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零部件

搜索文档
创新药再迎重磅政策利好,前沿生物、赛力医疗等多股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01 19:37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涵盖研发、准入、支付、临床使用及出海五大方面共十六项举措 [1] - 政策明确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目录,并提高多元支付能力 [1] - 政策发布后创新药板块单日涨幅超3%,多只个股涨停,龙头舒泰神创阶段性新高 [1] 市场表现 - 截至6月30日,创新药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达30.28%,远超上证指数 [1] - 舒泰神、三生国健等5只个股累计涨幅超100% [1] - A股22家创新药公司2024年营收462.2亿元,同比增长23.7%,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81.1%至8.3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22家公司营收121.9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3.8亿元 [2] 行业驱动因素 - 景气度回升:2024年行业营收增速23.7%,2025年一季度延续高增长且盈利改善 [2] - 政策密集出台:2025年国务院推出24条医药改革举措,聚焦研发创新和审评审批 [2] - 七部门2025年4月发布数智化转型方案,提出AI赋能医药全产业链试点 [2]
风范股份到账近4亿业绩补偿款 将下属光伏电站项目统一纳入管理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19:37
收购晶樱光电业绩承诺及补偿 - 公司2022年启动收购晶樱光电控制权 业绩承诺人黄金强 韩莉莉承诺2023-2024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 2亿元 若低于2 72亿元(85%)需补偿 [1] - 晶樱光电2023-2024年实际归母净利润-3 19亿元 扣非后-3 38亿元 累计完成业绩承诺比例为-105 63% [1] - 业绩承诺方已支付全额补偿款3 93亿元 金额等于其收到的税后股权交易价款 [1][2] 光伏业务整合与资产重组 - 拟以4800万元收购晶樱光电下属8个光伏电站项目公司100%股权 旨在统一管理光伏资产至全资子公司风范新能源 [2] - 晶樱光电出资成本1383 21万元 确认投资收益3416 79万元 合并报表少数股东权益增加1366 72万元 资本公积减少等额金额 [3] - 交易属同一控制下股权转让 不影响当期损益及公司财务状况 [3] 光伏业务战略布局 - 光伏板块形成单晶硅片 多晶硅片及受托加工服务为主的核心业务 并拓展电池片 组件代工业务 [2] - 2024年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基地落成 标志海外市场拓展 湖南岳阳组件基地同年9月投产 强化华中区域布局 [2]
中东主权基金巨头PIF为何青睐这家中国能源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37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的全球地位与战略布局 -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以9250亿美元资产规模跃居中东地区第二位 [1] - PIF近年来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 最新动作是与协鑫集团在中国新型电力系统领域展开合作 [1] - PIF通过控股子公司ACWA Power在中国市场进行战略升级 决心推动中国能源转型 [3][4] ACWA Power与协鑫能科的战略合作 - ACWA Power子公司沙电投资与协鑫能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覆盖风电 光伏 储能 抽水蓄能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领域 [1][3] - ACWA Power已在全球投资1075亿美元项目 包括78 85GW电力装机和950万立方米/天海水淡化能力 [3] - 协鑫能科并网运营总装机容量达5871 01MW 业务涵盖热电联产 风电 光伏 生物质能 抽水蓄能 储能电站等多个领域 [6] 中国市场在沙特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 - ACWA Power计划到2030年将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提升至2500亿美元 中国资产占比将从目前低水平大幅提升至三分之一 [4] - 沙特"2030愿景"计划到2030年实现130GW新能源装机容量 其中70%由ACWA Power主导开发 [7] - 协鑫集团作为中国最大民营电力企业之一 拥有35年历史和2000亿元资产规模 是全球最大硅料生产商之一 [6] 合作双方的资源与技术优势 - ACWA Power通过中国战略2 0全面布局新能源 海水淡化和绿氢领域业务 [3] - 协鑫能科采用"能源资产"与"能源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构建完整能源生态闭环 [6] - 中国在设备制造 创新体系及产业链方面的优势对沙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4][7]
九牧王跨界投资与实控人体外公司交织 清仓式分红背后林聪颖家族最受益
新浪证券· 2025-07-01 19:37
