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台积电1.6nm,提前赴美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30 11:31
台积电美国工厂产能建设加速 -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第三座晶圆厂可能提前至2027年量产,比原计划的2028年早一年,该厂将采用2纳米和埃米级的A16制程 [2] - 亚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圆厂已于2024年第四季度采用4纳米制程进入量产,良率与台湾晶圆厂相当,第二座采用3纳米制程的晶圆厂已完成建设,并计划将量产进度加速数个季度以支持客户需求 [2] - 亚利桑那州第三座晶圆厂已开始动工,第四座晶圆厂将采用2纳米和A16制程,第五和第六座晶圆厂则将采用更先进技术,建设和量产计划将依据客户需求而定 [2] 先进制程技术发展路线图 - 台积电规划于2025年下半年在台湾量产2纳米制程,并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A16制程 [3] - 业界原预期台积电在2028年于美国新厂三厂导入A16制程,但由于客户需求迫切,该厂区可能提前在2027年量产,2纳米制程也将同步加快在美国的生产脚步 [2] 美国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美国商务部长提出“美台芯片产能五五分”的构想,即台湾的先进制程芯片要有五成在美国生产 [5] - 特朗普政府频繁出招,扬言对芯片课征不同层次的关税,甚至对未在美国设厂的芯片公司课征100%关税,台积电的客户因此需要与美国政府沟通并拟定应对措施 [3][5] - 美国政策旨在保护战略性产业,包括芯片,台湾若希望降低关税税率,可能需要付出代价,如全方位开放市场、增加对美国采购和投资,并杜绝帮中国洗产地 [5][6]
四亿美金光刻机,不如预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30 11:31
来源 : 内容 编译自 barrons 。 很少有公司比阿斯麦控股 (ASML Holding) 更能从人工智能热潮中获益。这家荷兰公司几乎垄断 了用于生产数据中心高性能芯片的专用光刻机市场,而这一业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ASML 的美国存托凭证在过去一年上涨了 11%。然而,由于受到无法保证在2026年保持增长 。该 公司面临一个大问题。ASML 最新的极紫外光刻 (EUV) 设备大客户数量有限,而目前,其中一家 ——台积电(TSMC)——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令人担忧,因为当芯片制造商争夺 霸主地位,不断升级设备以保持领先地位时,ASML 才能蓬勃发展。 ASML 目前正在销售新一代"高数值孔径" EUV 机器,即 High NA EUV。它是 独家供应商 并预 计这些工具将在未来十年内实现更小的芯片。然而,每台这些工具的成本可能超过4亿美元。 台积电显然对这个价格犹豫不决。一位高管在5月份的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这家芯片制造商相信 可以延长其现有EUV光刻机的使用寿命。 这家台湾公司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告诉《巴伦周刊》: "当高数值孔径 EUV 技术成熟并准备好 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最大 ...
汽车早餐 | 黄仁勋:中国AI 芯片生产仅落后美国“几纳秒”;问界M8交付超10万辆;丰田8月全球销量继续增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30 11:01
国有企业整体表现 - 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539620.1亿元,同比增长0.2% [2] - 1-8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7937.2亿元,同比下降2.7% [2] 高端制造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 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分别比工业整体增速快2.9和4.1个百分点 [3] - 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器、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 [3] - 2025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大会开幕,展出面积超20万平方米,品牌超百个,整车超千辆 [5] - 问界M8累计交付超过10万辆 [13] 汽车商品进出口 - 8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258.1亿美元,环比增长3.3%,同比下降0.3% [4] - 8月汽车商品进口金额41.7亿美元,环比下降7.4%,同比下降38.4% [4] - 8月汽车商品出口金额216.4亿美元,环比增长5.6%,同比增长13.2% [4] - 1-8月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1820.1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进口金额305.0亿美元,同比下降33.1%,出口金额1515.2亿美元,同比增长9.2% [4] 国际车企动态 - 丰田汽车8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2%至844,963辆,美国市场销量增长13.6%,日本市场销量下降12.1% [8] - 日产汽车8月全球销量25.1万辆,同比增加2.8%,中国市场产量同比增加36.4%至57,962辆,销量同比增加19.4%至58,756辆 [11] - 捷豹路虎寻求20亿英镑紧急资金以应对网络攻击导致的停产 [9][10] 企业战略合作与技术布局 - 东风汽车集团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智能化、数字化与全球化,共同推进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创新 [12] - 千里科技计划在未来18个月完成Robotaxi全链路产业布局 [14] - 上汽集团入股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商沃兰特 [15] 国际行业观点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并呼吁美国放宽对华出口限制 [6] - 日本央行委员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对日本经济造成显著下行冲击 [7]
雷军“两个大学生学费账单”:造车1050亿+芯片135亿?
