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4-27 06:56
人口增长数据 - 贵阳、长沙、南昌2024年末常住人口分别增加19.96万人、10.39万人、10.22万人 [1] 产业发展与人才吸引 南昌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亿元及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突破2500亿元,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50强城市 [1] - 建立市级及以上科技研发平台798个(国家级9个,省级267个),进入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名单 [1] - 累计兑现人才补贴超40亿元,惠及29万人次,2024年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等三项人才相关荣誉 [5] 贵阳 -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重点发展六大产业(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等)及数字经济、低空经济 [2] - 形成完整大数据产业链,吸引华为、腾讯等企业入驻 [2] - "千园之城"建设完成1025个公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格局 [7] 长沙 - 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六位,拥有六大千亿元级制造业集群,培育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进七大工程加速创新生态形成 [3] - 打造"五区融合"创新生态圈,布局青年创业空间,未来5年将建成超100公里健身步道和50处社区体育公园 [6] 人才政策 贵阳 - 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提供中专毕业落户、7-30天免费住宿等政策 [4] 长沙 - 青年人才驿站提供4天3晚免费住宿,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等系列政策支持创新创业 [4] 南昌 -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展"百场校招"等活动,年均目标吸引10万人才 [5] 城市环境优化 - 南昌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80.8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良率居中部省会第一 [6] - 长沙计划完善托育设施、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缓解青年家庭压力 [6] - 贵阳在城市更新中融入智慧社区、文化记忆等理念 [7]
财联社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融资总额约144.10亿元环比增加194.86% 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活跃度居前
快讯· 2025-04-26 11:34
据创投通数据显示,本周(4.19-4.25)国内统计口径内共发生79起投融资事件,较上周65起增加 21.54%;已披露的融资总额合计约144.10亿元,较上周48.87亿元增加194.86%。从投资事件数量来看, 先进制造、 医疗健康、集成电路、 新材料、 人工智能等领域较活跃;从融资总额来看,集成电路披露 的融资总额最多,约96.20亿元。长江存储母公司长控集团获新一轮约94.2亿元融资,引入 养元饮品、 农银投资、建信投资、交银投资、中银 资产、工银资本、谢诺辰途、招银国际资本、上海国有资产经 营有限公司、海通创意资本、允泰资本、中网投等多家机构,为本周披露金额最高的投资事件。 ...
2025英国创新报告:英国工业在全球智能化背景下的创新表现
"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 " 关注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类向欧米伽点演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将不定期推荐和发布世界 范围重要科技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研究。( 点击这里查看欧米伽理论 ) 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科技浪潮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标尺,是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 步的根本动力。刚刚过去的几年,世界经历了诸多挑战,从全球疫情到地缘政治紧张,再到气候变化的严峻考验,这一切都使 得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关于如何通过创新保持韧性、抓住机遇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 (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 IfM) 旗下的剑桥工业创新政策小组 (Cambridge Industrial Innovation Policy, CIIP) 于2025年3月发布了最新的《英国创新报告》。这份报告并非仅仅是数据的罗列,它更像是一 次对英国创新生态系统和工业表现的深度"体检",旨在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国际比较,为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以及所有关心英 国未来发展的人们,提供一个清晰、客观的参照系。 这份报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传统创新报告常 ...
与创新者对话,从「上新」到「未来」
36氪· 2025-04-10 21:19
广交会新品发布活动 - 广交会通过新品发布会聚焦热点话题、前沿领域和细分行业,传播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新趋势[2] - 本届广交会新品发布活动推出4种发布形式,合计约400场,提高新品曝光度和企业关注度[3] - 新品发布活动涵盖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可能为企业打开全新未来[3] 中国智造实力展示 - 广交会新品发布活动展示中国从"制造"向"智造"的创新实力[4] - 36氪首次参与广交会新品发布活动,打造线上圆桌对话直播专场[4] - 圆桌嘉宾覆盖品牌战略、产品研发、商业落地全链路,分享创新经验与趋势预判[4] 创新方法论探讨 - 直播专场以"创新方法论"为主线,探讨产品力重构、品牌破圈密码和全球化新范式[4] - 围绕"先进制造"和"家居消费"两大主题展开,揭示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4] - 通过案例拆解挖掘可复用的创新框架,预见未来商业图景[4] 商业对话价值 - 商业对话从"展品"到"场景",从"交易"到"生态",为企业打开全球市场战略之门[5] - 直播内容将在36氪多个平台同步播出[6]
麦肯锡全球并购报告:并购浪潮终于到来?
