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化企赴港上市浪潮涌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5-26 10:17
港股上市趋势 - 近期一批化企加速赴港上市 香港联交所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 为符合资格的A股公司提供"快速审批"通道 [1] - 在全球聚焦中国科技资产重估主线的背景下 A股龙头企业加速港股上市步伐 [1] - 5月20日宁德时代H股在港交所上市 首日收盘报306 2港元 较发行价上涨16 43% [1] 宁德时代IPO表现 - 宁德时代IPO为2023年至今全球最大IPO项目 募集资金逾353亿港元 [1] - 吸引23家基石投资者 包括中石化 科威特投资局等顶尖投资机构 [1] - 创下3个"最":2023年全球最大IPO 过去4年香港最大IPO 有史以来最大赴港上市A股公司 [1] 其他公司上市动态 - 5月12日国恩股份开启境外发行H股并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筹备进程 [1] - 4月22日中伟股份递交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申请 [1] - 3月海辰储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持续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 加快符合资格的A股公司申请审批流程 [2] - 赴港上市能显著提升A股公司在境外市场的融资能力 助力国际市场业务拓展 [2] - 在中美科技博弈升级与国内利好政策共振背景下 港股市场有望成为科技创新产业融资枢纽 [3] 二次上市影响 - 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意味着"二次融资" 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资金 [3] - H股上市定价模型持续优化 利好更多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 [3] - 引入国际化长期投资者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 提升投资者信心 提振公司股价 [3]
当升科技 2025 年一季报分析:量增利稳盈利稳健,关注海外放量及新技术进展
长江证券· 2025-05-23 18: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升科技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19.08亿元同比增25.8%、环比降7.7%,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0.22%、环比大幅增长,扣非净利润0.67亿元同比降36.13%、环比扭亏 [1][3] - 2025Q1正极产品出货同比提升,海外客户占比稳定,铁锂正极和钴酸锂出货积极 [10] - 2025Q1单季度毛利率10.93%同比降3.96pct、环比升0.57pct,四项费用率7.25%同比升0.09pct、环比升1.41pct [10] - 2025Q1末存货13.66亿元同比+47.4%、环比+28.9%,经营净现金流3.61亿元同比转正、环比-19.0% [10] - 2025年三元正极有望因海外客户放量保持较快增速,铁锂业务随储能客户放量增长,钴酸锂因小型数码市场放量或持续增长,整体盈利有望获行业溢价,新技术进展积极,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亿元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础数据 - 当前股价39.53元(2025年5月20日收盘价),总股本50,650万股,流通A股50,597万股,每股净资产26.21元,近12月最高/最低价57.00/26.91元 [5]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总收入|7593|9566|11575|15048| | |营业成本|6653|8358|10089|12914| | |毛利|940|1208|1486|2134| | |营业税金及附加|41|36|47|63| | |销售费用|38|43|51|68| | |管理费用|210|249|281|382| | |研发费用|370|440|506|682| | |财务费用|-110|-137|-97|-44| | |加:资产减值损失|-46|-60|-36|-41| | |信用减值损失|-26|-50|-20|-20|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0|0|0| | |投资收益|25|0|-3|6| | |营业利润|530|611|820|1175| | |营业外收支|6|-10|-10|-10| | |利润总额|536|601|810|1165| | |所得税费用|63|76|103|145| | |净利润|473|525|707|10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2|525|707|1019| | |少数股东损益|1|0|0|1| | |EPS(元)|0.93|1.04|1.40|2.01|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货币资金|6420|7070|7087|8818| | |交易性金融资产|1133|1133|1133|1133| | |应收账款|2329|2464|3006|3997| | |存货|1060|999|1193|1601| | |预付账款|146|159|178|243| | |其他流动资产|784|1563|2165|2782| | |流动资产合计|11872|13387|14761|18575| | |长期股权投资|0|0|0|0| | |投资性房地产|59|59|59|