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研究揭示“星链”卫星大量坠落与太阳活动加剧有关
中国经济网· 2025-06-12 10:01
太阳活动对低轨卫星的影响 - 2020年至2024年共有1190颗卫星从极低地球轨道(VLEO)坠落 其中583颗为"星链"卫星 [1] - 每年坠落的"星链"卫星数量呈上升趋势 2020年仅2颗 2021年78颗 2024年达316颗 [1] - 太阳活动增强导致地磁扰动 使地球热层膨胀 高层大气密度和阻力增加 加速低轨卫星轨道衰减 [2] "星链"卫星运行寿命研究 - "星链"卫星设计寿命约5年 但地磁活动显著缩短其实际运行时间 [2] - 强烈地磁暴期间 卫星从280公里高度重返大气层的时间比平静期缩短10至12天 [2] - 研究首次系统揭示太阳活动与低轨卫星运行寿命的相关性 基于2020-2024年523颗"星链"卫星的轨道数据分析 [1][2] 行业监测与预防措施 - 低轨卫星数量持续增加 需在太阳活动剧烈时期加强轨道监测和碰撞预测 [2] - 高层大气阻力增加可能提升卫星星座内部碰撞风险 需关注太空环境安全 [2] - 研究团队呼吁建立更完善的太空天气预警机制 以应对卫星碎片潜在影响 [2]
“星链”卫星大批坠落焚毁,碎片会砸着人么?
环球网资讯· 2025-06-11 11:19
太阳活动对星链卫星的影响 - 太阳风暴活动日益频繁,正在影响地球卫星,尤其是SpaceX的"星链"卫星接连坠落 [1] - 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有583颗"星链"卫星坠毁,占同期低地球轨道卫星坠落总数的近一半 [2] - 2024年"星链"卫星坠落数量达到惊人的316颗,远高于前几年的水平(2020年2颗,2021年78颗,2022年99颗,2023年88颗) [2] - 当前太阳周期的强太阳活动已对星链卫星再入产生显著影响,地磁活动越强,卫星坠落速度越快 [3] 星链卫星项目概况 - SpaceX计划将"星链"卫星规模从目前的7000多颗扩大到3万颗 [2] - "星链"卫星是SpaceX旗下的"全球卫星宽带"项目,旨在为全球任何地方提供卫星宽带服务 [3] - SpaceX的猎鹰火箭具备相对低成本和强大运力,可以一次发射几十颗卫星 [3] - "星链"卫星轨道高度较低,平均寿命为5年 [4] 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机制 - 太阳活动遵循11年的周期规律,第25太阳活动周期比此前更为强烈 [3] - 太阳极大期会导致地磁风暴,加热地球大气层并增加卫星飞行阻力,使卫星脱轨坠落 [4] - 在太阳极大期,卫星寿命最多可能缩短10天,轨道高度低于300公里的卫星再入时间从15天以上缩短至5天左右 [4] - 70%的卫星并非在强磁暴期间坠落,而是在持续时间更长的中等和弱磁暴期间坠落 [4] 卫星坠落的影响与应对 - 卫星再入大气层时可能无法完全燃烧,残骸可能坠落至地面,2024年8月在加拿大发现了一块2.5公斤重的"星链"卫星碎片 [6]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预测,到2035年星链计划可能产生2.8万块冲破大气层的残骸,平均每两年造成一人伤亡 [6] - 国内商业卫星使用寿命比SpaceX卫星长2-3年,但未来仍需面对卫星脱轨问题 [7] - 卫星大批坠落会增加太空垃圾、威胁其他航天器安全,并影响服务稳定性 [6] 行业现状与评估 - 目前"星链"卫星折损率处于正常范围,已发射超过7300颗卫星,坠落数量不到总数的1/10 [5] - 低轨微小卫星寿命一般为5年,早期发射的卫星已达到寿命年限,主动离轨坠落属于正常现象 [5] - 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项目竞争日益激烈,众多类似项目涌现 [6]
文昌国际航天城两大项目同步封顶
海南日报· 2025-06-11 09:19
项目进展 - 文昌国际航天城卫星能源系统制造中心项目和卫星结构系统制造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同步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1][2] - 卫星能源系统制造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86万平方米,卫星结构系统制造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6万平方米 [2] - 项目团队克服了7台塔吊密集协同作业难度大、高支模支撑体系稳定性要求高等多项技术挑战 [3] 项目定位与功能 - 两个项目建成后将与周边国际卫星先进制造中心、国际星箭协同研发中心实现产业联动 [2] - 卫星能源系统制造中心主要建设制造中心厂房、太阳电池组阵及成翼生产区、锂离子蓄电池组生产区等,满足低轨互联网卫星对新一代柔性太阳翼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2] - 卫星结构系统制造中心主要建设制造中心厂房、热管产品及涂层产品生产线,可为商业航天发射提供卫星所需的部分配件 [2] 项目意义 - 项目将构建兼具批量化、智能化结构的卫星生产线,形成"出厂即交付"的卫星生产能力,打造世界一流卫星生产基地 [2] - 投产后将有效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并促进航天产业发展,形成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服务的国家空间互联网基础设施 [3] - 项目将广泛服务经济建设和民生福祉,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贡献 [3]
做难而正确的事——记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徐鸣
经济日报· 2025-06-08 06:04
