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

搜索文档
杭州一商场公示预付费店铺名单!商家:不影响店铺经营
搜狐财经· 2025-07-05 01:00
商场公示预付费店铺名单 - 杭州西湖区一家大型商场公示了所有预付费店铺名单及租赁合同到期时间,引发网络热议 [1] - 公示清单以"预付费卡消费风险告知书"形式呈现,涵盖商铺名称、位置和合同到期日,并按教培类和娱乐配套美业类分类 [3][4] - 教培类租户涉及体育、音乐等机构,娱乐配套美业类涉及美容、儿童玩具等行业 [4] 消费者和商家反应 - 多数消费者支持该举措,认为可避免充值风险,有消费者表示曾遭遇充值后店铺转店的情况 [5] - 受访商家表示公示对经营几乎无影响,体育培训机构称老客户已有信任基础,美业店铺表示会续租 [5] - 公示前已征得租户同意,商家强调会告知退费规则并提醒理性充值 [5]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上城区商务局表示公示行为属商场自发,无硬性规定,但要求商场关注商家预付费行为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6] - 记者走访杭州多个大型商场均未发现类似公示,有商场工作人员表示未听说相关规定 [5] 消费者预付费注意事项 - 建议通过商务部门官网查询营业执照和备案信息,核查商家信誉 [7] - 签订书面协议需明确服务内容、退费条件和违约责任,警惕不平等条款 [7] - 充值时应避免高额返现诱惑,不办理长期大额卡,消费后需索要发票并核对商家信息 [7]
又见券商研究员转行 投身教培行业称“更自由”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07:15
券商从业人员转型案例 - 中泰证券研究所前员工周寒阳转行教培行业,从事高中科创辅导、实验设计、自主招生面试辅导等业务 [4] - 周寒阳在证券行业从业7年,曾任职于平安证券和中泰证券,研究方向为电新领域(光伏、储能、氢能)[5] - 周寒阳澄清并非"中泰电新首席",转行教培是基于能力圈、爱好和社会回报的综合考量 [5] 转行教培行业的原因 - 教培行业单位时薪收益不错,工作时间自由可控 [5] - 教培能带来更强的成就感和正反馈,培训对象成绩提升是直接效果体现 [5] - 选择AI难以替代的与人接触的行业,认为教培是刚需且不会被淘汰 [6] - 上海地区教育需求旺盛,教培市场具有持续性 [7] - 大学期间已有家教和支教经验,具备相关从业基础 [7] 券商行业转型趋势 - 2024年7月前保荐代表人顾仔枫转型公务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9] - 2024年9月前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施毅赴非洲创业成立妆品公司 [9] - 2025年券商从业人员考公热潮,仅江苏省税务局第一批录用名单就有4名券商从业者 [9] - 上海市2025年公务员第一批录用名单中,15人来自证券公司 [10] 券商行业现状 - 26家券商中有19家2023年员工总数下滑,占比达73.08% [10] - 金融行业降薪导致券商工作性价比下降 [10] - 新生代金融从业者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和个人价值实现 [10]
深圳大厂夫妻的求稳“变形记”
虎嗅APP· 2025-07-03 08:04
大厂夫妻职业转型趋势 - 双大厂夫妻组合通过一方留在大厂承担高风险高收益,一方转行国企或体制内实现风险对冲[5] - 转型后形成"一人负责赚钱,一人负责稳定"的新型家庭分工模式,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26][28] - 典型案例显示,从双大厂转型为"大厂+体制"组合后,家庭年收入虽下降但压力显著减轻[29] 大厂工作状态特征 - 大厂员工日均工作时长接近12小时,导致工作与生活严重失衡[14] - 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员工普遍出现精神空虚、情感交流减少等问题[10][14] - 高收入伴随高消费习惯,实际储蓄率不高[16][17] 大厂人择偶标准演变 - 早期大厂程序员择偶更看重外貌和性格,职业稳定性非首要因素[36] - 行业竞争加剧后,择偶标准转向更注重对方职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38] - 当前最优组合演变为"大厂程序员+体制内教师",实现经济与家庭平衡[40] 职业转型效果分析 - 从大厂转体制内虽面临工作压力,但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3][24] - 转型后员工身心健康指标改善,如乳腺结节症状减轻等生理变化[30] - 家庭分工调整带来生活节奏协调,增加共同相处时间[29] 行业环境变化影响 - 互联网行业红利消退导致大厂员工职业稳定性下降[32] - 裁员潮促使大厂员工重新评估职业风险,调整家庭财务规划[31] - 大厂光环在相亲市场吸引力减弱,职业组合抗风险能力成为新考量[34][39]
