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像
icon
搜索文档
哈啰Robotaxi业务完成超30亿元融资 | 融中投融资周报
搜狐财经· 2025-06-29 17:53
星逻智能B+轮融资 - 国内低空智能机器人领军企业星逻智能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由苏州港航集团领投 临港前沿投资联合领投 [2] - 融资将重点用于新能源机器人产品化及城市低空经济应用 巩固公司在无人机AI与新能源智能运维领域的领先地位 [2] - 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无人机赋能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 产品覆盖全球超700个新能源场站和40个区县低空应用 并进入欧洲、东南亚、日本市场 [2] - 此次是继2024年6月亿元级B轮融资后的又一里程碑 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智维与低空城市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产业化阶段 [2] 蓝芯算力融资进展 - 蓝芯算力完成Pre-A轮及Pre-A+轮数亿元融资 由深创投和南山战新投联合领投 多家机构跟投 [2] - Pre-A++轮融资接近尾声 仍有数亿元投资 [2] - 融资将用于服务器芯片流片与量产 以及新一代服务器产品研发 [2] - 公司专注于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服务器芯片研发 为数据中心、云计算、AI等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 [3] - 已在电信、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与行业龙头企业展开战略合作 [3] 造父智能成立 - 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发起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 注册资金12.88亿元 首期出资超30亿元 [3] - 公司将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3] - 三方已于今年4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基于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合作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 [4] 脂代科技A轮融资 - 低负担油脂替代企业脂代科技完成A轮超亿元融资 由深创投领投 多家机构跟投 [4] - 融资将用于研发基地和第二期量产工厂建设、功效临床研究及市场拓展 [4] - 公司成立于2021年 主打高纯度甘油二酯食用油和低热量油脂专利产品线 [5] - 创始人崔立明曾任蒙牛特仑苏品牌总经理、宝洁品牌经理 [5] 易控智驾D轮融资 - 易控智驾完成超4亿元D轮融资 由宁德时代领投 多家产业方和投资机构联合投资 [6] - 融资将用于无人驾驶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以及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布局 [6] - 公司部署约1500台无人矿卡车队 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 在5个单矿部署超百台无人车 [7] - 业务已延伸至金属矿与海外市场 在西藏海拔5000米矿区实现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行 [7] 霆升科技B+轮融资 - 霆升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由倚锋资本领投 原有股东跟投 [8] - 公司于4月29日完成中国首例4D ICE人体临床研究 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 [8] - 融资将用于4D心腔内超声的研发及临床投入 为工艺量产做准备 [9] 赛力斯战略投资 - 赛力斯汽车引入9家战略投资者 合计投资50亿元 [10] - 投资者包括多家银行系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 单笔投资额从2亿元到10亿元不等 [10] - 增资完成后 赛力斯持股93.6328% 仍为控股股东 [11] 明心数智B2轮融资 - 明心数智完成近2亿元B2轮融资 由新老股东共同投资 [11] - 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站式跨境AI服务系统"跨赋"解决跨境电商卖家报关退税痛点 [11] - 融资将用于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市场拓展 打造跨境电商数智化基础设施 [11] 临一云川融资与技术突破 - 临一云川完成新一轮融资 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独家投资 [12] - 融资将用于蒙皮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和技术研发、产能提升等 [12] - 公司在2024年10月和2025年1月分别刷新浮空风电系统升空高度和发电功率行业纪录 [12] 灵宝CASBOT天使+轮融资 - 灵宝CASBOT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蓝思科技领投 [12] - 融资将用于产品量产、技术研发迭代和市场拓展 [12] - 公司与山东招金集团、山东中矿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聚焦矿山井下具身智能机器人 [13]
阅峰 | 光大研究热门研报阅读榜 20250622-20250628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8 22:32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 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 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 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 证券的客户。 光大研究一周热榜,精选"光溯" 小程序本周阅读量前十研报。 2025-06-27 No.1 抓住《稳定币条例草案》核心,结合产业链梳理,建议优先从 两个方向关注稳定币发展相关投资机会。1、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下,以人民币主导的跨境支付规模有望迅速提升,建议关注新 国都、拉卡拉、新大陆。2、看好蚂蚁集团在合规牌照、技术底 座、场景渗透、地缘联盟等多方面竞争优势,建议关注蚂蚁链 相关公司恒生电子、朗新集团等。风险提示:区块链技术发展 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监管 ... 听光的声音/洞悉光的观察/了解光的态度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进入 光大证券小程序 阅读全文 意在重构全球支付体系,稳定币或将成为人民币 国际化的链上支点----稳定币专题报 ...