搜狐财经· 2025-09-30 07:07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雷军将造车和芯片研发比喻为"供养两个大学生" 这两个项目属于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硬科技赛道[4][25] - 小米汽车五年累计投入达1050亿元 2025年单年计划再投300亿元 远超最初1080亿元的"赌本"预期[13] - 芯片研发累计投入超135亿元 2025年单年研发预算超60亿元 研发团队超过2500人[22] 财务表现与投入 - 小米集团2024年研发投入240.5亿元 同比增长26% 研发占比达6.6% 为2020年92.56亿元的2.6倍[1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4.8亿元 同比增长36% 研发占比6.4%[16] - 小米汽车2025年Q2交付8.13万辆 营收206亿元 毛利率26.4% 单季度亏损18亿元[15] - 集团2025年Q2净利润达108亿元[15]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小米自研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研发成本达10亿美元/次 成为全球第四家掌握3nm手机芯片技术的企业[10][22] - SU7 Ultra顶配车型(50万元以上)三天锁单1万辆 验证高端市场接受度[15] - 小米汽车智能驾驶团队仅用一年时间实现从高速NOA到城区NOA再到无图NOA的技术突破[17] 资本市场与融资 - 雷军身家达435亿美元 较2024年增长326亿美元 主要因小米集团股价回升及SU7交付推动[3] - 小米最新市值为1.55万亿港元[6] - 2025年3月小米通过配售股份筹资425亿港元(约389亿元) 明确用于电动汽车和芯片业务[23] 生态协同与竞争优势 - 小米汽车车机系统与MIUI深度打通 形成生态协同效应[21] - 拥有6.8亿月活MIUI用户 为汽车业务提供流量支撑[18] - 相比恒大1100亿仅交付1389台 小米以更低成本实现规模化量产[15] 战略演讲与品牌建设 - 雷军年度演讲形成"危机→梦想→挫折→成长→勇气→改变"的叙事脉络 成为战略与价值观输出重要窗口[12] - 第六次演讲《改变》在线观看人数超过5000万 宣布2025年小米17系列首次对标苹果[7][10] - 演讲采用"故事+带货"模式 每届均伴随重磅新品亮相如MIX Fold折叠屏手机和CyberDog 2机器狗[12]
Flash Attention作者最新播客:英伟达GPU统治三年内将终结
量子位· 2025-09-29 12:57
英伟达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当前在AI芯片市场占据约90%主导地位,主要优势在于芯片设计、软件生态及网络通信技术[9][10] - AMD在推理端具备内存容量优势,但在训练端因网络通信瓶颈仍落后于英伟达[10] - 未来2-3年内AI硬件格局将转向多元化,专用芯片厂商如Cerebras、Grok、SambaNova将针对不同工作负载实现差异化竞争[23][24] AI芯片技术发展趋势 - 芯片设计将更适配Transformer、MoE等特定架构,工作负载集中化使专用芯片开发更易实现[10] - 稀疏计算(如MoE架构)增加芯片设计复杂度,需应对内存访问模式变化[13][14] - 硬件需支持三类工作负载:低延迟智能体系统(毫秒级响应)、高吞吐批量处理(海量数据生成)、交互式聊天机器人[24][96][111] 推理成本优化与技术突破 - 近三年推理成本下降约100倍,未来有望再降低10倍[73][90] - 量化技术推动参数表示从16位降至4位,GPT-oss模型1200亿参数仅需60GB存储空间[82][83] - 