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一天两发,商业航天高景气延续,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发射节奏全面提速;智元机器人OmniHand2025系列灵巧手上线销售——《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07:2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央行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落实适度宽松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提振、小微企业及外贸稳定 [1] - 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 卫星互联网行业 - 2025年8月我国密集完成四次卫星发射 包括长征六号改、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 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等送入太空 [2] - 7月27日至8月4日中国星网9天内完成三次发射 显示卫星互联网建设明显提速 [2] - 商业航天发射场投用及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推动发射成本下降 2025年市场规模达3100亿元 较2020年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3] - 概念股包括上海瀚讯(300762)、天银机电(300342)、华力创通(300045) [3] 量子计算领域 - 清华北大团队首次实现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 并在超导量子比特平台验证 [3] - 中国计算机学会发起"超导量子计算专项合作计划" 聚焦9个子课题攻关 [3] - 量子计算产业处于技术驱动向应用牵引转折期 2025-2030年为商业化黄金窗口 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美元 [4] - 概念股包括科大国创(300520)、三未信安、国盾量子 [4]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人体基因编辑临床试验成功 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改造胰岛细胞恢复自主胰岛素分泌能力 [5] - CRISPR技术推动基因治疗适应症范围扩大至6000多种疾病 1型糖尿病疗法有望颠覆传统胰岛素注射模式 [6] - 概念股包括贝瑞基因(000710)、诺禾致源、冠昊生物(300238) [6] 股东减持及公司风险 - 美迪凯股东香港豐盛佳美计划减持不超过1220万股(占总股本3%) [7] - 南微医学股东中科招商拟减持不超过375.7万股(占总股本2%) 含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方式 [7] - 国泰环保实控人陈柏校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公司称生产经营未受重大影响 [7]
通信行业周报(20250811-20250817):星网发星密度再提升,腾讯、Lumemtum和Coherent发布财报,建议关注卫星及AI等方向-20250817
华创证券· 2025-08-17 20:44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 [2] 核心观点 - 中国星网低轨卫星密集发射进入多场地协同阶段,建议关注卫星通信产业链投资机会 [6][16][20] - 腾讯AI技术深度赋能游戏、广告及企业服务业务,推动营收全线增长 [23][25] - 全球光通信与AI算力需求保持强劲,Lumentum和Coherent财报显示行业高景气度 [26][27] 行情回顾 - 本周通信行业(申万)上涨7.66%,跑赢沪深300指数5.28个百分点,年内累计涨幅30.73% [9][10] - 通信行业PE-TTM为39.98,高于沪深300(13.46)和创业板指数(36.21) [6] - 个股表现:光库科技(+48.90%)、北纬科技(+41.12%)领涨;高鸿股份(-22.17%)、恒信东方(-21.45%)跌幅居前 [13][15] 卫星通信进展 - 中国星网已完成8次低轨卫星组发射(01-08组),累计部署65颗正式卫星,成功率100% [16][17][18] - 发射场地覆盖文昌、太原及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形成多场地协同能力 [16][17] - 建议关注标的:臻镭科技、铖昌科技、上海瀚讯、海格通信、灿勤科技等 [20] 腾讯AI业务表现 - 2025Q2营收1845.04亿元(同比+15%),经营利润692.48亿元(同比+18%),毛利率57% [23] - AI技术应用:游戏收入592亿元(国际游戏+35%)、广告转化率提升、企业服务需求增长 [23][24] - 资本开支同比+119%至191亿元,累计AI相关投入超831亿元 [25] 光通信与算力市场 - Lumentum 2025Q4营收4.807亿美元(同比+55.9%),全年16.45亿美元(同比+21%) [26] - Coherent 2025Q4营收15.3亿美元(同比+16%),数据中心业务占比59% [26] - 推荐标的: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等 [27] 投资建议 - 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28] - 光模块:新易盛、天孚通信、中际旭创 [28] - 卫星通信:海格通信、上海瀚讯、七一二 [28] - 算力芯片:盛科通信 [28]
