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通物流
icon
搜索文档
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九,从五个维度重新发现郑州
搜狐财经· 2025-05-30 01:35
新一线城市郑州排名分析 - 郑州在《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位列第9位,较上一年前进1位,连续八年位居前十 [2] - 新一线城市评估标准包含五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4] 商业资源集聚度 - 2024年郑州新增各类品牌首店269家,同比增长67%,其中中国品牌首店217家、国际品牌首店52家 [7] - 郑州拥有10个大型商圈、22个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215个2000㎡以上商超、14个10万㎡以上商业综合体 [7] - 香奈儿、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头部重奢品牌聚集,山姆会员店、胖东来郑州首店等加速建设 [7] 城市枢纽性 - 郑州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5小时高铁直达123个城市 [10] - 郑州机场累计开通客运航线218条、货运航线57条,2024年旅客吞吐量2851.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2.51万吨 [10] - 中欧班列(郑州)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452公里(全国前十) [10] - 2024年郑州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7亿人次 [11] 城市人活跃度 - 2024年郑州大型演艺票房收入突破10亿元,旅游收入203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4.6亿元 [15] - 夜经济规模突破2000亿元,重点打造21条特色商业街区 [15] 新经济竞争力 - 郑州微短剧制作数量全国第二,蜜雪冰城现制饮品门店规模全球第一 [18] -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年产汽车突破100万辆 [20]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6.8%,高技术制造业占比40.1% [20] 未来可塑性 - 中原科技城全国排名第15位,建成5616家研发平台,获评700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1] - 郑州常住人口1308.6万人(平均年龄34.7岁),在校大学生总数超146万人(全国第二) [23] - 近三年累计吸引留郑大学生超70万人,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23]
西安,“新一线”城市六强!
搜狐财经· 2025-05-29 04:01
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发布 -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连续第10年发布《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1][7] - 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与佛山[5] - 西安在近5年榜单中稳定位居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前10名[7] 西安商业资源集聚度表现 - 西安商业资源集聚度位列第9[9] - 2024年西安全市新增商业面积60余万平方米[9] - 2024年西安新增品牌首店436家,较2023年增长24.5%[9] - 西安积极推进市内免税店开业,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11] 西安城市枢纽性表现 - 西安城市枢纽性位列第6[13] - 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达4985自然列,同比增长25.1%[14] - 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班列开行量超过25000列的城市[14]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项目T5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落成[15] 西安城市人活跃度表现 - 西安城市人活跃度位列第9[16] - 2024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5.08亿元,同比增长2.2%[17] - 2024年西安接待游客3.06亿人次,游客总花费3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2.3%[17] - 西安实施"文旅+百业"举措,促进文商旅、文旅体等消费综合体发展[19] 西安新经济竞争力表现 - 西安新经济竞争力位列第14[21] - 2024年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21] - 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增长4.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0.2个百分点[21] - 2025年力争新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总数达到2700家[23] 西安未来可塑性表现 - 西安未来可塑性位列第11[25] - 西安在科研机构数量上居新一线城市前列[25] - 吸引本省七成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25] - 西安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400多家,驻市高校83所,两院院士69人[27]
央地携手破除壁垒畅通要素流通渠道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
市场规模与潜力 -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1.8亿户民营经营主体,是极具增长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 [1][2] - 电商平台每秒钟有5000多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数据流通每秒钟超过143万GB [2] 政策与制度建设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发布,从三个维度明确顶层建设方向 [2] - 国家层面明确15个方面重点情形,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2] - 北京市印发《实施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6个方面55项具体任务 [7] 区域协同与互联互通 - 京津冀三地实现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09项从业资质资格互认 [3] - 长三角地区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5] - 苏州启用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降低地面物流成本近30% [4] 数据与要素流通 - 24家数据交易机构开启互认互通,数据流通成本大幅降低 [2] - 北京市规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放1.8万个高质量公共数据集 [5]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成全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数据交易平台 [5] 市场活力与竞争 - 1至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亿元以下项目民营企业中标占比超80% [7] - 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达到89.5,为2020年以来最高值 [7] - 人形机器人领域企业差异化竞争,响应时间最短达20毫秒 [7] 监管与标准化 - 北京市对2247项地方标准全面开展公平竞争审查,限制竞争的标准将修订或废止 [8] - 京津冀三地推动CCC免办监管尺度一致、检查标准统一、检查结果互认 [8] - 北京市今年将发布5项以上共建计量技术规范 [8] 贸易与循环 - 前4个月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40.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4]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区域间贸易往来,畅通国内大循环 [4]
