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

搜索文档
大空头Michael Burry Q2转向看多?从全面看空中概股到精准布局医疗与消费
金融界· 2025-08-22 10:56
投资策略转向 - 从2025年第一季度全面看空中概股与高估值科技股转为第二季度积极看多 从价值1.86亿美元的看跌期权为主转向名义价值约5.22亿美元的看涨期权 [2][3][4] - 投资组合从宏观对冲意味的系统性看空转向精选成长加防御的结构性看多策略 [5][9] - 通过期权操作保留仓位调整灵活性 便于根据市场波动快速修正方向 [3][9] 行业配置变化 - 医疗健康成为主线 新建UnitedHealth持仓20,000股并持有看涨期权 新建Regeneron持仓15,000股并持有看涨期权 [3][6][8] - 消费升级领域受关注 新建Lululemon持仓50,000股并持有看涨期权 维持雅诗兰黛150,000股持仓且持有看涨期权 [3][6] - 全球电商板块受青睐 新建MercadoLibre持仓3,000股 [3] 中概股态度转变 - 对中概股从看空转为看多 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公司的看跌期权全部转换为看涨期权 [2][3][7] - 认为中概股估值已触底 未来存在结构性机会 [7] 个股操作明细 - 新建Bruker持仓250,000股 此前第一季度曾清仓该股 [2][3] - 减持雅诗兰黛从200,000股降至150,000股 但仍持有看涨期权 [2][3] - 清仓第一季度所有看跌期权 包括阿里巴巴200,000份、百度100,000份、京东400,000份、英伟达900,000份、拼多多200,000份等 [2][3] 投资规模变化 - 直接投资持仓总价值从约1300万美元增至5600万美元 [3] - 期权名义价值从1.86亿美元看跌期权转为5.22亿美元看涨期权 [3]
毅昌科技:8月20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20:35
公司治理 - 公司第六届第二十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0日以现场表决形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关于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 [1] 业务结构 - 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中汽车行业占比36.47% [1] - 新能源行业收入占比28.93% [1] - 家电行业收入占比25.12% [1] - 其他行业收入占比8.65% [1] - 医疗健康行业收入占比0.83%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收盘价为6.9元 [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28亿元 [1]
【榜单揭晓】2024-2025年度中国科技产业投资榜 | 甲子引力X
搜狐财经· 2025-08-21 20:25
在渡口探寻行业的新航向。 当前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渡口"。旧的浪潮正在退去,而一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正在显现。过去几年,行业普遍面临"募资难、退出 难、领投难"的三重困境,传统的估值体系不再适用,科技投资步履维艰。然而,正是在这股退潮中,市场开始进行自我校准,资本在逆境中重新定位, 中国的科技投资者们也正站在一个必须做出新选择的时刻。 中国一级市场的科技投资似乎开始呈现"止跌回暖"的态势。股权投资市场的募资、投资规模和事件数量均实现正增长,退出路径也有所拓宽,A股、港股 及海外IPO数量稳中有升。然而,"堵点"也依然突出:投资回报周期过长、A股IPO审核周期拉长、LP的回款压力、政府引导基金的"返投"要求以及热门赛 道上的同质化"内卷"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症结。 面对这些复杂局面,科技投资正在经历一次全面的校准与重构:硬科技正在成为主导性的投资方向,企业的规划与国家科技战略的契合度能带来额外的溢 价;AI技术栈的全面革新带来了投资逻辑的演变,AI Infra、具身智能、AI Agent正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迅速升温;国际资本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科技产 业的投资价值,主权财富基金提升了对中国的投资 ...
