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 东部地区以不足10%的国土面积承载超全国40%的人口,贡献超50%的国内生产总值及约80%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2] - 2024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达702356亿元,同比增长5.0%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62.2%,营收占比达73.0% [3]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 全国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东部占60个,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东部占35个 [7] -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突破超薄芯片加工用临时键合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7] -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集群通过共享设计工具缩短研发周期,浙江枫桥杭派服饰产业园构建垂直供应链快反基地 [8] - 广东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华为、中兴占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份额30% [9] 对外开放与外贸表现 - 2024年东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34.95万亿元,占全国79.7%,进口全国85%原油和消费品,出口80%以上劳动密集型产品 [12] - 东部地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1759家,占全国87.6%,实际使用外资7079亿元,占全国85.7% [13] - 全国9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位于东部,占总数172个的55.2% [12]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 2023年R&D经费投入超千亿元的12个省份中7个位于东部 [3] - 上海2024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 [3] - 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覆盖核心零部件至场景应用,突破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 [8][9]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战略引擎承担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使命 [4] - 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现车载操作系统规模化应用 [7] - 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城际铁路公交化、跨省就医直接结算等公共服务共建 [4]
江西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江西先进制造业发展概况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累计交付全系列教练机超5000架 L15"猎鹰"成为全球领先教练机 [1] - 2024年12月江西新增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总数增至3个 一季度3集群实现规上营收1712.68亿元同比增长10.17% [1] - 江西提出打造电子信息 铜基新材料 航空等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1]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 江西中科鸿虔新材料年产3000吨催化剂 年产值超10亿元 实现国六标准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国产化突破 [2] - 江西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均对接国家级科研平台 524家企业设有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 - 12家江西企业设有国家级或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江西江铜华东电工新材料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提升10% 能耗降低10% [3] - 2024年以来江西省超1.8万家企业开展转型诊断 超1.1万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3] - 江西建成国家5G工厂36个 6大产业集群拥有172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3]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3年超万亿元 京九铁路沿线形成"四城"产业带 [4] - 晶科能源带动上饶形成完整光伏产业链 目标2025年集群营收突破1700亿元 [4] - 江西累计培育1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4个产业年营收超千亿元 [4]
前5月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固投持续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8 21:46
工业经济 - 2025年1—5月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1] -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9.5%,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2.2% [1]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 [1] - 高技术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服务器同比增长380.9%,集成电路同比增长85.9%,传感器同比增长80.8%,电子计算机整机同比增长42.6% [1] 外贸进出口 - 1—5月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6158.5亿元,同比增长17.4% [1] - 进口2441.1亿元,同比增长28.5%,出口3717.4亿元,同比增长11.2% [1] - 5月单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其中进口同比增长14.2%,出口同比增长8.6% [1] 固定资产投资 - 1—5月东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6.7% [2]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6% [2]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0%,工业投资同比下降4.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3.3% [2] -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4.4%,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 [2] 消费市场 - 1—5月东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2.81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1-4月提高0.4个百分点 [2]