本周新增中科宇航、汉典生物等4家企业完成境内IPO辅导备案
搜狐财经· 2025-08-17 11:09
新增IPO辅导备案企业 - 本周新增4家企业获境内发行上市辅导备案,包括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欧诺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汉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中科宇航2024年净亏损7.48亿元,但仍有机会进行IPO [1] - 汉典生物股票曾于2017年1月6日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 [1] 商业航天行业动态 - 科创板今年6月将商业航天纳入"可尚未盈利"的绿色通道 [1] - 近一个月来已有三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了IPO [1]
商业航天IPO换档提速:独角兽中科宇航完成辅导备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7:20
公司概况 - 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19日,注册资本3.6亿元,注册地为广州南沙,2024年12月25日更名为现名称 [2] - 公司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培育孵化,主要从事中大型火箭研制、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科学试验及太空旅游等业务 [2] - 2024年营业收入2.43亿元,净利润-7.48亿元,总资产18.67亿元,总负债9.71亿元,净资产8.96亿元 [1][3]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总资产16.31亿元,总负债5.84亿元,净资产10.48亿元,2月净利润亏损6428.88万元 [4]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为北京鹏毅君联空间技术中心(有限合伙),持股27.7476%,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杨毅强 [2] - 第二大股东北京中科力森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6.7702%,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全资控股 [2] - 第三大股东北京国科宇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2.8066%,实际控制人为副董事长郑军 [3] - 前三大股东合计持股约67.3244%,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无绝对控股方 [3] -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正寻求出售部分股权,挂牌转让0.7928%股份,转让底价8800.08万元 [3] 融资与估值 - 公司已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越秀产业基金、国科资本和中信建投资本等 [8] - 胡润研究院对公司估值为110亿元,位列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单 [8] - 2024年以来获得注资,净资产规模上升,总负债规模下降 [4] 行业动态 - 科创板6月重新开放第五套上市标准,将商业航天纳入"可尚未盈利"绿色通道 [6] - 近一个月已有三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IPO: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 [1][6] - 头部企业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如火箭可回收、卫星批量化制造等)可绕过传统盈利门槛 [7] - 今年以来15家商业航天企业完成融资,投资方包括川发引导基金、浦东资本等 [7] 银行支持 -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提供不超过20亿元授信总量,支持研发攻坚、制造升级等需求 [9] - 民生银行服务5家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信贷及综合服务方案,调整授信思路为"看人才、看赛道、看技术" [9] - 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国际2021年投资蓝箭航天,双方保持良好合作 [10] 技术进展 - 中科宇航已成功发射一款固体运载火箭,液体运载火箭二级动力系统成功试车,预计9月首飞 [6] - 蓝箭航天完成回收飞行试验,屹信航天为卫星通信领域佼佼者 [6] - 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已执行17次发射任务 [7]
蓝箭航天火箭发射失败,祸起伺服机构电路故障?
