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港股IPO:东鹏饮料、坦博尔、诚益生物3家递表,三一重工、八马茶业等4家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10-13 19:13
递表公司概况 - 上周共有3家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表,分别为坦博尔、诚益生物和东鹏饮料 [2][3][4] - 坦博尔是中国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服饰品牌,2024年零售额排名行业第四,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7.3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3.02亿元人民币,同期利润从8577.4万元人民币增长至1.07亿元人民币 [2] - 诚益生物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心血管代谢及炎症性疾病的口服小分子药物,2024年收入为2.21亿美元,利润为1.39亿美元,但2025年上半年收入降至55.7万美元,亏损2011.3万美元 [3] - 东鹏饮料是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领导者,按销量计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提升至2024年的26.3%,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85.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58.30亿元人民币,利润从14.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3.26亿元人民币 [4] 通过聆讯公司概况 - 上周共有4家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包括滴普科技、剑桥科技、三一重工和八马茶业 [5][7][8][9] - 滴普科技是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先者,2024年在该专业细分市场排名第一,整体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2%,但公司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亏损扩大至12.55亿元人民币 [5][6] - 剑桥科技是全球化ICT企业,在全球综合光学与无线连接设备行业排名第五,2024年市场份额为4.1%,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37.84亿元、30.9亿元和36.5亿元人民币 [7] - 三一重工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按2020至2024年累计收入计,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808.39亿元人民币略微下降至783.83亿元人民币,但利润从44.3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60.93亿元人民币 [8] - 八马茶业是中国高端茶市场的领导者,在多个茶叶品类销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18.1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1.43亿元人民币,利润从1.6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24亿元人民币 [9] 招股公司概况 - 上周共有5家公司处于招股阶段,包括挚达科技、金叶国际集团、轩竹生物、云迹和海西新药 [10][11][12] - 挚达科技最终发售价定为66.92港元,全球发售597.89万股H股,已于10月10日挂牌 [10] - 轩竹生物发售价为11.6港元,全球发售6733.35万股,并引入基石投资者认购约7660万港元股份,预计10月15日上市 [11] - 云迹发售价为95.6港元,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预计10月16日上市 [11] - 海西新药发售价区间为69.88-86.40港元,全球发售1150万股,引入基石投资者嘉实国际投资认购2200万美元股份,预计10月17日上市 [12] 新股上市表现 - 上周共有3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均大幅上涨 [13][14][15] - 长风药业10月8日上市,收盘价38.5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61.02% [13] - 金叶国际集团10月10日上市,收盘价2.1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30.00% [14] - 挚达科技10月10日上市,收盘价195.5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92.14% [15]
候选产品获阿斯利康青睐,诚益生物有哪些看点?
搜狐财经· 2025-10-13 18:17
公司上市进展 - 诚益生物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通过第18A章在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杰富瑞、美银证券和中金公司[1] - 2023年12月完成C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达4.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7] - 自成立以来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健壹资本、幂方资本、阿斯利康、元禾原点等[7] 公司背景与平台 - 公司于2018年由周敬业和徐剑锋在上海注册成立,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2][3] - 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解决心血管代谢疾病及炎症性疾病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3] - 已开发TRANDD平台,支持从靶点选择到早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完整研发工作流程[3] 