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行业:2025医美童颜针市场简析报告
嘉世咨询· 2025-08-14 10:0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2] 核心观点 - 童颜针通过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实现自然填充效果,具有持久效力、高度安全及自然效果的优势 [5][6][11] - 童颜针产业链中游制造商话语权最强,PLLA微球价格从原料3元/克增值至300元/克 [14][16][21] - 海外童颜针应用历史近20年,国内市场2021年首款产品获批,未来增长潜力显著 [22][23][24] - 童颜针作为再生材料类产品,与玻尿酸、肉毒素相比具有体积填充+体积生长的双重效果,维持时间1-4年 [26][28][30] - 童颜针市场已形成"9款获批+多家在研"的竞争格局,国产产品主导高中低端市场 [33][34][39] - 2024年童颜针市场规模11亿元,预计2030年达41亿元,CAGR 20.4% [46][47][48] 童颜针定义与机制 - 童颜针核心成分为聚左旋乳酸(PLLA),通过降解微球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实现面部年轻化 [5][11] - 作用机制分三步:即刻填充、胶原再生(3-5天)、最终效果(1个月后) [6][9][1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料从玉米/木薯提取淀粉发酵制成PLLA微球,技术门槛高 [16] - 中游制造商包括圣博玛、爱美客、江苏吴中等,产品增值空间显著 [17][21] - 下游渠道覆盖医院、美容院及电商平台如新氧、美呗 [18][19] 市场竞争格局 - 9款获批产品中6款为国产,价格区间5,000-20,000元/支,技术路线差异化 [34][39] - 爱美客濡白天使2024年销量60万支,市占率超40% [69][74] - 多家企业处于临床或注册阶段,预计2025-2026年新品密集上市 [35][36] 市场驱动因素 - 非手术类医美占比从2021年40.9%提升至2024年60.6%,2030年预计超70% [41][42][45] - Z世代消费崛起推动医美渗透率提升,三线及以下城市通过电商加速普及 [84][85] - 复合技术(如PLLA+玻尿酸)满足即刻效果+长效再生需求 [86] 消费者行为 - 2024年童颜针认知度仅19%,体验意愿22%,显著低于玻尿酸(58%/69%) [59][61] - 消费者最关注安全性(62.3%)和效果维持周期(44.3%) [64][65] - 悦己需求(64%)和对形象不满(59%)是主要消费动机 [66][68] 企业案例 - 爱美客2024年营收28.81亿元,凝胶类注射产品占比最高(17.44亿元) [69][75] - 产品线覆盖童颜针、玻尿酸及面部埋植线,技术平台包括聚乳酸等 [70][74] 行业挑战 - 针剂正品率仅47%,非法机构占比63%,信任危机显著 [54][78] - 产品同质化严重,8款产品仅获批鼻唇沟皱纹适应症 [79] - 持证医师仅2000名,90%集中在一线城市,制约市场下沉 [80] 行业机遇 - 监管趋严推动合规替代率从2024年55%提升至2025年75% [55][56][87] - 技术迭代加速产品创新,如复合配方满足双重需求 [86] - 电子医美档案试点启动,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 [87]
爱美客“收回”童颜针被索赔16亿 业绩连降两季市值缩水1200亿
长江商报· 2025-08-13 07:20
公司动态 - *ST苏吴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就Regen违约事项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请求确认对AestheFill的《独家代理协议》有效并继续履行,若未获支持则索赔16亿元 [2][5][6] - *ST苏吴在公众号发文指责爱美客"资本霸凌"、"强取豪夺",称其为AestheFill产品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 [2][8][9] - *ST苏吴因财务造假面临退市风险,2020-2023年累计虚增营收17.7亿元,虚增利润7599.75万元 [9] 业务争端 - 