59| | |固定资产合计|3999|4955|5769|5083| | |无形资产|295|367|427|477| | |商誉|23|23|23|23| | |递延所得税资产|131|139|139|139| | |其他非流动资产|743|892|1035|1176| | |资产总计|17122|19822|22213|25531| | |短期贷款|85|1085|2085|3085| | |应付款项|1200|1230|1525|1998| | |预收账款|1|1|2|2| | |应付职工薪酬|134|161|196|252| | |应交税费|15|29|32|41| | |其他流动负债|1338|2050|2454|3273| | |流动负债合计|2774|4557|6292|8650| | |长期借款|0|500|600|760| | |应付债券|0|0|0|0| | |递延所得税负债|44|50|50|50| | |其他非流动负债|611|613|613|613| | |负债合计|3429|5720|7556|1007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167|13575|14130|14930| | |少数股东权益|527|527|527|528| | |股东权益|13693|14102|14657|15458| | |负债及股东权益|17122|19822|22213|25531|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8|1142|1006|1273| | |取得投资收益收回现金|32|0|-3|6| | |长期股权投资|0|0|0|0| | |资本性支出|-865|-1820|-1820|-320| | |其他|35|-4|0|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797|-1824|-1823|-314| | |债券融资|0|0|0|0| | |股权融资|327|0|0|0| | |银行贷款增加(减少)|85|1500|1100|1160| | |筹资成本|-382|-169|-267|-388| | |其他|-84|0|0|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4|1332|833|772| |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747|650|17|1732| |基本指标|每股收益|0.93|1.04|1.40|2.01| | |每股经营现金流|3.15|2.26|1.99|2.51| | |市盈率|43.24|38.17|28.33|19.66| | |市净率|1.55|1.47|1.42|1.34| | |EV/EBITDA|18.90|13.81|10.85|8.18| | |总资产收益率|2.7%|2.8%|3.4%|4.3%| | |净资产收益率|3.6%|3.9%|5.0%|6.8%| | |净利率|6.2%|5.5%|6.1%|6.8%| | |资产负债率|20.0%|28.9%|34.0%|39.5%| | |总资产周转率|0.44|0.52|0.55|/| [14]
当升科技(300073):2025年一季报分析:量增利稳盈利稳健,关注海外放量及新技术进展
长江证券· 2025-05-23 16: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升科技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19.08亿元,同比增25.8%,环比降7.7%;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0.22%,环比大幅增长;扣非净利润0.67亿元,同比降36.13%,环比扭亏。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亿元,继续推荐 [2][4][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情况 - 2025Q1正极产品出货同比提升,海外客户占比稳定;铁锂正极出货同比放量,钴酸锂出货积极,订单源于海外客户和铁锂产能释放 [11] - 展望2025年,三元正极有望因海外客户放量保持较快增速;铁锂业务随储能客户放量积极增长;钴酸锂因小型数码市场放量或同比持续增长 [11] 盈利情况 - 2025Q1单季度毛利率10.93%,同比降3.96pct,环比升0.57pct;四项费用率7.25%,同比升0.09pct,环比升1.41pct [11] - 三元正极业务单吨盈利调整归因于价格和资源品价格波动;铁锂表观单吨盈利承压,经营性单吨盈利环比基本持平 [11] - 海外客户放量和金属涨价有望推动三元单吨盈利向好,铁锂匹配大客户放量支撑盈利改善,整体盈利有望获行业溢价 [11] 其他财务情况 - 2025Q1末存货13.66亿元,同比+47.4%,环比+28.9%;经营净现金流3.61亿元,同比转正,环比-19.0%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总收入|7593|9566|11575|15048| | |营业成本|6653|8358|10089|12914| | |毛利|940|1208|1486|2134| | |营业税金及附加|41|36|47|63| | |销售费用|38|43|51|68| | |管理费用|210|249|281|382| | |研发费用|370|440|506|682| | |财务费用|-110|-137|-97|-44| | |营业利润|530|611|820|1175| | |利润总额|536|601|810|1165| | |所得税费用|63|76|103|145| | |净利润|473|525|707|10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2|525|707|1019| | |少数股东损益|1|0|0|1| | |EPS(元)|0.93|1.04|1.40|2.01|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货币资金|6420|7070|7087|8818| | |交易性金融资产|1