核心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ECC4703是一款口服肝脏靶向THR-β完全激动剂,针对MASH及肥胖/超重症,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全球第二个上市产品[4] - ECC5004是每日一次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针对2型糖尿病和体重管理,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全球第二个上市口服小分子GLP-1激动剂[5][6] - ECC0509是口服小分子SSAO抑制剂,针对骨关节炎疼痛和MASH,具有同类首创潜力[6] - 产品管线还包括GIP项目和Amylin项目等临床前候选药物[5] 研发进展与里程碑 - ECC5004与阿斯利康合作,全球IIb期试验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中国区单药治疗体重管理试验同期完成[5] - ECC4703针对MASH的全球II期试验首例患者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入组,与GLP-1激动剂联用针对体重管理的IND申报计划2026年[5] - ECC0509针对骨关节炎疼痛的II期试验计划2027年启动,与ECC4703联用针对MASH的II期试验首例患者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入组[5]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飙升至2.21亿美元,实现盈利1.39亿美元,扭亏为盈[8][10]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仅为55.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36亿美元显著下降,期内亏损2011.3万美元[9][10] - 业绩波动主要源于与阿斯利康合作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确认,2024年收取1.85亿美元首付款和6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11] 资金状况与募资用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42.8万美元,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负值[12] - IPO募资净额计划用于:ECC4703研发、ECC5004和ECC0509研发、临床前开发及TRANDD平台发展、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12]
爆!CATL 时代智能狂揽 20 亿晋身 “独角兽”;零重力飞机获 A+++轮,押注新能源航空 | 每周十大股权投资
搜狐财经· 2025-10-13 17:03
零重力飞机工业 - 完成A+++轮融资,金额近3亿元人民币,由中信建投和洛阳文旅集团联合领投,形成“头部券商资本+文旅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格局[1] - 公司为新能源航空器研发制造商,核心产品RX1E-A电动固定翼飞机已获适航证并量产,累计交付近60架,意向订单超千架[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攻坚ZG-ONE eVTOL适航审定与ZG-T6倾转旋翼机试飞、加速电动固定翼飞机量产交付及落地全国性绿色航空飞行营地[1] 自然堂集团 - 完成新一轮融资,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人民币,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参与,本轮融资估值超70亿元[1]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加华资本将为其上市及后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1][2] 纽瑞特医疗 - 完成约8亿元D轮融资,由深创投和人保资本联合领投,中核基金、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等跟投[3] - 公司聚焦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品领域,已建成中国首台商用质子加速器,4条核药管线处于临床阶段[3] - 融资将用于加速创新核药上市、关键同位素产业化及平台搭建,助力突破核素进口依赖[3] CATL时代智能 - 完成首轮对外融资,总额超20亿元,估值突破百亿元,成为智能底盘领域首个“独角兽”企业[4] - 公司专注智能滑板底盘研发,依托宁德时代电池技术打造“磐石底盘”,已与北汽、阿维塔等达成合作,计划2024年实现首款车型量产[4] 长鑫存储 - 母公司长鑫科技集团获得4.5亿元战略投资,投资方为合肥市国联资本旗下产投壹号基金[5] - 公司为国内DRAM龙头,已实现自主LPDDR5产品量产,正处于IPO冲刺期,估值超1400亿元[5] - 融资将助力加速15nm先进工艺研发、扩充30万片/月产能,推进HBM等高端产品布局,预计2025年DRAM出货量增长50%,市占率升至8%[5] 滴滴自动驾驶 - 完成20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广汽集团及广州广花基金,滴滴自身亦参与[6] - 公司累计融资额超100亿元,投后估值突破50亿美元,资金将重点投向AI核心算法研发与L4级自动驾驶应用落地[6] 士模微电子 - 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北京京国瑞投资领投,亦庄国投、锐闻投资、北极光创投跟投[7] - 公司聚焦高性能模拟信号链芯片设计,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已导入高铁、电力等关键领域头部客户[7] 华道生物 - 完成超亿元D+2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7.31亿元,由博爱新开源领投,镜湖资本等跟投[8] - 公司构建了涵盖设备、耗材的CAR-T全产业链自主创新体系,核心设备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20%-30%[8] - 公司已有4款CAR-T管线获临床许可,首款实体瘤疗法HD004为全球首个针对CLDN18.2阳性恶性腹水的候选药物[8] 西井科技 - 完成E+轮融资,五粮液基金参与投资,此前E轮融资曾达6亿元[9][10] - 公司聚焦大物流场景智能化升级,核心产品包括Q-Truck®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商用车等,服务覆盖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客户[9][10] Expedition Therapeutics - 完成1.65亿美元A轮融资,由Sofinnova Investments与诺和控股联合领投,福邦资本、赛诺菲风投等跟投[10] - 公司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呼吸道疾病创新疗法,核心资产DPP1抑制剂EXPD-101正推进慢阻肺等适应症的临床研究[11]
