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

搜索文档
“中国香水第一股”首秀遇冷:颖通控股上市破发敲响“代理依赖”警钟,高层回应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23:12
港股IPO市场表现 - 6月26日港交所三家公司同时上市 周六福首日股价上涨25% 圣贝拉收盘涨超33% 颖通控股开盘破发 收盘价2.4港元 市值32亿港元 首日下跌16.67% [1] - 颖通控股CEO林荆回应破发称股市波动正常 强调公司践行"长期主义" 未来增长将反映在股价中 [2][5]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颖通控股是中国除品牌所有者外最大的香水集团 代理72个外部品牌包括爱马仕 范思哲 梵克雅宝等 同时运营彩妆 护肤品 眼镜及家居香氛等 [3][5] - 近三个财年营收分别为16.99亿元 18.64亿元 20.83亿元 年内溢利分别为1.73亿元 2.06亿元 2.27亿元 [3] - 自有品牌Santa Monica收入占比不足1% 2023-2025财年收入分别为530万元 1700万元 1050万元 占比0.3% 0.9% 0.5% [13] 行业竞争与市场潜力 - 中国香水市场渗透率低 2023年人均香水支出16元 远低于日本47元 韩国170元 美国423元 英国406元 [6] - 预计2023-2028年中国内地人均香水支出复合年增长率14.0% 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77亿元 [6] - CEO林荆指出中国年轻人"悦己经济"需求增长快 为公司带来市场拓展机遇 [9] 商业模式风险与挑战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84.0% 81.6% 77.8% 核心品牌终止合作将重创业绩 2022年某奢侈品牌协议到期导致损失4.25亿元收入(占当年25.5%) [10] - 专家指出代理模式存在"大牌依赖症" 国际品牌倾向收回代理权自建渠道 公司需加快自有品牌发展 [10][13] - 本土香水品牌崛起迅速 公司需加强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 平衡自有与代理业务 [14]
莎莎国际关闭内地所有门店,多家美妆巨头业绩失速,下滑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35
莎莎国际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在2025年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所有线下店铺[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内地仅有18间线下店铺 占集团174间门店的10%[2][3] - 中国内地线上业务占集团总在线营业额的58.4% 在线营业额同比上升0.6%至4.18亿港元[2] 财务表现 - 公司全年营业额同比下跌9.7%至39.42亿港元 净利润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2] - 港澳地区营业额下跌12.3%至29.92亿港元 占集团销售额超过80%[7] - 港澳市场线下销售跌幅从上半年的19.4%收窄至下半年的6.3%[7] 业务转型 - 中国内地线上销售占内地营业额的80% 将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3] - 已入驻7个第三方线上平台 预计转型对内地盈利有正面影响[3] - 将继续在香港旅游区开设新店服务内地游客和本地客人[7] 行业趋势 - 韩国Olive Young于2022年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屈臣氏2024年加速关店转型[4] - 资生堂2024年营业利润锐减73.1% 雅诗兰黛2025Q2净亏损5.8亿美元[10] - 欧莱雅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1%至434.8亿欧元[10] 市场变化 - 社交媒体和电商发展改变消费习惯 线下专柜试妆功能被直播取代[11] - 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价格实惠的"平替"产品和拼单销售[11] - 港澳市场受益于签证政策放宽和旅游刺激措施[7]
-16.67%,颖通控股上市即遇冷?
