个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7 08:25
监管政策更新 - 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于2025年9月5日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三大实操具体指南,为企业提供清晰披露依据 [1] - 此次修订是自2024年4月《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和11月首批指南发布后,监管层推进ESG信披体系化的重要进展 [1] - 新增指南包括《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针对披露难点提供明确计算方法、示例模板和披露要点 [1] 强制披露范围与时间表 - 强制披露ESG报告的公司涵盖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企业 [2] - 这些企业须在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2025年度报告的首次披露,当前剩余准备时间不足8个月 [2][3] - 指南体系采用分批发布策略,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目前已涵盖5项具体议题,未来将继续推出其他高难度议题指南 [2][5] 指南内容与实施特点 - 指南提供详细实操步骤,例如水资源利用风险识别包含三个具体步骤:业务环节评估、区域政策分析、风险集中点识别 [7][8] - 指南侧重建议性表述(如"可以""鼓励"),而非强制性要求,核心目标是通过高质量披露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增加额外负担 [8][9] - 指南内容涵盖风险机遇识别(如污染物排放导致的产能限制、水循环系统降低成本)、数据核算方法(能耗计算公式、取水量计算)及披露要点 [7] 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 截至2025年6月底,A股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12] - 量化信息透明度显著提高:99.25%的企业纳入量化指标,83%披露超25项量化数据;气候议题中65.9%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3年的57.53%增长 [12] - 企业治理整合度提升:67%已建立专项治理架构,64%公开战略部署,44%设定可量化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ESG绩效与市场影响 - 截至2024年底,沪深两市32%的公司明晟ESG评级获得上调,全球领先评级(AA及以上)企业占比从五年前的零突破至7.2% [13] - 披露质量改善形成"披露—评级—资金"正向循环,ESG表现成为吸引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推动力 [13] - 温室气体排放披露中,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披露占比约60%,范围三披露比例仍较低(11.37%);25%企业设定减排目标,17%公布碳达峰时间表 [13]
ESG信披指南扩容!三份实操工具出炉,披露倒计时8个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8:16
监管政策演进 - 2025年9月5日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三份ESG信披实操指南征求意见稿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三大议题[1][4] - 此次修订是继2024年4月《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和2024年11月首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发布后监管层持续推进ESG信披体系化实操化的重要步骤[1][5] - 监管策略为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分批发布具体指南目前《指南》体系已涵盖5项具体议题其余实操难度较高议题指南将陆续推出[2][5][6] 新指南核心内容与特点 - 新增指南提供了详细的风险机遇识别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及披露要点并配有解释说明和参考示例例如水资源利用指南提供了三大实操步骤[8][9][10] - 指南内容详细但不强制多用应当可以等建议性表述核心目标是通过高质量披露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非增加企业负担[2][11] - 指南为《指引》的细化实操版《指引》中的一个条款在《指南》中可能延伸多达10页纸旨在解决企业不知从何做起的披露难题[5][8] 强制披露要求与时间表 - 强制披露公司范围包括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企业[2][4] - 这些公司须在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首次披露距今仅剩不到8个月时间紧任务重[2][4] 上市公司ESG信披现状与成效 - 截至2025年6月底A股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13] - 企业ESG信披质量显著提升超过67%已披露公司建立专项治理架构近64%公开战略部署44%设定可量化可持续发展目标[13] - 量化信息透明度大幅提高99.25%的企业在报告中纳入量化指标其中逾83%披露超过25项量化数据[13] - 在气候议题上65.9%的企业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3年的57.53%显著增长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的企业占比约60%[13] - 截至2024年底沪深两市32%的公司MSCI ESG评级获得上调其中全球领先评级企业占比从五年前的零突破至7.2%[14]
二十载资本润泽 绿水青山流淌金山银山
证券时报· 2025-08-15 02:07
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信贷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2018年以来6年间增长28.37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24% 截至2024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21.7% 增速较各项贷款余额高出超14个百分点 超六成资金投向碳减排效益项目 [2] - 绿色债券实现跨越式成长 2021-2024年境内市场年平均发行规模达1.11万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3.94倍 发行品种涵盖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等创新品种 发行主体从金融机构扩展至实体企业 [3] - 环保企业资本市场支持力度加大 2005年以来68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企业在A股上市 累计融资超1200亿元 2021-2024年年均融资56.84亿元 较2016-2020年增长32.78% 截至8月14日行业总市值接近4500亿元 较2005年末不足85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3] ESG投资进展 - ESG投资机构数量显著增长 截至8月中旬国内133家机构加入UN PRI 较2018年19家大幅增加 ESG投资基金数量达911只 规模突破万亿元 分别较2018年末增长约590.15%和740.95% [4] - 超七成基金公司发行ESG产品 911只ESG基金涉及117家基金管理人 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公司ESG基金规模居前 [4] - ESG评级应用不断扩展 上证18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均已剔除ESG综合表现较差公司 国际市场上ESG评分变化直接影响公司表现 如特斯拉2022年5月17日被移出标普500 ESG指数后五个交易日内股价下跌 [5][6] ESG信息披露 - ESG报告披露率创新高 截至8月14日2502家A股公司披露最新ESG相关报告 数量同比增长15.14% 披露率达46.68% [7] -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升 中证800公司中33.25%披露"双碳"目标 38.63%披露温室气体减排量 较2020年均提升超30个百分点 高碳排放行业披露表现优于整体水平 [7] - 环境维度评分持续改善 2020-2025年A股公司环境维度平均分提升75.18% 以宝钢股份为例 截至8月14日环境维度得分8.65分 较2020年末提升112.53% [8]