爱美客于2025年3月以1.9亿美元收购Regen 85%股权取得"童颜针"生产权,7月Regen向达透医疗发送《解约函》要求解除独家经销权 [3][6] - 达透医疗是*ST苏吴核心孙公司及重要利润来源,公司寄望代理"童颜针"艾塑菲翻身 [7][10] - AestheFill是聚双旋乳酸微球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的"再生医美注射剂",2024年中国上市售价1.98万元/支 [10] 财务表现 - 爱美客2024年营收30.26亿元(+5.45%)、净利19.58亿元(+5.33%),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 [12] - 2025年Q1爱美客营收6.63亿元(-17.9%)、净利4.44亿元(-15.87%),连续两季度双降 [12] - 爱美客市值从巅峰超1800亿元缩水至565亿元,股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约60% [13][14] 战略布局 - 爱美客通过收购Regen押宝"童颜针",寻求新增长点 [11][15] - *ST苏吴称爱美客收购后延迟供货并擅自修改产品注册信息,导致其陷入生存危机 [8]
*ST苏吴对爱美客提起仲裁:不给“童颜针”就赔16亿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2 19:05
仲裁事件背景 - *ST苏吴控股孙公司达透医疗器械向深圳国际仲裁院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其对AestheFill"童颜针"的独家代理权,并主张若无法确认则索赔暂计16亿元 [2] - 仲裁另一方为爱美客间接控股的韩国REGEN公司,爱美客回应称达透公司存在违约行为在先,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2][3] - 仲裁已于8月7日受理立案,但爱美客表示尚未收到正式通知 [2][3] 代理权纠纷始末 - AestheFill原为韩国REGEN公司产品,达透公司拥有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ST苏吴2021年底以1.66亿元间接控股达透公司 [3] - *ST苏吴称累计为AestheFill投入超4亿元用于临床注册及市场拓展,2024年该产品推动公司医美营收达3.3亿元(同比增长40倍),占总营收21% [3] - 爱美客2025年3月以1.9亿美元收购REGEN公司85%股权,随后市场传言代理权可能收回 [3] 争议关键点 - REGEN公司2025年7月单方面解除协议,理由包括达透公司涉嫌转让代理权及*ST苏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证监会处罚(虚增营收17.71亿元、罚款1000万元等)影响产品声誉 [4] - *ST苏吴否认违约指控,公开指责爱美客"资本霸凌",称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4] - 爱美客表示法律程序不影响AestheFill销售,已有下游客户主动联系REGEN请求供货 [5] 市场反应 - 截至8月12日午盘,*ST苏吴股价报1.08元/股(涨0.9%),市值7.68亿元;爱美客报188.45元/股(涨0.72%),市值570亿元 [5]
重拳出击 广东多部门持续合力整治医美乱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3:34
医美行业现状 - 医美行业热度持续攀升,但伴随虚假宣传、违规操作、非法行医等乱象,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阵痛[1] - 央视近期多次曝光医美乱象,包括正规机构蒙骗诱导、非法注射走私针剂、小红书成为违规代打接单平台等问题[1] - 注射类医美乱象被集中曝光,公众视线聚焦于医美安全与合规议题[1] 广东省监管政策 - 广东省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治理体系,包括卫健、药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2] - 2025年以来多项新规密集出台:广州市禁止非医学必要性未成年人整形,要求强制风险告知及监护人书面同意[2] - 