“分析师转行做教培”刷屏!券商行业上半年“瘦身”超7000人
券商中国· 2025-07-02 17:45
证券行业从业人数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证券行业从业人数为32.91万人较2024年末减少超7000人[2][9] - 2022至2023年从业人数曾达35万人高点2024年起持续下降2024年中/年末分别为34.44万/33.64万人[8] - 人员减少主要来自一般从业人员(20.67万人减5400人)和证券经纪人(2.59万人减2500人)[10] 分析师职业转型趋势 - 中泰证券前电新行业助理研究员周寒阳转行高中科创教培主因包括时薪高、成就感强及AI难以替代性[3] - 2024年8月头部券商传媒首席转行保险代理人9月华东券商金属新材料首席赴非洲创业2025年4月广发化工首席出任华恒生物董秘[6] - 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分析师数量仅增53人至5799人增速显著放缓(2023/2024年分别增700/900余人)[6] 行业招聘与人才流动 - 券商研究所招聘热度降温暑期实习生需求减少但新消费、计算机等热门领域仍有岗位释放[7] - 2025年4月证监会拟录用287名公务员中28人来自中金、兴业等券商同期上海公务员录取名单含15名券商员工[11][12] 研究业务配置调整 - 近年券商研究团队超配人工智能、计算机、传媒等科技领域因机构持仓集中[4] - 中型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行业周期波动属常态不会刻意调整研究力量配置[4] 行业转型背景 - 证券行业加速转型叠加薪酬调整、考核趋严促使从业者选择多元化出路包括教培、创业、公务员等[13]
转行教培的券商人周寒阳:我不是个例,择业不应守“旧船”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20:55
金融行业转型现象 - 金融行业近年来效益下滑 券商出现多元化转型热潮 包括考公务员 出海创业等路径 [2] - 中泰证券研究所前助理分析师周寒阳转行教培行业引发广泛讨论 代表行业转型典型案例 [2] - 券商从业人员转行方向多样化 包括卖化妆品 保险 开餐馆 留学咨询等 显示行业人才流动加剧 [3] 券商行业现状 - 券商研究所工作从"光鲜"变为普通职业 助理分析师薪酬较低且工作强度大 [3] - 金融行业高学历竞争激烈 清北本硕博及国家级奖项获得者普遍 行业出现"人才过剩"现象 [3] - 行业红利期消退 新人从业者面临更大挑战 与早期入行者形成鲜明对比 [4] 教培行业吸引力 - 教培行业时间自由 单位时薪较高 总体收入可观 适合转型人员需求 [6] - 1V1教学模式市场需求稳定 成为新人教师入行门槛 容易获得普通工作薪资水平 [6] - 教育成果带来的成就感显著 如案例显示3天培训帮助学生成绩提升40分 [6] 券商减员数据 - 2024年26家券商中19家出现员工总数下滑 占比达73.08% 行业减员现象明显 [7] - 典型转型案例包括保荐代表人转驻村第一书记 研究所副所长赴非洲创业等 [7] - 离职人员对原行业存在留恋但更注重当前职业发展 体现行业人员心态变化 [7][8] 职业转型建议 - 转型需谨慎考虑 脱离行业半年至一年后简历竞争力下降 回归职场难度增加 [8] - 职业选择应结合个人能力 热爱与社会报酬 突破传统职业观念束缚 [8] - 转型成功案例更关注新领域深耕 如成立工作室或专注教育领域发展 [8]
卖方不香了?券商研究员转行教培行业,本人称更有成就感
南方都市报· 2025-06-29 20:48
券商从业人员转型案例 - 中泰证券前员工周寒阳转行教培行业,从事高中科创辅导、自主招生面试辅导等业务 [2] - 周寒阳在券商行业从业7年,曾任职于平安证券和中泰证券,研究方向为电新领域(光伏、储能、氢能) [4] - 周寒阳澄清并非"中泰电新首席",转行教培是个人职业选择 [5] 转行教培行业原因 - 教培行业回报可观,单位时薪收益不错,工作时间自由可控 [7] - 教培行业能带来更强的成就感和正反馈,培训对象成绩提升令人开心 [7] - 选择AI不易替代的行业,认为人是最大的非标品,需要与人接触的行业 [7] - 教培行业存在痛点,部分学生需要个性化引导学习,上海地区教育需求旺盛且刚需 [7] - 周寒阳大学期间有家教和支教经验,认为研究所工作与教培有相似之处(提供培训资料和讲解) [7] 