核心观点 - 九牧王逾20亿规模的投资业务与实控人及其女儿体外公司存在交织,可能涉及利益输送风险 [1] - 公司存在"清仓式"分红现象,股利支付率最高达163.94%,2016-2020年均超100%,2023-2024年超90% [7][8] - 公司一边持有大额账面资金(2024年末7.66亿元),一边举债(2024年末有息负债2.24亿元) [9][10] - 公司营收增速放缓,2024年营收31.81亿元(+4.13%),但归母净利润1.76亿元(-7.86%),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13] - 投资业务持续浮亏,2022-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1.69亿元、-1.16亿元、-5856万元 [17] 主营业务分析 - 男裤是核心产品,2024年收入15.2亿元(+4.69%),占比约50%,连续25年市场占有率第一 [1][2] - 2024年整体毛利率65.74%(+1.54个百分点),其中男裤毛利率69.27%(+2.02个百分点) [2] - T恤收入增速最快达13.91%,衬衫毛利率下降2.62个百分点至65.58%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95亿元(-4.8%),扣非净利润1.51亿元(-24.4%) [15] 投资业务情况 - 2024年末投资组合规模22.7亿元,占总资产40%,包括债券1.27亿元、私募基金2.98亿元、信托1.36亿元等 [3][15] - 投资涉及多家关联方:杭州慕华基金(董事之子控制)、宁波君度景弘(实控人间接控制)、Lapam基金(实控人女儿控制) [4][6] - 已退出10个项目均与服装主业无关,未退出的18个项目中仅2.6亿元投资的景林九盛基金涉及服装相关项目 [17] - 投资阳光保险2024年浮亏1亿元,因其股价下跌37.24% [17] 公司治理与分红 - 实控人林聪颖通过九牧王国际投资控股53.73%股份,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2.23% [8][9] - 上市以来累计净利润53.28亿元,累计分红50.9亿元,大部分流向实控人家族 [8] - 2024年分红1.72亿元(股利支付率97.84%),2023年分红1.72亿元(股利支付率90.14%) [8] 监管关注重点 - 要求说明大额有息负债与金融资产并存的合理性,资金是否流向关联方 [10] - 要求披露近3年投资业务详情,包括关联关系、底层资产状况等 [6] - 要求解释跨界投资的合理性及对业绩的影响 [15]
深圳楼市如潮汐,涨时猛跌时凶:89平米的房子4年内少了1000万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36
深圳楼市价格波动 - 深圳湾豪宅价格显著下跌,翡翠海岸小区89平米户型从2021年2500万(28.09万/平)降至2025年1420万,跌幅达1100万[4][8][9] - 2024年同类房源成交价集中在1500-1680万区间(17.25-18.88万/平),较2021年单价下降34-39%[9] - 深圳商品房用地紧缺与小产权房占比高推高房价,外企和高科技人才高收入进一步支撑房价[4][13] 深圳楼市结构性特征 - 翡翠海岸小区大户型为主(177-345平),仅C栋为89平小户型,2013-2014年开盘价从5.2万/平涨至8.1万/平[13] - 深圳湾口岸区位带来交通便利但伴随噪音问题,配套北师大附属教育资源[11][13] - 深圳房价波动剧烈,涨跌幅度可达每日数十万至百万级[13] 购房策略与市场预期 - 部分购房者观望心理价位降至1300万,预期2024年下半年可能触达[11] - 刚需群体被建议择机入场,因市场难以精准预测最低点[13] - 深圳楼市长期受供需矛盾和经济基本面支撑,短期调整未改变核心逻辑[4][13]
警惕!这三类房子正在贬值:得房率低于75%,外立面是真石漆等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36
行业趋势 - 2020-2022年建成的部分楼盘因低得房率(低于75%)和低层高(2.9米以下)面临贬值风险,例如宝山某89㎡三房实际使用面积仅65㎡,而新盘同面积户型使用面积达80㎡,导致老户型滞销半年[1] - 购房者需求从“上车”转向“住好”,上海新房市场通过放宽建筑规范(如阳台计容面积标准放宽、设备平台不计容)实现120㎡户型使用面积达160㎡,浦东某新盘120㎡四房实际得房率高达110%[1] - 开发商竞争从2021年“摇号盲买”升级至2025年“产品内卷”,涵盖外立面、车库、公区配套和精装标准等多维度[1] 产品升级 - 外立面材料从真石漆(占市场80%)升级为铝板和Low-E玻璃幕墙,高端板块如徐汇滨江、前滩新盘普遍采用全玻璃盒子户型,某国企项目通过金属格栅装饰提升质感[2] - 车库从水泥地面、裸露管线升级为星空顶、环氧地坪、石材包柱标配,闵行某楼盘设计两层挑高水景车库入口并配备人脸识别精装大堂[4] - 公区配套从千万豪宅专属(如1500㎡会所、恒温泳池)普及至500万级楼盘,包括全架空层、健身房和儿童托管区[6] 开发商策略 - 头部国央企(如中海、华润)以标准化管控和稳妥设计为主,装标稳定但缺乏亮点[8] - 本土优质民企(如绿城、仁恒)擅长打造溢价产品,但需注意高端与中端项目品质差异[8] - 地方城投和外来房企存在风险,如外地开发商照搬老家户型或城投项目因成本控制导致装标不符[8] 购房者建议 - 核心指标应关注得房率(≥80%)、外立面(非真石漆)和品牌房企自持物业,而非单纯比较赠送面积[12] - 需警惕装标虚高、会所噱头(如交付后改为物业办公室)和赠送面积风险(如规划验收问题导致无法封闭)[10]
粤开证券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连续两年分红开新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9:36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粤开证券完成董事长及高管团队换届,郭川舟当选新任董事长,其现任控股股东广开控股党委书记兼董事长[2] - 高管团队保持稳定,6位原高管续聘,新增苏锋为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2] - 新一届高管团队包括总裁崔洪军、联席总裁雷杰等7人,80后占比提升,兼具投行、金融科技等专业背景[5][6] - 治理结构体现"控股股东董事长兼任券商董事长"模式,强化与区域战略协同[4][5] 新任董事长背景 - 郭川舟拥有深厚产业背景,曾主导广开控股投资小鹏汽车、文远知行等标杆项目,并推动发行广州首单产业园REITs[4] - 职业履历覆盖广州开发区招商、金融管理及产业投资领域,曾任凯得投资控股董事长等职[4]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29.35%),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2.35%(提升1.7个百分点)[7] - 固定收益投资贡献突出,财富管理品牌"粤管家"新增资产及客户数实现两位数增长[7] - 投行业务聚焦产业投行,获"君鼎奖",REITs布局成效显著,资管产品业绩排名行业前列[7][8] - 连续第二年实施现金分红,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7]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未来将深化"产业投行+财富管理"双轮驱动,重点服务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9] - 依托大湾区产业政策及股东资源,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闭环[9][10] - 目标成为"一流精品特色券商",强化金融支持硬科技及科研成果转化[9][10]