ESG信披观察 | A股新能源汽车整车行业近七成企业披露碳排放数据,产品安全披露不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5 21:43
行业ESG披露概况 - A股新能源汽车整车行业共有16家上市公司,其中14家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达87.5%,显著高于全行业的45.94% [1][2] - 碳排放方面,11家公司进行了相关披露,披露率达68.75%,但仅3家同时披露范围三数据,披露率为18.75% [1][2] - 社会议题方面,8家公司披露产品责任相关议题,8家公司披露员工流失率数据 [1] 报告类型与披露差异 - 14家披露ESG报告的公司中,3份为可持续发展报告,2份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9份为ESG报告 [2] - 可持续发展报告更侧重长期战略,强调与国际标准接轨,而社会责任报告聚焦短期社会影响 [2] - 一汽解放和江铃汽车虽披露ESG报告,但未披露碳数据 [2] 碳排放披露特点 - 新能源车在碳排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部分公司通过碳汇获益 [4] - 范围一和范围二较易披露,范围三涉及供应链,披露难度较大 [4][5] - 强势车企可要求供应商提供数据,小车企则缺乏这种能力 [5] 产品责任与员工流失率 - 8家公司披露产品责任议题,但多为定性描述,量化数据如召回率、客户投诉量等较少 [7][8] - 企业倾向于通过碰撞测试等正面宣传展示安全性,但不愿披露事故数据 [8] - 8家公司披露员工流失率,长城汽车员工流失率最高达21.13%,多数仅披露主动离职率 [3][9] 公司具体披露情况 - 比亚迪、赛力斯、北汽蓝谷披露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碳排放数据 [3] - 比亚迪员工流失率为2.53%,赛力斯为11.39%,上汽集团为6.9% [3] - 金龙汽车和安凯客车未披露ESG报告 [3]
新疆辖区成功举办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暨上市公司专题培训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13:18
活动概况 - 新疆证监局与新疆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举办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专题培训,主题为"合规筑基 技术赋能",61家上市公司200余人参与线上交流及培训 [1] - 活动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实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实时在线交流,内容涵盖财务报告、经营规划、风险防控等核心议题 [1][8] - 新疆证监局副局长赵鹏、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韩士发等领导出席,全景网副总经理张媛媛等嘉宾参与 [1] 投资者关系管理成果 - 2024年新疆辖区上市公司通过全景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4165条,平均回复率98.58%,22家公司回复率达100% [4] - 本次活动收到投资者提问1518个,上市公司答复1341个,整体答复率88.34% [8] - 投资者集体接待日已连续举办13年,成为上市公司展示规范经营形象的重要平台 [3] 新疆上市公司经营数据 - 截至2024年末,辖区上市公司总股本1155.75亿股,总市值7778.10亿元,总资产34310.92亿元,净资产8796.15亿元 [7] - 累计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超7600亿元,33家盈利公司中82.50%宣布分红,总额116.08亿元占净利润57.67%,23家连续三年现金分红 [7] - 11家公司实施股票回购,总金额12.24亿元 [7] 监管与行业发展趋势 - 监管层强调上市公司需提升治理能力、信息披露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重点保护投资者决策权、知情权与收益权 [3][6] - 当前需关注新《公司法》落实、并购重组新趋势、ESG信披强制化三大政策框架,合规要求全面升级 [10][11] - 协会将持续组织培训并推动内控最佳实践案例征集,中油资本等3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榜单 [12] 专题培训内容 - 专家解读《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规,强化公司治理与信披水平;法院剖析证券欺诈案例提升合规意识 [11] - 券商分析"并购六条"下重组趋势及市值管理方法,银行提供并购融资策略,全景网分享ESG信披经验 [11] - 金风科技获"最佳ESG信披奖"和"最佳IR港股公司",申万宏源徐亮等获"新财富金牌董秘" [12]
对话瑞士百达资管赵俊杰:机器人行业规模或超电动汽车行业
新浪财经· 2025-05-20 10:02
大会背景与公司介绍 - 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于5月19日至20日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 [3] -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是一家拥有逾200年历史的独立投资合伙企业 按资产管理规模计是全球最大主动管理型主题股票基金公司 [3] -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是主题股票投资的开拓者 1995年推出首只生物科技主题股票策略 2000年推出水资源主题投资策略 [3] 投资观点与市场展望 - 中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突破有目共睹 非常看好中国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各种行业 [3] - 在去美元资产背景下新兴市场离不开中国 外资会对中国市场越来越感兴趣 [3] - 主要看好四个投资板块:人工智能供应链、半导体国产化、机器人以及生物制药 [3] 机器人行业前景 - 机器人行业潜力巨大 类似10年前电动汽车行业 未来规模可能超过电动汽车行业 [4] - 机器人行业符合环境发展目标 兼具节能和减碳效益 [4]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 过去5年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4] - 去年中国专利出口占全球专利出口30% 新药研发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4] - 健康产业是未来10年大趋势 医药改革新时代将到来 生物科技最先受益 [4] - 老龄化加剧和经济能力提升推动新药需求增长 [4] ESG信披进展 - A股上市公司在企业治理和ESG披露方面近年显著提升 [4] - 国际投资者进入帮助上市公司提升企业治理和完善ESG信息披露 [5] -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对绝大多数被投企业实施深度参与 定期进行ESG专项沟通并形成多个成功案例 [5] - 国家双碳目标政策引导和监管推动鼓励企业优化ESG信息披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