券商行业转型趋势 - 近年来券商从业人员转型案例增多,包括考公、出海创业、上市公司任职、自媒体等方向 [9] - 2024年典型案例:前保荐代表人顾仔枫转型驻村第一书记,前浙商证券副所长施毅赴非洲创业成立妆品公司 [10] - 2025年出现券商从业人员"考公"热潮,江苏省税务局首批拟录用名单含4名券商从业者,上海市拟录用名单含15名券商从业者 [10] 券商行业人员变动 - 26家券商中有19家2024年员工总数同比下降,占比达73.08% [11] - 金融行业降薪导致券商工作性价比下降,新生代从业者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和个人价值实现 [11]
传媒互联网产业行业周报:虚拟资产大趋势,交易平台持续是重点方向-20250629
国金证券· 2025-06-29 19: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虚拟资产大趋势下交易平台是重点方向,港股未来趋势乐观但短期或震荡回调,持续看多虚拟资产及交易平台,建议关注中概优质资产和港股优质新股 [1][8] - 给出港股互联网资产、消费类资产、IPO公司、美股中概资产等投资建议,如关注港交所、瑞幸、富途等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消费&互联网 教育 - 本周(2025年6月23 - 27日)中国教育指数涨7.41%跑赢多指数,天理国际控股涨17.53%,新东方涨14.15%,高途跌2.39% [9] - 新东方AI 1对1产品首款“S体系原版营”7月2日上线,高途App上线志愿填报活动,5月学习平板线上零售量30.8万台同比增50.2%,销售额超10亿同比增25.9% [18][19] 奢侈品 - 本周(2025年6月23 - 27日)富时欧洲涨3.06%,标普500涨3.44%,港股通标的新秀丽涨6.10%,港股普拉达跌0.21% [19] - Prada集团首席执行官Gianfranco D'Attis 6月30日离任,2021 - 2024年Prada品牌销售额增长率收窄 [22] 消费&连锁咖啡茶饮 - 本期(2025年6月23 - 27日)恒生非必需性消费业指数累计涨跌幅+2.15%,较恒生指数-1.05pct,小菜园等涨,蜜雪集团等跌 [22] - 瑞幸周度新开门店142家,第五座工厂动工投资30亿,美国首店预计6月30日开业,古茗现磨咖啡覆盖超7600家门店,高瓴参与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50 - 60亿美元等 [31] 电商&互联网 - 本期(2025年6月23 - 27日)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累计涨跌幅+3.89%,分别较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0.17pct/+0.69pct,京东等涨 [30] - 7月下达第三批国补资金,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订单峰值突破6000万单等 [35] 平台&科技 流媒体平台 - 本期(2025年6月23 - 27日)恒生传媒指数下跌4.5%,跑赢恒生指数1.3pct,跑赢恒生科技指数0.5pct,Spotify等涨 [37] - 酷狗音乐成为首个基于鸿蒙生态ArkTS打造的音乐应用 [40] 虚拟资产&互联网券商 - 截至6月27日全球加密货币市值33724亿美元较上周涨1.9%,比特币和以太币价格分别达105512美元和2324美元,分别较上周末+2.2%、+0.8% [41] - 香港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国泰君安国际获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广发证券香港子公司推出代币化证券等 [48] 车后连锁 - 本周(2025年6月23 - 27日)恒生综合指数累计涨跌幅+3.10%,分别较恒生指数/标普500指数-0.10pct/-0.34pct,中升控股等涨 [50] - 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去年全年,广西6月20日后暂停部分补贴,汽后连锁TOP13出炉等 [53]
卖方不香了?券商分析师跨界搞教培
财联社· 2025-06-27 22:14