搜狐财经· 2025-06-26 20:40
公司上市与市值表现 - 颖通控股于6月26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883 HK,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 [1] - 上市首日总市值达36 67亿元,但股价破发,跌幅达16 67%,市值降至32亿元 [1][3] 公司业务与品牌矩阵 - 公司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最大的香水品牌管理公司,管理72个外部品牌(如爱马仕、梵克雅宝等)和1个自有品牌Santa Monica [3][15] - 业务覆盖香水、护肤、彩妆、眼镜等多品类,香水业务按2023年零售额计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品牌所有者香水集团) [15][18] - 香水业务营收占比超80%,彩妆和护肤业务分别占比10 9%和7 3% [19][20] 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5财年营收20 83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净利润2 27亿元,净利率10 89% [16] - 三年累计营收56亿元,2023-2025财年营收两年复合增长率(GAGR)为10 68% [17] - 增长驱动因素:品牌数量增加(两年新增21个品牌)及护肤/彩妆业务拓展(护肤业务两年GAGR达32%) [17][20] 业务依赖与潜在风险 - 营收高度依赖香水业务(占比80 9%),且主要依赖国际品牌授权(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不足1%) [19][21] - 88%的品牌授权将在五年内到期,历史上曾因授权协议未续约导致单年收入减少4 25亿元(占比25 5%) [23] 行业前景与战略布局 - 全球香水市场规模2023年达7096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8411亿元(GAGR 3 7%),中国香氛市场预计2028年突破539亿元 [25] - 公司IPO募资将重点用于发展自有品牌及收购外部品牌,以降低授权依赖 [23] - 抓住小众香、沙龙香趋势,定位多元化香水品牌矩阵 [25]
家化“深蹲”一年后,林小海称今年下半年业绩将回暖
第一财经· 2025-06-26 19:51
公司战略与改革 - 公司完成四件大事:定方向、明治理、提士气、清包袱 [1] - 2024年二季度预计实现高两位数增长,2025年目标营收两位数增长 [1][3] - 下半年重点提升线上运营能力,包括兴趣电商、内容质量与数量、精准投放及渠道效率 [1] 行业竞争与线上业务 - 公司从行业第一跌至第三,线上销售占比低于50%,落后于珀莱雅(95%)和上美集团(90%) [1] - 公司线上运营能力接近行业平均水平,但与头部企业仍有差距 [1] 618表现与未来计划 - 今年618主要品牌实现线上全渠道双位数增长,得益于货盘价盘规划、电商运营基本功及组织效率提升 [3] - 下半年将继续聚焦核心品牌,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并提升线上运营能力 [3]
颖通控股港股上市首日破发,“中国香水第一股”面临转型挑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18:31
上市表现 - 颖通控股于6月26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首日股价表现低迷,开盘价2.58港元较发行价2.88港元低10.42%,盘中最低跌至2.25港元,最终收报2.40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6.67%,总市值为32亿港元 [1][3] - 全天成交额达4.41亿港元,换手率13.02%,成交量1.74亿股 [2][3] IPO募资情况 - 公司以每股2.88港元定价,全球发售3.33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9.6亿港元,净额约8.83亿港元 [3] - 联席保荐人为法国巴黎银行和中信证券,公司于2025年3月2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6月9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3]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香水行业领先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品牌授权产品的销售与分销以及市场部署服务,业务起源可追溯至1987年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管理的外部品牌组合达72个,包括Hermès、Van