【联影医疗(688271.SH)】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设备更新有望带来业绩改善——事件点评(王明瑞/吴佳青)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7 22:02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以95元/股向1368名员工授予50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61% [2] - 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5-2027年,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数,目标值增长率分别为20.00%/44.00%/72.80%,触发值增长率分别为16.00%/34.56%/56.09% [3] - 预计2025-2028年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分别为5733.69万元/8730.36万元/4476.19万元/1479.51万元 [3] 研发与市场表现 - 公司24年研发投入22.61亿元,占收入比重达21.95%,产品性能国际领先 [4] - 24年推出多款战略性创新产品,包括uLinacHalosTx精准放疗系统、uMR Max 新一代3.0T磁共振、uAngio AVIVA智能悬吊DSA等 [4] - 2025年1-5月国内医学影像设备招投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达100.36%,预计公司业绩将显著改善 [4]
影石创新(688775):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全景智能影像设备龙头,技术护航+产品创新驱动成长
开源证券· 2025-06-27 17: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影石创新“买入”评级 [1][3][12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影石创新为全球智能影像设备龙头,凭借深厚研发技术功底及龙头品牌优势,有望承接行业东风、稳固市场领先地位获得快速发展 [3]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2.01/16.62/23.04亿元,对应EPS为3.00/4.14/5.7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6.4/40.8/29.4倍 [3][116][121] 各部分总结 智能影像设备先行者,产品迭代驱动业绩增长 - 业务范围遍布国内外,产品矩阵持续扩展:公司2015年成立,2016年推出第一代消费级全景相机Nano,2018年研发FlowState防抖科技,2022年初至今高频迭代产品,目前产品涵盖全景相机、运动相机、摄像头和手机稳定器等;核心技术包括全景图像采集拼接等多项技术,大多转化为产品落地;产品主打消费级智能影像,迭代更新周期短 [13][14][15] - 创始人系公司实控人,核心管理层具备鲜明技术基因:创始人刘靖康及其一致行动人潘瑶间接持有公司29.89%股份,系实控人;核心管理层多数为90后,具备鲜明技术基因,为公司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17][21] - 财务分析:背靠先进技术及产品优势,产品迭代驱动营收快速增长:20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为66.86%,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70%,1 - 6月预计同比增长32.38% - 57.10%;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为营收支柱,国内与国外、线上与线下渠道齐头并进;公司整体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均值,线上毛利率高于线下;费用管控能力稳步提升,归母净利率显著改善,存货管理和客户回款能力良好,运营能力健康,现金流充裕 [25][28][33][40][48][52] 从行业看影石:全景+运动融合实现差异化定位,产品创新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 全景相机:全景智能化技术为下游逐渐赋能,“全景+运动”瞄准定位差异化:2023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达50.3亿元,2017 - 2023年CAGR为12.3%,2027年有望攀升至78.5亿元;海外市场为主,中国市场增长迅猛;行业集中度高,影石创新销售额占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的67.2%;全景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基于VR融合应用场景有望扩大;影石创新以“全景+运动”融合为差异化定位,开创“全景运动相机”新品类,智能化算法构建技术护城河 [61][62][64][70][71] - 运动相机:新品牌凭借创新实力抢占市场,小型化革命重构用户创作场景:运动相机区别于普通相机,适用于多种场景;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7 - 2023年CAGR为14.5%,北美为主要市场;行业新晋品牌加速渗透;影石创新产品性能领先竞品,开创“先拍摄后取景”模式,GO系列以“拇指形态”设计重新定义运动相机便携性边界,推动在非专业用户市场快速扩张 [75][79][82][92][95] 从研发、营销看影石:高研发投入构筑专利壁垒,线下+线上营销增强品牌粘性 - 研发端:高学历研发人员注入技术基因,高研发投入构筑专利壁垒:截至2024年12月,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达1367人,占比57.68%;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亿元,年均研发费用率保持12%以上;已获境内外授权专利900项,覆盖核心技术领域,构筑专利壁垒 [96][98] - 营销端:专注线下消费者认知教育,官媒及KOL带动普通用户增大品牌曝光率:公司以线下渠道起家,通过线下体验强化用户对全景拍摄技术的认知教育;线上采取“两步走”策略,通过官媒及KOL产出PGC,借助普通用户产出UGC;积极推进技术合作与IP联名,实现品牌升维 [103][105][110] 盈利预测 - 关键假设: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1.66/108.04/144.23亿元,同比增长46.50%/32.30%/33.50%;归母净利润为12.01/16.62/23.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8%/38.34%/38.60% [116] - 相对估值:选取极米科技、萤石网络、安克创新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29.3倍,考虑影石创新为稀缺标的且业务成长性高,具备一定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1]
联影医疗(688271):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设备更新有望带来业绩改善
光大证券· 2025-06-27 16: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且研发持续强劲,设备更新有望带来业绩改善,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考虑市场回暖与在研产品梯队,维持“买入”评级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以95元/股向1368人授予50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股本总额0.61% [1] 点评 - 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考核年度为2025 - 2027年,以2024年营收为基数考核营收增长率,目标值2025 - 2027年分别为20.00%/44.00%/72.80%,触发值分别为16.00%/34.56%/56.09%,预计2025 - 2028年摊销费用分别为5733.69/8730.36/4476.19/1479.51万元 [2] - 2024年研发投入22.61亿元,占收入比重21.95%,产品性能国际领先,2024年以来推出多款新品,2025年1 - 5月国内医学影像设备招投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达100.36%,预计业绩有望显著改善 [3]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9.66/22.81/28.1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3]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利润表: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114.11/103/118.63/142.86/173.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4/12.62/19.66/22.81/28.17亿元等 [4][9] - 现金流量表: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33/-619/608/1798/1295百万元等 [9] - 资产负债表:2023 - 2027E总资产分别为253.36/280.36/291.59/327.28/381.39亿元等 [10] 主要指标 - 盈利能力: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48.5%/48.5%/49.2%/49.2%/49.3%等 [11] - 偿债能力:2023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5%/29%/26%/27%/31%等 [11] - 费用率:2023 - 2027E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5.51%/17.70%/15.00%/15.00%/15.00%等 [12] - 每股指标:2023 - 2027E每股红利分别为0.25/0.08/0.13/0.15/0.18元等 [12] - 估值指标:2023 - 2027E PE分别为54/84/54/47/38等 [4][12]
