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船
icon
搜索文档
信阳港:打造内河港口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人民网· 2025-04-28 17:59
绿色低碳转型 - 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开通新能源车辆公水联运通道,投入400kw单桩双枪直流充电桩和50余辆新能源货车,单程运输成本降低近60% [3][4] - 港口低碳运营成效显著,碳排放量显著减少,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4] - 港口积极推进运输装备绿色化升级,打造时效快、损耗少、绿色环保的运输新路径 [3][4] 多式联运发展 - 港口被评为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实现重质纯碱、白云石"铁水联运"及汽车配件"公河海联运" [5] - 已开通10条集装箱航线,包括蚌埠、凤阳、淮安、连云港等,正推进上海、南京航线开通 [4] - 未来将建设铁路专用线、海关监管场所、保税仓库,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港 [7] 吞吐量增长 - 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高速增长:2022年11147标箱(超目标185%),2023年30464标箱(+173%),2024年50456标箱(+66%) [6] - 2025年前4个月完成货物吞吐量127万吨(+152%),主要货种包括铁矿、白云石、大米等 [7] 港口经济协同 - 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年产值超40亿元,具备500艘船舶年产能,带动就业1.5万人,享有"十船三淮滨"美誉 [8] - 港口带动周边造船业、物流业、食品业、制造业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9] 规划与建设 - 信阳港规划"一港四区"布局(中心港区、豫东南港区、淮滨港区、固始港区)和"一干六支"航道网络 [10] - 淮河航道提升工程加速建设,未来166公里将实现三级通航,构建中部出海大通道 [10] - 多个港口作业区和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包括淮滨港铁路专用线、船艇制造产业园等 [11]
一季度大赚40亿!造船巨头利润同比翻两番
搜狐财经· 2025-04-28 14:42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7717亿韩元(约4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 [2] - 营业利润8592亿韩元(约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36.3% [2] - 净利润6116亿韩元(约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4% [2] - 连续8个季度实现盈利 [2] 业务板块表现 造船业务 - 营业利润7814亿韩元(约5.44亿美元),同比增长207.2% [2] - 营业收入58451万亿韩元(约40.68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4] 发动机及机械业务 - 营业收入6672亿韩元(约4.64亿美元),同比增长48.7% [4] - 营业利润1543亿韩元(约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3% [4] 海工装备业务 - 营业收入1613亿韩元(约1.12亿美元),同比增长43.8% [5] - 营业利润66亿韩元(约46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776亿韩元 [5] 子公司贡献 HD现代重工 - 营业收入38225亿韩元(约26.6亿美元),占比56.4% [3] - 营业利润4337亿韩元(约3亿美元),占比50.5% [3] HD现代三湖 - 营业收入19664亿韩元(约13.69亿美元) [3] - 营业利润3659亿韩元(约2.55亿美元) [3] HD现代尾浦 - 营业收入11838亿韩元(约8.24亿美元) [3] - 营业利润685亿韩元(约4767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10亿韩元 [3] HD现代海洋发动机 - 营业收入830亿韩元(约5776万美元),同比增长35.3% [4] - 营业利润103亿韩元(约717万美元),同比增长64.4% [4] 增长驱动因素 - 生产效率提高及建造量增加 [2] - 高价船营收比重扩大 [2] - 选择性接单策略带来收益性改善 [2] - 双燃料发动机比重扩大及发动机价格上涨 [4] - 收购后协同效应及生产效率提升 [4] 未来战略 - 提高数字化水平及研发环保技术 [5] - 构建智能船厂及开发自主航行技术 [5] - 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及电动化技术 [5] - 继续以高附加值船舶为主进行选择性接单 [5]
美LNG,无法遵守特朗普新规!
