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树脂

搜索文档
业绩连降、“国产替代”被质疑,同宇新材IPO能否闯过“注册关”
华夏时报· 2025-04-29 08:59
IPO进程与募资计划 - 公司IPO申请于2023年4月7日通过深交所上市委会议,但进程停滞两年后于2025年4月14日提交创业板IPO注册稿,拟募资13亿元用于扩产及补充流动资金[2][3] - 募资中12亿元用于建设20万吨电子树脂产能,项目投产后公司年产能将提升至约13万吨,而2022年和2024年实际销售量仅为3.7万吨和4.6万吨[8][9] 财务表现与行业波动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93亿元、8.8亿元、9.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亿元、1.64亿元、1.43亿元,持续下滑,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预计同比再降1%[3] - 主要客户如南亚新材、建滔集团等业绩大幅下滑:2022年南亚新材扣非净利润骤降106.19%,华正新材跌91.26%,生益科技降43.5%,建滔集团溢利份额同比收缩66.09%[6] - 2023年客户业绩分化加剧,南亚新材营收跌幅扩大至21.05%,华正新材扣非净利润暴跌970.29%,生益科技净利润续降23.57%[6] 研发与核心技术争议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5%、2.17%、2.27%,远低于同行均值的4.15%、4.06%、5.43%,且未披露核心技术专利数量[8] - 公司宣称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外资垄断,但招股书未披露行业国产化率基准数据,核心技术产业化进程缺乏量化指标支撑[5] - 高端产品如苯并噁嗪树脂仍处于小批量试验阶段,与募投项目的激进扩张形成反差[8] 产能消化与市场策略 - 公司回应称将通过分阶段投产、维护现有客户、拓展新客户等方式消化新增产能,但未提供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的量化依据[9][10] - 母公司产能利用率报告期内达100.04%、105.93%、116.37%,显示当前产能紧张[8] - 部分产品占南亚新材、建滔集团等客户采购份额已达50%以上,主要客户采购份额整体呈上升趋势[5] 创业板上市规则适应性 - 公司2024年营收9.5亿元满足创业板注册制豁免条件(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但营收复合增长率低于25%的常规要求[4] - 专家指出创业板审核逻辑转向成长性+创新能力综合评估,营收负增长企业需在技术壁垒、市场空间等方面提供充分证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