如何看待市场空间?影石创新深度系列(2):记录的革命与裂变
华福证券· 2025-06-27 16: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泛VLOG相机处于品类培育初期,全景相机可记录三维立体空间,有“先拍摄、后构图”的差异化优势,受益于全球短视频崛起,具备较强社交传播属性,后续品类发展潜力与空间充足 [4][125] - 影石创新是全球全景/运动相机的龙头,24年影石insat360在全球消费级全景市场份额有望超80%,随着扩充完善产品矩阵和持续加码营销,从垂直领域向大众消费场景渗透,有望持续享受品类成长红利并引领行业发展 [4][1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景相机究竟解决了什么痛点 - 表观差异:全景相机与传统运动相机、云台相机、智能手机、AR拍摄眼镜相比,可记录三维立体空间,实现“先拍摄、后构图”,还在防水、耐摔、耐寒、续航等方面有优势 [3][14][20] - 当下:全景相机解决传统相机视角局限和用户因视角构图问题缺失精彩时刻记录的痛点,满足运动、旅行、多元/创意视角拍摄三类需求,消费级全景相机可用于B端场景,专业级VR全景相机用于专业VR内容制作等 [26][27][32] - 未来:全景相机是继平面视频之后能更详尽记录信息的划时代产品,增加了空间维度,伴随VR眼镜普及,将是人类信息记录史上重要且不可逆的变革 [37][41] 多维度测算中期维度潜在市场空间 - 行业现有规模:2020 - 2027年全球运动相机销售额有望以13.5%的复合增速从27亿美元扩张至66亿美元,销量有望以12.1%的复合增速从1340万台增长至2990万台,24年销售额约45亿美元,销售量约2120万台,主要玩家有GoPro、影石创新、大疆 [43][44][47] - 泛VLOG相机行业中期空间测算:按用户人群,运动人群潜在全球年销量4000万台以上,内容创作者潜在全球年销量1600万台以上 [3][53][60] - 泛VLOG相机行业空间:跨界对标,智能手表总出货量可作参照,数码相机销量顶峰可作天花板参考,数码相机全球销量高峰为1.2亿台,智能手表近年销量高值在7800万台左右 [63] 基于社交裂变的渠道与营销拆解 - 渠道:影石创新境外销售占主导,线上线下共同推进,主要销售地区为中国大陆、欧洲、美国,24年线上线下渠道分布较均衡,线上以第三方电商平台和官方商城为主,线下以经销渠道为主 [70][79][86] - 营销:泛VLOG相机行业受益于短视频发展,具备社交传播属性,影石创新聘请职业选手及国际影星作品牌大使,发起各类内容挑战赛,利于产品宣传和种草,近年销售费率基本在15%左右 [113][117][118]
中国银河:首次覆盖影石创新给予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6-27 14:29
运动相机高端龙头,份额有待提升:1)Frost&Sullivan数据,2023年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314亿元/4461 万台,2017~2023CAGR14.5%/21.2%,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514亿元/6907万台, 2023~2027CAGR13.0%/11.5%。2)运动相机和消费级全景相机都应用于户外运动视频记录,但要求更 低。该市场集中度很低,产品定价区间波动大。公司2023年全球运动相机排名第二 定位高端。2024年公司运动相机销量不超过110万台(按系列累加),全市场销量占比不高,估计不足 3%。如需整合这一分散的市场,提升产业链效率,进入价格段更低的市场是必要的,除非放弃中低端 市场。3)GO系列穿戴式运动相机、Ace系列运动相机是主销产品,2024年销量42.4、26.6万台,收入分 别占总收入16.2%、10.4%,销售均价2124、2169元/台。GO3穿戴式运动相机作为拇指相机突破性地支 持4K超清分辨率,支持自然广角FOV,可减少画面边缘畸变,视频观感更真实自然。 中国银河(601881)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杨策,刘立思,陆思源,何伟近期对影石创新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 报告《户外 ...
出海品牌,寻找下一个“Labubu”
36氪· 2025-06-27 08:59
泡泡玛特Labubu的全球爆火 - 泡泡玛特旗下潮玩Labubu在全球引发抢购热潮 包括洛杉矶富人凌晨排队 伦敦年轻人争抢 东京银座限流等现象 [1] - 国际巨星蕾哈娜等自发带货 进一步推高品牌热度 [1] - 亚马逊上Labubu相关周边超2000件 霸榜玩偶服饰类目数周 并带动玩偶服装 配件 贴纸等类目热度暴增 [1] - 跨境电商平台上Labubu相关服饰周边销量可观 [1] - Labubu成为品牌出海成功范例 展现中国企业海外"品牌识别力"建设成果 [1] 品牌出海趋势与现状 - 2025年进入品牌出海爆发年 单纯卖货模式已无法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1] - 标杆中国品牌平均净信任度达61.6% 比肩品牌强国水平 [3] - 美国市场对中国品牌信任度从2021年37%升至2024年42% 英国从29%升至39% [3] - 2023年中国出海企业营销市场规模344亿美元 2024年超410亿 预计2025年达510亿 [4] - 第一批出海品牌进入收获期 蜜雪冰城 霸王茶姬 