麦肯锡· 2025-04-09 15:52
并购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并购市场将进入上升轨道,交易回报有望显著提升 [1] - 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全球经济韧性增强,资本成本下降,估值回归正常水平 [2] - 企业资产负债表稳健,非金融企业闲置现金高达7.5万亿美元,积压需求待释放 [2] - 银行、生命科学、石油天然气、科技及先进制造等行业通过并购获取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2] 并购策略与回报 - 程序化并购策略(每年多次中小型收购)年超额股东总回报中位数达2.3%,回报最高且风险最低 [3] - 2024年全球并购交易额增长12%至3.4万亿美元,交易数量增长8%至7784宗,平均交易价值增长4%至4.43亿美元 [7] - 中型交易(10亿至100亿美元)占比从41%升至46%,成为最受青睐类型 [7] 私募股权作用 - 私募股权未投放资本达2万亿美元,2024年平均退出持有期创8.5年新高(较2007年4.1年翻倍) [4] - 2020-2023年美国私募基金资产增长34%至28万亿美元,基金数量增长60%至超10万只 [4] 行业表现 - 2024年并购最活跃的三大行业为能源与材料、TMT(电信/媒体/科技)及金融服务,合计占比60% [8] 区域市场动态 - **美洲**:2024年交易额增长12%至1.8万亿美元,交易量增长9%至2763宗,平均交易价值增至6.48亿美元 [10] - **欧非中东**:交易额增长15%至8.45亿美元,私募股权占比从25%升至29%,但交易额仍低于20年均值18% [11] - **亚太**:交易额增长10%至7970亿美元,中国并购活动减少45%,澳大利亚/新西兰因矿业交易成资本流入重点 [12] 未来并购能力建设 - AI可优化交易筛选,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潜在标的并加速决策 [15] - 小型并购可降低风险并提升灵活性,尤其在不确定性环境中 [16] - 强化尽职调查和协同效应挖掘(包括收入与组合协同)是价值创造关键 [17][18] - 整合阶段需平衡速度与业务连续性,利用AI优化优先级并保留关键人才 [20] 并购驱动转型 - 并购可作为企业深度转型催化剂,重塑市场结构或行业排位 [21]
2025年亚太私募股权年鉴—中国市场聚焦2025
德勤· 2025-04-07 15: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在估值回调、地缘政治震荡与IPO退出低迷的环境中经历调整和转型,进入全新市场周期,从业者以务实韧性应对挑战,重写游戏规则 [6][12] - 募资环境严峻,国资及政府引导基金成主要资金来源,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增加在华投资;投资总量小幅萎缩,资本向政策支持行业聚集;退出渠道多元化,IPO退出收窄,并购退出受政策利好有望完善 [6][7][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概览 - 行业从业者在逆风环境中以务实韧性前行,投资氛围在谨慎与坚定间平衡,有限合伙人投资更具选择性,战略性资本涌入“国家战略优先级”赛道,普通合伙人调整策略适应新形势 [6] - 募资环境严峻,新备案基金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人民币投资者尤其是国资背景基金管理人和政府引导基金成主要资金来源,弥补外资撤离空缺 [7] - 国内市场下行,但部分高科技行业企业融资活跃,市场化专业投资机构探索全球扩张对冲风险 [8] - IPO市场低迷,传统退出渠道收紧,市场对并购等其他退出渠道需求增强,政府出台利好政策支持并购整合,并购市场有望迎来机遇 [10] - 中国并购交易潜在标的数量提升,是政策、经济及市场因素共振结果,反映产业调整与资本策略转型趋势 [11] 市场洞察 2024年中国PE/VC市场募资情况 - 募资形势严峻,总量明显下降,新备案基金数量4143支,同比降44%,规模2690亿元,同比降30%;存续基金数量增加,规模基本持平,管理人数量减少,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向头部汇集 [14] - 完成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同比下降,99%为人民币基金,外资基金投资者态度更谨慎,部分减少在华长期布局 [20] - 国资及政府引导基金LP成主要资金来源,出资笔数和金额增长,资金集中度上升,还与美元基金GP开展合作,国资背景GP在募资规模上占优势 [24][25] -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增加在华业务和投资活动,改变投资策略,由被动投资转为主动出击,带动被投企业拓展业务 [31] 2024年中国PE/VC市场投资情况 - 投资总量小幅萎缩,VC交易保持活跃,近四年交易数量占比超76%,交易金额占比超五成,大额交易多有产业资本参与 [36] - 