搜狐财经· 2025-04-28 11:42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政策 政策核心内容 - 从2023年10月中旬起对中国建造和运营的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 中国船东及运营商每航次每净吨收费50美元 其他国家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美元收费 [1][3] - 计划未来三年内逐步提高收费标准 最终目的是限制使用外国船只运输美国液化天然气 [3] 对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影响 - 直接导致液化天然气运输成本上升 削弱美国生产商在全球液化天然气行业的竞争力 [3] - 可能破坏现有长期合同稳定性 威胁美国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5] - 全球买家采购成本增加 供应链稳定性受影响 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 [5] 美国造船业现状 - 美国缺乏足够的液化天然气船建造能力 造船厂能力无法在2029年前满足需求 [3] - 美国造船厂缺乏足够技术和经验建造液化天然气船 短期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7] - 若要完成液化天然气船建造任务 美国造船厂需要几十年时间 [7] 中国造船业现状 -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建造的液化天然气船"传奇太阳号"标志中国在该领域日益崛起 [5] - 中国制造船舶占全球液化天然气船队的7% 中国船厂占据液化天然气船订单的28% [5] 行业组织反应 - 美国石油协会(API)强烈反对该政策 指出政策无法促进美国造船业发展 反而增加运输成本 [3] - 液化天然气中心执行董事查理·里德尔认为政策将破坏供应链稳定性 影响美国出口竞争力 [5] 政策潜在后果 - 政策无法振兴美国造船业 反而可能彻底破坏美国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领导地位 [7] -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无法解决美国造船业困境 可能导致更严重经济后果 [8]
美国将提议日本协助建造军民两用船
日经中文网· 2025-04-28 11:14
美日造船业合作计划 - 美国政府寻求日本在造船业进行合作 包括以可转军用规格建造商用船舶及投资美国西海岸造船业 [2] - 合作方案涉及大型渡轮和破冰船等船型 采用军民两用设计以保持高建造需求并推动技术创新 [6] - 美国海军部长费兰称该计划为"特朗普非常中意"的方案 暗示将采取与中国不同的新举措 [6]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战略 - 中国造船能力全球占比达50% 超过美国200倍 且在国家主导下推进军民船舶建造 [4] - 美国计划联合全球第二(韩国)和第三(日本)的造船同盟国 推动本土造船业复兴 [4] - 费兰表达危机感称"需立即行动" 强调与日韩合作对维持美国造船竞争力至关重要 [6] 日美防卫产业合作细节 - 美军拟扩大与日本民间船厂的合作模式 包括舰船维护修理运营(MRO)以减少印太部署成本 [6] - 联合声明已纳入"供应链和海洋"领域合作 明确共同生产开发和维护舰艇的方向 [6] - 美国希望日本企业投资本土造船厂 借鉴韩国企业案例 利用日方技术和资金振兴产业 [6] 日本造船业现状 - 行业面临企业规模小 人手不足和生产基础薄弱问题 但技术实力全球领先 [6] - 主要舰艇制造商为三菱重工 日本造船联合(JMU)和川崎重工业三家 [7] - 行业正寻求通过日美合作解决海上警备能力维持与产业发展的双重课题 [6]
特朗普打出第二张“王牌”,威力比加税还大!美媒警告:美国必输
搜狐财经· 2025-04-28 05:23
据环球网报道,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其中对中 国建造和运营的船只征收港口费的措施将在今年10月中旬生效。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方一意孤行,执意发布 相关限制措施。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有关动向,并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美方公告内容,新规采用按吨位或集装箱计费的航次收费制,而非业界担忧的靠港次数计费模式。 港口(资料图) 据美方公布的具体内容来看,美国政府针对中国船舶会分为几个方面进行港口停靠费用的征收。首先就是费用征收的开 始时间是10月,也就是说目前还给了中国航运企业以及其他购买了中国船舶的航运企业半年的缓冲期。其次就是针对中 国船舶的停靠也有两个标准,那就是中国企业制造的船舶,所属的运营方也为中国的则收取最贵的费用50美元每吨。对 于使用的是中国制造但运营方为中国以外国家的船舶停靠美国港口的收费则是18美元每吨。 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特朗普政府表示将对中国建造船只加征"港口费"一事提问。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表 示,中方之前已经就有关问题,多次阐明了中方的立场。发言人表示,中方愿在此再次重 ...
