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硬件与设备
搜索文档
强达电路(301628):公司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25Q3业绩增长稳健,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增强
国元证券· 2025-10-28 22:13
投资评级 - 维持"持有"评级 [3]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7.06亿元,同比增长20.74%;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20.9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0.79%和13.64%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27.66%,环比下降1.49%;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58.91%,环比增长16.40%;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1.56%和14.99%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工业自动化替代、AI服务器扩容及网络设备更新等因素带动的样板/小批量板需求提升影响 [2] - 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为9.64亿元,同比增长21.6%;归母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6.0% [2] 盈利能力与产品结构 - 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0.42个百分点,自第一季度以来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及深圳工厂高端样板定位强化 [2] - 随着设备磨合完成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年毛利率将达到31% [2] 发展战略 - 公司确立"双轮驱动"发展策略:一方面深耕工业、通信等优势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人工智能计算、高速光互连、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年营收9.64亿元,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对应市盈率53倍 [3] - 预测公司2026年营收11.41亿元,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对应市盈率43倍 [3]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为1.73元,2026年每股收益为2.14元 [4]
海康威视(002415):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创新业务快速增长
国元证券· 2025-10-20 17: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94% [1] - 经营调整成果显著,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426%至136.97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2] - 创新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受益于汽车、锂电、电子电器和物流、交通等下游行业需求拉动 [2] - 公司继续全面拥抱AI大模型,在多模态物联感知大模型及其应用上持续迭代升级 [3]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657.58亿元,同比增长1.18%;归母净利润为93.19亿元,同比增长14.94% [1]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39.40亿元,同比增长0.66%;毛利率为45.67%,同比提升1.6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为36.62亿元,同比增长20.31% [1]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51.39亿元、1013.48亿元、1084.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30亿元、146.02亿元、162.36亿元 [4][7]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45元、1.59元、1.77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22.73倍、20.75倍、18.66倍 [4][7] 经营调整与现金流 - 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的全面调整成效显现,体现在主业毛利率、净利润、应收款和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上 [2] - 产品线分类管理、区域销售考核利润、中小企业事业群垂直管理等工作的效果逐步体现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6.97亿元,同比增长426% [2] 创新业务与发展 - 创新业务保持快速增长,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2] - 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海康睿影等创新业务均实现较高收入增速 [2] - 公司继续推动AI大模型应用落地,专注做深做精现有产品线 [3] - 自研多模态物联感知大模型在周界、行为分析、文搜、毫米波/X光安检等产品上持续迭代 [3] - AI技术应用于内部运营的智能客服、智能配单,以及工业设备故障诊断、科学仪器分析等产品 [3] 商业化与市场拓展 - 公司以AI开放平台支撑丰富AI产品,辅以培训赋能和AI工具,加速产品落地 [3] - 依托广泛的销售网络,使边远区县用户也能迅速上手AI大模型产品 [3] - 公司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在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等方面拥有全面优势 [4]