投资机构对高风险行业兴趣降低,资本向政策支持行业聚集,半导体行业获投超1300亿元,先进制造领域交易数量和金额显著增长 [41] - 国际资本投资低迷,人民币交易占94%,国资背景投资机构交易金额占比超五成,市场形成国资主导、资金涌向政策导向行业的新格局 [42] 2024年中国PE/VC市场退出情况 - 股权投资机构探索多元化退出渠道,2024年376支私募基金并购退出,数量增23%,回笼金额降9%;退出案例同比降6.3%,IPO退出案例数量占比降至36%,其他退出渠道拓宽 [49] - 2024年227家中国企业上市,A股IPO企业数量大幅下滑68%,港股相对稳定,美股增长76.5%;全球市场IPO募资额降63%,A股单均募资额降41%,港股涨83%,美股以微型IPO为主 [54] - 2024年具PE/VC背景上市中企133家,较2023年降51%,PE/VC渗透率降至58.6%,但各主要板块渗透率多有提升,PE/VC仍是初创企业重要扶持力量 [55] - 具PE/VC背景上市中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行业,各市场对拟上市中企行业偏好不同 [56] - 2024年系列并购利好政策出台,多地国有资本及政府引导基金成立并购基金,有望完善并购退出渠道,形成资金良性循环 [57] 附录 - 列出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新募集人民币基金和外币基金信息,包括基金名称、管理人、类型、规模和简介 [62][63] - 列出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十大投资交易和十大退出交易信息,包括目标公司、交易日期、类型、投资方、行业和规模 [64][65] 德勤方法 - 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不透明,建立单一可信数据源有挑战,《德勤亚太私募股权年鉴——中国市场聚焦》克服数据难题,对市场深入分析,聚焦大中华地区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交易及退出活动 [66] 德勤中国私募股权行业服务组 - 介绍德勤中国私募股权行业服务组主管合伙人陈康勤信息 [68]
坚定牛市逻辑,张忆东最新分享:每一次港股行情的波折,都是立足中期的布局好时机
张忆东策略世界· 2025-03-26 18:29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领域突破确立中国牛市主升浪,港股指数未来或震荡向上,当前港股资产仍具战略配置价值,每次港股行情波折都是中期布局优质资产的好时机,投资应坚定牛市逻辑,不追高,抓住AI科技行情核心资产 [3][4][5][9] 张忆东过往观点及市场表现 - 2024年3月最早发布看多港股报告《港股的春天》,7月明确建议看多港股,9月后港股与A股飙升 [2] - 2025年1月判断春节前后迎来主升浪,春节后中国科技股重估,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38% [2] 本轮牛市主线 - 技术突破型科技牛市是主线,DeepSeek崛起使AI竞争延展到应用端,中国在制造业、内需市场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方面有优势,AI应用将提升各行业效率并落地商业模式 [11][12][13] - 乐观情形下,中国科技资产中最牛公司或迎8年朱格拉周期;悲观情形以90年代美国互联网为例,缺乏商业模式会致行情泡沫破灭,悲观情形也能延续数年 [14][15][16] - 预计明年中国大模型渗透率超50%,将迎来AI应用浪潮爆发 [18][19] 政策面与宏观经济 -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科技创新民企迎来发展春天,发展新生产力是今年经济基本面亮点 [22] - 今年宏观经济总体平稳,房地产旧动能阵痛期缓解,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租金回报率超无风险收益率,预示房价企稳和房地产产业链企稳 [23][24][25] - AI新动能带来经济结构性亮点,人民群众信心恢复提振新兴消费,新兴消费包括文化、情绪、AI、养老育幼等消费,90后、00后是新消费增长驱动力量 [26][27][28] 港股估值框架 - 部分投资者因过去四年熊市思维有恐高情绪,互联网龙头估值回到过去四年高点,但处于过去15 - 20年低位 [31][32][33] - 当前AI处于技术扩散期,传统估值指标解释力不足,应关注AI科技渗透率、研发资本开支和应用场景变现,淡化回购和分红 [34][35][36] - 随着AI技术落地,民企科技龙头成长性将恢复,估值将重塑,后续应关注研发费用和应用场景落地,恒生科技部分龙头公司估值合理甚至偏低,港股估值框架可能回到成长股逻辑 [37][39][40] 资金面 - DeepSeek打破美国例外论,中美优质资产风险溢价将相向而行,中国股市包括港股迎来内资和外资再配置窗口 [42][43][44] - 中国150万亿居民储蓄处于有效资产荒,权益型资产将成居民资产配置宠儿,港股性价比高率先受益,政策引导社会财富向权益市场再配置 [45][47][48] - 