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细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新宙邦(300037.SZ):产品已与众多主流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持续交付中,各类产品出货量以及销售额保持稳步增长
格隆汇· 2025-09-28 18:28
公司业务发展 - 半导体化学品业务依靠深耕精细电子化学品的经验积累和技术优势 [1] - 凭借高品质产品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赢得客户信任 [1] - 多基地交付服务增强客户合作粘性 [1] 行业市场动态 - 某国际主流氟化工企业退出氟化工市场导致全球供应格局变化 [1] - 氟化液(清洗和冷却)市场正处于供应切换窗口期 [1] 客户合作与业绩表现 - 产品已与众多主流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持续交付 [1] - 各类产品出货量保持稳步增长 [1] - 销售额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1]
新开源张军政:打造生物医药技术矩阵
上海证券报· 2025-09-27 02:27
投资策略与布局 - 公司通过精准股权投资构建生物医药技术矩阵 投资逻辑聚焦产业链协同和技术前瞻性 例如投资华道生物 良远生物 杭州纽安津等企业[2] - 采用组合多元化+分阶段动态增资策略控制风险 覆盖CAR-T细胞治疗 溶瘤病毒等不同技术路径 例如以5000万元增持华道生物[3] - 投资回报逐步显现 十余款管线进入临床阶段 包括永泰生物EAL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华道生物淋巴瘤CAR-T疗法完成临床二期患者入组 预计2026年申报上市 广州威溶特和良远生物管线预计3年至5年内获批[4] 业务转型与发展 - 公司形成精细化工+精准医疗双主业格局 从PVP药用辅料业务起步 跨界精准医疗领域 PVP业务保持15%至20%年均增长[5] - 以设备端 试剂端 服务端三项技术为支点 搭建精准医疗和妇女健康两大医疗服务平台 实施三步走策略包括市场调研 能力迁移和打造拳头产品[6] - 通过渠道+产品差异化策略深耕三甲医院 聚焦优势产品领域实现细分市场突破 不追求全面开花[6] 产业基地与生态整合 - 松江基地于2025年6月正式启用 定位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重点聚焦生物制药耗材与设备 高端医疗装备 精准诊断等领域[7] - 基地嵌入长三角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享受G60科创走廊人才政策和产学研合作利好 实现研发-转化-制造全链条生态[7] - 与华道生物签署CAR-T细胞药物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协议 实现关键设备 核心耗材到生产工艺的全面自主可控[8] 战略愿景 - 公司以松江基地为枢纽 双主业为支撑 通过投资孵化完善产业生态 目标打造技术协同 资源共享的生物医药产业矩阵[8]
常青科技分析师会议-20250926
洞见研报· 2025-09-26 21:03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常青科技,接待时间是2025年9月26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总经理孙秋新,董事、董事会秘书孙杰,财务总监胡建平,独立董事薛德四 [17] 详细调研机构 - 调研机构相关人员为投资者等,接待对象类型包括投资者和其它 [20] 调研机构占比 -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主要内容资料 - 对叔丁基苯乙烯(TBS)是募投项目产品之一,公司是国内首套实现TBS生产装置成功投产的企业,TBS聚合物及聚合改性化合物性能良好,应用于多个高端领域,公司正推进其市场应用拓展,已获欧盟REACH注册,在产业升级及进口替代趋势下前景良好 [24] - 公司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技领域,泰州项目(一期)是对现有产品矩阵和技术积累的延伸,现阶段集中精力推进一期项目建设,未来关于合成生物学的构想将结合多因素科学研判与审慎规划 [25] - 公司产品在大健康领域应用多元化,可用于高端医用耗材、生物医药、食品包装等方向 [26] - 公司正集中精力推进泰州一期项目建设,未来二期规划将根据一期项目运营成效、市场趋势以及技术研发进度进行科学论证与决策 [26] - 泰州项目是依托公司现有技术优势向芳香族含氧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领域延伸,目前各装置已陆续开工建设,项目规划产品有市场竞争力 [27] - 公司募投项目部分新产品已送样至客户或取得订单,项目产能和效益正逐步释放 [27] - 公司研发采用内部研发结合高校合作模式,现有研发团队多为资深技术骨干,符合现阶段技术攻关需求,未来将持续引进优秀技术人才优化队伍结构 [28] - 公司产能规划经过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研究,招股书计划分配的产能后续有所调整 [29] - 公司单体产品大部分可在付出较小转换成本的前提下共线生产,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提高设备利用率 [29] - 募投项目各装置产能正逐步释放,明年达产情况需关注后续定期报告披露 [29] - 泰州项目(一期)是对现有产品矩阵和技术积累的延伸,具体规划产品需关注相关进展公告 [30] - 泰州项目二期、三期规划将根据一期项目运营成效、市场趋势以及技术研发进度进行科学论证与决策 [30] - 七期项目正处于试生产状态,将按规定及时披露项目投产情况,规划产品多数为募投项目配套单体的中间产品,募投项目产品毛利整体较高 [31] - 公司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技领域,现阶段集中精力推进泰州一期项目建设,持续关注和探索前沿科技领域发展 [32] - 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发展战略,重视研发,近几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未来收入规模和费用投入需关注后续定期报告 [32] - 报告期内化工行业面临挑战,公司坚持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新品市场,境外销售毛利率高于境内,但2025年上半年受贸易保护政策影响,公司积极寻求新品推广路径,募投项目部分新品已获欧盟REACH注册 [33] - 公司基于独家技术路径构建产品矩阵,模式难被模仿,且重视技术保密 [34] - 报告期内终端产品需求不振,公司调整部分产品结构致原有产品量价齐跌,正积极推广募投项目新产品,三季度生产经营情况需关注后续定期报告 [35] - 泰州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来看能预期完成建设,二期、三期规划将根据多因素进行科学论证与决策 [35] - 募投项目产品2 - 乙烯基萘已成功实现工业装置生产,需要一定验证周期 [35] - 募投项目的pl - 30材料与神马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规划产能可保障神马需求,后续会根据需求调整装置供应 [36] - 公司是国内首套实现TBS生产装置成功投产的企业,TBS已获欧盟REACH注册,正推进市场应用拓展,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装置 [37] -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外销占比约35%,主要销往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 [37] - 公司在研项目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及市场需求,聚焦关键新材料领域的进口替代与技术突破,具体项目及个别协议履约进展涉及核心技术秘密与商业机密,不便详细列举 [38] - 高分子新材料下游应用辐射范围广、行业跨度大,公司主要产品为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和专用助剂,在下游产业体系中有用量小、作用大、附加值高的特点 [38] - 公司产品在电子化学品中的应用主要是光电树脂材料,在阻尼材料方面主要可应用于丁基橡胶改性,应用市场需求广泛,空间良好 [38] - 公司将市值管理核心聚焦于提升经营业绩与内在价值,通过扎实举措实现公司价值与市值合理匹配,并加强与资本市场沟通 [40] - 公司采购策略基于多维度综合考量制定,旨在保障产品供应效率与整体经营效益平衡,上半年自有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公司会科学统筹与合理调度产能 [40] - 公司产能保持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募集项目相关产能已逐步进入爬升阶段,多个新品研发项目正按计划推进,部分新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进入客户验证或市场推广阶段,三季度业绩情况需关注后续定期报告 [41] - 公司正全力推进各项目及产品,在技术研发、产品验证等环节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新产品推广需过程,受行业特性、产能爬坡、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影响 [42] - 七期项目5月底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进展顺利,将按规则持续披露项目进展 [43] - 特种聚合材料助剂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项目处于产能爬坡与市场拓展初期,部分新产品已送样或取得订单,项目对公司营收及利润的具体经营情况需关注后续报告及公告,泰州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建设经过全面审慎论证 [43]
金禾实业:目前尚未开展固态电池原材料项目的建设和生产
北京商报· 2025-09-26 20:4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尚未开展固态电池原材料项目的建设和生产 [1] - 已锁定固态电池关键原料作为切入点并开展工艺设备论证工作 [1] - 该材料与公司现有新能源电解质材料客户渠道协同且工艺与精细化工能力高度匹配 [1] 技术发展策略 - 相关材料具备在现有园区落地的条件 [1] - 公司将持续关注产业化进展并在技术成熟时推动产业转化 [1]
金禾实业(002597.SZ):目前尚未开展固态电池原材料项目的建设和生产
格隆汇· 2025-09-26 15:04
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尚未开展固态电池原材料项目的建设和生产 [1] - 已锁定固态电池关键原料作为切入点并开展工艺和设备论证工作 [1] 技术协同优势 - 固态电池材料与公司现有新能源电解质材料客户渠道协同 [1] - 材料工艺与公司精细化工能力高度匹配 [1] - 具备在现有园区落地的条件 [1] 产业化推进计划 - 公司将持续关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1] - 将在技术成熟时推动产业转化工作 [1]
天赐材料股价涨5.8%,招商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96.29万股浮盈赚取181.9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4:03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6日股价上涨5.8%至34.49元/股 成交额36.58亿元 换手率8.00% 总市值660.26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占比89.66%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占比8.73% 其他业务占比1.61% [1] 机构持仓情况 - 招商中证电池主题ETF二季度增持7.61万股 总持股96.29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59% 位列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181.99万元 最新规模6.74亿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招商中证电池主题ETF今年以来收益67.86% 同类排名166/4220 近一年收益104.68% 同类排名443/3824 [2] - 基金成立以来亏损18.15% 成立日期为2021年8月4日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许荣漫累计任职4年187天 管理基金总规模273.61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68.05% 最差基金回报-59.23% [3]