前三季度A股并购交易3470件,活力重现,四大看点看并购市场变化
新浪财经· 2025-10-15 22:13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总体概况 - 中国并购市场共披露5870起并购事件,交易规模约14981亿元,交易数量同比微增0.51%,交易规模同比下降2.61% [1] - A股市场并购交易3470件,同比增长7.93%;重大资产重组事件134件,同比增长83.56% [1] - 并购市场呈现三大新趋势:拟IPO企业退出路径多元化、差异化定价机制常见化、“协议转让+收购”模式成熟化 [1] 并购交易结构与行业分布 - 前三季度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总额达5160.26亿元,其中产业整合案例为46起,占比34.32% [2] - 并购规模排名前三的行业: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交易规模1958亿元,同比上升176.29%;材料行业交易规模1627亿元,同比上升52.21%;资本货物行业交易规模1438亿元,同比下降34.20% [2] 券商行业整合与竞争格局 - 政策支持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行业生态持续优化 [2] - 2025年券商整合案例频发,包括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浙商证券成为国都证券控股股东等 [3] - 头部券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信证券与中金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20.87%和20.26%,合计占比41.13% [5][6] - 中邮证券仅参与2起并购事件,但交易金额达1163.67亿元,市场份额10.12%,主要得益于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项目 [5][6] - 交易数量集中度高,中信证券、博星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四家机构合计交易数量占比达28.9% [5][6] 政策驱动下的标杆性并购案例 - 并购重组制度持续优化,政策红利释放下标杆案例涌现,如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股权等 [8] - 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为《重组办法》修订后首单适用简易审核通道的案例 [9] - 天迈科技实控人变更为苏州启辰,成为“924新政”后首例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案例 [9] 北交所并购市场动态 - 2025年北交所大额对外收购事件频率显著超过2023年及2024年 [9] - 2025年正在进行中的亿元级对外收购案例已有4起,而2023年至今已完成亿元级并购仅3项,市场活跃度提升 [9] - 北交所公司并购主要目标为核心业务协同、拓展海外市场及产业链整合,以快速实现业务多元化并增强竞争力 [10]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10-13 06:39
中国并购市场整体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披露5,870起并购事件,同比微增0.51%,交易规模约14,981亿元,同比下降约2.61% [2][3] - 百亿元规模以上的重大并购事件共19起,其中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00%股权以1,159.67亿元的交易规模位居榜首 [2] - 从并购规模分布看,交易金额在10亿元到100亿元的事件占比最高,为总体交易金额的37.95%,大于100亿元的事件占比为36.78% [14] 地区与行业分布 - 上海地区并购交易规模以3,859亿元排名第一,但同比下降43.98%,北京以2,895亿元位列第二,同比下降52.96%,浙江以2,736亿元排名第三,同比上升31.48% [6] -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成为并购最活跃领域,交易规模达1,95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76.29%,材料行业和资本货物行业分别以1,627亿元和1,438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8] - 协议收购是主要的并购方式,规模达7,103亿元,占总规模的45.34%,增资和外部吸收合并分别以1,830亿元和1,597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10] 并购目的与重大交易 - 战略合作是首要并购目的,规模为2,614亿元,占总规模的17.14%,横向整合和资产调整分别以2,180亿元和1,089亿元紧随其后 [13] - 前三大并购交易包括: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159.67亿元)、新奥股份子公司收购新奥能源65.89%股权(552.97亿元)、大连万达商管出售48家万达广场(500.00亿元) [2][18][20][21][25] 财务顾问机构排名 - 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金公司以2,410.04亿元交易规模位居财务顾问榜首,中信证券和中邮证券分别以2,400.85亿元和1,163.67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31] - 按交易完成日统计,中信证券以2,248.34亿元排名第一,中信建投和东方证券分别以1,566.15亿元和1,055.92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32] - 在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中,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信证券、中邮证券、中金公司分别以1,782.80亿元、1,159.67亿元和685.14亿元位列前三 [34] 中介服务机构排名 - 律师事务所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国枫、中伦、金杜律师事务所分别以791.90亿元、696.11亿元和340.18亿元的交易规模排名前三 [37] -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天健、中喜、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以974.93亿元、561.29亿元和505.50亿元位列前三 [40] - 资产评估机构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联资产评估、中企华资产评估、立信资产评估分别以1,019.58亿元、974.05亿元和588.25亿元排名前三 [43]