Cleef & Arpels等奢侈品牌,并于1999年推出自有品牌Santa Monica [4] 财务数据 - 2023-2025财年,公司年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和20.83亿元,年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和2.27亿元 [6] - 香水业务是核心收入来源,2023-2025财年收入分别为15.04亿元、15.23亿元和16.8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88.5%、81.7%和80.9%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渠道网络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包含超100个自营线下POS及8000多个零售商客户经营的POS [6] 业务结构 - 2025财年,零售商渠道、分销渠道和直销渠道的年营收分别为10.13亿元、6.33亿元和4.31亿元,占比分别为48.6%、30.4%和20.7% [6] - 自有品牌Santa Monica香水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不足1%,眼镜业务收入仅为1198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仅0.6% [8] 潜在挑战 - 公司高度依赖外部品牌授权,2022年12月某主要奢侈品牌授权协议到期未续约导致2023财年收入减少4.25亿元,占比25.5% [7]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7.8%,供应商集中度过高 [7] 发展战略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发展自有品牌、收购或投资外部品牌、扩展直销渠道、加速数字化转型以及提升企业知名度 [8]
颖通控股募9.6亿港元上市首日破发 转型考验仍未解除
搜狐财经· 2025-06-26 17:05
上市表现与发行数据 - 公司于港交所上市首日开盘破发,报2.58港元,收盘价2.40港元,较最终发售价2.88港元下跌16.67% [1] - 总发售股份333,400,000股,其中公开发售100,020,000股,国际发售233,380,000股,上市后总股本1,333,400,000股 [1][2] - 所得款项总额960.19百万港元,扣除上市开支77.67百万港元后净额882.52百万港元 [2]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7% [5][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2025财年50.3%) [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呈波动趋势,2023-2025财年分别为2.10亿元、1.61亿元、2.37亿元 [7][8] 业务结构 - 香水销售贡献超80%收入,2025财年达16.88亿元(占比80.9%),护肤品和彩妆占比提升至7.3%和10.9% [6][7] - 零售商渠道为最大收入来源(2025财年10.13亿元,占48.6%),分销和直营渠道分别占30.4%和20.7% [9] - 自有品牌Santa Monica表现边缘,2025财年收入仅0.12亿元,占总营收0.6% [7][9] 战略规划 - 募资主要用于自有品牌发展(含Santa Monica)、外部品牌收购、直销渠道扩张及数字化系统升级 [3] - 已建立覆盖400+城市的全渠道网络,含100+自营门店和8000+零售网点 [9] - 联席保荐人为法国巴黎证券和中信证券,承销团包括招银国际、星展亚洲等9家机构 [3] 行业竞争分析 - 公司为中国最大香水分销商之一,具备奢侈品牌代理优势和成熟线下网络 [1][9] - 行业专家指出自有品牌建设需突破产品创新、品牌故事等维度,当前代理优势未有效转化 [9]
CEO锦囊·出海季|出海东南亚,如何招人、做品牌?
36氪· 2025-06-26 14:54
东南亚市场概况 - 东南亚成为中国出海首站的核心原因是地理相邻、文化习俗和消费习惯相近[3] -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区域影响力显著 印度尼西亚消费潜力巨大且年轻程度高 泰国越南受佛教文化影响深远 菲律宾英语普及率高常被用作BPO基地[3] - 东南亚市场开拓优先布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五大核心市场 对菲律宾可聚焦劳务外包场景[3] 市场特点与消费习惯 - 东南亚市场仍以白牌商品为主流 大量商家通过Shopee、TikTok Shop等平台以"薄利多销"策略运营[4] - 