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额突破200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7:14
拍卖会成交表现 - 第七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金额达202亿元 较上一届增长66.7% [1] - 现场路演项目10个 展示项目27个 拍卖项目65个 跨区域合作项目半小时现场成交额达6.89亿元 [3]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东华大学57宗项目参与拍卖及路演 成交额突破1500万元 [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 首批推出42位科创经理人 负责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 [3][7] - 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联合体 整合10家单位资源构建全链条转化体系 [9] - 建立包含11家概念验证中心 18家中试基地 31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完整转化体系 [10] 前沿技术领域突破 - 医疗健康领域出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基因治疗项目 靶向BAZ2B逆转肝纤维化并已申请专利 [1] - 高端装备领域推出带电位器的旋转机构及力反馈装置 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异步感知技术增强无人驾驶适应性 [4] - 新材料领域突破永久亲水性含氟聚合物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实现分体式飞行汽车空陆切换功能 [4]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 - 九城市2966家企业领取科技创新券5.81亿元 参与机构5484家 涉及科学仪器69079台套 [10] - 组织卫星互联网 集成电路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项行动 组建G60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 [10] - 三届"创赢未来"创新大赛累计吸引3000余项目报名 26家企业获得多元化融资超8.2亿元 [10] 知识产权与服务体系 -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进行会议直播 在线观看人数超7000人 [11] - 开展国内外专利导航成果权威发布 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匹配和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服务 [7] - 推进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 G60科创云平台实现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功能 [10]
旧潮退去,新岸已现:8月21日,与顶级投资人共赴这场“渡口”之约|甲子引力X
36氪· 2025-08-19 16:55
8月21日,北京金茂万丽酒店。 股权投资市场,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过去几年,中国一级市场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退潮期"。募资难、退出难、领投难,成为投资人反复面对的关键词。市场在谨慎中自我校准,资本在困顿中 重新定位,宏观的不确定性与产业的深水化交织,使每一个科技投资者都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选择的渡口。 "旧潮"正在悄然退去。旧的估值体系逐渐失效,传统的募资路径愈发狭窄,曾经奏效的投资逻辑,在变化的世界中显得愈加沉重。然而,也正是在潮水退 去的时刻,我们得以看清——谁在裸泳,谁又真正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与此同时,"新岸"也已浮现。港股市场回暖,为部分硬科技企业打开了退出通道;新一代本土科技公司开始反哺产业,踏上LP之路;地方政府持续发挥 基础支撑作用的同时,市场化资金也在结构调整中重新寻找"锚点";国际环境的微妙变化下,新的资金通道、合作机制与估值体系或正悄然重构。 2025年的全球资本市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港股以1071亿港元的IPO募资总额重登全球榜首,A股科创板迎来半导体设备龙头685亿市值的 华丽亮相,而智元机器人对上市公司的跨界收购则开创了"具身智能+材料科技"的协同范式。宁德时代 ...
赋能科创企业发展 北京多部门、平台合力举办投贷联动融资对接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5:10
本次活动聚焦"投贷联动",为科技型企业搭建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高效对接的"桥梁",臻知医学、星川 新能源、平方和、东方空间、华龛生物、泰科天润、大橡科技等来自医疗健康、新能源、智能装备、商 业航天、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的14家优质科创企业代表,顺禧股权投资、京国瑞投资、洪泰同创投 资、新鼎荣盛资本、首泰金信等私募股权创投机构负责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 行、招商银行等10家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参会。 在融资对接环节,科创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专注领域、核心优势、经营管理现状及信贷融资需求 等方面情况;私募股权创投机构就企业发展、特色及投资情况等做相应补充;银行机构询问了解市场前 景、盈利等情况,相应推介了各自针对科创企业的创新股债服务和产品,并就企业融资需求进行回应和 表态。 引"金融活水",灌溉"科创沃土"。北京基金小镇将在各级单位指导下,与各方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搭建 具有北京特色的投贷联动平台,持续创新和优化服务,推动形成科技金融新生态,实现"科技—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为深入贯彻中国证监会及北京市相关工作部署,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 ...