外资对中国资产再配置是缓慢复苏过程,外部风险因素影响节奏,但最终外资配置取决于中国资产基本面,非美外资可能持续增加配置 [55][56][59] 牛市主升浪节奏 - 2025年牛市进入主升浪,是震荡向上走势,科技牛是主线,带动各行业效率提升,支撑新兴消费,也给传统龙头和高股息资产带来机会 [62][63][64] - 短期3 - 4月,追高资金亢奋,面临获利回吐压力,换手率和卖空成交占比反映短期情绪偏高,4月海外不确定性易引发调整,调整对中期行情有利 [6][7][71] - 关注业绩期后利多出尽等待期,下一个向上突破节点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和国内政策,短期处于主升浪冷静期或第一段震荡调整期 [77][78] 投资建议 - 节奏上不追高,坚定牛市逻辑,关注节奏,立足基本面,抓住AI科技行情核心资产,如“ATM”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10][94] - 淡化指数,寻找广义AI链条最牛公司,关注机器人相关产业链龙头、受益于AI渗透率提升的行业龙头、AI赋能的生物医药、教育、金融等领域 [95][97][99] - 2025年红利资产从低波红利和纯债逻辑转向可转债思路,关注运营商、国企和香港本地地产股龙头 [103][104]
57.91亿元资金流向:先进制造赛道吸金超10亿元,蔚来能源完成25亿元战略融资|21私募投融资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14:39
投融资规模与趋势 - 3月17日—3月23日PE/VC领域投融资总规模为57.91亿元,较前一周百亿元规模回落 [1][3] - 蔚来能源单笔战略融资达25亿元,占本周总融资规模的43% [1][34] - 人民币融资案例24起,披露金额超57.19亿元,美元融资1000万美元 [4] 行业分布与重点赛道 - 先进制造赛道完成6笔融资,披露金额超10.1亿元,芯片半导体赛道5笔融资超3.6亿元 [5][6] - 医疗健康领域医疗器械完成2笔融资,生物技术、医药、信息技术各1笔,福沃药业B+轮融资1亿元 [8][15] - 科技与制造领域东勤科技获7.2亿元战略融资,魅杰光电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 [8][43] 地域分布与活跃地区 - 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分别完成7笔、6笔、5笔融资,为最集中区域 [7][9] - 武汉禹工、福沃药业等湖北企业获融资,显示区域科创投资活跃 [16][26] 机构动态与代表案例 - 宁德时代本周最活跃,独家投资蔚来能源25亿元及地上铁F轮融资 [10][31][34] - 国资背景机构密集参与,如武汉光谷科创基金领投福沃药业,亦庄国投投资普瑞顺祥 [15][14] - 头部创投机构如元禾控股、深创投联合投资舜云科技近亿元B轮融资 [37] 技术创新与细分领域突破 - 人形机器人领域松延动力获超亿元A+轮融资,产品具备高动态动作能力 [20] - AI4S领域深度原理完成亿级Pre-A轮融资,聚焦材料化学AI技术产业化 [40] - 半导体设备商魅杰光电获近2亿元融资,覆盖晶圆量检测四大产品矩阵 [43] 早期项目与新兴技术 - 水导激光技术企业武汉禹工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拓展多工业领域应用 [26] - 光子芯片企业东运芯矿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建设量子实验室加速产业化 [45] - 光谱共聚焦技术商楚光三维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瞄准半导体检测市场 [46][47]
新型城镇化系列之区域一体化篇:区域一体化的主线思路、建设进展及未来机遇
招商银行· 2025-03-14 22: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核心观点 - 区域一体化进入新阶段,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关键突破口,围绕大型城市转型和中小城市提速推进同城化,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场要素和公共服务五个维度共建共治 [3][22] - 不同都市圈一体化进展不一,基础设施和产业协同布局力度大,生态环保合作有序,市场要素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偏慢 [4] - 未来五年区域一体化建设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大都市圈将以“重大项目、重大机制、重大平台”为抓手推进纵深发展,为银行区域深耕带来新机遇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区域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 