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

搜索文档
海信招美的前高管入职,不甘被小米挤出空调前四
第一财经· 2025-05-20 14:53
今年小米空调以低价争夺更多市场份额,海信家电冲击千亿规模欲做大空调产业,邀原美的高管加盟想做强空调业务。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目前海信家用空调业务市场表现一般,商用空调业务市场表现较好。 海信家电2024年实现营收927.46亿元,同比增长8.34%,归母净利润33.48亿元,同比增长17.99%;其中,暖通空调收入达402.84亿元,同比增长4.22%,占海 信家电总收入的43.43%。 海信家电2024年年报显示,在其暖通空调的收入中,中央空调(商用空调)业务收入排前,旗下有日立、约克、海信等品牌的中央空调业务,在中国国内中 央空调多联机市场份额超20%;此外,还有海信、科龙品牌的家用空调业务。 尽管海信家电的暖通空调收入去年同比增长4.22%、达到400亿元的规模,但是竞争对手的增速更高,像海尔智家(600690.SH)2024年空调收入490.56亿 元、同比增长7.43%;小米集团2024年年报透露,其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超50%。而美的集团、格力电器(000651.SZ)的暖通 空调收入早已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 5月20日,海信集团有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 ...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首度回应与小米竞争,今年空调业将有一场恶战
第一财经· 2025-05-19 20:20
行业竞争格局 - 空调市场从"三国"(格力、美的、海尔)演变为"四方"竞争格局(新增小米)[7] - 线上市场前三名:美的(25.38%)、格力(24.87%)、小米(13.44%)[8] - 线下市场前三名:格力(32.73%)、美的(30.7%)、海尔(10.87%)[9] - 小米线上份额同比增加5.43个百分点,线下份额仅0.21%[8][9] 价格战态势 - 小米大1匹空调国补后价格1279.2元,美的华凌大1.5匹空调国补后1199.2元[7] - 格力晶弘大1匹空调国补后1379元,天仪系列线上价格1831.2元[9] - 头部品牌价格已与三线品牌相当[9] - "五一"空调全渠道零售额111亿元(+18.5%),零售量306万台(+19.5%)[10] - 预计"6.18"全渠道零售额427亿元(+10.3%),零售量1440万台(+12%)[10] 企业战略动向 - 美的采取双轨战略:向上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向下拼成本应对小米[3][5] - 美的精简SKU,减少冗余产品型号[5] - 小米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超50%,建设自有智能制造基地[3][7] - 小米目标三年内成为大家电领域头部企业[5] - 格力通过子品牌晶弘参与性价比市场竞争[9] 市场驱动因素 - 空调成为家电第一大品类,以旧换新政策允许每人购买3台享受补贴[7] - 价格战叠加旺季需求,3-4月主销品价格持续走低[10] - 头部企业通过延保、免安装刺激需求释放[10] - 行业库存较同期偏高,竞争加剧[10] 企业历史关系 - 十年前小米与美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相互参股并推出"美米"空调[4] - 小米后续自主进入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电领域[5] - 美的未跟随小米进入汽车和彩电领域[5]
“智造+创新”双轮驱动深耕中国,大金交出在华高质量发展亮眼成绩单
金投网· 2025-05-19 10:40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进现代化建设。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空调品牌之一,大金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简 单复制海外的成功经验,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现地化发展战略,根据中国实际国情与市场环境,逐渐开辟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身的"四位一 体"本土化经营产业链。也正是得益于这样一条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经营战略,让大金迅速赢得了市场信任,收获了消费者口碑,成就了大金30年来在中 国市场长盛不衰的空调品牌地位。 大金"四位一体"经营战略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大金"以人为轴心,现地化发展"的经营理念与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念。中国幅员辽阔,而空调又是一种 技术含量高、零部件众多、又非常依赖安装效果的系统化产品。大金经过严谨调研,深知要满足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畅通无阻,快 速响应,同时还能保证全球统一品质的产业链体系。在此背景下,大金首先在中国建立了上海整机研发中心,汇聚全球技术优势,针对中国市场,快速研发 出贴合中国用户需求的空调产品。同时,大金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压缩机、P板、钣金、冷媒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基地网络,逐渐形成较 为完整的本地化生产体系 ...