影石Insta360等成功IPO [5] 影石Insta360的出海案例 - 影石Insta360科创板IPO发行价47.27元/股 开盘飙升至182元/股 涨幅285% [5] - 海外市场已超越GoPro 与大疆形成竞争 [5] - 通过精心设计的亚马逊店铺页面展示产品特色 运用动态背景增强视觉吸引力 [5] - 突出防抖技术 AI智能剪辑等技术优势 展示极限运动等应用场景 [7] - 品牌标识和云服务图标增强识别度 降低用户理解门槛 [10] 品牌出海面临的挑战 - 内部管理粗放 员工对精细化生产要求不适应 [12] - 原材料采购需符合国际标准 增加成本和时间 [12] - 跨境物流导致运输时间和成本问题 支付习惯差异影响体验 [12] - 商标注册与保护是关键合规难题 瑞幸泰国案例显示诉讼周期长成本高 [13] - 品牌识别度建设是核心挑战 需通过标志 包装 广告语等建立差异化 [14] LOFREE的品牌建设方法论 - 专注女性审美机械键盘 海外首年即进入亚马逊品类前八 [15] - 平均售价150美元 远超20-50美元市场均价 设300万美元销售目标 [15] - 品牌名LOFREE结合"Love"和"Free" 传达"热爱自由"形象 [19] - 使用亚马逊品牌起名星工具快速生成本土化命名 [20] - 建立高质量品牌旗舰店 销售额比低评级店铺高50% [24] 品牌出海实施策略 - 市场调研和用户洞察是制定策略的重要依据 [18] - 选品和产品本土化是实现品牌落地的关键 [18] - 亚马逊品牌备案可在全球22个站点使用旗舰店功能 [24] - 高级A+页面 品牌故事等工具可提升展示效果与转化 [24] - 品牌建设需跨越地域文化差异 实现从跟随到领跑 [24]
Z Waves|刘靖康:影石创新创始人,科创板首位90后董事长,200亿身家,21岁破解周鸿祎电话
搜狐财经· 2025-06-25 19:5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刘靖康1991年出生于广东中山,从小展现出对计算机技术的浓厚兴趣,大学期间通过"标准脸"程序与腾讯合作,并因破译周鸿祎手机号引发关注[1][2][3] - 2014年8月创立影石Insta360,初期聚焦全景相机研发,首款产品Nano第一个月销售额达2000万元但后续销量下滑[17][19][20] - 2017-2018年推出Insta ONE和Insta X系列全景运动相机,击败三星、理光等传统厂商[27] - 2020年启动科创板IPO,2024年8月完成上市,市值达45亿元[16][32][36] 产品与技术突破 - 首创手机配件型全景相机Nano,采用"软硬结合"方案解决实时拼接难题,但初期因续航和场景定位问题遭遇瓶颈[19][20] - 通过用户行为洞察转型运动相机领域,开发隐形自拍杆、AI剪辑等差异化功能,形成"硬件+APP"生态闭环[21][25][28] - 产品矩阵覆盖Insta360 ONE/X系列运动相机、Go系列拇指相机、Link会议相机等,全球市占率超60%[27][28] 融资与资本运作 - 2014年9月获IDG资本65万美元天使轮投资,累计完成8轮融资,总额超10亿元[15][16] - 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迅雷、苏宁、中信证券等机构,2024年IPO募资4.64亿元[16] 市场与营销策略 - 海外收入占比超70%,2018年进入苹果全球零售体系,与Adobe/Google/徕卡达成深度合作[29] - 采用"品牌大使+极限运动内容+社交平台运营"组合拳,在Instagram等平台日均更新内容[29][31] - 针对细分场景举办摄影大赛,覆盖科技/摄影/户外运动类KOL实现精准营销[2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形成"影石向上,GoPro下滑"格局,但面临大疆、追觅等新进入者挑战[27][38] - 美国市场遭遇GoPro知识产权诉讼,需应对老牌厂商的专利壁垒[38] - 未来可能拓展微单/单反市场,探索全焦全景技术路线[38]
美图公司(1357.HK)重回发行价8.5港元,三年内涨19倍
格隆汇· 2025-06-25 10:36
股价表现与市值 - 6月25日美图公司早盘涨近3%报8 5港元 重回2016年上市发行价 创52周新高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近200% 总市值达388亿港元 [1] - 对比2022年最低价 三年内涨幅达19倍 [2] 业务转型与财务表现 - 2020年起重新聚焦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 商业模式从广告为主转向付费订阅为主 [1] - AI驱动下付费收入快速增长 2024年全年收入33 4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5 9亿元 [1] - 出售全部加密货币被视为资本市场地位和投资者形象的转折点 [2] - 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2 5亿美元投资 打破市场对中小厂AI竞争力的质疑 [2] 产品与市场前景 - 即将上线聚焦影像的AI Agent产品 [1] - 产品矩阵和商业模式逐渐成熟 成为港股AI应用稀缺性标的 [1] - 大摩和高盛报告称全球生产力市场将成为新增长驱动力 预计付费渗透率可达20% 2026年起加速变现 [1] 机构观点与估值 - 公募基金和外资连续买入 股价年内累涨2倍 [2] - 券商机构普遍给予2025年30-35倍PE估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