生物医药ETF(512290)盘中下探超3%,市场关注Treg疗法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4:04
诺贝尔奖与Treg疗法科学突破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外周免疫耐受”的开创性发现 [1] - Treg(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癌症、免疫排斥等多个方向具备开发潜力 [1] Treg靶向疗法的开发挑战与思路 - 疗法核心挑战在于选择性 需精准区分肿瘤内有害Treg与外周组织中有益Treg [1] - 开发思路包括提升肿瘤组织渗透性、加强ADCC效应或选择肿瘤浸润Treg表达更高的靶点 [1] Treg疗法的应用领域与公司布局 - 癌症治疗领域 新疗法尝试抑制肿瘤区域的Treg活性 使免疫系统有效攻击肿瘤 [1] - 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可能通过增强Treg功能进行治疗 [1] - 器官移植领域 或通过增加Treg来减少排异反应 [1] - 全球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已投身相关疗法开发 中国有企业布局 如赛尔欣生物、毕诺济生物等 聚焦利用Treg治疗渐冻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1] 生物医药ETF与相关指数 - 生物医药ETF(512290)跟踪的是CS生医指数(930726) [1] - CS生医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生物科技、制药、医疗设备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主要涵盖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研发、医疗设备等领域 成分股多为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1]
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阿联酋28项CEPA可助中国企业触达25亿消费者
搜狐财经· 2025-10-12 18:58
阿联酋与中国经济合作基础 - 阿联酋与中国是天然的经济合作伙伴,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拥有共同优先发展目标 [3] - 双方战略目标趋于一致,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先进制造业、数字贸易、智能物流、清洁能源和食品科技 [3] - 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阿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 [5] - 截至今年7月底,有超过1.6万家中国企业在阿联酋开展业务,投资覆盖能源、基建、科技等关键经济领域,总额超60亿美元 [5] 双边贸易增长目标与驱动因素 - 中国和阿联酋提出到2030年实现2000亿美元双边贸易的目标 [6] - 实现目标需要结构性推动因素,例如开辟新贸易走廊、构建产业合作伙伴关系和发展数字平台 [6] - 产业本地化是关键驱动力,中国企业在阿布扎比设立制造、研发和物流中心将推动商品和服务贸易额持续增长 [6] - CEPA框架和贸易政策协调将发挥变革性作用,阿联酋的28个CEPA为中国企业提供进入印度、印尼和土耳其等高增长市场的优先准入 [1][6] - 数字基础设施是关键推动因素,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正推动区块链集成、电子商务走廊和人工智能通关以支持跨境贸易 [6] 重点合作领域与项目 - 阿布扎比已成为中国投资的长期门户,合作方式旨在促进共同投资和产业融合,支持中国企业建立本地运营并共同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 [4] - 阿布扎比推出HELM生命科学集群,目标是到2045年创造256亿美元收益,吸引420亿美元投资,并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 [4] - 中国是阿联酋在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将通过HELM优先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数字疗法和精准医疗领域开展合作 [4] - 阿中能源合作正从大宗商品贸易转向战略性能源转型,阿联酋在中东引领清洁能源议程,涵盖氢能、太阳能到电网效率、碳捕获 [5] - 中国企业可在阿布扎比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深化合作,包括太阳能研发、智能能源基础设施、电池储能和数字能源系统 [5] 经济集群发展预期 - 阿布扎比的HELM、SAVI(智能出行)、AGWA(食品和水资源韧性)经济集群提供了专门的基础设施、许可和人才支持 [6] - 预计到2045年,三个集群将贡献超过621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创造超过12万个就业岗位 [6]
多赛道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破3倍丨IPO一周要闻
搜狐财经· 2025-10-12 08:12
IPO市场整体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161家,同比增加25.8%,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937.28亿元,同比增加102.4% [17] - 2025年第三季度有52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723.6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3.0%和48.2% [17] -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共60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53.8%,第一、二、三季度分别有14家、25家、21家 [18] - 三季度末单周有59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表,包括24家A股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及5家18C特专科技公司 [2] 近期通过上市聆讯公司 - 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5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2022年至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2.03亿元、56.52亿元、69.71亿元,同期持续经营净利润分别为3.52亿元、3.77亿元、4.23亿元,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5.4% [3] - 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通过港交所聆讯,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9.