【申万宏源策略】周度研究成果(5.12-5.18)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19 09:23
一周回顾 - 基本面有望脉冲式改善,平准基金有力支撑资本市场预期,A股市场下行风险可控 [2] - 公募基金产品策略需契合监管导向和市场环境,短期市场博弈公募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偏向资金博弈主题 [2] - 地缘冲突缓和趋势下,全球风险偏好上升,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涨幅靠前,权益上涨黄金回调 [3] 专题研究 - 全A资产周转率下行拖累盈利能力,25Q1数据较24Q3下降0.4% [6] - 中游制造行业表现较差,25Q1同比下降35.0%,消费行业表现较好,同比增长15.6% [6] - TMT行业25Q1增长5.5%,金融行业下降0.5% [6] 行业表现 - 消费类行业配置价值凸显,包括空调、冰洗、白酒、教育出版、中药、乳品、非运动服饰 [20] - 公用事业类关注燃气&火电,金融类关注城商行、农商行 [20] - 中游制造25Q1增长20.1%,消费增长24.5%,金融行业表现较弱 [8] 全球市场 - 逆全球化背景下,美元信用下行可能是中长期趋势,全球央行或为避免美元弱势采取行动 [17] - 权益市场表现分化,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涨幅靠前,黄金回调 [3] 数据与图表 - 全A资产周转率25Q1较24Q3下降0.4%,中游制造同比下降35.0% [6] - 消费行业25Q1增长15.6%,金融行业下降0.5% [6] - TMT行业25Q1增长5.5%,中游制造增长20.1%,消费增长24.5% [8]
白电龙头何以建立规模壁垒?
长江证券· 2025-05-15 16: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评级 [10] - 行业内重点公司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海信家电投资评级均为买入 [11][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龙头地位源于不同发展阶段逐步强化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渠道和产业链优势,二者在空调市场形成双寡头格局,新品牌难撼动其地位,行业集中趋势将延续,鉴于中国空调保有率有提升空间,美的和格力将持续受益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核心竞争力:积跬步以至千里 - 2023年格力和美的销售量市场份额合计约55%,空调业务收入分别达1512亿元和1611亿元,国内空调销量分别为2979万台和3004万台,远超行业第三名海尔 [19] - 不同发展阶段,产品、渠道与产业链优势权重逐步提升,企业巩固竞争力构筑业务体量形成规模护城河 [21] 产品优势:积水成渊,深根固柢 - 20世纪90年代,格力和美的坚守质量和服务,以技术自研奠定领先地位,格力实施“精品战略”,美的升级售后服务政策,确立质量口碑 [22][25][26] - 格力和美的具备需求洞察能力,推出划时代产品,引领多元功能成高品质空调标签,且以高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在众多国产品牌中脱颖而出 [30][37] - 2000年代初价格战期间,格力和美的凭借品牌溢价维持不错毛利率,价格战尾声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提升均价,2008 - 2012年,格力和美的空调均价累计提升幅度显著大于市场 [47][51] 渠道优势:八方通达,水到渠成 - 格力和美的构建“自建专卖店 + 销售公司”线下渠道,美的率先布局线上,格力紧跟,二者依托产品和服务保持龙头地位 [53][56] - 格力和美的专卖店“下乡”占领低线市场,受益于“家电下乡”政策,2008 - 2013年,格力和美的空调内销量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21.2%和15.2%,内销份额分别增长10.1pct和3.8pct [57][58][59] - 格力联合经销商建立区域股份销售公司,采用淡季返利和非现金返利政策,稳定出货,提升渠道稳定性;美的采用“T + 3”运营模式,开展线下渠道改革,提升利润空间和内销份额 [66][70][81] - 2014 - 2020年我国空调线上渠道零售量占比从9.9%提升至51.9%,美的积极布局线上,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连续8年保持空调线上销量份额第一;格力自2019年起加快线上建设,构建“新零售”模式,线上销量份额快速追赶 [89][95] 产业链优势:环环相扣,百川到海 - 家电制造原材料占比超80%,美的和格力原材料成本占营收比重超50%,二者向产业链上游布局,强化对原材料和零部件掌控,优化成本结构 [98] - 格力布局六大核心板块,美的在家电核心零部件领域积累深厚,加速海外供应链布局,二者在原材料上涨周期中毛利率降幅逐步收窄 [101][105][112] 规模护城河:风雨不动安如山 - 2023年格力和美的单台空调成本分别为2257元/台和2348元/台,成本优势明显,且人效表现亮眼,优于二线白电企业 [116] - 截至2024年底,格力和美的累计申请专利分别为114527件和130144件,雄厚研发资金支持构建技术城池 [119] - 规模优势使龙头企业具备价格调控能力,美的2019年发起价格战,龙头实现以价换量且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利润,未来龙头发起价格战意愿不强,空调行业高度集中格局难撼动 [121][127] 投资建议:把握厚植优势的白电龙头 - 格力和美的凭借产品、渠道和产业链优势形成双寡头格局,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优势,培养用户粘性,新品牌分羹市场面临挑战,推荐美的集团、格力电器 [8][129]
商业险理赔后,用人单位可据此免除部分工伤赔偿吗?
人民网· 2025-05-14 09:12
案件背景 - 郑某于2018年1月入职某空调维修中心从事空调维修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 [1] - 2020年4月空调维修中心为郑某购买20万元保额的意外伤害责任保险 [1] - 2020年11月3日郑某在维修空调时意外身亡 [1] - 2021年9月锦州市人社局认定郑某为工亡 [1] - 2021年12月保险公司支付20万元意外伤害保险金 [1] 法律争议焦点 - 空调维修中心主张应从87万元工伤赔偿中扣除已赔付的20万元商业保险金 [1][2] - 郑某近亲属王某认为商业保险赔付不应影响工伤赔偿金额 [2] 法院判决要点 - 法院认定商业意外险不能免除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 [2][3] - 判决空调维修中心全额支付87万元丧葬补助金和工亡补助金 [2] - 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判决已生效 [2] 法律依据分析 - 工伤保险是法律强制险种,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 [3] - 商业意外险属于员工福利,与工伤保险分属不同保障体系 [3] - 商业保险赔付不影响员工主张工伤保险赔偿的权利 [3]
海尔开启618:“洗空气”空调打头阵
财经网· 2025-05-13 23:05
产品发布与渠道策略 - 海尔空调于5月13日在京东平台推出洗空气空调2.0产品,主打"科技平权"概念,旨在降低高端家电消费门槛 [1] - 新产品突破传统线下销售模式,首次通过电商渠道(京东)实现线上首发,解决年轻客群触达难题 [3] - 线上渠道提供国补8折优惠叠加平台专属福利,价格策略使产品定位接近普通空调价位 [3] 产品功能与市场定位 - 洗空气空调2.0具备空气净化功能,可模拟森林空气质量,解决居家环境中宠物异味、灰尘等空气问题 [1][5] - 产品定位从传统高端市场转向大众市场,通过技术下放实现"高端技术普惠化"的战略转型 [1][3] - 产品强调健康(清新空气)、舒适(温控)与节能三重功能价值,瞄准夏季消费场景 [5] 营销策略与消费者洞察 - 营销话术突出"科技平权"概念,直接挑战"高端家电=奢侈品"的传统认知 [1] - 通过"森林空气"的具象化描述强化产品差异化卖点,建立与自然健康的强关联 [1][3] - 价格策略采用补贴+平台优惠组合拳,将原价大几千的高端产品降至普通空调价位区间 [3]
家用电器行业深度报告:如何看待小米大家电2025年的增长持续性?