空间尺度上,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是关键突破口,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政策发力方向和城镇化发展实际,未来五年围绕大型城市转型和中小城市提速推进同城化 [23][29][31] - 实施内容上,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场要素和公共服务五个维度共建共治,形成“硬联通”“软联通”双轮驱动,各维度要点不同 [38][40][41] 主要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进展与趋势 - 基础设施:交通互联先行,路网密度和轨道交通发展良好,但部分城市仍有提升空间;民生保障类设施总体优于全国,但少数中西部都市圈存在短板;未来新基建是布局重点 [46][47][54] - 产业发展:呈现圈层化扩散,中心城市外溢辐射作用增强,产业梯度转移和集群共建势头强劲;未来产业创新协同将带来新动力 [60][63][70] - 生态环保:治理水平有所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较高,绿化环境优化,但大气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区域联防联治是主攻方向 [71][74][78] - 市场要素: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资本、技术要素流通加快,但要素流动壁垒约束突出,多数都市圈仍处于要素向中心集聚阶段;未来区域统一市场建设将提速,头部都市圈将加大先行先试力度 [83][89][90] -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均等化水平有所提升,但部分都市圈存在结构化错配问题,公共服务资源与人口密度不匹配、内部不均衡;需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短板 [95][103][104] 关键推动路径及我行机遇 - 重大项目:作为区域一体化“硬联通”主要内容,投资规模巨大,未来基础设施升级与新基建是发力重点 [105][108] - 重大机制:城市治理机制迎来变革,智慧城市建设加速,跨区域协同机制逐步完善 [109] - 重大平台: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产业合作等重大平台建设落地,围绕堵点难点发力,推进信息共享和要素流通 [110]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致富证券· 2025-03-12 14: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致力于维护美国投资环境并保护其免受外国投资威胁,虽不具法律强制性,但会使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与融资面临更严格审查与控制,短期经济影响有限,后续需关注外资二级市场流动变化 [1][7][8][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备忘录主要内容 - 欢迎盟友和伙伴国家对美投资,保持开放投资环境以发展新兴技术,制定“快速通道”程序促进特定盟国和伙伴投资,加快超 10 亿美元投资的环境审查,停止对外国对手投资使用“缓解”协议,欢迎外国人被动投资 [2] - 限制外国对手国家对美投资,加强科技封锁,保护敏感设施附近农田和房地产,限制其获取敏感技术人才和业务,扩大 CFIUS 职权范围 [3] - 审查是否暂停或终止 1984 年《美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公约》 [5] - 减少美国人投资外国对手,阻止美企和投资者投资推进中国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行业及中国军工部门,考虑扩大投资限制领域和类型 [6] 对备忘录的理解 - 总统备忘录是行政指令,形式灵活,用于指导联邦政府机构政策执行,不具法律强制性,不代表中美双向投资政策实质性变化,预计短期内不影响外国资金对中国资产判断 [7] 备忘录影响 - 备忘录矛头主要针对中国,未来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与融资可能面临更严格审查与控制,尤其在关键技术领域 [8] - 近年 CFIUS 强化对关键技术领域交易审查,市场资源配置“去科技化”,资本向非敏感领域转移,备忘录对高科技领域限制与现状无本质差异,难有超预期影响 [9][10] - 中美在前沿领域制度性博弈将持续深化,国内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可能遭遇非市场性准入障碍,需区分政策象征意义与实际约束力 [10] - 备忘录使跨境资本在我国资本市场双向流动面临政策不确定性,需关注国际指数成分股调整、中概股审计监管等议题,但潜在风险转化为实际约束尚需时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