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矿产
icon
搜索文档
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下一个10年中澳自贸协定如何“提质扩容”?
第一财经· 2025-11-06 10:28
中澳自贸协定十年成果 - 2024年中澳双边货物贸易额达2112.7亿美元,较2015年协定生效当年增长85.6% [5] - 自2015年12月协定生效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一倍,达到3120亿澳元 [6]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市场占澳大利亚总出口的三分之一 [5] 双边经贸合作领域 - 澳大利亚能矿产品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优质农食产品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1] - 中国电动汽车和绿色科技日益得到澳大利亚消费者认可 [1] - 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双向投资涵盖基础设施、科研、金融等领域 [1] 协定实施的效率提升 - 原产地证从纸质升级为电子文件,1至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核验 [5] - 清关时间大幅压缩,跨境电商"白名单"产品因简化备案和电子化通关系统,保税仓清关效率大幅提升 [5] 未来合作升级方向 - 合作需从优势互补迈向联合赋能,跳出传统矿产与农产品模式,迈入技术引领的战略性联合发展时代 [1][8] - 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清洁能源与脱碳、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服务业与数字经济以及农食产品 [8] - 应推动合作由货物贸易转向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及新技术领域,注重规则与制度创新 [8] 具体合作机遇与领域 - 在数字贸易与跨境数据流通方面,可利用澳大利亚成熟的数字监管框架与高质量ICT产业,结合中国巨大的平台经济和完善结算体系,开展规则和服务贸易创新 [9] - 教育、文旅等专业服务领域的开放应成为自贸协定升级的突破口 [9] - 需加强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的韧性建设,打造智慧物流体系,使优质产品更稳定地进入中国市场 [9]
美国正谋划成立一个“俱乐部”
搜狐财经· 2025-11-05 21:51
在关键矿产日益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焦点之际,白宫官员本周透露,美国正联合多国筹建"关键矿产交易 俱乐部",旨在重构供应链,减少对外依赖,争夺人工智能与绿色产业的主导权。连日来,稀土、锂等 关键矿产资产受到国际资本的热捧,似乎刮起了一股"稀土热"。然而,美国等国希望的"供应链重构"面 临技术、成本与联盟成员内部利益分化等多重挑战,部分国家的关键矿产资产也在遭遇投资过热风险示 警。 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称,伯古姆表示,在美国计划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之际,能源安全至关重 要,关键矿物对人工智能的生产不可或缺。他同时强调了能源在美国外交中的重要性,"能源主导权实 质上是一种'能源富足'。能够向'友好国家'和盟友出售能源,使它们无需从对手那里购买是非常重要 的。"他还声称:"拥有丰富、廉价、可靠的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关键,也是国家安全的关键,更是世界和 平的关键。" 伯古姆提出这一举措并非孤立行动,而是部分西方国家在"区域内填补缺口"理念下,重构内部矿产贸易 体系、助推行业扩张的集中体现。美国财政部2025年8月的公告显示,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等十余个国家成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融资网络",管理资产超30万亿美元 ...
10月份大宗商品市场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景气水平持续回升
搜狐财经· 2025-11-05 13:27
指数总体运行情况 - 10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13.2点,环比上涨1.2%,连续六个月实现环比上升 [4] - 指数涨幅较上月明显扩大,表明大宗商品市场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1] - 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得益于国家稳增长政策效能释放及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缓和 [1] 重点商品价格表现 - 在重点监测的50种大宗商品中,10月价格环比上涨的有16种 [4] - 电解铜、瓦楞纸和焦煤涨幅居前,较上月分别上涨6.9%、6%和6% [4] 分行业价格指数 - 有色金属价格指数环比上涨3.5%,受全球新能源需求上升、传统生产旺季及印尼铜矿和冰岛铝冶炼厂事故推动 [7] - 矿产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7%,得益于建筑业有所回暖 [7] - 能源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3%,受国际油价下行等输入性因素影响 [7] - 化工价格指数环比下跌3.1%,受国际油价下行等输入性因素影响 [7] 市场背景与驱动因素 - 10月国内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快速增长 [10] - 中美吉隆坡谈判释放积极信号,叠加美联储年内第二次降息,企业预期乐观 [10] - 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扩张,大宗商品市场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10]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环比上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5 11:54