133|1133|1133|1133| | |应收账款|2329|2464|3006|3997| | |存货|1060|999|1193|1601| | |预付账款|146|159|178|243| | |其他流动资产|784|1563|2165|2782| | |流动资产合计|11872|13387|14761|18575| | |长期股权投资|0|0|0|0| | |投资性房地产|59|59|59|59| | |固定资产合计|3999|4955|5769|5083| | |无形资产|295|367|427|477| | |商誉|23|23|23|23| | |递延所得税资产|131|139|139|139| | |其他非流动资产|743|892|1035|1176| | |资产总计|17122|19822|22213|25531| | |短期贷款|85|1085|2085|3085| | |应付款项|1200|1230|1525|1998| | |预收账款|1|1|2|2| | |应付职工薪酬|134|161|196|252| | |应交税费|15|29|32|41| | |其他流动负债|1338|2050|2454|3273| | |流动负债合计|2774|4557|6292|8650| | |长期借款|0|500|600|760| | |应付债券|0|0|0|0| | |递延所得税负债|44|50|50|50| | |其他非流动负债|611|613|613|613| | |负债合计|3429|5720|7556|1007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167|13575|14130|14930| | |少数股东权益|527|527|527|528| | |股东权益|13693|14102|14657|15458| | |负债及股东权益|17122|19822|22213|25531|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8|1142|1006|1273| | |取得投资收益收回现金|32|0|-3|6| | |长期股权投资|0|0|0|0| | |资本性支出|-865|-1820|-1820|-320| | |其他|35|-4|0|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797|-1824|-1823|-314| | |债券融资|0|0|0|0| | |股权融资|327|0|0|0| | |银行贷款增加(减少)|85|1500|1100|1160| | |筹资成本|-382|-169|-267|-388| | |其他|-84|0|0|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4|1332|833|772| |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747|650|17|1732| |基本指标|每股收益|0.93|1.04|1.40|2.01| | |每股经营现金流|3.15|2.26|1.99|2.51| | |市盈率|43.24|38.17|28.33|19.66| | |市净率|1.55|1.47|1.42|1.34| | |EV/EBITDA|18.90|13.81|10.85|8.18| | |总资产收益率|2.7%|2.8%|3.4%|4.3%| | |净资产收益率|3.6%|3.9%|5.0%|6.8%| | |净利率|6.2%|5.5%|6.1%|6.8%| | |资产负债率|20.0%|28.9%|34.0%|39.5%| | |总资产周转率|0.44|0.52|0.55|0.63| [17]
盟固利(301487) - 2025年5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20:27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公司构建双碳体系,规划特色双碳推进路线,获ISO14067、ISO14064及ISO14021等认证,通过SBTi的1.5℃短期目标、长期净零目标两项审验,在CDP 2024年度评级获B级评价 [3] 产品质量把控 - 2024年质量管理全面升级,从8个维度策划实施年度质量改善规划,运用六西格玛、QCC等方法,开展质量活动,关键质量指标超额达成,依托CNAS实验室认可的检测中心助力研发创新 [4] 投资并购策略 - 投资并购策略为产品横向发展及上游原材料端布局 [4]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围绕“精益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三化融合理念,升级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工艺,优化关键设备,降低能耗,提升设备综合效率,开发BI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工艺知识库 [5] 补锂剂产品 - 补锂剂产品具备不可逆容量高、pH残碱低、空气稳定性优的特点,已完成中试工艺定型,正进行客户推广 [5] 市场竞争应对措施 - 聚焦强化产品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提升性能、降本增效,部分产品差异化发展,重视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5] 未来目标 - 以技术创新驱动和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为核心竞争力,构建多元化材料体系与低碳化产业生态,聚焦核心材料研发,强化成本优势,延伸产业链,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矩阵 [6][7]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NCA产品具备高体积密度、高功率续航、高安全性能,已与下游客户联合开发,应用于高端小动力、人形机器人领域 [8] 市值管理 - 