省医保局废止52项旧项目、新增101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要求公立机构耗材"零差率"销售[2] - 市场监管与公安部门联合印发规程,明确虚假广告案值超5万元或致人轻伤即刑事立案,建成覆盖1.2万家机构的监管数据平台[2] 政策演进与执法行动 - 2023年药监局推出注射类医疗器械"双审核制",要求网售水光针需经线下医疗机构处方核验及平台资质双重审核[3] - 2022年八部门专项整治关停217家非法场所,罚没款3860万元[3] - 2021年市场监管局发布《医疗广告合规指引》,严禁"绝对安全"等误导性宣传[3] - 2020年药监部门将水光针等产品划归械三类管理[3] - 2019年省卫健委建立医美机构"黑名单"制度,要求主诊医师持"双证"执业[3] 地方执法案例 - 佛山市顺德区启动"净医2025"专项行动,排查21家医美机构,立案查处6起违法案件,引入临床专家参与执法[5] - 珠海市开展"医疗美容质量安全管理年"活动,建立"医美24小时绿色通道"由公立医院承接违规注射导致的急危重症救治[6] 多部门协同机制 - 卫健部门紧盯机构与人员资质,药监部门严控药品器械安全,市场监管部门规范广告与价格,公安部门打击非法行医,医保部门优化收费管理[6] - 广东通过政策升级与执法落地"组合拳"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回应公众对安全医美的关切[6]
重拳出击,广东多部门持续合力整治医美乱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8:4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 广州报道 医美行业热度持续攀升,但在快速发展中,虚假宣传、违规操作、非法行医等乱象频发,行业正经历从 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阵痛。 8月3日晚,央视财经视频号发布医美相关新闻,其中有3条系财经调查类,涉及部分正规医美机构蒙骗 诱导,违规注射、无资质非法注射走私针剂、小红书成各类针剂违规代打接单平台等。 这并非医美乱象首次被聚焦。此前,医美就已经在315晚会被多次被点名,央视于7月也曾曝光"医美速 成班""量产"非法行医者的问题。而此次对注射类医美乱象的集中曝光,既是对医美乱象严打的体现, 又再一次将公众视线聚焦于医美安全与合规的核心议题之上。 针对现状,作为医美消费大省的广东,多部门协同联动,构建起政策与执法并重的治理体系,全力守护 群众"求美之路"的安全。 多管齐下 广东省以高压态势治理乱象,卫健、药监、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从制度完善、执法强化 到模式创新,一步步筑牢行业规范发展的防线,全力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治理的第一步,是搭建全链条的制度监管网络。广东对医美行业的治理,始终以"最新问题导向"动态完 善政策,2025年以来多项新规密集出台,成为监管升级的重 ...
中信建投 大消费联合电话会议
2025-08-11 09:2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大消费行业(涵盖零售、潮玩、白酒、快递、消费电子、医美等细分领域) - **公司**:名创优品、Top Toy、永辉超市、帏翔精密、中通快递、韵达、顺丰控股、德坤物流、TCL 电子、爱美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名创优品 - **业绩表现**:2024 年实现收入 4 亿,同比增长 23%,归母净利润 26 亿元,增长 16%,四季度增长略好于前三季度 [2] - **增长策略亮点**:国内门店达 4386 家,去年新开 460 家;加码 IP 战略,SKU 升至 12600,每月上新 1180 款;推动 O2O 和闪电仓业务 [2][3] - **海外市场表现**:重点布局北美直营店,全年新增 265 家,海外总门店超 3000 家,海外直营 GMV 增速超 50%,代理市场增长 17%,全球化供应链基础强,关税影响有限 [2][4] Top Toy - **发展情况**:2024 年新开 128 家店,门店数量翻番并实现盈利,税前利润率达 9%以上,有进一步发展潜力 [2][5] 永辉超市 - **股权收购及展望**: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预计今年基本盈亏平衡,对公司拖累有限,同店销售增长率提升则公司估值有较大空间 [2][6] 白酒行业 - **趋势和挑战**:有望迎来向上拐点,库存同比下降,春节需求环比改善,经济刺激政策或带动下半年需求回升;高端酒需求稳定,中低价位酒面临挑战,厂家目标制定更客观理性,经销商信心有所修复 [2][7] 快递行业 - **当前数据和趋势**:3 月上半月快递件量同比增速 20%-21%,高于预期;三月底至 618 前夕为淡旺季切换调整期,营收增速可能向 15%靠近 [2][8] - **市场格局和中通战略目标**:2025 年市场格局受关注,中通强调 20%-24%件量增长目标,利润非优先考虑因素;行业增速下滑时可能采取激进价格政策;抗压和打价格战能力强,股息率接近 5%,业绩年增长预计 10%-15% [2][10] 帏翔精密 - **业绩表现及指引**:2024 年调整后净利润 101.5 亿元,同比增长 12.7%,符合预期;2025 年指引不明确,电量增速预估 20%-24%,隐含市占率目标提升约 0.8%-5% [2][9] 韵达 - **立案调查影响**:因加盟商安全管理漏洞被立案调查,可能影响大客户选择,具体影响待最终调查结果判断 [2][11] 顺丰控股 - **战略入股影响**:旗下顺心捷达 5.5 亿元入股德坤物流,占约 30%股份,预计贡献几千万规模口径利润,旨在业务协同降本增效 [2][12] TCL 电子 - **2024 年业绩表现**:营收 993.2 亿港元,同比增长 25.7%;经调整归母净利润 16.1 亿港元,同比增长 100.1%;预计分红率 50%;中国市场电视销量 631 万台,同比增长 5.8%,海外市场销量 2269 万台,同比增长 17.6% [2][13] - **其他业务板块表现**:其他显示业务稳健增长,互联网业务受海外高增推动,创新业务板块快速增长 [14] - **费用控制及 2025 年展望**:2024 年销售、管理及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 2 - 0 个百分点;看好国内政策及海外竞争格局,预计 2025 年消费电子收入增长 10%-15%,利润端增长 20%以上 [15][16] 爱美客 - **2024 年业绩表现**: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约 5%,第四季度营收下滑 7%,归母净利润下滑 15%,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2][17] - **未来发展逻辑**: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2025 年下半年多款新品上市,2026 年独家代理光电类产品有望获批;控股收购韩国瑞城,加速国际化进程 [18][19] - **未来盈利预测**:不考虑并购,2025 年营收和利润增速约 11%,2026、27 年营收和利润有望提速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Miniso Land 业态已开设三家门店,在一二线城市表现良好,三四线城市压力较大,今年与《黑神话:悟空》推出联名产品并计划绑定更多 IP 产品 [3] - TCL 电子内销电视毛利率 19.8%,同比下降 1.6 个百分点,但四季度产品结构优化带来显著提升;外销毛利率 13.5%,同比基本持平,欧洲市场渠道费用高致毛利率低,但大尺寸和中高端电视增长对冲不利影响 [13] - 爱美客溶液类产品全年增长约 4%,销量增长 23%左右,单价同比下滑 15%;凝胶类产品整体增速约为 5%,销量下滑 11%,平均售价增长 18% [17]
化妆品医美行业周报:7月线上国货表现分化,业绩预告彰显强阿尔法-2025081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0 21:44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化妆品医美行业 [4] 核心观点 - 7月线上国货表现分化,护肤品牌韩束、丸美、林清轩等强劲增长,个护品牌Off&Relax、六神、绽家及母婴护理New Page增长亮眼,彩妆品牌表现疲软 [5][11] - 上美股份、若羽臣等公司公布业绩预告,利润端增速均超30%,印证强阿尔法表现 [5][11] - 资生堂25H1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12.4%,为近五年上半年最大降幅,中国旅游零售业务降幅最大 [24] 行业表现 - 