第一财经· 2025-08-16 15:04
火箭发射失利事件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飞行异常导致任务失利 具体原因尚未公布 可能与伺服机构电路故障相关 [3] - 公司表示将基于飞行数据全面开展故障归因与技术改进 并保持信息公开透明 [3] 公司技术进展与里程碑 - 4月15日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 [4] - 5月17日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送入6颗卫星至预定轨道 [4] - 6月20日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完成 预计下半年实施首次轨道级发射及回收试验 [4] 公司战略与成本目标 - 计划通过供应链优化和制造效率提升 将朱雀二号发射成本降低30%以上 [5] - 未来将通过降低发射成本 增加发射批次和技术更新提升竞争力 满足市场需求 [4] 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已于上月启动科创板IPO进程 [4] - 成立于2015年 是国内最早从事中大型运载火箭研制的商业航天公司 2018年完成中国首次民营运载火箭发射 [4]
微光启航获数千万融资,用碳纤维技术革新火箭,挑战2万元单公斤入轨成本|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8-16 09:19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微光启航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北方某产业机构 资金用于组建团队和加速核心技术落地[5] - 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自主研发WG-1微光一号中型液体复用运载火箭 是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液氧甲烷核心技术的运载火箭[4][5] - 核心团队拥有多年运载火箭/导弹领域从业经验 由火箭总师、发动机总师等国家级研究员领衔 累计完成50多种重点型号飞行试验[5] - 创始人兼CEO高欢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装项目负责人、火箭总装工艺技术专家[5]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2020-2024年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22.9% 预计2025年产值达2.8万亿元[6] - 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预计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迎来成熟期[6] - 全球各国抓紧布局商业航天 抢占太空资源进入全球竞争阶段 遵循先到先得原则[6] - SpaceX通过火箭回收复用技术降低成本 星链全球用户突破600万 2024年营收达82亿美元[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华光一号发动机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液氧甲烷技术 燃料燃烧效率达99%以上 提升火箭运载能力30%[9] - 发动机比冲(海平面)达323秒 室压25MPa 技术指标对标SpaceX猛禽2代[10] - 国内首次创新应用碳纤维技术 覆盖火箭90%结构 使运载能力提升10% 经济效益提升25%[11] - 完成1.4米和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制造及低温测试 推进3.8米直径碳纤维贮箱研制[11] 市场竞争与痛点 - 全球运载火箭运力严重不足 存在卫星多、火箭少的矛盾[7] - 行业三大核心痛点: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核心技术突破、高成本低效率、无法满足多元化商业需求[7] - 公司通过第一性设计原理聚焦发动机性能与轻量化结构 采用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降低制造成本[7] 成本控制与发展规划 - 预计单公斤入轨成本降至2万元以下 回收复用成本降至5000元以下 综合成本降低50%[12] - 已完成贮箱样机制造、水压试验、密封试验等关键测试 发动机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及多次迭代[12] - 计划2028年实现火箭首飞 2030年实现回收复用[12] 投资方评价 - 投资方认可大航天时代发展机会 认为团队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和革命性创新能力 技术路线符合发展趋势[13]
蓝箭航天火箭发射失败,祸起伺服机构电路故障?
第一财经· 2025-08-16 08:07
火箭发射失利事件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后飞行异常,任务失利 [1] - 飞行失利原因可能与火箭伺服机构电路故障相关,但公司尚未官方确认 [1] - 公司表示将基于全部飞行数据开展故障归因与技术改进工作,并保持信息公开透明 [1] 公司技术进展与里程碑 - 公司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于4月15日正式下线 [3]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5月17日成功发射,将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3]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于6月20日顺利完成,预计下半年实施首次轨道级发射并开展首级回收试验 [3] 公司战略与成本控制 - 公司已正式启动科创板IPO进程,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最早致力于中大型运载火箭研制的商业航天公司 [3] - 公司计划通过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批次和技术更新提升竞争力,目标是将朱雀二号发射成本控制在低于市场水平30%以上 [4] - 公司创始人表示未来将提升火箭单次运输能力并增加每年发射窗口次数 [3]