浙商证券· 2025-05-13 18: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小米白电规模大幅增长,黑电经营质量提升,成功源于天时地利人和[1][12][13] - 2025年空调中低端市场竞争加剧,小米向更高价格带寻求突破,需平衡盈利和份额关系[2][3] - 电视方面小米品牌注重产品升级,红米品牌积极迭代份额提升,中长期国内格局改善[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米家电2024年做对了什么 - 白电规模增长,黑电经营质量提升,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56.4%,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业收入1041亿元,毛利率20.3% [12] - 成功因素包括顺应消费降级、薄利多销与产品升级、造车和IP引流、大家电事业部改造 [13] 空调:中低端市场竞争加剧,小米向更高价格带寻求突破 25Q1空调核心价格带在2100 - 2700元区间,预计量增弹性大于价增 - 25Q1空调行业线上价格带上移,2100 - 2700元成主力价格带,国补拉动行业均价,小米该价格带销量占比51% [16] - 国补使空调释放销量弹性,冰箱、洗衣机、空调线上销量同比 - 7%、+1%、+6%,但价格弹性不大 [19] - 2100 - 2700元核心价格带竞争加剧,龙头品牌降价狙击小米低端流量机型 [24] 小米空调2025年策略:向更高价格带要份额,差异化产品创造溢价权 - 25Q1线上零售均价2863元,同比提升25%,3500元以上价格带份额提升明显 [29] - 分体空调主打产品升级,中央空调“价”维打击,如巨省电pro 2025款性能升级 [31][36] 小米空调2025年面临的挑战:需要平衡盈利和份额的关系 - 1.5匹巨省电空调净利率约2%,相比白电龙头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弱 [40] - 核心价格带品牌忠诚度低,为守住份额可能降价,武汉工厂投产折旧成本或上升 [45] - 线下渠道是短板,拓展预计和汽车业务相关 [47] 电视:小米更加注重产品升级,中长期电视国内格局改善 小米品牌电视注重升级偏防守,红米品牌积极迭代份额提升 - 25Q1小米电视线上零售均价4323元,同比增长82%,但在部分尺寸段和Mini LED细分市场份额下降 [55] - 红米电视25Q1零售额、零售量市占率分别同比提升6.6 pct、10.0 pct,产品定价“价维打击” [61][63] 小米通过价格竞争抢电视份额受阻,国内黑电中长期竞争格局改善 - 互联网盈利模式受阻,国家禁止开机广告,ARPU值未提升,竞争加剧 [71] - 小米入局造车,强调盈利,确立品牌高端化转型策略 [74] 投资建议 - 白电关注空调流量机型价格竞争和传统空调龙头应对,以及小米空调在份额和盈利间的权衡 [5][82] - 黑电关注小米电视改善盈利过程中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 [5][82]
5月13日早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5-13 11:48
龙江交通 - 股东穗甬控股计划减持不超过3947.64万股,占总股本3%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 [1] - 所属行业为交通运输–铁路公路–高速公路 [1] 双一科技 - 拟以1800万澳元加股权收购调整价格收购Marky Industries Pty Ltd 100%股权及特定资产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1] - 所属行业为电力设备–风电设备–风电零部件 [1] 哈空调 - 控股股东获中信银行不超过3200万元贷款承诺用于增持股份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中、低压空冷器设计、制造和销售 [2] - 所属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制冷空调设备 [2] 兆威机电 - 股东清墨投资拟减持不超过360.31万股,占总股本1.50%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微型传动系统、微型驱动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所属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机Ⅱ–电机Ⅲ [2] 中文在线 - 董事及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过87.71万股,占总股本0.1203%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阅读产品、数字出版运营服务和数字内容增值服务 [2] - 所属行业为传媒–出版–大众出版 [3] 力鼎光电 - 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221.13万股,占总股本3.00% [4]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光学镜头设计、生产和销售 [4] - 所属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安防设备 [4] *ST鹏博 - 总经理高明华辞职 [4] - 公司主营业务为互联网接入及其相关增值服务 [4] - 所属行业为通信–通信服务–电信运营商 [5] 路维光电 - 股东国投创业基金拟减持不超过193.33万股,占总股本1.00% [5] - 公司主营业务为掩膜版研发、生产和销售 [6] - 