超6亿元!三星重工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8%
搜狐财经· 2025-04-27 14:31
财务业绩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4943亿韩元(约17.36亿美元),同比增长6.2% [2] - 第一季度营业利润1231亿韩元(约8567万美元),同比增长58% [2] - 第一季度净利润901亿韩元(约6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055.1% [2] - 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3.3%提升至4.9%,增加1.6个百分点 [2] - 去年全年营业收入99031亿韩元(约7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3] - 去年全年营业利润5027亿韩元(约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5.5% [3] - 2023年营业利润率2.9%,2024年提升至5.1% [3] 业务进展 - 固定成本减少和船价上升期新船开工建造推动业绩改善 [2] - 正式开建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设备(FLNG),预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改善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2] - 今年以来承接新船订单16艘、22亿美元(约138.8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接单目标98亿美元的22% [3] - 订单包括1艘LNG船、9艘穿梭油船、2艘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4艘原油运输船 [3] 未来目标 - 2025年目标营业收入10.5万亿韩元(约72.7亿美元),营业利润6300亿韩元(约4.36亿美元) [4] - 计划以LNG船、FLNG项目为中心开展选择性接单,打造优质船型订单组合 [4] - 目标通过"攻击性"接单活动实现6%的营业利润率 [3]
今年接单356亿!这家船厂再获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4-27 14:31
4月25日,韩国HD现代集团造船业务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宣布,与亚洲地区船东签订了2艘超大型 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5596亿韩元(约合3.9亿美元、28.4亿元人民币),单船造价达1.95亿 美元。 这2艘集装箱船将在位于全罗南道灵岩郡的HD现代三湖建造,计划在2028年上半年交付。 去年10月,万海航运下单订造8艘16000TEU甲醇燃料预留(methanol-ready)集装箱船,由HD现代三湖 和三星重工各建造4艘。这批新船采用传统动力,具备甲醇双燃料预留设计。这是万海航运船队中的最 大船舶,超过其四年前同样在HD现代集团和三星重工订造的18艘13100TEU集装箱船。 此外,去年9月,万海航运还在HD现代三湖订造了4艘87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合同总金额为 6746亿韩元(约合5.11亿美元),单船造价约12780万美元,计划在2027年5月之前陆续交付。 包括此次承接的2艘新船在内,HD韩国造船海洋今年以来承接的新船订单已达31艘、48.9亿美元(约合 356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全年接单目标180.5亿美元(约合1320亿元人民币)的27.1%,包括1艘LNG运 输船、4艘LN ...
停一次2000万元,美国为何对中国船舶开征天价“港口费”?
虎嗅APP· 2025-04-24 18:07
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政策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4月17日公布针对中国航运业的"港口费"政策,分为两类:第一类针对中国船东和运营商,从2025年10月14日开始每次美国航程收取每净吨50美元,未来三年每年增加30美元/净吨,每艘船每年最多征收五次[3];第二类针对使用中国制造船舶的非中国运营商,收取每净吨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美元(择高收取),未来三年按比例递增[3] - 以中远海运的COSCO THAILAND号(8500TEU/5.9万净吨)为例,2025年10月起每次航程需交295万美元(约2150万人民币),每年靠泊五次需交1475万美元,此后逐年递增至2369万/3245万/4130万美元[3] - 收费将分阶段实施:中国运营商2025年10月14日起50美元/净吨,2026年4月17日80美元,2027年110美元,2028年140美元;中国造船舶同期从18美元递增至33美元/净吨,集装箱从120美元涨至250美元/TEU[6] 政策影响分析 - 全球航运业高度依赖中国船舶:中国造船吨位全球份额从1999年5%飙升至2024年50%以上,全球每两艘新船就有一艘中国制造,运营船舶中中国造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11][17] - 主要航运公司中国造船占比:地中海航运未来订单中国占比92%,马士基、达飞等欧洲巨头超50%[14] - 政策将导致运价飞涨:船公司可能将中国造船舶撤离美国航线造成班期紊乱,运力结构性短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显示运价翻倍会使通胀率上升0.7个百分点[18][19] - 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将全面上扬:高度依赖集装箱海运的消费品供应成本增加,最终转嫁给消费者[11] 全球造船业格局 - 中国造船业主导地位:2024年交付全球近60%船舶(按吨位),在建船舶占比57%,新订单超3/4流向中国船厂[25] - 