2025年8月1日至8月8日期间,申万美容护理指数增长1.7%,表现弱于市场,其中申万化妆品指数增长1.3%,弱于申万A指0.6pct,申万个护用品指数增长4.2%,强于申万A指数2.3pct [5][6] - 本周板块表现前三的个股:上美股份(+18.4%),可靠股份(+13.7%),拉芳家化(+11.3%) [7] 重点公司分析 - 上美股份25H1业绩超预期,预计收入40.9-41.1亿元(同增16.8%-17.3%),利润5.4-5.6亿元(同增30.9%-35.8%),净利润率13.14%-13.69%(同增1.4-1.9pct) [12] - 上美股份主品牌韩束7月抖音GMV同增58%,25年年初以来抖音渠道品牌自营销售额占比达62.6%(24年占比39.5%) [12] - 上美股份母婴品牌New Page 1-7月抖音GMV同增187%,洗护品牌极方7月抖音GMV破千万 [13] - 若羽臣筹划发行H股上市,旨在通过资本国际化助力业务全球化布局 [16] - 若羽臣自有品牌绽家7月GMV达0.6亿元(同增214%),1-7月累计GMV 5.6亿元(同增183%) [17] 行业数据 - 25年1-6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合计2291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6月化妆品零售额407亿元,同比下滑2.3% [21] - 2024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2712亿元,同比下滑3.7%,国货品牌市占率提升,前十榜单中国货占5席,合计市占率16.6% [35] - 2024年中国彩妆市场规模620亿元,同比略增0.4%,国货品牌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进入前十 [40]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武商集团布局仓储会员店,探索本土化成长路径-20250810
开源证券· 2025-08-10 19: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武商集团入局仓储制会员店,WS江豚会员店落地武汉,门店面积超1万平米,采取"付费会员+精选商品"模式,定位对标山姆,探索本土化落地路径[5] - 商品端策略为"全球精选+本地特色",品类与传统卖场重合度低于20%[5] - 服务端配套母婴室、宠物寄存等便民设施,提供雨伞租赁、防晒喷雾、手机充电等细节服务[5] - 会员结构设置基础会员与钻石会员双层体系,普通会员199元/年,钻石会员580元/年[25] - 会员体系打通梦乐园、热雪奇迹等多业态商业资源,形成"购物+娱乐+生活服务"一站式体验闭环[25] - 集团旗下第二家会员店已进入筹备阶段并计划于年内开业[5] 板块行情回顾 - 本周(8月4日-8月8日)商贸零售指数报收2204.86点,下跌0.38%,跑输上证综指(本周上涨2.11%)2.49个百分点[7] - 板块表现在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29位[7] - 零售各细分板块中,本周钟表珠宝板块涨幅最大(6.07%)[7] - 2025年年初至今钟表珠宝板块涨幅最大(32.99%)[7] - 个股方面,本周武商集团(+25.7%)、浙江东日(+14.1%)、友好集团(+6.2%)涨幅靠前[7] 投资建议 黄金珠宝 - 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和消费者深度洞察力的黄金珠宝品牌[29] - 重点推荐老铺黄金、潮宏基等[29] - 受益标的曼卡龙、菜百股份[29] 线下零售 - 关注顺应趋势积极变革探索的零售企业(超市、百货、连锁)[29] - 重点推荐永辉超市、爱婴室等[29] - 受益标的重庆百货等[29] 化妆品 - 关注具备差异化且能力持续迭代的优质国货美妆品牌[30] - 重点推荐毛戈平、珀莱雅、上美股份、润本股份等[30] - 受益标的若羽臣等[30] 医美 - 关注具备差异化管线的医美产品厂商[30] - 重点推荐爱美客、科笛-B等[30] - 受益标的锦波生物等[30] 行业动态追踪 - 科笛全球首个外用非那雄胺在香港获批[6] - 淘宝即将上线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盒马[6] - 若羽臣冲刺A+H股上市[6] - 贝泰妮入局高端美容仪市场[6] - 专注"皮肤长寿"品牌Oneskin再获亿元融资[6]
即将截止,尽快报名!医美大赛!