公司发展历程 - 银河航天成立于2018年4月,专注于卫星互联网技术攻坚,5年内实现首款柔性太阳翼平板可堆叠卫星(灵犀03星)发射成功[2] - 2024年11月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12月批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入轨[3] - 从2018年100余家供应商扩展至2024年1300余家,其中超50%为民营企业,带动卫星制造、通信技术等领域协同发展[4]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推出国内首款柔性太阳翼平板卫星、首批发产低轨宽带通信卫星,2020年发射Q/V频段低轨宽带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5] - 2022年完成6颗小批量卫星全流程仅用11个月(传统需1.5年/颗),组建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6] - 具备通信载荷、星载计算机、太阳翼等核心单机研制能力,覆盖宽带通信、SAR、导航增强等应用需求[7] 产业链与生产布局 - 融合"航天+互联网"基因,通过互联网式快速迭代与航天技术简易输出重构产业链[3] - 建设新一代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形成百颗卫星/年的低成本批产能力,拥有完善卫星平台型谱[8] - 2018年联合3家汽车配套民企共同研发,现已成为核心工序主供单位[3] 国际化与市场应用 - 2024年初在海外建成"小蜘蛛网"地面试验站,测试车辆联网、远程医疗等场景,与当地运营商合作手机直连卫星技术[8] - 国际市场布局包括卫星互联网应用、卫星研制能力输出、技术合作三大方向[8] - 过去5年全球卫星发射量年均增20%,公司累计发射25颗技术领先卫星[9] 行业机遇与战略定位 - 全球太空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竞速期,卫星互联网可覆盖全球25亿未联网人口(较2015年41亿下降)[2] -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支持民企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公司将持续研发手机直连卫星天线等核心技术[9] - 定位为"大国重器"级创新者,通过高频段Q/V载荷实现低轨宽带星座"换道超车"[6]
盈信量化(首源投资):周三关键一战!央行“降息信号”落空?主力或借机洗盘!
搜狐财经· 2025-06-03 17:08
政策环境 - 央行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两次强调"择机降准降息",并已落地550亿互换便利和首期3000亿大股东回购再贷款工具,释放强烈宽松信号 [1] - 6月MLF利率调整存在分歧,若降息预期落空可能引发短期抛压,2024年多次预期落空曾导致市场波动 [1] 海外变量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若延迟降息将压制新兴市场资金流向,美债收益率高位震荡压制A股成长股估值,2022年加息周期曾导致A股成长股估值大幅收缩 [3] - 特朗普政府关税上诉案悬而未决,可能冲击光伏、电子等出口链行业,光伏产品出口成本增加或挤压海外市场份额 [3] 技术面与资金动态 - 上证指数在3347点附近试探,3300点关口为牛熊分界线,失守可能触发程序化止损盘 [3] - 节前融资余额单周净流出483亿,北向资金分歧加大,节后首日成交放量概率67%,若量能未达1.2万亿阈值则反弹力度有限 [4][9] 板块机会 - AI与半导体:CES展会催化AI硬件创新,国产算力芯片和光模块企业受益政策支持,需警惕PE>80x标的获利回吐风险 [7]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专项债扩容和卫星星座建设加速改善航天防务和卫星制造板块基本面 [7] - 高股息资产:国有大行股息率6%+,区域电力龙头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1.5%下配置性价比凸显 [7] - 必选消费:养殖(猪肉涨价预期)和食品加工行业业绩预喜率超60%,弱势市场中表现抗跌 [7] 风险领域 - 出口依赖型制造:美元指数突破106将加剧机械、电子代工企业汇损压力,2024年某电子代工企业汇兑损失达数千万 [7] - 绩差小微盘:退市新规下年报预亏股面临流动性折价,2025年初多家绩差小微盘股因预亏连续跌停 [7] 配置策略 - 科技成长(50%):聚焦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和AI应用(医疗/制造场景落地) [8] - 高股息(30%):银行、电力(现金流稳定+分红新规受益) [8] - 消费复苏(20%):生猪养殖、休闲食品(CPI回升预期) [8] 明日关键指标 - 早盘30分钟内沪指放量站稳3350点且券商板块涨幅>2%则技术性反弹可期,反之跌破3320点且跌停股>20家需减仓避险 [9]
法国与越南签署关于空中客车地球观测卫星的合作协议。
快讯· 2025-05-26 12:34
国际合作与航天产业 - 法国与越南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空中客车地球观测卫星 [1]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河南经济数据里的“拼抢密码”
河南日报· 2025-05-25 07:26
河南经济表现 - 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1]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1] - 4月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82.1%,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4.4% [4] - 全社会用电量4月同比增长6.83% [4] 政策支持 - 推出28条一季度"开门红"政策和24条二季度"双过半"措施 [4] - 工业投资前4月同比增长26.6%,高于全国14.9个百分点 [4] - 郑州一季度汽车产量达28.25万辆,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投用 [4] - 建立覆盖900家工业企业和600家服务业企业的包保服务机制 [5] 产业升级 - 洛阳轴承集团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达70%,风电主轴承市占率超40% [5]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 [5] - 4月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8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70% [6] - 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7%,商务服务业增长14.6% [6] 消费与投资 - 省级安排1.5亿元资金发放消费券,4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4.9% [7] - 1-4月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0.6%,拉动全省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 [8] - 卢氏县1-4月农产品出口额达5.94亿元 [8]