架构优化如Flash Attention减少内存访问,DeepSeek的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压缩KV缓存规模[84] - MoE架构显著提升稀疏度,从Mistral的8专家激活2个(25%)演进至GPT-oss的128专家激活4个(1/32)[86][87] 模型架构演进方向 - Transformer仍是基础架构,但MoE、状态空间模型(如Mamba)等创新持续涌现[13][94][132] - 混合架构(Transformer+Mamba)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推理性能[132] - 架构设计趋向"推理优先",以最大化每浮点操作的推理效率[131][133] AI工作负载分类与优化 - 三类核心工作负载形成:传统聊天机器人(中等延迟)、极低延迟场景(代码辅助等)、大规模批处理(合成数据生成)[96][111] - 低延迟场景用户愿支付更高成本,高吞吐场景注重批量折扣(如OpenAI批量API提供50%折扣)[24][110] - 代理型工作负载成为新焦点,需整合Web搜索、工具调用等外部能力[20][115] 开发工具与抽象层进展 - Triton成为跨芯片抽象层关键,支持英伟达、AMD、Intel GPU,但需牺牲约5%性能换取开发效率提升[38][40][41] - Mojo、Gluon等领域专用语言快速迭代,解决GPU内核开发痛点[45][50][52] - AI辅助编程工具(如Claude Code)提升开发效率约1.5倍,但全自动内核生成仍处早期阶段[56][67][68] 新兴应用场景与市场机会 - 实时视频生成成为消费端趋势,代表企业包括Pika Labs、Hetra[117][118] - 机器人领域存在重大机遇,需解决多分辨率数据处理与现实世界交互数据缺失问题[135][137][138] - 合成数据市场被低估,在航空、金融等专业领域具有经济价值[99][102][148] 学术与产业协同创新 - 基础突破多源于学术界(如Attention机制、Adam优化器、LayerNorm),产业界负责商业化落地[143][144][145] - 学术探索周期长(2-3年),产业执行速度快(周/月级),形成互补创新模式[140][145] - 政府资金支持早期探索(5-10%成功率),风险投资推动规模化应用[142][146]
“美国要制造50%先进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9 09:37
当被问到"美国究竟希望从与台湾的贸易协议中获得什么"时,卢特尼克直言,目前全球手机与汽车 使用的芯片中有多达95% 由台湾生产,而台湾距离美国9000英里,显然这样的供应布局不利美 方。 卢特尼克表示,川普政府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大规模将芯片制造移回美国本土。他直言,"如果 一个国家无法自己制造芯片,又要如何自保?"他接掌商务部时,美国本土自制芯片仅占2%,其 任内目标是提升至40%,虽然这几乎被视为不可能的任务,却是他坚定推动的政策。 卢特尼克坦言,这项目标需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约新台币15.2兆元),并建立完整供应链,而 台湾的参与是关键,"让台湾愿意参与,就是川普政府的魔力所在,这对台湾来说并不是直觉性的 选择,因为台湾会说,"我们生产95%,我们很好。"但川普会说,"这对你不好,也对我们不好。 若你希望我们保护你,那你就必须帮助我们达成自给自足。"" 针对外界忧心"硅盾"被削弱的观点,卢特尼克则持不同观点。他指出,若美国完全依赖台湾生产芯 片,反而会限制自身对台协防能力。他认为,减少依赖台湾的同时,才能保障对台支持的持久性。 因此,他向台湾提出"五五分"的战略构想,也就是未来全球芯片产能中,美国与 ...
