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车
icon
搜索文档
破发股绿通科技6股东拟减持 2023年上市超募17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21 14:46
股东减持计划 - 持股5%以上股东创钰铭晨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8,229,498股 占总股本12.80% 占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12.90% [1][2] - 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4,829,326股 占总股本3.39% 占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3.42% [2] - 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424,580股 占总股本1.00% 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404,746股 占总股本2.39% [2]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2023年3月6日在创业板上市 发行价格131.11元/股 公开发行股票17,490,000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229,311.39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210,121.43万元 较原计划多募集169,626.47万元 [3] - 发行费用总额19,189.96万元 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16,251.80万元 [3] 股价表现与历史分配 - 上市第四个交易日盘中最高价149.50元 为历史最高价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3] - 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9元并转增5股 2023年度方案为每10股派现10元并转增4股 [4]
AI热潮之下科技巨擘们分道扬镳 “股价分化之火”将于财报季越烧越旺?
智通财经网· 2025-07-21 10:23
美股七大科技巨头股价分化 - 美股七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英伟达、亚马逊、Meta)在AI赛道表现迥异,股价出现显著分化 [1] - 英伟达、Meta、微软2025年以来股价分别飙升30%、20%、20%,而特斯拉、苹果、谷歌分别下跌18%、16%、2% [2] - 七大科技巨头占标普500指数权重约35%,在稳定市场波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3] AI赛道表现差异 - 英伟达因AI算力需求爆发成为最大赢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两年股价翻三倍 [10] - 微软、Meta因AI应用创收效应显著,股价持续领涨 [10] - 苹果AI进展缓慢,Siri升级延期至2026年底,AI人才流失严重 [7] - 谷歌面临反垄断监管压力,但凭借Gemini AI大模型仍被看好 [8] - 特斯拉转型AI机器人公司,但电动车销量滑坡拖累股价 [8] 市场估值与预期 - 七大科技巨头中有六家市盈率远超标普500平均22.35x,仅谷歌低于平均水平 [11] - 摩根士丹利预计七巨头Q2盈利同比增长14%,远超标普500其他成分股 [12] - 英伟达预期市盈率33x,低于十年平均水平,显示上行空间 [12] 财报季影响 - 英伟达、微软、Meta的强劲财报可能推动美股创新高 [4] - 财报季或加剧股价分化,AI赢家与落后者差距扩大 [11] - 科技板块Q2盈利预计同比增长17.7%,通信服务板块增长31.8% [14] 行业趋势与展望 - AI算力投资主题被视为股票市场"最强阿尔法",需求持续井喷 [15] - 纳斯达克100指数因AI热潮持续创新高,涨势猛于标普500 [14] - 分析师预计AI将推动标普500指数2025年底升至7000点 [14] - 特斯拉Robotaxi和Optimus机器人业务被大摩看好,预计市场规模超汽车行业 [9]
A股将迎来新变局?7月21日,牛市产生时机或一触即发
搜狐财经· 2025-07-21 02:42
中美贸易战影响 - 美国对中国进口的阳极石墨征收93.5%初步反倾销税,叠加其他税率后实际关税高达160% [1] - 160%关税导致每千瓦时电池成本增加7美元,韩国电池制造商利润可能被抹去1到2个季度 [1] - 单辆电动车电池成本将增加1000美元以上,叠加美国取消7500美元电动车补贴,电动车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 [1] 上证指数走势预测 - 3555.22点是七月高点也是年内高点,上证指数可能跌破3400点 [3] - 美联储降息周期是牛市最大利好,去年九月千点大涨行情发生在美联储首次降息后几天 [3] A股市场短期表现 - 本周指数稳定在3500点以上,但成交量不足支撑强势市场,按平衡市应对 [5] - 下周初概念股可能活跃但核心股难买入,中字头或受刺激带动大盘上冲 [5] - 3600点以上需谨慎,目前以短线计划为主,中线需等待更好位置 [5] - 周三最低下探3483点形成"假破位",周五成交量放量330亿元至15935亿元,交投活跃支撑行情延续 [6] 市场整体趋势 - 本周A股反弹,三大指数周线均实现四连阳 [7]
前大众集团CEO掘金中国 一个小县城揽到了德国电动车生意
经济观察网· 2025-07-20 22:03
合作背景 - 德国Sun Venture与华锐动能合资,整合中国供应链与欧洲市场资源,目标成为全球轻型电动车领先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合作由中德国家级投资促进平台推动,缙云县政府主导促成 [2] - 永武缙三县短途交通工具出口规模占全国1/3 [2] 合作方概况 - 华锐动能2023年成立,拥有三电核心技术,为春风动力提供过三电方案 [7] - Sun Venture由大众前CEO迪斯创立,专注高性能动力系统及轻量化交通工具研发 [4] - 迪斯选择中国合作伙伴看重产业链优势,曾任职英飞凌监事会主席 [5] 产品与市场 - 合作开发高功率Fast Track山地滑板车,主攻欧洲市场 [3][9] - 欧洲电动滑板车市场快速增长,中国品牌已占50%份额 [4] - 首款车型2025年推出,计划三年后出口额破亿元 [2][9] 合作模式 - 华锐负责设计开发,母公司华洋赛车代工生产 [9] - 将在中国设立合资研发中心,开展本地化人才培养 [9] - 采用"技术出海"模式,区别于传统代工和电商出海 [10] 产业链优势 - 缙云县拥有5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8] - 华锐动能重点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智能电控平台等技术 [8] - 华洋赛车计划2026年推出首代电动化产品 [7] 战略意义 - 迪斯试图复制汽车业合资模式到创业项目 [9] - 合作标志着缙云县从代工模式向技术合作升级 [9] - 为应对美国关税风险,企业加速拓展欧洲市场 [10]
马斯克吹的牛实现了?Grok4横空出世,电动车和机器人行业要被降维打击了!