珂玛科技(301611):首次覆盖报告:氮化铝陶瓷加热器和静电卡盘:半导体沉积和刻蚀环节核心组件业务值得期待
国元证券· 2025-10-10 13:1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珂玛科技,给予“买入”评级 [3][11] - 中性目标价为76元/股,上行目标股价为89元/股 [3][11] 核心观点 - 存储芯片3D化及逻辑芯片制程升级驱动公司产品需求,AI驱动下国内存储芯片和高阶逻辑芯片的产能扩充及技术升级推动PECVD/ALD等薄膜沉积设备需求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1] - 公司新产能将于2025年下半年持续开出,氮化铝陶瓷加热器产能从2024年60支/月提升至2025年年底200支/月水平,以满足核心客户2026年出货需求 [1] - 氮化铝加热器、静电卡盘等核心功能模块国产化率仅为14%左右,替代空间广阔,公司在国内市占率和营收规模上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2] - 公司业务从陶瓷结构件向半导体制程中同晶圆接触的核心功能模块发展,功能性模块业务快速增长,2024年营收占比达38%,实现营收2.91亿元,而2023年该部分业务营收为3200万元 [22][25] 财务数据和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4.28/6.32亿元,对应PE为60/41倍 [3][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1.81/16.53/20.01亿元,同比增加37.69%/40.00%/21.09% [5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毛利率为55.06%/55.80%/56.29% [5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57亿元,同比增长78.5%,归母净利润为311亿元,同比增长279.9% [4] 公司核心逻辑 - 陶瓷加热器和静电卡盘业务成为公司新的主要增长动力,2024年功能性模块业务营收占比达38%,净利率从2023年的17%提升到2024年的36.3% [22][25] - 制程升级大幅带动沉积需求+国产化替代机遇,AI需求驱动带动国内存储芯片和高阶逻辑芯片的产能扩充和技术改造/升级 [37] - 公司氮化铝陶瓷加热器产能集中在苏州新厂,预计到2025年年底理论产能达到200支/月,2026年达到300支/月水平 [53] - 氮化铝陶瓷加热器价格较金属加热器更高,能达到薄膜沉积设备成本的14%,以一台PECVD设备假设单价在750万,设备成本350万左右,则对应氮化铝陶瓷加热器的成本在50万左右 [36] 行业分析 - 预估2025年国内薄膜沉积市场规模能达到80亿美金,存储芯片的高深宽工艺以及3D化趋势和逻辑类High-K工艺将带动包括PECVD和ALD需求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51] - 国内设备厂商在PECVD和ALD上的国产化比率持续提升,PECVD国产化率可以达到70%,ALD上部分制程产品通过了晶圆厂的POR,后继国产化率有望达到25%甚至更高水平 [51] - 对于国内设备厂商,测算2025年的SAM为48.4亿美金,该部分国产薄膜沉积设备对应的氮化铝陶瓷加热器的价值空间达到了25亿人民币 [51] - 2026年国内晶圆产能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进度预计增长70K-115kwpm(不包含HW系相关产能扩充),新增产能逐步往更先进的制程方向发展 [37][39]
道通科技(688208):公司点评报告:TPMS位列北美第一,有望持续高成长
国元证券· 2025-09-30 12: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TPMS(胎压监测系统)传感器及诊断工具在北美两大核心赛道均位列第一,产品具备卓越的通用适配性 [1] - 受益于全球政策驱动的替换需求,TPMS产品有望持续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7%至5.16亿元 [2] -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为南非开普敦规模最大的电动公交充电枢纽项目提供核心充电基础设施支持 [3] - 基于公司所处行业的高景气度和未来的持续成长空间,报告调整了其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 [4] 业务亮点与市场地位 - 在胎压监测传感器(TPMS Sensors)及诊断工具(TPMS Diagnostic Tools)领域,公司以产品性能、价格竞争力、品牌认可度三项第一的指标领跑北美行业 [1] - 公司TPMS传感器具备卓越通用适配性,以MaxiTPMS ITS600为例,可兼容99%装备胎压系统的亚洲、美洲、欧洲车系,有效降低维修门店备货难度和库存成本 [1] - 公司助力南非开普敦最大电动公交充电枢纽项目,推动当地在2025年12月前完成120辆电动公交车的规模化部署 [3]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主要市场(美国、欧洲、中国)已实施新车强制安装TPMS法规,推动替换市场需求 [2] - 商用车领域TPMS安装要求逐步强化:欧洲自2024年7月起商用车必须配备,美国有碳积分奖励,中国针对营运客车和重卡亦有强制法规 [2] - 根据公司测算,按照海外存量车10年替换周期,全球汽车后市场每年新增胎压传感器需求超过300亿元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调整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至48.27亿元、57.64亿元、67.38亿元 [4]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91亿元、9.61亿元、11.37亿元 [4] - 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测为1.18元、1.43元、1.70元 [4]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为32.73倍、26.94倍、22.79倍 [4] - 报告显示当前股价为38.64元 [6]