券商分析师转型趋势 - 中泰证券电新行业分析师周寒阳离职转行教培行业,业务涵盖高中科创辅导、实验设计、科研报告写作及自主招生面试辅导 [2] - 转型背景与电力设备新能源领域能力适配,行业研究能力在教培新兴赛道实现知识转化 [2] - 教培行业自2021年"双减"政策后逐步规范,券商从业人员因行业周期波动和政策改革选择考公、实业、创业等多路径发展 [3] 卖方分析师流动案例 - 原中信证券传媒行业首席唐思思2024年8月转投保险行业,浙商证券金属新材料首席施毅同期赴非洲创业美妆行业 [6] - 多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及分析师转型自媒体,如前银河证券潘向东更新141条财经内容,国金证券金岩石发布392条全球经济分析作品 [7] - 国泰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近期卸任,中信建投原首席策略官陈果3月底加盟东方财富证券任副所长 [8] 行业结构性变化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及AI技术替代加速卖方研究回归专业本源,中小机构以高薪挖角明星分析师破局 [8] - 2025年卖方研究人才流动密集,数十家券商研究所出现人员变动,考核标准提升加剧职业竞争 [8] - 行业经历阶段性出清,长期专业研究需求仍存,对从业者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持续提高 [9] 个体职业背景分析 - 周寒阳拥有7年券商从业经历,曾覆盖光伏、储能、氢能等赛道,研究过晶澳科技等企业 [4] - 其本科为上海交大电气信息专业,复旦MBA在读,早年有支教及家教经验,转型结合金融经验与教育场景创新 [5] - 中泰证券研究所团队超200人,覆盖银行、新能源、医药等全领域,周寒阳离职手续或仍在办理中 [4]
教育行业2025年下半年投资策略:供需优化,行业增长韧性十足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9 17:15
报告核心观点 教育行业供需优化增长韧性足,青年人群技能培训需求激增、高教办学投入现拐点、教培行业特许经营使品牌公司扩张提速,各细分领域发展态势良好且部分公司已现经营效益拐点 [1][3] 分组1:青年人群技能培训需求激增,行业景气拐点已现 - 青年人群职业技能培训市场需求井喷,大学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生增多使技能培训市场景气度提升,不同学段毕业生就业数量有差异,高中、大学毕业生就业人群数量增长,初中毕业生就业人群数量减少 [11] - 初中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普高录取率提升,中职招生因升学路径打通保持稳定,初中毕业就业群体大幅缩小 [15][18] - 高中阶段毕业生持续增长,高中扩容带动高考学生增加,2025年高考报名人数达1335万人,近十年年化增幅3.6% [21] - 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下降,大学学位供给增速缓慢,公办学校受财政压力、民办高校受生均指标约束,扩张乏力 [28] - 高中毕业生劳动力人口大增,2024年高中升学率走低,进入劳动力市场人数上升 [30][33] - 大学毕业生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2024年约1060万大学生毕业,多数进入劳动力市场 [36] - 职业技能培训生源集中于高中和大学毕业生,青年人群就业压力显现,利好培训机构 [41] - 职业资质含金量持续提升,人社部和教育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互认机制,多项政策鼓励 [42][45] - 技能培训市场规模近千亿,每年1000万人次培训对应市场规模约800亿元,培训渗透率有提升空间 [48][51][53]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市场化,利好培训标准制定培训企业,评价制度转向市场主导,解决诸多痛点 [57] 分组2:高教办学投入拐点显现,经营效率提升可期 - 职教改革持续深入,办学质量提升成行业主基调,多项政策出台推进教学评估 [59][61] - 办学投入持续增长,近五年维持高位,高教公司加大教师聘用,主营成本和生均经费开支快速上涨 [62][64] - 办学投入增加经营效率受损,毛利、净利增长承压,各高教公司放缓招生,成本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65][69] - 经营效率回落,但回落趋势放缓,各项费用率平稳,ROE受经营净利率下行拖累收缩 [70][75] - 办学质量达标在即,利润率恢复可期,关键指标达标或接近达标,已有公司25年中报现经营效益拐点 [81] - 资本开支见顶,派息恢复可期,办学质量投入接近尾声,资本开支下降,结合现金流分红派息确定性提高 [86] - 关联交易保障长期分红,所得税开支是关键指标,关注高教公司关联交易和所得税率,有效税率高关联交易做实程度高 [87] 分组3:教培行业特许经营,品牌公司扩张提速 - “双减”大幅淘汰学科教培产能,供给出清显著,K9线下、线上学科类教培机构压减率分别为96%、87% [96][102] - 供给收缩,K12学科类教培行业规模大幅下行,“双减”后参培率和人均支出下滑,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双减前的6% [104][108] - 经营牌照重新发放,但数量十分有限,分三个阶段推进监管,获发学科培训牌照机构数量少 [109][111] - 非正规机构产能供给有限,不改变行业供需格局,其产能供给约为双减前的11.2%,扩张能力有限 [112][114] - 素养教培替代学科培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幼小阶段全人教育需求兴起,教培机构丰富产品矩阵满足需求 [118] - 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改革持续推进,幼、小学生素质培训需求兴起,“公民同招”淡化升学选拔机制,学科培训需求下降 [119] - 素质培训市场蓬勃发展,预计到2030年总规模为1.45万亿元,素养培训增长迅猛 [130] - 三大学科素养培训承接学科教培市场空白快速发展,分为人文美育、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三类 [135] - 学科培训机构顺利转型素养培训更有优势,有品牌、师资、老生资源等优势,转型后扩张更有利 [136][141] - 师资,教学点供给充足,素养教培产能扩张速度远高于“双减”前,教师和教学网点供给充裕 [147] - 监管常态化,行业进入牌照经营时代,预计到2030年素养培训市场规模约8252亿元,学科培训机构转型更具优势 [148] 教育行业估值情况 报告给出多家教育公司市值、PE、利润预测及复合增速等估值数据,中概平均利润复合增速29%,美股平均情况较复杂 [150]
直播卷不动了,这家教培巨头转行“打螺丝”?
36氪· 2025-05-21 20:51
公司跨界转型 - 豆神教育成立全资子公司天水智联,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等,显示公司从教培行业跨界进入制造业[1][4] - 公司董事长窦昕透露将推出3款硬件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瞄准"AI自习室"等toB场景[5] - 公司计划推出基于教育场景的AI智能硬件,包括随身智能体、分体式随身智能体、桌面学习机器人等产品,其中"伴学精灵"机器人已设计完毕,预计年内量产[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57亿元,同比下降23.77%,但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334.04%[1][9]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3736.71万元,同比增长68.05%[2] - 管理费用9584.82万元同比下降44.14%,财务费用-2203.51万元同比减少115.24%[9] - 研发费用从2020年1.14亿元降至2024年461.58万元,同比下降88.98%,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降78.16%至99.4万元[10] 业务结构变化 - 直播电商业务收入从2023年4.11亿元(占总收入41.39%)降至2024年2.59亿元(占34.17%),减少37个百分点[2][12] - AI教育业务2024年收入2730.91万元,仅占总收入3.61%[11] - 2024年新设立10家公司,包括豆神智创(人工智能相关)和豆神智能(机器人相关)等[6] 战略布局 - 公司宣布转型为以科技为导向的教育企业,加强AI教育业务布局[10] - 已发布自主研发的"豆神AI"大模型应用,用户量突破20万[6][11] - 与工业机器人企业拓斯达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子公司持股方式布局机器人产业链[6] 运营状况 - 全资子公司中文未来教育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被法院下发《限制消费令》[13] - 董事长窦昕个人抖音账号粉丝256.8万,商品橱窗显示读书卡产品售出8277件[13] - 公司计划将AI录直播产品价格降至极低水平,并扩展至数学和英语科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