新能源汽车、vivo、OPPO手机等品类正通过技术创新和本地化营销打破日韩品牌垄断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以输出生活方式构建品牌[4] - 印度尼西亚年轻人热衷超前消费 雅加达应届生起薪仅2500-3000元人民币却也普遍用iPhone等高端品牌[6] 电商平台与营销策略 - Shopee、TikTok和Lazada是电商领域主要玩家 Shopee市场份额约50% TikTok增长迅猛2023年GMV较前年增长2.7倍[13] - 东南亚电商核心玩法是找直播红人大量投放短视频内容 TikTok红人较年轻代言费低 合作核心是成百上千地铺量[14] - 某抖音护肤品牌采用低价策略组合销售后客单价约9-10美金 推出大量小规格包装产品以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13] 人才需求与招聘策略 - 中国企业人才需求经历三阶段变化 从高薪招聘复合型人才到低成本培养应届生 最终回归理性视角进行本地化沉淀[8] - 印尼制造业最紧缺具备中文沟通能力的工程型人才 电商领域本地主播成为最炙手可热岗位[9] - 越南编程人员薪资已与中国接近持平 此前每年20%以上涨幅 印尼薪资涨幅约10% 劳动力供给充足[12] 本地化运营与文化差异 - 某商家在印尼Shopee平台推出印有卡通猪图案背包因忽视当地穆斯林文化禁忌引发平台级社交媒体抵制[10] - 泰国市场极度开放比基尼广告屡见不鲜 印尼马来西亚必须严守着装规范避免暴露性表达[10] - 印尼商业文化中见面沟通关心对方私人生活至关重要 好的领导需要主动提供帮助才能更好稳定团队[18] 品牌建设与长期发展 - 品牌打法思路上不要走电商平台路线 正确做法是在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城市黄金地段开体验店[23] - 东南亚线上消费群体均价约10美元单件价格更低但高端市场始终存在 关键要明确目标人群和产品核心卖点[23] - 中国品牌在供应链、营销打法和服务体系上领先太多 关键是如何在当地找到切入点[24] AI技术应用与未来趋势 - AI对东南亚品牌营销影响显著 已有商家通过AI数字人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直播 成本低且管理便捷[25] - AI解决本地化营销核心难题 文案翻译和创意适配都能通过AI技术快速实现本土化调整[25] - 东南亚因多语言多文化特性形成复杂市场壁垒 AI能通过翻译技术打破障碍将区域市场串联成整体[26]
2025年第25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26 14:45
行业环境 - 经济数据显示消费领域承压,CPI、PPI同比下滑,美妆行业增长放缓,居民消费趋于谨慎 [1] - 部分美妆品牌通过结合功能与情感价值实现破局,如方里传递女性自信、HARNN提供情绪疗愈、薇诺娜强调成分价值与新品开发 [1] - 市场进入"新常态",消费者更注重质价比、心价比和情价比,企业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打造差异化优势 [1] 抖音美妆竞争格局 - 国际美妆大牌在抖音平台借力头部主播实现销量猛增,赫莲娜、海蓝之谜等通过达人直播抢占高净值用户市场 [2] - 5月抖音美妆TOP10中国际品牌占据7席,国货仅剩3席,毛戈平、花西子等通过差异化策略坚守细分赛道 [2] - 头部达人带货效应显著,单场销售额破亿,品牌合作模式从带货升级为全链路价值共创 [2] 价格战与品牌价值 - 轻奢与奢侈品牌因频繁参与折扣季,线上线下价格战激烈,冲击品牌高端定位与价格体系 [4] - 大幅打折削弱品牌价值与信任,养成"非打折不消费"习惯,影响日常销售 [4] - 过度促销引发对质量与设计的更高要求,负面评价增多,Skims、Alexander Wang等品牌高端形象受损 [4] 618大促表现 - 淘天美妆成交额占比达45.1%,领先抖音和京东 [5] - 开售10分钟内珀莱雅销售额破亿,兰蔻、欧莱雅等品牌紧随其后 [5] - 可复美胶原棒2.0、SK-II神仙水等超级单品快速过亿,57款新品成交额过千万 [5] 草本护肤趋势 - 中草药成分因"纯净美妆"和"精准护肤"潮流成为热点,相关护肤品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6] - 76%消费者偏好天然草本产品,2025年新备案原料中植物原料占一半 [6] - 国货品牌如片仔癀、佰草集等结合传统草本与现代科技推出新品 [6] 头部品牌动态 - 孩子王以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进军头部养发服务领域 [8] - 丝域实业拥有2503家门店,会员超200万,2024年Q1营收1.44亿元 [8] - 杜嘉班纳获1.5亿欧元融资,目标2027财年美妆销售额达10亿欧元 [9] 新兴品牌与市场 - 骆驼户外美妆专注户外场景护肤,明星产品防晒喷雾等成爆款,目标1.5亿GMV [10] - AMOUAGE在上海开设亚太首家旗舰店,2024年一季度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 [11] - AMOUAGE单瓶售价高达2350至4500元,已在中国开设8家门店及专柜 [11]