集约发展促主导产业蝶变升级——来自长春新区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11
长春新区发展概况 - 长春新区是第17个国家级新区,设立于2016年2月,定位为"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1] - 主导产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三大领域,集聚130余户装备制造企业(年产值533亿元)、360余户光电信息企业[2]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达530亿元,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6] 光电信息产业 - 长春禹衡光学研制国内首台工业编码器,光栅尺测量长度达30040毫米(精度5微米),填补国内空白[3] - 传感器领域上下游企业30余家,光电信息企业年均复合增长率30%[3] - 光华微电子激光调阻机国内市场份额超60%,打破国外垄断[9]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麦迪克智行研发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可减少40%部件、节能40%、减重30%,整车装配成本降30%以上[5] - 捷翼科技从汽车线束拓展至充电枪/座等产品,2022年销售额32亿元,入选"独角兽"企业[6] - 吉林大华机械双质量飞轮累计交付超100万套,正开发智能电动尾门系统[11] 医药健康产业 - 长春新区拥有亚洲最大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金赛药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5%-20%[12] - 迪瑞医疗打造"7+1"临床体外诊断产品组合,重点布局医疗AI领域[12] 显示材料技术突破 - 海谱润斯实现9种OLED有机发光材料国产化替代,拥有189项国内发明专利[7] - 奥来德光电打破国外蒸发源设备垄断,中标国内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订单[8] 产学研协同创新 - 依托吉林大学等11所高校及中科院"一院三所",推行科技成果"先投后股"等改革[8] - 长光卫星实现117颗"吉林一号"在轨运行,建成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14] - 长光博翔研发全球首创双飞翼垂直起降无人机,适应零下40℃极端环境[14]
先进制造业,奋斗者们有绝活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1 06:39
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 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14600多家 具有专业化 精细化 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 在产业链中发挥强链 固链 稳链作用 [2] -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专注锌铁液流电池技术 通过创新电极设计和电解液配方控制锌晶体生长 实现长时储能 已投建高度自动化智能产线 [2] - 浙江嘉兴佳利电子在微波陶瓷材料和元器件领域通过300多次试错 实现车载通信器件关键性能指标达标 并通过标准化手册降低50%以上试错成本 [3] 先进制造技术突破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研制国内首颗民企0 5m分辨率遥感卫星和X波段商业SAR卫星 卫星总装涉及几十道工序和数百测试项 需严谨处理细节 [4] - 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攻克链式刀库技术 通过183次试验实现效率大幅提升和成本显著下降 其产品可提升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与效率 [5] 生物医药创新进展 -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自研双抗新药临床数据获国际认可 两款治疗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创新药已纳入医保 新一代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靶点实现协同效应 [6][7] 行业人才特质 - 制造业一线奋斗者普遍具备敢于试错 潜心钻研和跨界学习能力 需快速适应技术迭代 如储能行业需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掘创新点 [3][7] - 卫星制造领域要求工程师兼具设计能力和现场问题解决能力 需严格执行工艺标准 如螺钉分三次交叉对称拧紧等细节操作 [4]
鸿海投资欧洲要砸2.5亿欧元 建造先进封测厂 同步投入卫星制造领域
经济日报· 2025-05-20 07:25
半导体先进封装与测试 - 鸿海宣布投资2.5亿欧元在欧洲设立合资公司,与Thales SA及Radiall SA合作,投入半导体先进封装与测试(OSAT)[1] - 合资工厂将采用扇出型晶圆级封装(FOWLP)技术,成为欧洲首座FOWLP先进封装测试厂[1] - 初期销售以欧洲市场为主,客户涵盖汽车、太空科技、6G移动通信、国防等产业[1] -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公司研究发展方向包括异质整合,并将先进封装技术引入欧洲[1] 卫星制造产业链 - 鸿海与Thales在卫星领域策略合作,共同发展高质量、高附加价值的卫星量产能力[1][2] - 合作旨在为大规模星链计划提供先进技术内容与多元解决方案[2] - 鸿海2023年11月发射自制低轨卫星珍珠号,此次合作是太空产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2] - 鸿海子公司及合作伙伴已布局卫星通信产业链,包括低轨卫星使用者终端、地球观测相机模组、太空用连接器等[2] 低轨卫星与通信技术 - 鸿海集团B5G政策组处长赵元瀚预测,低轨卫星可能在10至15年内成为5G或6G通信的重要环节[2] - 未来低轨卫星与地面基站数量可能远超预期,鸿海计划以标准化、产业化方式提供代工生产服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