老徐抓AI趋势· 2025-07-20 15:03
核心观点 - AI领域即将迎来"智力爆炸",Grok4的发布标志着技术突破性进展 [1] - Grok4在多项测试中表现远超人类和其他AI模型,实现能力跃迁 [6][8][10][12][14][16] - 马斯克团队通过算力投入、训练策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和领导力实现后来居上 [17][18][20][21][22][23][24][26] - Grok4与特斯拉、SpaceX深度结合将重塑电动车和机器人行业 [27][28][29][30][31] - AI行业格局将因芯片、算力和工程能力三重共振而改变 [32] Grok4技术性能 - Human's Last Exam测试中纯模型得分26.9%,工具辅助后达41%,远超谷歌Gemini 2.5 Pro的21.6% [8] - ARC-AGI-2推理测试分数从8.6%提升至15.9%,实现翻倍突破 [10] - 实战场景测试中经营自动售货机的盈利能力是第二名的两倍、人类的六倍 [14] - 语音助手Eve反应速度无延迟,交互体验远超现有产品 [16] 成功底层原因 - 算力建设速度惊人:122天建成10万张H100芯片算力中心,92天后翻倍至20万张 [17] - 电力供应系统创新:采用PowerPack矩阵精确匹配AI训练电力需求波动 [18] - 训练策略差异化:Grok4将全部算力投入强化学习后训练而非预训练 [20][21] - 工作机制突破:引入工具链调用和多智能体讨论机制提升能力 [22] - 领导力优势:马斯克亲自参与技术细节并深刻理解AI发展路径 [24][26] 行业影响 - 工程模拟领域:Grok4成为模拟器调度层,将数月创新周期缩短至几小时 [28][29] - 汽车行业:语音助手Eve将彻底升级特斯拉车载系统体验 [30] - 机器人领域:Optimus可通过"看视频学动作+模拟器训练"实现效率亿倍提升 [31] - 芯片产业:验证算力投入有效性,利好英伟达、AMD等芯片厂商 [32] 商业模式定位 - Grok4定位为工程工具而非对话AI,目标是通过提升集团效率创造价值 [29][34] - 未来可能成为SpaceX轨道调度、特斯拉风阻优化等核心系统 [34] - 商业模式区别于订阅制AI,更接近工程仿真+AI中台的组合 [29]
雅迪717全球骑行节骑玩盛典举行
人民网· 2025-07-20 12:42
活动概述 - 717全球骑行节以"FUN开去骑"为主题 融合音乐 骑行 社交互动及三丽鸥联名新品发布 深度触达年轻圈层 [1] - 活动已连续举办9届 超越单纯骑行节范畴 成为公司与用户深度沟通的桥梁 [3] 品牌IP与环保成果 - 717全球骑行节被打造为绿色出行超级IP 推动理念进入亿万家庭 [2] - 全球用户累计骑行里程达3685亿公里 减少碳排放638亿千克 [2] - 雅迪智行APP用户访问量近19亿次 智能控车功能使用超1亿次 [2] 产品创新与营销 - 发布雅迪摩登×三丽鸥联名款 融入凯蒂猫 大耳狗等超人气IP元素 吸引年轻观众 [2] - 冠能S长续航挑战赛展示全场景能力 覆盖湿滑海岸线 30°陡坡 崎岖碎石路等复杂路况 [3] - 冠能S独库公路极境挑战同步启动 [3] 战略定位 - 公司秉持"让亿万人享受美好出行"初心 以用户为中心推动绿色出行普及 [3]
今日新闻丨美国拟对中国石墨产品加征93.5%关税!比亚迪全品牌上线车手互联功能,兼容国内主流手机品牌!
电动车公社· 2025-07-19 23:59
比亚迪车手互联功能 - 比亚迪全品牌上线车手互联功能 兼容华为、荣耀、小米等国内主流手机品牌 [1][2][3] - 功能包括手机投屏"镜像模式"、隐私模式、导航一键流转、音乐影音会员账号同步等 [2] - 适配主流手机品牌工作量巨大 显示公司提升智能化体验的决心 [5] 美国对中国石墨加征关税 - 美国拟对中国石墨产品加征93.5%反倾销税 总税率将达160% [3][5] - 美国2/3石墨依赖中国进口 本土产业链无法满足车企质量标准 [6] - 关税导致每度电电池成本上涨约4美元(3%) 最终将传导至电动车售价 [6] - 特斯拉、松下等电池企业已对该法案提出反对 [6]
加税160%,美国对华商品再加重税,特朗普不想来华看阅兵了?