南京服务业一季度稳健开局前景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5-27 07:10
南京服务业一季度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至3254.06亿元,为全市经济回升提供强劲动能 [2] - 软件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国际物流枢纽能级跃升、文旅消费市场全面升温构成现代服务业体系三大支柱 [2] 软件信息产业 - 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3.8%,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增速达25.7% [3] - 南京拥有85万从业人员和3600余家重点涉软企业,覆盖基础软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3] - 软件谷及6个省级以上重点软件园区构成产业版图,拥有超500个创新载体 [3] - 3月12日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提出重塑竞争新优势等六大举措 [4] 交通物流枢纽 - 一季度推进南京北站、龙潭港自动化码头、禄口机场T3航站楼等重大项目 [5] - 全市集聚221家交通规上企业,占全省30%货运代理企业和26%高端航运服务企业 [6] - 玉湖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华东一级冷链物流枢纽,将形成长三角冷链配送网络 [6] - 实施7个港口航运项目,推动龙潭等港区深水化,形成7万吨级为龙头的泊位结构 [6] - 优化国际班列布局,1-2月入境过夜游客达7.7万人次同比增长48.7% [7][9] 消费市场 -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11亿元同比增长7.5% [8] - 引入80余家品牌首店,京东MALL南京首店提供3万平米商业空间和6大主题体验区 [8] - 1-2月接待游客3590万人次同比增长14%,旅游总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10% [9] - 拥有3家国家级、5家省级和27家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数量居全国前列 [9]
市场监管总局:对水电气暖等行业收费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彻底
快讯· 2025-05-22 10:57
涉企乱收费治理 - 治理涉企乱收费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多年开展专项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1] - 当前部分领域乱收费问题仍然存在,包括单位凭借优势地位违规收费、电子政务平台隐性收费等问题突出 [1] 深化整治措施 - 深化专项行动,靶向攻坚重点领域:严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转嫁审批成本等违规行为,整治行业协会商会强制收费问题,强化交通物流领域收费监管,开展水电气暖行业收费"回头看" [2] - 强化源头治理: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费政策,不合规项目应废尽废、应调尽调,严格新政策合规审查 [2] - 创新智慧监管: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发挥监测点数据采集优势,强化部门协同建立问题线索共享和快速处置机制 [2] - 完善长效机制:推动《价格法》修订,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 [2]
商务部副部长凌激会见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李曦萌
快讯· 2025-05-20 17:28
中丹经贸关系发展 - 建交75年来中丹经贸关系发展良好 [1] - 丹麦在华企业积极融入中国创新生态 [1] - 中丹企业在医药、电动汽车、交通物流等领域投资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1] 未来合作方向 - 双方坚持以绿色为合作底色 [1] - 以创新为合作驱动 [1] - 推动中丹经贸关系提质升级 [1]
安徽合肥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举措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 纵深推行"个转企""一业一证一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市场准入服务并畅通退出通道 [1] - 加强"双随机"抽查与"综合查一次"衔接,推进简单事项"一表通查",打造"无事不扰"监管环境 [1] - 探索柔性监管方式,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避免"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 [1] 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 -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落实反垄断"三书一函"制度,持续清理政策措施 [1] - 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及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 [1] - 推进"守护消费"铁拳行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遏制职业索赔滥用 [1] 助力经营主体减轻负担 - 聚焦交通物流、水电气暖等五大领域,全面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2] - 加大清欠中小企业账款力度,要求大型企业公示逾期未支付款项信息 [2]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 开展"你点我帮"活动,建立"产业计量特派员"制度,优化检测认证服务 [2] - 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创造运用,推广"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案例 [2] 经营主体数据 - 截至4月底合肥市实有经营主体181.6万户,同比增长5.74%,其中民营主体占比96.92% [2]
为企业聚精英、为人才建舞台 政策红利“助”企“惠”民 加大岗位释放力度
央视网· 2025-05-08 13:15