国妆典范,植愈未来:植物医生的“大国品牌”时代答卷
搜狐网· 2025-06-26 14:33
品牌发展历程 - 公司用31年时间从高山植物探索起步,发展成为中国美妆行业领跑者[1] - 品牌定位为"高山植物、纯净美肌",将东方美学与自然哲学完美融合[7] - 公司发展历程被视为中国美妆行业战略转型的缩影[9] 科研创新 - 2014年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建"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4] - 从铁皮石斛中提取高含量石斛寡糖,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空白[4] - 采用"昆植1号"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比药典标准高出约15%[4] - 构建"一中心四基地"研发矩阵和顺德智能工厂全产业链品控体系[5] 文化输出 - 将东方美学与自然哲学结合,重构高端化妆品品牌叙事逻辑[7] - 在海外市场打造沉浸式店铺体验,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的转变[7] - 通过央视《大国品牌》节目展示品牌故事和文化理念[3][13] 社会责任 - 2017年发起"生物多样性-高山植物保护行动"[10] - 在云南设立示范园,恢复生态面积超5000亩,惠及万名居民[10] - 捐赠3000万元打造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10] - 赞助吴征镒植物学奖激励科研人员[10] 行业影响 - 公司成功锻造"中国美妆标准",推动行业从跟跑到领跑全球[1] - 品牌故事折射中国美妆从跟跑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13] - 持续引领中国美妆行业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13]
2025美丽消费专题:从海外三大美妆集团中报看大众国货β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6 14:28
国际美妆巨头业绩表现 - 欧莱雅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达221.21亿欧元,同比增长7.3%,其中大众业务部门增速达8.9%,占比回升至37-38%,核心品牌巴黎欧莱雅增速高达13% [2] - 雅诗兰黛2024财年营收156.1亿美元,同比下降1.9%,主要受中国大陆高端美妆消费疲软和亚太旅游零售市场下滑影响 [2] - 资生堂2024年上半年净收入5085亿日元,同比微降1%,日本本土市场表现强劲但中国市场和旅游零售业务拖累明显 [3] 中国市场战略差异 - 欧莱雅在中国触达约1亿消费者,目标扩大至4亿人,通过低线城市布局和短剧营销等新方式贴近消费者 [4] - 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面临压力,计划通过增值创新产品和加强消费者互动恢复增长 [4] - 资生堂在中国市场表现较弱,加强对CPB、NARS等高端品牌投入,注重产品高功能性和高功效 [4] 国货品牌崛起 - 珀莱雅在2023年双11取代欧莱雅成为天猫美妆榜首,市场份额提升至1.9%,位列美妆个护市场第七 [5] - 润本股份在驱蚊、婴童护理等细分领域精准定位,巨子生物在生物护肤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5] - 国货品牌逐步承接原高奢用户降级需求,并挤压日韩系化妆品市场份额 [5] 行业趋势变化 - 高端美妆市场增速放缓,大众美妆赛道展现韧性,预计将持续增长 [6] - 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性价比和功能性,短视频、直播等新兴渠道助力国货品牌低成本触达消费者 [6] - 新锐品牌突围难度加大,龙头国货品牌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6] 区域市场表现 - 欧莱雅新兴市场销售占比达17%,规模已与中国市场接近,上半年新兴市场增速达14.7% [34][35] - 雅诗兰黛预计2025财年全球高端美妆市场增长2-3%,2026年恢复至中个位数增长 [26] - 资生堂计划2024-2025年合计降本增利400亿日元,聚焦高端品牌和全球化发展 [3][28] 财务数据亮点 - 欧莱雅2024H1毛利率74.8%,营业利润率20.8%,均创历史新高 [33] - 珀莱雅2024年预测EPS为3.91元,2025年4.80元,对应PE分别为24.84和20.23倍 [12] - 巨子生物2024年预测EPS为2.08港元,2025年2.66港元,对应PE分别为24.40和19.06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