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择机开展回购增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并购等方面开展市值管理,投资并购对产品横向及上游项目寻源调研 [9] 原材料价格波动应对 - 建立原材料价格市场动态监控机制,优化采购策略与供应商管理体系,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9][10] 业务发展情况 - 主要业务为研发、生产及销售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布局储备前瞻材料,钴酸锂覆盖全电压平台,三元正极材料多系列研发生产,前瞻材料推进多种先进材料研发 [11] 行业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100万辆,渗透率达23.2%,中国销量预计达1610万辆,渗透率有望超50%;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达12.7亿部,笔记本电脑出货量预计达1.83亿台,增长4.9%,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3.9%,预计销售约5.59亿部;全球电动工具产量预计达4.01亿台,带动27GWh新能源电池需求;2032年全球消费类电池需求将达280GWh;国内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量预计增长至420.53万吨 [12][13] 股份回购计划 - 综合考虑经营业绩、股价、现金流等因素,审慎适时考虑股份回购事宜 [13] 行业整体业绩 - 2024年A股锂电池正极材料11家主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降或亏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10%至71.48%,6家连续2年亏损,其他5家扣非净利润下降4.06%至647.00%,公司经营业绩符合行业整体情况 [13] 固态电池应用 - 固态电池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领域 [14] 技术研发布局 - 以“创新驱动为核,技术引领前行”为理念,形成“三代叠加”科技创新战略,搭建创新型平台,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组织,推行IPD产品开发机制 [15] 盈利增长点 - 下游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领域需求增长,新产品新客户开拓带动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带来盈利增长 [15] 合作关系 - 公司未与中科院物理研究院合作 [15] 生产订单情况 - 2025年在多个产品线上技术和产量突破,NCA产品销量好,生产订单稳定充足 [15] 固态电解质布局 - LATP固态电解质产品完成技术定型并通过头部企业材料认证,有望应用于多领域,同时研发储备更高电导率的电解质技术 [15][16] 本期盈利水平 - 2024年度产销量增加,但营业收入因产品价格下降下降,净利润因原材料价格、竞争、减值准备、研发费用等因素下降,出现业绩亏损 [16] ESG治理 - 2025年启动ESG工作,将治理理念融入决策流程,打造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 [16]
ST合纵(300477) - 300477ST合纵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等20250519
2025-05-19 15:42
行业前景 - 锂电池正极材料板块所处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今年下半年有望达供需平衡,需求端增速高,公司看好未来发展前景 [1] - 因人工智能、新能源发展,电力行业处于历史最好阶段,未来5 - 10年有望持续景气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982.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33%;营业利润 - 114,075.17万元,同比下降3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63,124.96万元,同比上升1.88% [2] 子公司情况 天津茂联 - 2024年4月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因资金短缺、行业未回暖暂时停工停产,截至目前未复产,后期将根据资金和行业情况安排发展规划 [3] -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经营状况持续向差,不及预期,公司正寻求解决办法改善其资产质量 [4][5] - 与朱某某控制公司存在仲裁案,朱某某涉嫌侵占资产已被立案侦查,案件正在刑事侦查中 [5] 其他子公司 - 除天津茂联外,其他子公司经营正常,经营业绩关注公司定期报告 [5] 营收萎缩原因 - 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规模萎缩,主要因天津茂联2024年下半年暂时停产,致同期营收减少 [3] 市值管理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围绕发展战略,通过优化合规治理、稳健发展经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式开展工作 [3][7]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电力板块受益于电网升级改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装备能效和智能化需求显著,有助于驱动业绩增长 [5] - 锂电池正极材料板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较大需求,有助于驱动业绩增长 [5] 现金流与停产情况 - 公司现金流偏紧,除天津茂联外其他子公司都在生产经营 [5] 湖南云松欠款 - 公司持续跟进并督促湖南云松股东尽快支付1.3亿剩余回购款,针对其他风险警示涉及事项每月披露进展公告 [6][7] 2025年经营规划 - 今年磷酸铁价格回升,行业略有回暖,公司通过技改、供应商优化、提高人效等措施降低成本,看好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7] 股价相关 - 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提示投资者理性分析、注意投资风险,将围绕发展战略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7]