搜狐财经· 2025-07-19 20:34
石墨关税政策 - 美国对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加征93.5%的初步反倾销税 叠加原有税率后实际关税可能高达160% [2] - 石墨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原料 中国是全球最大石墨生产国 美国进口石墨的三分之二来自中国 [5][7] - 加税导致美国企业成本飙升 特斯拉股价一度下跌0.7% [7] 中美经贸关系动态 - 美国在谈判期间突然加税 可能意在增加谈判筹码 新一轮谈判尚未开始 [4][7] - 美国希望中国企业增加对美投资 并寻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 扩大农产品、石油、波音飞机采购 [4][5] - 特朗普计划带企业代表团访华 但关税政策与合作诉求形成矛盾 [4][9] 行业影响分析 - 石墨关税直接影响电动车电池供应链 特斯拉等制造商面临成本压力 [7] - 美国财政赤字高企 加税可能旨在增加财政收入 中国出口规模成为征税目标 [7] - 中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 中美贸易摩擦或进一步升级 [9]
中美竞争背后,我看到了这些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7-19 19:11
中国在美国的商业机会 - 美国商业环境强调差异化竞争和双赢模式 企业间通过收购整合优势而非恶性竞争[4] - 反垄断体制限制市场垄断 定价机制通过长期博弈形成稳定分层 如耳机市场分60-900美元6个价格带[5][7][8] - 颠覆性创新需实现产品100倍改进才能打破现有定价体系 单纯价格战无效[9] - 跨境电商SHEIN通过品类创新(配饰快消化)开辟新市场 而非直接挑战亚马逊[10] - 美国线下零售占比83% Costco/Walmart/Target等渠道必须布局 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10][12] - 三大连锁商场集团(如Simon outlets)主导商圈资源 创始人需亲自调研市场[14] - 美国消费力支撑高利润空间 如滴滴司机月收入达8000美元(中国1万人民币)[16] - 中国供应链优势需匹配本地需求 5年内将涌现出海成功案例[20] 中美经济与市场对比 - 咖啡市场集中度差异 美国星巴克+Dunkin占66% 中国前5茶饮品牌仅33%[21] - 电动车市场中国2024年销量1300万辆(全球占比76%) 远超美国160万辆+欧盟300万辆[21] - 中国电动车年新增110款车型(总计200款) 美国仅增24款(总计57款) 小米造车周期仅为美国1/3[23] - 美国40岁男性收入低于父辈同期 50%人口收入下降 中国低收入群体增速6%实现普惠增长[23][25] - "大而美"法案对企业有利(20%实体收益免税/设备投资抵扣上限提至250万美元) 但削弱中产利益[27] 中美结构性矛盾下的机会 - 2018年胡佛研究所报告推动美国对华政策转向战略竞争 科技/供应链加速"去中国化"[28][30] - 美国两党对华遏制战略一致 仅在方法差异(民主党联合盟友/共和党单边施压)[30] - 中美贸易依存度仍高 如餐盒等商品难以替代 当前贸易规模占比7 2%[32][34][36] - 非敏感领域投资机会明确 包括地产/餐饮品牌/文化娱乐/消费品/医疗健康等[37] - 历史表明中美经济深度交织 企业需聚焦差异化创新与本地化运营[37][38]
撞墙后要回头?“印度顶级智库:赶紧放宽中企投资限制”
搜狐财经· 2025-07-19 19:07
印度放宽中企投资限制提议 - 印度顶级智库NITI Aayog提议放宽针对中企投资的额外审查规则 允许中企持有印度公司至多24%股份且无需审批 [1] - 当前所有中企在印投资需通过印度内政部和外交部的"安全许可" 导致部分重大交易延迟 如比亚迪10亿美元电动车合资项目被搁置 [1][4] - 该提议由印度贸易部工业部门 财政部 外交部及莫迪办公室共同研究 旨在推动外国直接投资计划 [1] 印度外国直接投资现状 - 印度上一财年净外国直接投资跌至3.53亿美元 较2021财年439亿美元下降超99% [1][6] - 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 印度对华投资实行逐案评估 规则对中企影响最大 其他外资仅在敏感领域受限 [4] - 俄乌冲突后全球外资放缓 但印度持续阻碍中国投资 加剧外资下滑 [6] 中印经贸关系动态 - 印度"印度制造"计划下 经济反而更依赖中国进口 如智能手机 太阳能电池板 药品等领域 [6] - 近期中印高层交流回暖 印度防长和外长相继访华 双方寻求稳定关系 [6] - 中国外交部呼吁印方提供公平营商环境 强调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本质 [4][7] 行业影响 - 制造业领域外资限制差异显著 中企面临额外审查 其他外资可自由投资多数领域 [4] - 电动车行业受政策影响明显 比亚迪10亿美元项目因审查规则搁置 [4] - 技术依赖矛盾凸显 印度"自力更生"战略下仍依赖中国技术知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