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获“AAA”评级
搜狐财经· 2025-06-28 19:26
公司评级与外部环境 - 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获"AAA"评级 [1] - 公司仍是成都高新区最重要的园区建设及经营主体,保持明显的业务区域专营优势 [2] - 成都市经济水平和财政实力继续增强,成都高新区经济总量保持全市领先,财政自给能力强 [2] 公司治理与业务结构 - 公司取消监事会,董事会成员变更后外部董事仍占多数席位 [2] - 主营业务收入以园区业务、建筑施工业务、电子信息业务和商品销售业务为主 [2] - 收购华鲲公司部分股权导致电子信息板块收入大幅增长,但业务盈利水平较低 [2] 业务板块分析 - 建成园区整体租售情况尚可,业务持续性较好,但易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影响 [2] - 建筑施工业务区域集中在成都高新区,2024年新签合同金额明显收缩 [2] - 商品销售业务利润空间有限,需关注交易对手风险 [2] 投资与财务状况 - 公司通过股权直投和基金投资对成都高新区内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优势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投资收益是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资产中货币资金、股权及债权投资以及园区及园区配套项目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较好 [2] - 债务规模较快增长,整体债务负担较重,短期债务占比较高,债务结构有待优化 [2] 盈利与偿债能力 - 利润实现对非经常性损益依赖程度很高,整体盈利指标表现较好 [2] - 公司面临一定短期偿付压力,长期偿债指标表现较强 [2] - 担保业务存在一定代偿风险 [2]
红链赋能,激活产业链创新链
新华日报· 2025-06-28 09:50
产业链党建成效 - 江苏隆博食品有限公司订单量增长60%,产品销往全国[1] - 泗洪县培育6条重点产业链包括膜材料、新型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等,工业企业营收连续3年增长超20%[1] 组织架构创新 - 膜材料产业链联合党委集结21家企业、7所高校,联合申报专利12项[2] - 构建"园区党工委—产业链联合党委—链上企业党组织"三级架构,覆盖148家链上企业[2] - 形成6个联合党委、67个企业党组织和15分钟党建服务圈[2] - 23名企业党员高管领衔组建9支"红链攻坚队",完成28项产学研转化[2] 问题解决机制 - 江苏蟹园米业通过"红链圆桌会"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年省运费80万元[3] - "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闭环机制解决融资、技改等200余件问题[3] - 组建4个产业链顾问组,布局9个政策驿站,促成链内交易3.6亿元[3] - 16个党员工程师工作室集聚47名人才,攻关31项智改数转项目[3] 产业生态优化 - 电子信息产业园通过《强链政策一本通》实现政策精准直达[4] - 晶硅光伏产业链与安徽、浙江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形成"红链伙伴"[4] - 40名党建指导员助推12家企业建成省级智能车间[4] - 膜材料跻身省级产业集群,机械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75%[4]
释放数据力量 赋能产业提质——2025“数字新力量”全国行走进宁波
新华财经· 2025-06-27 22:11
活动概况 - 活动以"释放数据力量赋能产业提质"为主题,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与首席数据官制度落地实践展开[1] - 发布了全国优秀企业首席数据官案例及宁波工业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等三项创新成果[1] - 浙江省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任务的省份[1] 宁波市数据要素改革进展 - 宁波作为浙江省产业数据价值化先行先试城市,在制度标准建设、数商培育、数据流通体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2] - 宁波钢铁、宁波公牛电器获评企业CDO制度建设优秀企业,兴瑞电子总监夏恒伟获评年度优秀企业CDO[2] - 宁波市软件行业协会首席数据官联盟专业委员会获评CDO制度建设优秀推进组织[2] 创新成果发布 - 宁波工业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为工业数据流通提供安全环境[3]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了车企、技术商、科研机构的数据协作生态[3] - 《宁波市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指南》为企业数据价值挖掘提供实践经验[3] 行业实践分享 - 华融化学、上海烟机等5家企业CDO代表分享了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经验[3] -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解读了《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指南及标准》[3] - 活动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企业和首席数据官分会等机构联合主办[3]
成都将打造三文鱼、榴莲、鱼子酱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基地
新华财经· 2025-06-27 22:11