思宇MedTech· 2025-08-09 23:53
大赛概况 - 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中部赛区初赛正在组织 涵盖京津冀等周边地区 提交报名表即可向全国顶级医生和投资机构展示项目[2] - 大赛主题为科技引领整形 创新驱动未来 由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4] 组织机构 - 大赛联合指导单位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等14家全国顶尖医疗院所[4] - 分赛区划分为华东赛区(无锡) 华南赛区(广州) 西部赛区(成都) 北部赛区(长春) 中部赛区(北京) 中部赛区涵盖北京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西五省市[8] - 赛事主席由中部及决赛赛区主席祁佐良担任 各分赛区主席分别由李青峰(华东) 李正勇(西部) 邵英(北部)等知名专家领衔[9][11][14][16] 参赛要求 - 参赛主体包括医疗卫生机构 高校院所 科研机构或拟注册成立创新企业的团队 医美领域创新企业 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参赛[22] - 项目领域需为整形外科 医疗美容相关的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 诊断试剂或医疗服务 需具备创新性 转化前景和产权清晰三大条件[22] 评审机制 - 评委构成中临床专家占比60% 转化专家占比40% 专家评委组由10-15位知名医疗机构资深整形外科专家和医美健康领域投资人 企业家共同组成[22] - 评分维度包括创新性(权重2.0) 技术可行性(权重1.5) 市场前景(权重1.5) 团队能力(权重2.0) 转化潜力(权重3.0) 总分10分制[23] 奖励方案 - 一等奖1名 奖金5万元 服务包奖励30万(概念验证/动物实验等相关服务)[25] - 二等奖2名 奖金2万元 服务包奖励20万(概念验证/动物实验等相关服务)[25] - 三等奖3名 奖金1万元 服务包奖励10万(概念验证/动物实验等相关服务)[25] - 优秀奖颁发荣誉证书 获得大赛纪念品 服务包奖励5万(概念验证/动物实验等相关服务)[25] 赛程安排 - 报名阶段为2025年6月10日至8月31日 需提交项目申请表 商业计划书 资质证明等材料[25] - 分赛区初赛评审在2025年9月1日至9月30日采用网络书面评审方式 选拔12个项目进入分赛区决赛[25] - 分赛区决赛论坛路演在2025年9月1日至9月30日举行 全天制活动 上午论坛 下午路演 选拔15个项目进入总决赛[25] - 总决赛于2025年10月25日举行 全天制活动 上午论坛 下午路演 最终评选出各奖项[25][26]
股价一度破发,华熙生物实控人祭上市后首次增持,能否力挽狂澜?
搜狐财经· 2025-08-09 19:44
上市六年实控人首次增持 - 华熙生物2019年科创板上市发行价47.79元 2021年7月市值峰值突破1400亿元 较发行价上涨约3倍[3] - 此后股价持续下跌四年 截至2025年8月8日收盘价54.92元 较高点312.99元下跌82% 市值蒸发超千亿 最低时较IPO价破发86.5%[3] - 实控人赵燕通过华熙昕宇计划增持2-3亿元 价格上限70元/股 为上市六年来首次增持 但增持金额仅占当前253亿元市值的0.8%-1.2%[5] 机构资金持续出逃 - 公募基金持股从2022年底421只(62亿元)降至2024年底158只(<20亿元) 主动基金几乎全部撤离 2025年Q1被动基金持股占比仅5.05%[10] - 北上资金通过香港中央结算持股从2024年Q3的816.1万股减至2025年Q1的448.7万股 半年减持45%[12] - 第二大股东国寿成达2025年1月完成减持1204万股(占总股本2.5%) 套现近9亿元[16] 战略转型与业绩恶化 - 2018-2022年营收CAGR超40% 净利润翻倍 但2023年营收下滑4.45% 净利润降38.97% 2024年营收53.71亿元(-11.61%) 净利润1.74亿元(-70.59%)[20][22] - 2025年Q1延续颓势 营收降21% 净利润降58% 同期医美行业整体增速10%达2400亿元[22] - 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27.62%飙升至2024年45.88%(24.64亿元) C端转型未达预期 B端原料业务增长乏力[25] 竞争格局与护城河侵蚀 - 玻尿酸原料全球市占率超40%的优势被爱美客、昊海生科等竞争对手侵蚀 C端缺乏爆款产品[26] - 功能性护肤品品牌润百颜、BM肌活面临珀莱雅、薇诺娜等新锐品牌竞争 技术研发和渠道布局处于劣势[26] 管理层动荡与举报风波 - 2024年十位高管变动 含六名核心技术人员 包括CTO郭学平等退休[29] - 2025年7月前高管网络举报45万字材料指控财务造假 公司声明称系境外捏造[30][33] - 2022年员工曾举报实控人强制以90元/股回购解禁前股票(市价160元) 涉及1.28%股权[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