丰元股份(002805) - 2025-003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18:58
公司经营与产能规划 - 公司经营数据关注定期报告,将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客户合作提高产能利用率 [2] - 在建磷酸铁锂产能 7.5 万吨,2025 年底形成 30 万吨产能,会根据行业和需求调整规划 [2] 客户合作情况 - 与大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协议履行对财务和经营成果影响不确定,若履行将产生积极影响并强化公司优势 [3] 行业趋势看法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带来空间,公司将推动该领域高质量发展 [3]
丰元股份(002805) - 2025-002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8:16
证券代码:002805 证券简称:丰元股份 化,在产能建设实施过程中对规划进行实时调整。感谢您的关 注和支持。 3、向锂能全面转型是否成功?贵司锂能的发展前景如何? 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2 | 投资者关系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业绩说明会 | | --- | --- | | 活动类别 | □媒体采访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其他 | | 参与单位名称 | 通过全景网以网络远程方式参与公司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的 | | 及人员姓名 | 广大投资者 | | 时间 | 2025 年 5 月 9 日(星期五)15:00-17:00 | | 地点 | 全景•路演(https://rs.p5w.net/) | | 上市公司接待 | 赵晓萌(董事长)、邓燕(董事/总经理)、周世勇(独立董 | | 人员姓名 | 事)、庞林(财务总监)、倪雯琴(董事会秘书) | | | 为了更好地与广大投资者进行交流,使投资者能够进一步 | | | 了解公司情况,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9 日(星期五)15:00-17:00 | | | 在全 ...
内外政策施压叠加供需调整,锂电正极材料行业加速技术升级与产业链整合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5-06 11:07
行业政策 - 国内政策优化产能布局和节能降碳改造,严格行业准入并加强智能监管,高耗能、低水平产能加速出清 [3][4] -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新建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 - 2024年6月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新增碳足迹核算要求并强化资源回收设计 [3] - 2025年2月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多维度规划锂电池产业升级路径 [4] - 国际政策趋严,欧盟《新电池法案》实施碳足迹披露等强制性要求,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限制中国供应链占比 [5] - 美国对华锂电池关税持续升级,动力电池综合关税已达132.4%,企业合规成本压力攀升 [5] 主要行业指标 - 2024年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329.2万吨,同比增长32.9%,磷酸铁锂占比73.7%,三元材料占比19.5% [7][8] - 磷酸铁锂出货量同比增长48.2%,受益于成本及安全优势;三元材料出货量同比下滑3.2%,受需求疲软与贸易壁垒影响 [7][8] - 2024年正极材料行业总产值2,096.2亿元,同比下滑34.9%,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加剧 [9] - 磷酸铁锂产能470万吨,产量230万吨,开工率50%;三元材料产能利用率仅40%,低端同质化产能挤压价格空间 [1][8] - 行业集中度松动,磷酸铁锂CR5为56%,CR10为75%;三元材料CR10中容百科技市场份额近20% [9] 产业链情况 - 上游镍、钴、锂资源高度依赖进口,锂价2024年低位震荡,钴价受刚果(金)出口暂停影响反弹 [10][11] - 下游动力电池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磷酸铁锂占比74.6%,三元电池占比25.3% [12]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69.8GWh,同比增长64.9%,中国企业占比93.5%,需求激增推动正极材料应用 [13] - 消费电子需求稳定但高端化显著,锂电池向电动工具、低空经济等领域渗透 [13]