三大造船国市场份额:中国(70%/4645万CGT/1711艘)、韩国(17%/1098万CGT/250艘)、日本等(13%/838万CGT/451艘)[27] - 高端船舶建造能力:LNG船主要集中在中韩,汽车运输船新订单全来自中日韩,韩国在高价值船舶(如LNG/LPG/超大型油轮)领域保持竞争优势[27] - 韩国政府加大支持:2025年计划投资2586亿韩元(约13.28亿人民币)增强造船业竞争力,预算同比增40%,3月订单量(82万吨)罕见超越中国(52万吨)[28] 政策效果评估 - 美国振兴造船业目标难实现:本土造船成本是中国的3-5倍,技术落后且面临军工订单积压、熟练工短缺等结构性制约[12][21] - 可能利好日韩造船业:订单或向韩国日本转移,韩国正筹备韩美造船业合作计划[25][28] - 国际航运界强烈反对:世界航运理事会指出政策会削弱美国贸易竞争力,惩罚高效大型集装箱船(占美国进口近半),扰乱供应链[18] - 中国商务部回应:措施具有明显歧视性,严重扰乱全球产供链,违反世贸规则,要求美方纠正错误做法[11]
知名基金经理持续加码人工智能!这些细分领域受关注
券商中国· 2025-04-24 14:02
人工智能投资热度 - 2025年一季度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持续加码人工智能产业链配置,涵盖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细分赛道及头部互联网、计算机企业 [1] - 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投资边界从制造端向应用端拓展,AI主题在震荡市中保持结构性优势 [1] 周蔚文投资策略 - 中欧新蓝筹混合基金规模78.8亿元,重仓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前五大重仓股为万华化学、中国平安、三花智控、牧原股份、恺英网络 [2] - 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可穿戴设备及教育/广告/游戏应用领域,但对光模块持谨慎态度 [2] - 增持低估值头部保险企业,减持造船和化工等强周期行业 [3] 赵诣投资方向 - 泉果旭源A类份额一年净值增长率15.40%,股票仓位92.58%,主要配置电力设备新能源、计算机、电子、军工及港股互联网企业 [4] - 前十大重仓股占净值66.62%,新增快手-W,退出振芯科技 [4] - 关注人工智能头部互联网/计算机/电子企业及新能源、军工等困境反转领域 [6] 刘元海行业观点 - 东吴移动互联基金规模53.58亿元,全部持仓集中于制造业,重仓新易盛、立讯精密等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板块 [7] - 判断2025年为智能驾驶产业拐点年,增加智能化整车、汽车电子配置,降低算力硬件持仓 [7] - 预计二季度人工智能先进模型及应用仍为A股主线,同步关注科技自主可控方向 [8] 行业景气度变化 - 保险行业资产端收益率改善、负债端结构优化,估值处于低位 [3] - 新能源和军工行业出现触底回升迹象 [5] - 造船和化工行业景气度边际恶化,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 [3]
【厦门象屿(600057.SH)】经营货量基本持平,造船板块快速增长,激励计划彰显长期信心——2024年报点评(赵乃迪/周家诺)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3 17:10
公司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67亿元,同比减少20.12%,归母净利润14.19亿元,同比减少9.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减少19.87% [3] - 2024Q4单季度营收689.7亿元,同比减少23.70%,环比减少26.80%,归母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34.71%,环比增长377.95% [3] 大宗商品经营业务 - 2024年大宗商品经营业务营收3453亿元,同比减少21.4%,主要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经营货量2.24亿吨,同比小幅下滑0.3% [4] - 金属矿产类经营货量1.40亿吨,同比增长6.5%,农产品类1390万吨,同比减少31.7%,能源化工类7020万吨,同比减少4.1%,新能源类54万吨,同比增长47.0% [4] - 大宗商品业务期现毛利率同比提升0.43pct至1.83%,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0.79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约10.17亿元 [4] 造船业务发展 - 2024年生产制造业务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造船业务营收59亿元,同比增长24.76% [5] - Ultramax系列散货船和1万吨以下化学品船在手订单量全球领先,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89艘,排产至2029年 [5] - 2024年造船产能整体提升超25%,通过竞拍获得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核心资产,预计2025年中复工复产,产能将提升40%-50% [5]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拟向不超过991名激励对象授予1.73亿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2.96元/股,涵盖董事、高管及核心骨干 [6] - 考核指标包括2025-2027年净利润增长率(目标值15%/30%/50%,触发值6%/12%/20%)、净资产收益率(目标值8.5%/9.0%/9.5%)及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目标值95%) [6][7] - 各考核年度净利润增长率需大于0才可解除限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