成都外贸发展政策 - 四川省支持成都开展冰鲜水产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 打造三文鱼、榴莲、鱼子酱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基地 [1] - 2024年超过1万吨三文鱼经成都航空口岸进入中国市场 进口三文鱼货值居全国第二 [1] - 成都拥有73条国际航线 中欧班列直达境外120个城市 进出口额占四川省超八成 [1] 成都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 支持成都发挥"双国际机场+国际铁路港"枢纽优势 提升国际货物集散分拨能力 [1] - 加快"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 [1] - 支持打造"进口嘉年华"品牌 招引首发国际新品牌 创新海外直采新模式 [1] 成都企业出海支持措施 - 推动"蓉产蓉造""链主+链属"企业抱团开拓新兴市场 [1] - 跨境电商、海外仓、川造精品馆成为"出海"新抓手 [1] - 中小微外贸企业将获得更多支持 [1] 成都产业国际化发展 - 推动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 - 支持培育贸产联动融合发展先行区 [2] -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 搭建数字贸易服务平台 扩大网络游戏、数字动漫、软件服务等数字贸易规模 [2] 金融支持政策 - 指导成都用好天府外贸贷、服保贷等金融产品和政策性外经贸专项信贷额度 [2] - 为成都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支持 [2]
科技“流量”激活文旅“增量”,“中国光谷”发布科技文旅地图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21:28
科技文旅活动策划 - 武汉东湖高新区举办"看科技,知未来"2025年中国光谷文旅策划推广活动,推出"1+8"光谷新玩法,包括1张科技文旅地图和8条精品旅游线路 [1] - 科技文旅地图整合全区65处旅游资源,涵盖科研企业、产业平台、文体场馆及网红打卡点,展示"科技与产业共振、生态与人文共舞"的新型城市业态 [2] - 8条精品旅游线路包括季节性线路、亲子研学线路、前沿创新线路、智核商务之旅和文娱潮玩体验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2] 科技旅游资源优势 - 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一半,拥有新思科技未来馆、华工科技激光科技馆、鸿蒙生态创新中心等特色科技文旅点位 [2] - 线路覆盖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等产业平台,以及湖北省科技馆、建筑博物馆等文体场馆 [2] - 光谷空轨和空轨车辆基地、有轨电车车辆基地,以及二妃山公园、滨湖五大路等网红打卡点被纳入旅游地图 [2] 研学旅游与主题活动 - 东湖高新区联合武汉学知研学旅行有限公司、武汉光谷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推出"光谷科技探索营"主题夏令营,设计"探秘—体验—创造"三阶研学链 [3] - 夏令营深度串联全国首条商用空轨、华中最大超算中心、湖北首家短视频中心等六大科技地标,提供沉浸式科技体验活动 [3] - 武汉市出台行动方案,布局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做强科技文旅产品,推广"光谷光子号"空轨等科技创新成果 [3] 科技与文旅融合 - 高科技产业契合游客求新求异求特的心理,将科技、教育、文化深度融合,形成高质量旅游产品 [3] - 武汉计划叫响"赛博武汉"品牌,打造一批元宇宙街区等地标性项目和景观,提升科技文旅吸引力 [3] - 光谷通过科技文旅地图和精品线路,将产业优势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推动"科创+山水+人文"资源的高效利用 [2][3]
一周产业基金|香港高才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全国首只AIC链主并购基金落地宁波
搜狐财经· 2025-06-27 19:33
香港高才创业投资基金 - 基金首期规模10亿港元 聚焦科技 医疗 消费等前沿领域 [1][3] - 由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始会长尚海龙及多位创始合伙人共同发起 首批3亿港元资金已确认 [3] - 重点支持生物科技 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 高端制造业及web3等领域 [3] 全国首只AIC链主并购基金 - 宁波中瀛扶摇兴象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 由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等五方共同设立 [4] - 围绕汽车产业链 协助链主整合上下游资源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4] - 采用"AIC-属地政府-属地分行-国有企业-产业龙头"五方协同模式 [4] 浏阳经开区产业投资母基金 - 总规模30亿元 聚焦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新材料 高端装备 智能制造等领域 [5] - 投资架构为"1+X+N" 存续期12年(投资期7年 退出期5年) [5] - 投资方式包括基金直投 专项基金 市场类子基金 [5] 湖北省绿新领航股权投资基金 - 总规模15亿元 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国家战新基金等共同出资设立 [6] - 重点投向生态环保领域 覆盖环境保护 清洁能源等"双碳"战略性新兴产业 [6] 佛山禅城产业基金体系 - "1+1"体系包含启航基金(20亿元)和领航基金(30亿元) 目标8年内规模达80亿元 [7][8] - 启航基金已合作成立汾江科创带基金(1亿元)和广晟光电基金(1亿元) 聚焦智能装备 光电等领域 [7] - 领航基金以"直接投资+母子基金+专项基金"形式 重点培育"一高四新"都市型新兴产业 [8] 济南空天产业基金 - 济钢建投空天产业投资基金规模2.05亿元 重点投向卫星制造 遥感应用 低空经济等领域 [9] 扬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扬州厚望金仪二期基金规模2.5亿元 100%投向本地医疗医药材料 化工材料产业 [10]
湖北首推危化品“白名单”管理制度
中国化工报· 2025-06-27 14:44
行业政策创新 - 武汉海关实施进口危化品"白名单"管理制度,通过优化检验模式和分级分类管控,构建差异化监管机制,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便利化措施[1] - 该制度显著提升通关效率,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表示纳入"白名单"的危化品大部分可直接通关,效率提升80%以上,年节省综合成本约50万元[2] 区域产业发展 - 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国内最大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聚集大量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面板企业[1] - 2023年1-5月武昌海关监管进口光刻胶等危化品478批,货值达5.4亿元,反映当地"光芯屏端网"产业对进口关键原料的旺盛需求[1] 企业案例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通过"白名单"制度快速通关价值21.3万元的光刻胶,为湖北首批享受该政策的进口危化品[1] - 该公司物流负责人表示政策使原料能第一时间投入生产,大幅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2] 政策实施成效 - 武汉海关推动9家省内高新技术企业纳入海关总署"白名单",大幅降低布控比例并优化检验监管模式[2] - 政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前期风险评估和信用考察实现安全监管与通关便利的平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