天赐材料股价涨5.8%,易方达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703.02万股浮盈赚取3218.7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4:03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6日股价上涨5.8%至34.49元/股 成交额36.58亿元 换手率8.00% 总市值660.26亿元[1] 主营业务构成 - 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占比89.66%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占比8.73% 其他业务占比1.61%[1] 机构持仓情况 - 易方达沪深300ETF二季度增持158.91万股 总持股1703.02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23%[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3218.71万元[2] 基金产品表现 - 易方达沪深300ETF最新规模2665.16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9.34% 近一年收益38.37% 成立以来收益135.31%[2] - 基金经理余海燕管理规模3857.64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155.37%[3] - 基金经理庞亚平管理规模3148.65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90.44%[3]
金禾实业:公司尚未开展固态电池原材料项目建设生产,但已锁定其关键原料作为切入点,开展了工艺等论证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1:55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目前尚未开展固态电池原材料项目的建设和生产 [1] - 已锁定固态电池关键原料作为切入点并开展工艺设备论证工作 [1] - 相关材料与现有新能源电解质材料客户渠道协同且工艺与精细化工能力高度匹配 [1] - 具备在现有园区落地的条件并将持续关注产业化进展 [1] 技术发展进度 - 将在技术成熟时推动产业转化工作 [1]
AI催化与微反应技术,实现生物基高性能材料量产,「象生科技」完成两轮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9-26 11:44
文 | 张冰冰 编辑 | 阿至 36氪获悉,「象生科技」近期宣布连续完成两轮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产业方CVC美丽境界资本、毅达资本、纳川资本联合领投,英诺天使基金、苏 州市科创投、苏州天使母基金、苏高新科创天使基金等机构跟投,资金将用于AI催化技术平台建设、产品研发、产线拓展及智能工厂建设。 「象生科技」成立于2024年1月,是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产业化企业,专注于生物基及高性能材料微流 智能制造。「象生科技」团队成员来自布朗大学、剑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创始人于超2020年作为江苏特聘教授回国,投入到AI纳米催 化和多相流微反应器的工程化研究与落地。 基于自研的多相流微反应器平台,「象生科技」通过研发生物酶及纳米催化剂,实现生物基呋喃材料FDCA、PEF产品量产,并为多家产业客户提供微流 工艺开发及量产(CRDMO)服务,目前产品及技术服务已在功能聚酯薄膜及纤维、纳米涂料、有机光电等领域落地,与多家五百强企业供应链达成产品 合作意向。 一、AI纳米催化+多相微流矩阵反应,实现生物基FDCA高效制备与降本 说起塑料材料,大众较为熟知的是PET聚酯,「象 ...
东大化学:打造园区“链主” 向高端精细化蜕变
中国化工报· 2025-09-26 11:32
公司搬迁背景与契机 - 公司原厂区因城市规划扩张被居民和商业项目包围,面临安全环保压力加大、工艺高能耗高成本、产品低附加值缺乏竞争力等发展困局[2] - 搬迁被视为企业破除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并得到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土地保障、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的帮扶[2] 新厂区建设与投产 - 新厂区建设历时两年多,技术团队深入开展工艺流程论证,八次修订试车方案,于2020年11月8日正式投产[3] - 公司仅用15天完成老厂区平稳停产与新厂区投运的无缝衔接,创下行业搬迁速度新纪录[3] 技术升级与能效提升 - 新厂区采用膜极距电解槽生产离子膜烧碱,吨碱电耗下降超15%[4] - 连续法氯乙酸装置产品纯度提升至99.6%,二氯乙酸含量控制在0.3%以下,优等品占比达100%[4] - 配套建设2×25兆瓦背压机组供热工程,实现能源自给并可外供蒸汽,综合能耗降低20%[4] 产品结构优化与产业链协同 - 产品结构实现从基础到高端的跨越,聚焦年产15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氯乙酸等核心产能[4] - 谋划高纯氢、氯化石蜡、年产10万吨ADC发泡剂联产6万吨水合肼等项目,构建“盐—氯碱—水合肼—废盐回收—盐”循环经济产业链[4] - 公司成为开封市精细化工园区“链主”企业,与园区医药、农药等企业形成紧密产业协同[1] 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 - 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5] - 通过热电控制优化及能源云管理应用,实时调整燃烧参数,提升燃烧效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5] - 利用机械臂等智能设备替代人工操作,提升作业效率,保障环节标准化与安全性能[5] 未来发展目标 - 公司积极推进高端化发展、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朝着百亿产值的目标稳步迈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