指数总体表现 - 10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13.2点,环比上涨1.2%,连续六个月实现环比上升 [1] - 价格指数涨幅较上月明显扩大,市场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1] - 在重点监测的50种大宗商品中,10月价格环比上涨的有16种 [1] 领涨商品与行业 - 电解铜、瓦楞纸和焦煤价格涨幅居前,较上月分别上涨6.9%、6%和6% [1] - 有色金属价格指数环比上涨3.5%,受全球新能源需求上升、传统生产旺季及海外矿山事故推动 [1] - 矿产价格指数止跌反弹,环比上涨0.7%,得益于建筑业有所回暖 [1] 下跌商品与行业 - 能源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3%,受国际油价下行等输入性因素影响 [1] - 化工价格指数环比下跌3.1% [1]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家稳增长政策效能持续释放,国际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企业信心增强 [1] - 10月国内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快速增长 [2] - 中美吉隆坡谈判释放积极信号,叠加美联储年内第二次降息,企业预期乐观 [2]
【财经分析】10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为113.2点 连续六个月环比上升
新华财经· 2025-11-05 11:32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总体表现 - 2025年10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13.2点,环比上涨1.2%,同比下跌0.1% [2] - 指数连续六个月环比回升,且涨幅有所扩大,反映市场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2] - 四季度大宗商品市场有望延续稳定运行 [1][7] 分行业价格指数表现 - 有色价格指数报136.4点,月环比上涨3.5%,年同比上涨5.2%,表现最为强劲 [1][4] - 矿产价格指数报70.9点,月环比上涨0.7%,年同比下跌12.5%,止跌反弹 [1][4] - 农产品价格指数报94.8点,月环比下跌2%,年同比上涨2.1%,小幅下行 [1][4] - 能源价格指数报96.8点,月环比下跌1.3%,年同比下跌7.3%,继续走低 [1][4] - 黑色价格指数报77.8点,月环比下跌1.5%,年同比下跌8.3%,延续弱势 [1][4] - 化工价格指数报96.9点,月环比下跌3.1%,年同比下跌12.7%,加速下行 [1][4][5] 重点商品价格变动详情 - 在重点监测的50种大宗商品中,16种价格上涨(占比32%),33种价格下跌(占比66%),1种持平(占比2%) [6] - 涨幅前三的商品为电解铜(月环比上涨6.9%)、瓦楞纸(月环比上涨6%)、焦煤(月环比上涨6%) [6] - 跌幅前三的商品为氧化镨钕(月环比下跌9.3%)、玉米(月环比下跌5.9%)、丁苯橡胶(月环比下跌5.7%) [6] 价格变动驱动因素分析 - 能源和黑色系价格弱势主要受部分产品需求疲软影响,但焦煤价格因国内供应下降和气温下降导致下游补库而环比上涨6% [4] - 农产品价格下行主要受全球粮食丰收和新粮上市影响,其中玉米价格因东北新粮上货量大、供应充足而环比下跌5.9% [4] - 化工价格加速下行主因是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及终端需求不及预期,丁苯橡胶因原材料丁二烯供应充足和库存宽松而价格走低 [5] - 市场积极因素包括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快速增长,中美吉隆坡谈判释放积极信号,以及美联储再次降息 [2][7]
十月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公布 连续6个月环比上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5 08:2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5日)公布10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从指数运行情况看,连续六个月 实现环比上升,且涨幅较上月明显扩大。表明随着国家稳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以及国际贸 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大宗商品市场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10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13.2点,环比上涨1.2%,连续六个月实现环比上升。在中国物流与采 购联合会重点监测的50种大宗商品中,10月价格环比上涨的大宗商品有16种。其中,电解铜、瓦楞纸和 焦煤涨幅居前,较上月分别上涨6.9%、6%和6%。 受国际油价下行等输入性因素影响,能源价格指数和化工价格指数有所回落,环比分别下跌1.3%和 3.1%。 专家表示,10月国内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快速增长,中美吉隆坡谈判释放积极信 号,叠加美联储年内第二次降息,企业预期乐观,生产经营保持扩张,大宗商品市场总体保持稳中向好 态势。但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部分行业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低位运行,供需矛盾仍比较突 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需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推动大宗商品流通提质增效降本,进一步释 放内需潜力。 受全球新能源需求上升,传统 ...