【建筑建材】2025年迄今中美商业航天大事记——低轨卫星行业研究系列之二(孙伟风/鲁俊)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16 08:03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开工,新建三号、四号液体火箭发射工位,单工位年发射能力预计不少于32次 [5] - 海南发射场一号工位首次任务成功,标志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式投用,双工位能力初步验证 [5] - 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部署 [5] - 海南自贸港卫星星座建设启动,计划三年内完成 [5] - 四川发布商业航天五年计划,布局"星箭场"产业链,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 [5] - 全球首例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国星宇航"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星由长征二号丁送入轨道 [5] - 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提交"鸿鹄三号"星座预发信息,为我国第三个超万星规模巨型星座 [5] - 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完成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 [5] - 长征八号甲和长征十二号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接力发射星网06组、07组卫星 [6]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搭载GW低轨08A-J星发射 [7] - 吉利星座将实现在轨卫星64颗部署,形成全球卫星物联通信网络 [7] - 华为启动MateX6典藏版低轨卫星互联网功能众测,全球首款支持三网卫星通信的手机 [7] - 银河航天南通智慧工厂研制星网低轨07组卫星,民营卫星首次批量交付国家任务 [8] - 捷龙三号遥六火箭采用一箭十一星方式将吉利星座04组卫星送入轨道 [8] 美国商业航天发展 - 麦克萨情报公司发射两颗对地观测卫星,完成新一代遥感卫星星座"世景军团"首批卫星部署 [9] - Firefly的"蓝色幽灵"登月器成功软着陆,成为首家完全成功登月的商业公司 [9] - 美国旋转发射公司与挪威NanoAvionica签订1.36亿美元合同,研制低轨物联网卫星 [9] - NASA授予SpaceX、Viasat等6家企业2.785亿美元协议,开发近地轨道卫星通信服务 [9] - 美国联合发射联盟AtlasV火箭成功发射亚马逊首批27颗"柯伊伯计划"卫星 [9] - SpaceX猎鹰9号分两次发射共48颗Kuiper卫星 [9] - SES完成对Intelsat的31亿美元收购,加速构建全球最大GEO+MEO融合卫星网络 [9] - Starlink新增索马里、以色列服务区,沙特、阿联酋进入"监管审批"阶段 [10] - Firefly Aerospace纳斯达克上市,估值超70亿美元 [10] - SpaceX将执行X-37B空天飞机第八次任务,测试量子惯导导航技术 [10]
一箭11星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成功升空 中国商业航天全球化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8-16 04:37
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加速资本市场布局,中科宇航启动上市辅导,蓝箭航天、屹信航天已启动IPO辅导 [3] - 吉利星座完成第四轨卫星发射,目前在轨卫星41颗,预计两个月内增至64颗完成一期组网 [3][5] - 赛迪智库预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政策扶持加速,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 [3] 国内外商业航天竞争格局 - SpaceX收获首份火星商业载荷发射订单,星链项目已有超过8000颗卫星在轨运行 [4] - 国内商业航天进入"提速期",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低轨卫星密集发射 [4] - 国内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组网速度加快,或进入高密度组网期 [5] 吉利星座的发展与优势 -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运营,已完成四轨卫星发射,单星制造成本约100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传统物联通信星座 [6] - 吉利星座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等领域,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规模化上车应用 [7][8] - 吉利星座与全球20多个国家电信运营商合作,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10] 商业航天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商业航天技术为智能汽车与低空经济提供核心技术底座,形成"空天地协同"格局 [7] - 吉利星座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搭载银河星耀8、领克900、极氪001等车型,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9] - 时空道宇与沙特运营商ATSS合作,推动吉利星座在沙特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商用落地 [10]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航天发射153次,我国完成35次且全部成功,商业航天发射占比40% [5] -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未来三年我国年发射能力有望突破2000颗,但卫星应用服务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7] - 毕马威报告认为商业航天技术正以全域覆盖、实时感知等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7]
航天环宇股价微涨0.8%,商业航天领域产品交付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16 03:58
公司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为25.19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80% [1] - 开盘价为25.30元,最高触及25.68元,最低下探25.01元 [1] - 成交量为70417手,成交金额达1.7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539.43万元,近五日累计净流出3609.83万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航天航空领域 [1] - 已完成"千帆"星座4.5米测控天伺馈等产品的研制交付 [1] - 涉及车载站、集装箱机动数传站、固定站等高难度站型研制 [1] 行业动态 - 我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取得进展 [1]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8组卫星 [1] - 业内预计将带动小卫星及商业发射需求增长 [1] - 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