富临精工(300432):24年扭亏为盈 看好多业务共振
新浪财经· 2025-05-02 08:5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4年报与25年一季度业绩公布,虽25Q1业绩因汽零毛利率下滑低于预期,但看好铁锂盈利改善、汽零业务稳增、机器人零部件推进合作,多业务共振赋能长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1] 业绩表现 - 24年收入84.70亿元,同比+47.02%;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扭亏;25Q1收入26.97亿元,同比/环比80.30%/4.22%;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环比+211.85%/+43.71% [1] - 24年/25Q1公司毛利率12.39%/10.12%,同比+6.93/-2.92pct;24年/25Q1期间费用率同比-2.01/-3.19pct,净利率同比+14.87/2.17pct [2] 业务情况 锂电正极材料业务 - 24年锂电正极材料营收48.29亿元,同比+71.99%,毛利率为3.89%,同比+20.76pct,出货量达12.6万吨,同比+179% [2][3] - 产品凭借优异技术性能指标,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后续有望持续带来业绩增量 [3] 汽零业务 - 24年汽零营收36.41亿元,同比+23.28%,毛利率为23.66%,同比-2.82pct [2] - 24年新能源汽车增量智控部件的电驱动系统和智能热管理业务获多家车企新定点并批量交付,开始快速放量贡献业绩 [4] 机器人业务 - 机器人关节部件机电一体化专线正在调试中,在原有合作客户基础上,积极拓展适配多家主机厂机器人客户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考虑新建产能爬坡,下调25 - 26年归母净利润假设为9.58亿元/14.12亿元,分别下调26.49%/17.98%,预计27年归母净利润为18.98亿元,25 - 27年CAGR为68%,对应EPS为0.78/1.16/1.55元 [5]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两块业务25年43.5x/26.3x PE,目标价26.77元 [5]
稳中求胜、危中思变,逆境突围,锂电正极龙头王者归来
鑫椤锂电· 2025-04-30 16:32
公司动态 - 当升科技位于芬兰的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于2025年4月29日正式动工,成为首家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的中国锂电正极材料企业[1] 财务表现 - 2020-2023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1.6倍,营业收入增长3.8倍,归母净利润增长超4倍[3] - 正极出货量复合增长率37.74%,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68.1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70.96%[3] - 2023年净利润超过全球前五同行企业净利润之和[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恢复同比增长,结束2年下行周期[20] 技术实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共计16.38亿元,占营业收入约4%,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上市企业首位[6]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2项,正在申请专利482项[6] - 2022年推出超高镍无钴、新型富锰正极等多款新型电池材料产品[6] - 在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固态锂电材料等领域拥有完整技术布局[6] 生产基地 - 江苏基地拥有国内首条全自动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7] - 常州基地建成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智能制造生产线[10] - 攀枝花基地实现"零碳工厂"标准,单线产能和自动化水平行业领先[10] - 芬兰基地将打造智能化生产基地2.0版本[13] 客户与市场 - 国际客户占比最高达70%,客户包括LG新能源、SK on、特斯拉等全球锂电巨头[14] - 2025年与LG新能源、SK on签署20万吨高端三元材料长期供货协议[14] - 2024年磷酸铁锂销量超3万吨,同比增长超10倍[16] - 攀枝花基地磷酸锰铁锂产能规划达30万吨/年[16] 战略布局 - 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2.7%,美国达20%,公司前瞻布局芬兰生产基地[17] - 通过并购中鼎高科实现"材料+装备"双轮驱动,开发智能制造视觉检测系统[19] - 在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富锂锰基、钠电正极材料等领域完成技术卡位[20]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8.4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74.6%[16]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市场份额45%,需求超1,500GWh[16] - 储能领域磷酸铁锂预计市场份额超85%,需求超1,000GWh[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