“金股”竞技场|中航证券押中龙头股,开源证券“8荐8涨”
大众日报· 2025-09-05 13:18
8月券商金股表现 - 43家券商共推荐287只8月金股 其中244只上涨 43只下跌 上涨比例达85% [1] - 8月券商金股组合平均涨幅均为正值 开源证券和中航证券表现亮眼 [1] - 华胜天成以115.11%涨幅领涨 寒武纪涨110.36% 思泉新材涨100.66% [3][4] - 涨幅前十金股中7只属于信息技术行业 新易盛涨88.26% 强瑞技术涨67.36% 中际旭创涨63.10% [4][5] - 开源证券推荐8只金股全部上涨 中航证券12荐11涨 [5] - 医疗保健行业表现欠佳 跌幅前十金股中占5只 益方生物跌19.62% 昂利康跌13.60% [6][7] 9月券商金股推荐情况 - 40余家券商推荐285只9月金股 恺英网络和深信服被推荐次数居前 [2] - 恺英网络获5家券商推荐 近3个月累计被推荐11次 [8][10] - 新华保险和中兴通讯均获5家券商推荐 [8][10] - 深信服获4家券商推荐 市盈率达240.05倍 股价报112.02元/股 [10][12] - 金山办公 洛阳钼业 牧原股份等6只金股均获4家券商推荐 [11] 重点公司分析 - 恺英网络2025年上半年营收25.78亿元同比增长0.89% 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17.41% [9] - 公司宣布1-2亿元回购计划 价格不超过29.33元/股 [9] - 深信服2025年中报营收30.09亿元同比增长11.16% 归母净利润亏损2.28亿元但同比收窄61.54% [12] - 公司主营业务为向政府、金融、医疗等机构提供信息安全与云计算解决方案 [12]
117股获券商买入评级,中国交建目标涨幅达49.55%
第一财经· 2025-09-04 08:38
券商买入评级概览 - 9月3日共有117只个股获券商买入评级 其中16只公布目标价格 [1] - 106只个股评级维持不变 11只为首次评级 [1] - 5只个股获多家券商关注 分众传媒、焦点科技、长城汽车分别获3家、2家、2家券商评级 [1] 目标涨幅排名 - 中国交建目标涨幅达49.55% 位列第一 [1] - 中国中铁目标涨幅46.06% 位列第二 [1] - 荣盛石化目标涨幅40.5% 位列第三 [1] 行业分布情况 - 材料Ⅱ行业买入评级个股数量最多 达23只 [1] - 资本货物行业买入评级个股20只 位列第二 [1] -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买入评级个股9只 位列第三 [1]
强达电路(301628):公司25年中报业绩点评:工控通讯驱动业绩成长,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改善
国元证券· 2025-09-02 18:43
投资评级 - 维持"持有"评级 [3] 核心观点 - 工控及通讯景气度提升带动业绩成长 2025H1营收4.56亿元(YoY+17.25%) 归母净利0.59亿元(YoY+4.87%) [1] - 产品结构优化推动毛利率改善 Q2毛利率环比提升1.77个百分点至31.14% 高多层板收入1.56亿元(YoY+27.55%)占比提升2.7个百分点 [2] - 积极布局AI服务器/光模块/新能源汽车等新业务领域 凭借高质量样板小批量板PCB优势扩大业绩弹性 [3] 财务表现 - 单季度2Q25营收2.54亿元(YoY+22.92% QoQ+26.43%) 归母净利0.32亿元(YoY+8.02% QoQ+21.96%) [1] - 预测2025年营收9.44亿元(YoY+19.1%) 归母净利1.28亿元(YoY+13.5%) 对应PE 60倍 [3][4] - 预测2026年营收10.95亿元(YoY+16.0%) 归母净利1.57亿元(YoY+23.0%) 对应PE 48倍 [3][4] 业务板块表现 - 工业控制领域收入同比增长15.13% 通讯设备领域收入同比增长25.04% [2] - 汽车行业库存去化接近尾声 预计将带动PCB需求复苏 [2] - 深圳厂定位高端样板 新设备调试完成后预计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32% [2] 研发投入 - 为拓展汽车雷达/AI服务器/数据中心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导致Q2净利率环比下滑0.46个百分点 [2] - 预计2025年净利率达到13.5%水平 [2]
天地数码(300743):利润实现快速增长,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国元证券· 2025-09-02 14: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行业成长空间和公司业务的持续成长性 [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1亿元 同比增长19.58% 归母净利润0.63亿元 同比增长32.37% 扣非归母净利润0.59亿元 同比增长26.29% [1] - 公司加速中高端产品市场推广并聚焦降本增效 实现业绩稳定增长 [1] - 通过收购德国CALOR和法国RTT公司 公司推进全球本地化战略 完善彩色热转印碳带全产业链布局 [2]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拓展物联网和工业4.0等新兴应用领域 开发高性能热转印碳带产品 [3]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3亿元、10.71亿元、12.38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1.58亿元、1.98亿元 [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3848.92万元 同比增长24.81% 管理费用2354.01万元 同比增长22.98% 研发费用1411.55万元 同比增长28.72% [1]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0.81元 市盈率24.26倍 2026年每股收益1.04元 市盈率18.79倍 2027年每股收益1.31元 市盈率15.00倍 [4][7] - 预测2025年ROE为18.24% 2026年20.79% 2027年22.84% [7] - 预测2025年毛利率36.33% 2026年36.85% 2027年37.20% [7] 战略布局 - 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 拓展新兴市场 加快海外本地化运营网络建设 [2] - 通过收购维森智能、德国CALOR和法国RTT公司 实现研发技术互补 拓宽产品覆盖范围 [3] - 针对工业4.0场景开发新型树脂基碳带 应用于汽车轮胎、电子、钢铁制造等行业 [3] - 致力于成为热转印碳带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