所属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材料 [7] 捷佳伟创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50万股,占总股本0.72% [7]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电池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8] - 所属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加工设备 [9] 兖矿能源 - 或将不再取得高地资源控制权 [9] - 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业务、煤化工业务及电力业务 [10] - 所属行业为煤炭–煤炭开采–动力煤 [11] 永东股份 - 股东东方富海拟减持不超过473.38万股,占总股本1.26% [11] - 公司主营业务为炭黑产品、煤焦油精细加工产品研发和生产 [12] - 所属行业为基础化工–橡胶–炭黑 [12] 三七互娱 - 拟每10股派现2.1元 [1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手机游戏和网页游戏研发、发行和运营 [12] - 所属行业为传媒–游戏Ⅱ–游戏Ⅲ [13] 盐湖股份 - 拟3亿美元收购高地资源普通股,成为其最大股东 [13] - 公司主营业务为钾肥和锂盐开发、生产和销售 [14] - 所属行业为基础化工–农化制品–钾肥 [14] 海南海药 - 股东云南国际信托拟减持不超过3892.1万股,占总股本3% [14] -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15] - 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16] 立方制药 - 拟转让迈诺威2.2184%股权,转让价格2218.37万元 [16]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工业及医药商业 [17] - 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18] 致欧科技 - 3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199.86万股,占总股本2.99% [18] - 公司主营业务为自有品牌家居类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 [18] - 所属行业为轻工制造–家居用品–成品家居 [19] 普利退 - 向深交所申请复核终止上市决定 [19] -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物研发、注册、生产和销售 [20] - 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20] 赛摩智能 - 股东厉达拟减持不超过1606.59万股,占总股本3% [20]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装备、自动化、信息、新能源光伏智能装备业务 [20] - 所属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仪器仪表 [21] 熵基科技 - 筹划收购龙之源55%股权并取得其控股权 [2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出入口管理、智慧办公产品及解决方案 [21] - 所属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安防设备 [22] 南京化纤 - 拟购买南京工艺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转型高端装备制造 [22] - 公司主营业务为粘胶短纤、莱赛尔纤维等化学纤维制造 [22] - 所属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纤维–粘胶 [23] 北京利尔 - 拟以2亿元认购上海阵量11.43%股权 [23]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用高温材料及冶金炉料辅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 [23] - 所属行业为建筑材料–装修建材–耐火材料 [24]
《新风空调助眠白皮书》发布,哪种空调方案成睡眠救星
环球网· 2025-05-13 09:57
新风空调技术优势 - 海信新风空调通过新风增氧、高效净化及极致静音等技术显著优化睡眠环境空气质量[3] - 实验数据显示使用海信新风空调的深度睡眠时长占比达20.4%,比对照组15.6%提升4.8个百分点[3] - 深度睡眠时长从74.7分钟提升至85.6分钟,增幅达14.6%[3] - 用户7小时的睡眠时长可抵传统空调环境下8小时的睡眠效果,实现"1晚多睡1小时"[3] 市场表现与战略 - 海信新风空调2025年前4个月全渠道销售额占有率持续领先[4] - 公司启动"海信新风空调1晚多睡1小时"万店换新计划[4] - 海信空调定位为新风赛道领航者,持续进行技术革新[4] 行业研究支持 - 白皮书由海信联合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共同推出[1] - 专家指出新风系统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污染物、去除异味[3] - 睡眠问题已成为都市人关注的焦点,对空气质量要求提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