安徽宣布:进入经济大省行列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21:10
宏观经济表现 - 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3.87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6万亿元,五年增量达1.4万亿元,连续跨越4万亿和5万亿两个台阶 [1] - 安徽省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经济大省行列 [1] 企业创新生态 -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比"十三五"末增长1.7倍 [1]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相比"十三五"末增长7.6倍 [1] - 超八成研发经费和科技攻坚项目由企业牵头,超九成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由企业牵头 [1] 科技成果转化 - 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突破1640亿元 [1] - 通过赋权职务科技成果成立或入股科技型企业市值超过120亿元 [1] - 围绕大科学装置布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1] 产业竞争力 - 安徽省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跃居全国第1,汽车出口量稳居全国第1 [2] - 显示驱动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第1,DRAM存储器产能全国第1 [2] -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升至全国第5位 [2] 未来产业布局 - 量子科技产业集聚度稳居全国首位 [2] - 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 [2] - 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 [2]
002194,终止投资滤波器企业,投资款拟退回
证券时报· 2025-09-27 15:23
融资动态 - 武汉光钜于2024年3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 总额达1.89亿元 投前估值15亿元 投后估值近17亿元 [1][6] - 2023年12月完成B轮融资 投后估值14亿元 [6] - 2024年9月B+轮融资终止 公司将向投资人退还已支付投资款约1.69亿元 其中向武汉凡谷退还1亿元及资金占用利息 [2][7] 经营状况 - 公司自曝截至2024年4月累计亏损6亿元 并启动裁员 [7] - 主要面临原材料采购渠道受限及技术授权壁垒 导致8寸高阻硅晶圆、光刻胶等材料价格上涨 [3] - 关键生产设备依赖进口 采购成本及交付周期存在不确定性 [3] - 行业非理性价格竞争加剧 客户目标价同比大幅下降 现有及新产品售价均大幅下降 [3] 技术能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采用IDM模式 自建8寸MEMS工艺BAW生产线 2019年底调试成功 [5] - 深耕体声波BAW滤波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全流程 [5] - 2023年初进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 获得闻泰、龙旗等头部ODM批量订单 并取得三星、小米等项目 [5] 行业环境挑战 - 境外政策波动及国内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经营环境变化 中长期发展不确定性加剧 [2] - 光刻胶与高纯度电子气体国产供应商仅满足成熟制程需求 先进制程材料需数年技术验证与工艺优化 [4] - 关键生产设备全面国产化存在技术壁垒和较长迭代周期 [4] 资金用途调整 - 原计划将B+轮融资用于扩大主营业务和日常经营 补充经营性资金 巩固高端射频前端芯片领域领先地位 [1] - 融资终止后 资金用途计划随之取消 [2][7]
2025年雷军年度演讲全文
搜狐财经· 2025-09-27 00:21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面临行业巨头压制、团队疲惫及外界"组装厂"质疑 启动历时半年的四五十次复盘会 确立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战略 [12][14][18] -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 2019年研发投入仅75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 [19][20] - 高管团队重组 引进卢伟冰等外部人才 提拔朱丹等内部早期员工 研发人员超2万人 [21][2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至2024年241亿元 五年累计增长159% [1] - 2025年推出3nm制程玄戒O1芯片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 [8][36] - 芯片研发历经2014年松果电子失败 2021年重启项目 2024年初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24][30][36] 汽车业务突破 - 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创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 总榜排名第三 [47][67] - 2025年SUV车型YU7交付量破4万台 家庭用户占比69% [1] - 自研V8s超级电机 建设400余平定制中心 提供26项选配服务 [1][53] 产品生态扩展 - 发布小米17系列三款旗舰手机及平板8系列 覆盖高端产品线 [4] - 推出智能家电产品包括米家冰箱Pro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等 [4]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即将投产 完善智能家居生态布局 [1] 运营数据表现 - 2020年公司营收突破2000亿元 跻身世界500强 [12] - 2022年受国际形势影响营收骤降15% 为史上首次下滑 [31] - 芯片业务搭载小米15S Pro上市4个月 获市场正面评价 [43]
兆驰股份:红外感知LED芯片及传感器件等相关部件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6:15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公司将借助前沿科技力量推进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1] - 公司全力促进行业变革 [1] 产品与应用领域 - 公司红外感知LED芯片及传感器件等相关部件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