镁信健康IPO递表:医疗支付的生态链中第三方平台前景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54
港股医药板块上市热潮 - 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主板活跃上市申请达118宗 医疗医药行业占比26% [1] - 6月单月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港交所 反映行业上市热情高涨 [1] 行业复苏驱动因素 - 港股上市规则持续松绑创造宽松环境 全球资金对中国创新资产重新定价 [3] - 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共同构成市场转机的三大支柱 [3] - 医药细分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迎来资本重新估值契机 [3] 医疗支付市场前景 - 中国创新药械解决方案市场支付总额预计从2024年910亿元增至2030年243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7.8% [3] - 商业健康险支付规模2030年较2024年增长逾一倍 [3] - 商业医疗险保费(不含特定险种)以21%增速扩张 2030年突破1.35万亿元 [3] 行业核心挑战 - 面临患者支付难、保司产品单一、药企渠道有限的三难困境 [4] - 需要突破患者、保司、药企间的支付壁垒 [4] 镁信健康商业模式 - 通过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连接患者、药企与保险公司 [4] - 智药解决方案为药企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商业化方案 [4] - 智保解决方案整合AI技术和医疗资源为保司提供端到端方案 [4] 镁信健康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从10.69亿元增至20.3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8% [5] - 2024年智药解决方案收入12.07亿元占比59.3% 智保解决方案收入7.31亿元占比35.9% [5] - 智保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22年72%攀升至2024年81.5% [5] - 净亏损从2022年4.46亿元收窄至2024年0.76亿元 [5] - 运营开支占比从78.0%下降至41.3% 研发开支从1.06亿元降至0.6亿元 [5] 未来发展机遇 - 2025年商保创新药目录落地将提供政策支持 [6] - 行业可能涌现更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支付体系变革 [6] - 技术突破和新玩家进入可能重塑行业格局 [6]
北京证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基金小镇共同举办投贷联动融资对接活动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8 17:09
活动背景与目的 - 北京证监局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基金小镇联合举办第6期投贷联动融资对接活动 旨在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质效并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 - 活动聚焦搭建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高效对接平台 围绕首都高精尖产业结构和科创型企业成长周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1][2] 参与机构与企业 - 14家科创企业代表参会 涵盖医疗健康 新能源 智能装备 商业航天 半导体 新材料等领域 包括臻知医学 星川新能源 平方和 东方空间 华龛生物 泰科天润 大橡科技等[2] - 私募股权创投机构包括顺禧股权投资 京国瑞投资 洪泰同创投资 新鼎荣盛资本 首泰金信等负责人参会[2] - 10家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参与 包括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浦发银行 招商银行等[2] 活动内容与成果 - 科创企业代表介绍专注领域 核心优势 经营管理现状及信贷融资需求[2] - 私募股权创投机构补充说明企业发展特色及投资情况[2] - 银行机构询问市场前景与盈利情况 推介针对科创企业的创新股债服务和产品 并回应企业融资需求[2] 平台建设与未来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介绍投贷联动平台建设情况 支持私募基金与科创企业发展 前期对接已取得积极成效[1] - 北京基金小镇将持续深化合作 搭建具有北京特色的投贷联动平台 创新优化服务以推动科技金融新生态形成[2]
巴菲特最后一笔投资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18 08:06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与投资动向 -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增至3440亿美元 超过可口可乐市值 [1][3] - 上季度净卖出30亿美元股票 其中买入39亿美元 卖出69亿美元 [3] - 连续11个季度成为股票净卖方 [3] 联合健康集团投资分析 - 上季度买入约500万股联合健康集团股票 截至6月底持仓市值约16亿美元 [1] - 联合健康股价从4月中旬约600美元暴跌至6月底310美元左右 可能因股价低估吸引投资 [2] - 受"巴菲特效应"影响 联合健康股价盘后大涨逾10% [1] 苹果公司持仓调整 - 将苹果公司股票减持7%至2.8亿股 截至6月底市值570亿美元 [2] - 自2024年初以来已出售该股超过三分之二 当时市值1740亿美元 [2] 其他重要持仓变动 - 新增对住宅开发商DR霍顿 莱纳以及钢铁生产商纽柯的持仓 [2] - 披露对拉玛广告和阿勒吉恩的新持仓 [2] - 增持雪佛龙 星座品牌 达美乐披萨等公司股票 [2] - 清仓T-Mobile美国股票 [3] - 减持美国银行和特许通讯等多只股票 [3]
上海 86 家独角兽企业都在哪?这个区领跑全市
36氪· 2025-08-15 17:25
根据上海市最新发布的规划,计划到2027年培育100家独角兽企业,现在上海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根据IT桔子数据,截至2025年7月30日,中国现有独角兽企业427家。其中,上海以86家独角兽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首都北京,占全国总量约20%。 也就是说,在考虑到在榜独角兽可能因IPO 或其他原因退出的情况下,上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至少要有14家新晋独角兽的增量。这个目标看起来似乎并 不难。 上海当前在榜的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上海下辖16个行政区,独角兽企业分布呈现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根据IT桔子数据,截至2025年7月30日,上海独角兽企业的区域分布如下: 浦东新区拥有29家独角兽企业,这一数量在上海市中占比高达34%,使其在独角兽数量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这里汇聚了诸如中芯南方、智己汽车、 空中云汇Airwallex等众多知名企业,产业范围广泛,涵盖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等多个重要领域。 浦东新区自开发至今,已然走过了35个年头。回溯往昔,这里最初只是一片荒芜的滩涂,然而经过多年的精心规划与大力发展,如今已蜕变为上海GDP 第一大区,占整个上海1/3,也是独角兽企业的核心汇聚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