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期内利润从2022年亏损923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4263万元和2024年盈利4620万元 [4] - 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通过港交所聆讯,2022年至2024年收益分别为2.125亿元、3.166亿元、4.667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1.721亿元、2.636亿元、3.872亿元 [5] 近期上市表现亮眼公司 - 奥美森于10月10日登陆北交所,上市首日大涨349.8%,全天成交6.68亿元,市值为29.7亿元,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2.79亿元增长至3.5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938.93万元增长至5582.25万元 [6] - 金叶国际集团于10月10日登陆港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收盘涨330%,盘中一度涨超520%,公开发售获得11464.7倍超购,成为港股“超购王” [7][8] - 挚达科技于10月10日在港上市,首日收涨192.14%,公开发售获5440.80倍认购,按销量计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约9.0% [9] - 长风药业于10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开盘大涨225.42%,市值逼近200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得近6700倍超额认购,2024年全年营收达6.08亿元,2022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10] 近期递交上市申请公司 - 岚图汽车正式递表港交所,拟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毛利率从2022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21.0%,2022年至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78.90% [11] - 诚益生物于10月8日递表港交所,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 [12] - 森亿医疗递表港交所,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 [13] - 安诺优达基因科技于9月30日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是一家专注于以分子诊断为基础的IVD医疗器械及多组学生命科学研究服务的公司 [14] - 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曾在2021年和2024年递表 [15] - 芬尼股份是一家围绕热泵产品开展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业务的公司,位于广州南沙区 [16]
全省首家海洋牧场风险减量服务中心成立,打造防灾减损长效体系
南方农村报· 2025-10-12 00:03
服务中心成立概况 - 10月11日,平安海洋牧场风险减量服务中心在广东阳西县沙扒镇正式揭牌,是全省首个为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的防灾减损长效体系 [2][3][4] - 该服务中心由平安财险阳江中支、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联合阳西县海洋发展局共同建设 [5] - 揭牌仪式由阳江市农业农村局、阳江金融监管分局、阳西县人民政府指导,相关政府机构、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参加 [31][32][33] 服务中心核心功能与模式创新 - 服务中心旨在打造从苗种到养殖的防灾减损长效体系,推动保险从“事后赔付”转向“事前预防”,实现“风险可测、隐患可防、损失可控” [7][8] - 实验室具备“五合一”检测能力,包括动物疫病检测、药物残留分析、水质监测、药敏试验及镜检观察,可在90分钟内精准诊断鱼类疫病 [15][16][17][22] - 通过整合保险、科技和协议资源,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便捷全面的检测支持及精准的病害评估报告,提升健康养殖水平并降低风险 [24][25][26] 阳西县海洋经济产业基础 - 阳西县拥有174.23公里海岸线和56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洋资源优势显著,2024年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 [10][11] - 阳西县是广东最大的海水鱼苗产地,产量约占全省70%,拥有苗种生产场(点)186个,面积3万亩,每年外售商品种苗25亿尾,产值超6亿元,从业人员近6000人 [12][13][14] - 该县渔业总产量、海水鱼苗产量和蚝产量均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并成功申报国家生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11][12] 战略合作与行业影响 - 平安产险阳江中支、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及阳江市种苗发展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海洋牧场风险防控领域深度合作 [28][29] - 服务中心的成立被视为助力阳西从“海洋经济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跃升的关键举措 [8] - 检测服务已成为鱼苗生产交易的重要环节,为高效养殖、精准防控病害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提高海洋牧场产品质量水平 [25][26][27]
“农业其实也很高大上”,一线科技人才讲述农业科技创新故事
新京报· 2025-10-11 19:00