政策导向与就业目标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通过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明确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200万人以上 [1] - 国家加强重点领域岗位开发 聚焦新质生产力 中小微企业等重点行业挖潜扩容 [1][6] - 中央下拨667亿元就业补助资金 人社部计划推出增量政策 包括扩岗支持 就业补贴及失业保险返还比例调整 [19] 招聘活动与岗位数据 - 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春季专场累计举办超1万场活动 35万家企业提供697万个岗位 吸引742万人次毕业生参与 [2] - 北京近期将举办350场招聘会 推送超10万个岗位 设立新质生产力 金融等特色专区 [2] - 哈尔滨招聘会创新设置"技能工坊"实景展示区 引入9家技工院校及高端制造企业设备提升求职匹配度 [2] 行业需求与结构性矛盾 - 生活服务 交通物流 居民服务等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 人工智能岗位如机器人算法工程师需求增超30% [7] - 结构性矛盾表现为"有活没人干 有人没活干" 人社部启动"技能照亮前程"行动 重点培训先进制造 现代服务等领域 [20][26] - 长兴地区2025年从云贵 安徽等地招收800多名学生 定向培养制造业技能人才 [28] 金融支持与企业案例 - 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从3000万元提至5000万元 个人创业者最高可获1000万元 稳岗扩岗贷款累计发放6400亿元 稳定530万个岗位 [13] - 江西服装企业因稳岗率95%以上 授信额度从300万元翻倍至600万元 [9] - 南昌创业者通过"信用评分贷"机制获得30万元无抵押贷款 [11] 培训与技能提升 - "订单式"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 如云南实习生获7500元/月报酬 [24] - 专项培训计划覆盖养老服务 家政服务等领域 支持受关税影响企业开展转岗培训 [30] - 浙江长兴技师学院开展汽车电器等实训 为制造业输送技能人才 [22] 区域与企业实践 - 陕西白河毛绒玩具企业利用返乡创业政策建成7家分厂 吸纳220名当地就业 [17] - 一季度向58.8万户次企业发放35.2亿元稳岗资金 失业保险费率降低为企业减负456亿元 [15]
拓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15
交通物流行业的重要性 - 交通物流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维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1]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1] - 降低物流成本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降低物流成本的意义 -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能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 [2] - 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和效率可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加强协同衔接和要素保障 [2] - 物流成本下降可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方位扩大内需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 交通物流发展成就 - 截至2024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9万公里 [3] - 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超6.7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超260个,国家物流枢纽总数增至151个 [3] -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03年21.4%降至2024年14.1% [3] - 交通物流领域已形成超大规模设施网络、服务市场、技术装备体系和配套生产能力 [3] 交通物流体系短板 - 枢纽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制约多式联运发展,大型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功能体系和布局有待优化 [4] - 综合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需增强,跨交通方式联动协调发展机制待完善 [4] - 运输结构体系不健全,绿色低碳运输发展缓慢,交通领域减排难度较大 [4] - 行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企业物流设备和作业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 [4] - 应急物流体系不完善,应急预案和跨区域组织协调能力不足 [4] 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 -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推进物流枢纽智慧化建设,建设环大中型城市、环重要交通枢纽的物流圈 [5] - 布局高覆盖率物流仓储系统及集疏运配套设施,加强跨区域物流信息协同和联程运输设施建设 [5] - 支持物流细分行业组成联盟,优化基于供应链全链条的物流服务,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水平 [5] - 加快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5] - 鼓励发展商贸流通新业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 [6] - 完善立体化物流运输网络,设立各级应急供应链中心,建设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6]
智库·数据丨技术驱动 政策护航——精准发力稳就业
搜狐财经· 2025-04-30 13:47
编者按 人工智能领域将创造1100万个岗位 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也将取代900万个岗位 未来增长最快的5个职业 大数据专家 金融科技工程师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 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 安全管理专家 预计到2030年 39%的工人核心技能将发生变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 的不确定性。当下,就业情况如何?哪些领域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稳就业政策如何精准发力?本期《智库·数据》将通过多组数据为您揭示。 观 数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季度就业形势总览 手工 季度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 同比多增5万人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 3月份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 100 1 1 2 1 1 0 0 1 1 -- -- -- -- - 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全国企业 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5小时 李度末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