美日欧锁定18种核心矿,中国掌控90%加工产能,博弈焦点在哪
搜狐财经· 2025-11-01 19:10
美国关键矿产战略演变 - 美国对关键矿产的重视可追溯至1921年发布的首份战略矿产清单[1][3] - 2010年成立关键矿产小组委员会,2018年首次公布35种关键矿产清单,其中31种依赖进口,13种完全丧失自主供应能力[3] - 2025年关键矿产清单扩大至54种,新增矿产均与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相关[5] 关键矿产筛选标准与风险评估 - 美国筛选关键矿产的标准不基于稀有度或自身产能,而侧重于供应链的稳固性,只要对经济安全影响大且供应易受干扰即被列入清单[5] - 美国地质调查局建立模型模拟84种矿产品在1200多个场景下的断供影响,例如南非若停止出口铑将导致美国GDP损失640亿美元[5] 关键矿产对外依赖现状 - 54种关键矿产中排名前10的品种高度依赖进口,例如钐主要依赖中国供应,铑80%以上来自南非,铌90%产量集中于巴西[8] - 美日欧共同认可18种核心矿产,包括稀土、锂、钴等战略刚需品,但这些矿产分布集中,锂主要产于澳大利亚和智利,钴大多来自刚果(金)[8] - 中国在12种非能源矿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36种矿产消费量世界第一,稀土加工产能占全球九成以上并掌握高纯度提纯技术[10] 美国构建自主供应链的挑战 - 基础设施方面,稀土加工耗水量大,每公斤需11吨多水,而美国西部矿区缺水严重[12] - 技术与成本方面,高纯度稀土提炼核心技术由中国掌握,美国重建生产线需单厂投资50多亿美元,回本周期长达15年[12] - 人才方面,美国矿产加工领域专业人才缺口超过2万人,高校相关专业招生量持续下滑[14] - 盟友支持有限,加拿大稀土开采成本高且缺乏下游配套,欧盟自身也依赖矿产进口[15] 全球矿产供应链格局影响 - 美国推动矿产安全"零和博弈"可能推高全球矿产贸易成本,导致供应链碎片化,对自身产业弊大于利[15] - 中国在全球矿产供应链中的地位是长期产业积累的结果,难以通过短期协议撼动[17] - 未来矿产博弈应转向互利共赢合作,而非排他性竞争,以保障新能源和科技进步所需的稳定供应[17]
美国锗储量全球第一,日本也能生产镓锗锑,中国出口禁令有用吗?
搜狐财经· 2025-11-01 18:12
中国出口管制政策 - 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对镓和锗相关物品实施出口许可制度,8月1日起执行,出口需申请许可证并提供最终用户和用途信息[1] - 2024年8月15日锑加入出口管控清单,12月3日中国宣布镓、锗、锑等关键物资原则上不允许出口给美军或用于军事用途,政策立即生效,清单涵盖从金属锭到化合物的所有形式[1] - 政策背景是美国限制中国高端芯片生产,中国为反击并保护自身利益,同时履行防扩散义务[3] 关键材料的战略地位与全球供应格局 - 中国镓产量占全球98%以上,锗超过60%,锑接近48%,这些材料在军事和高科技领域至关重要[3] - 镓用于雷达信号放大和5G基站,锗用于夜视仪和红外探测,锑用于坦克装甲和弹药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3] - 美国锗储量全球第一占45%,中国占41%,但美国过去十年几乎未开采锗矿,2024年本土产量几乎为零,完全依赖进口,其中中国占23%份额[5] - 日本有一定镓、锗和锑生产能力但规模不足,DOWA电子材料公司高纯镓回收率95%但年产仅几吨,日本铝土锌矿几乎全依赖中国,全球总产量仅占个位数百分比[7] 政策实施后的市场影响 - 2024年1月到10月中国对外出口镓156吨同比下降56%,锗减少44%,锑2.78万吨,对美出口几乎为零[10] - 国际市场价格暴涨,欧洲镓价格翻倍至每公斤3000美元,锗二氧化物价格从940美元涨到2125美元/公斤,锑价格飙升至每吨5万美元[10] - 2025年9月锗价格创纪录接近4万美元/吨,台积电、英特尔等芯片厂产量下降10%,太阳能板生产线停产一周亏损几亿欧元[10] - 中国企业受益,云南驰宏锌锗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51吨锗利润大增,云南锗业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60%以上[12] 全球供应链重构努力与挑战 - 美国国防部镓库存已耗尽,锗有储备但加工链条断裂,工厂扩产需3年后才能交货,芯片厂生产成本上涨15%,雷神公司雷达项目被迫延期[5] - 美国投入资金建新厂,日本和澳大利亚小幅增产但无法满足全球需求10%,到2027年欧洲镓生产预计仅50吨/年[12] - 中国精炼锗几乎占据全球市场100%,欧美资本不愿投资矿产开采因前期投入大回本周期长,欧洲Umicore公司锗加工原料完全依赖中国[8][12] - 替代品如硅材料效率低20%,镓无可替代,2025年全球锗市场预计达2.67亿美元,2032年需求将增长到4亿美元[19] 长期影响与行业展望 - 清洁能源和芯片产业将越来越依赖这些材料,其战略地位已超越石油[14] - 美国库存只能支撑半年,日本年产量全开工仅能生产3吨镓,而全球需求高达700吨,全球锑年需求量83万吨,中国生产40万吨[17] - 2025年电池厂成本差距将扩大40%,中国拥有稳固产业链和科技支撑基础[21] - 中国凭借资源优势和产业链完整性,已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科技、军工、清洁能源等领域将围绕这些关键材料展开竞争[23]