蛋鸡育种行业 - 公司自主培育出蛋鸡品种京粉6号,该品种具备700天产500枚蛋的超高产性能 [2] - 公司于2009年发布京红1号和京粉1号蛋鸡新品种,标志着中国家禽商业化育种开启并打破高产蛋鸡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 [2][3] - 通过基因组育种技术实现品种系列升级,家禽种业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 [3] 农用微生物制剂行业 - 公司致力于开发能够替代或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的绿色环保农用微生物制剂 [3] - 公司成功建立包含一万多株菌株的菌种资源库,为植物微生态制剂研发提供基础 [4] - 开发出的微生态制剂成功帮助农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并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和生长质量 [4] 乳制品行业 - 公司为从源头把控质量,深入牧场调研并建立生乳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牛奶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以开发快速检测方法 [4] - 公司攻克国内干酪核心配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经过30多次中试调整掌握自有干酪生产技术 [5] - 公司先后攻克72℃低温杀菌、微滤除菌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国内第一袋早餐奶和第一杯常温酸奶等创新产品 [5]
“新朋友”落地提速“老住户”焕发生机——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全力跑出“加速度”
内蒙古日报· 2025-10-11 10:54
项目投资与建设 - 温州晨光集团编织袋生产一期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从签约到试产仅用时45天 [1] - 温州晨光集团2025年计划在兴安盟投资2000万元实施编织袋生产一期项目 [3] - 金红油食品搬迁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厂房并配备火锅底料添加油加工设备,已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和立项 [4] - 乌兰浩特市环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4800万元的浓香食用油生产加工项目于今年2月正式投产 [5] 产业链与业务协同 - 编织袋项目投产后将重点服务乌兰泰安、中煤化工等兴安盟地区大型化肥企业,有效补齐区域产业链关键环节 [3] - 未来编织袋生产线可为兴安盟内大米、面粉、饲料等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 浓香食用油加工项目包含一套年产1.5万吨菜籽冷榨设备和一条年产1.5万吨浓香热榨流水线 [5] 企业运营与产值 - 乌兰浩特市鄂尔多斯羊绒分梳厂正式复工复产,52名职工全部返岗,目前已实现产值1259万元 [5] - 乌兰浩特市鄂尔多斯羊绒分梳厂预计下半年可生产、分梳国产无毛绒60吨,实现产值超5000万元 [5] - 内蒙古河套乌兰浩特酒业有限公司自2024年复产以来持续向好,今年预计产值可达1000万元 [5] - 成供云(内蒙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年产200吨马齿苋发酵原液生产线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办结 [4] 园区服务与发展模式 - 项目高效落地得益于乌兰浩特市创新的"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十余项手续的全程代办服务 [3] - 园区通过"变闲置为动能"模式成功盘活存量资源,唤醒"沉睡"资产 [4][5] - 园区联合多部门攻坚,为乌兰浩特市环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破解消防验收、融资等遗留问题 [5]
研发人员减少三成 百奥赛图冲击科创板
中国经营报· 2025-10-11 03:52
公司上市进程 - 百奥赛图于9月24日科创板IPO过会,并于9月26日提交注册申请,距离实现"H+A"两地上市仅一步之遥 [3][4]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临床前CRO服务、模式动物销售、抗体开发及基因编辑业务,创新药开发分部尚无产品上市 [5]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5.34亿元增长至9.8亿元,净利润从-6.02亿元扭亏为盈至3353.69万元,销售毛利率在70%至78%之间 [5] - 2024年扭亏为盈得益于战略性业务调整、抗体业务收入快速增加以及模式动物和药理药效等盈利板块贡献提升 [6] - 模式动物销售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营收从2022年1.69亿元增至2024年3.89亿元,2025年上半年占比升至44.2% [6][7] - 抗体开发业务显著增长,营收从2022年1.27亿元增至2024年3.18亿元,成为2024年第二大营收来源 [7] 研发投入与人员 - 研发投入从2022年6.99亿元大幅降至2024年3.24亿元,占营收比例从130.96%降至33.04% [9]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627人降至2024年337人,2025年6月底为403人,占比超30% [9][10] - 研发投入锐减主要因大规模战略研发阶段结束,公司未来将根据业务阶段合理安排研发投入 [4][9] 关联交易 - 关联方多玛医药及思道医药持续向公司采购抗体开发服务,多玛医药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均为第二大客户 [7][8] - 公司表示关联交易基于真实业务需求且定价公允,各期关联销售金额占比均低于30%且逐年降低 [8] 技术与知识产权 - 公司核心技术CRISPR/EGE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已于2025年9月2日获得《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预计2个月内获证,该技术已在美国获得专利 [4] - 在科创板上市问询中,公司技术先进性、研发费用下降及专利状况受到关注,公司回应称符合科创属性要求 [3][4] 财务状况与展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余额约4.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3.96%,累计未弥补亏损约17.06亿元 [1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盈利,未来盈利可持续性将取决于行业发展、业务竞争力及研发投入水平等因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