A subsidiary of Aktsiaselts Infortar signed a share purchase agreement for acquiring a shareholding in OÜ Oisu Biogaas
Globenewswire· 2025-10-31 22:00
交易概述 - 公司全资子公司OÜ Infortar Agro与OÜ Eesti Biogaas签订股份购买协议 收购OÜ Oisu Biogaas 60%的股权 [1] - 交易需获得竞争监管机构批准并完成额外操作作为交割前提条件 [2] 交易背景与整合效应 - 此次交易紧随公司今年早些时候收购爱沙尼亚大型农业公司Estonia Farmid之后进行 [2] - 位于Oisu的农场综合体和生物甲烷工厂构成一个一体化单元 Estonia Farmid的子公司是该工厂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 [2] 交易性质与影响 - 根据纳斯达克塔林证券交易所规则 该交易不被视为超出日常经济活动或具有重要意义的交易 也不被视为关联方交易 [3] - 交易对公司活动无重大影响 公司监事会和管理委员会成员在交易中无个人利益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在七个国家运营 主要业务领域为海运、能源和房地产 [4] - 公司拥有Tallink Grupp 68.47%的股份 拥有Elenger Grupp 100%的股份 并拥有约141,000平方米的多元化现代房地产组合 [4] - 除三大主要领域外 公司还涉足建筑和矿产资源、农业、印刷及其他领域 [4] - 公司集团共拥有110家公司 包括101家子公司、4家联营公司及5家联营公司子公司 不包括联营公司 公司雇员总数为6,866人 [4]
30省份三季报出炉,这个西部省份为何领跑全国?
第一财经· 2025-10-31 17:32
全国及区域经济总量概况 - 全国前三季度GDP总量为101.5万亿元,同比增长5.2% [3] - 已有30个省份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GDP总量前三名依次为广东(105,176.98亿元)、江苏(102,811亿元)、山东(77,115亿元)[1][2] - 经济总量前十名省份的GDP均超过4万亿元,其中排名第十的湖南省GDP为40,240.56亿元 [2][6] 各省份经济增长速度分析 - 前三季度GDP增速最高的三个省份为甘肃(6.1%)、湖北(6.0%)、宁夏(5.8%)[1][2][3] - 在30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或与全国增速(5.2%)持平 [3] - GDP总量前十的省份中,有8个省份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仅广东(4.1%)低于全国增速,福建(5.2%)与全国持平 [7] 甘肃省经济高速增长驱动因素 - 甘肃省近三年(2022-2024年)经济增速持续领先全国,增速分别为4.5%、6.4%、5.8% [4] - 资源禀赋是核心驱动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位居全国第三 [4] - 有色金属、电力、石化行业是主要支柱,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1%、12.5%、3.4%,合计拉动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 [4] - 重点产品产量显著增长,黄金、铅、精炼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9.2%、34.3%、21.1% [4] - 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发电量达1,6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外送电量5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1% [5] 经济大省的关键支撑作用 - 经济大省总量增长显著,广东、江苏前三季度GDP增量分别达5,237.8亿元和5,066.7亿元,山东即将迈入10万亿台阶 [6] - 从增速看,经济总量前16位的省份中,有15个省份增速高于或与全国持平,显示出经济体量大的省份增长势头更强 [7] - 经济总量排名后15位的省份中,有9个省份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7]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引领表现 - 长江经济带覆盖的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三大城市群表现突出 [8] - 所涉及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份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