不用等明年元旦,7月1日起,深圳下调存量公积金贷款利率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9:36
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25年5月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首套5年以下(含5年)利率调整为2.1%,5年以上调整为2.6%,二套5年以下(含5年)利率不低于2.525%,5年以上不低于3.075% [2] - 利率调整范围涵盖新发放和存量住房公积金贷款,新发放贷款立即执行新利率,存量贷款将于2026年1月1日起下调 [2] - 深圳市存量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提前至2025年7月1日执行,因当地规定要求按季度调整利率 [2] 深圳房贷利率及首付政策 - 深圳最新房贷利率为首套3.05%,二套3.45%,公寓商贷利率为LPR3.5%+60BP(4.1%),公积金首套2.6%,二套3.075% [3] - 深圳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20%,二套房20%,保障房15% [3] 利率下调对贷款成本影响 - 以100万元30年期公积金贷款为例,首套房月供减少132.17元,累计节省利息4.8万元 [3] - 首套多胎家庭纯公积金贷款额度209万元,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下累计节省利息9.94万元 [3]
上半年IPO受理超去年全年百单,北交所为何成主力军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01 19:36
IPO市场概况 - 6月30日沪深北交易所单日受理41单IPO申请 创今年单日最高纪录 远超此前单日最高18单的水平 [1][2] - 6月全月受理150单IPO申请 前5个月仅27单 上半年合计177单 较去年全年多100单 [1][5] - 北交所成主力板块 上半年受理115单 占比65% 上交所30单(科创板21单) 深交所32单(创业板21单) [1][5] 受理结构特征 - 6月最后一周出现受理高峰 23/25/26/27日分别受理10/15/18/18单 全月19个工作日有受理记录 [2] - 6月30日41单中 北交所占32单(78%) 上交所科创板5单 深交所4单(主板创业板各2单) [2] - 申报企业93%选择板块上市标准一 165家符合盈利要求 北交所最低利润0.4亿元 科创板6家亏损企业 [5] 政策与市场动态 - 科创板6月18日改革 增设科创成长层 重启第五套标准 4家未盈利企业在此后获受理 [6] -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 6月27日出现首单未盈利受理企业 全市场未盈利企业共7家(科创板6家) [5][6] - 终止审核数量同比大降 今年约70家 较去年280家显著减少 反映申报质量提升 [6][7] 中介机构表现 - 保荐机构集中度较高 国泰海通26单居首 中信证券22单 中信建投14单 中金10单 [6] - 民生证券等机构指出 2024年IPO数量创十年新低后 今年上半年回暖超预期 [1][3] 未来趋势展望 - 专家预测下半年延续"量稳质升"趋势 北交所或持续成为受理主力 [1][7] - 注册制改革深化与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对接资本市场 将推动结构性复苏 [1][3] - 科创板禾元生物成为新政后首家适用第五套标准过会企业 显示制度创新效果 [6]
元亨燃气(0033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7-01 19: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经营业务总额为807,820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4,969,826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4] - 该年度石油及天然气销售合约总额为231,190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3,942,794千元人民币显著减少[4] - 年内亏损为1,992,98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522,27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来自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为29.27分人民币,2024年为7.60分人民币[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持续经营业务亏损净额约19.5824亿元人民币[11] - 2025年来自外部客户的分部收益为8.0782亿元,2024年为49.69879亿元[24][26]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1.999815亿元,2024年为5252.09万元[24][26] - 2025年集团收益总额约为5.7737亿元,2024年约为10.51517亿元[28] - 2025年生产及销售液化天然气收益为5.24751亿元,2024年为9.83477亿元[29] - 2025年石油及天然气合约买卖收益为74万元,2024年为2443.2万元[29] - 2025年其他收入为192.2万元,2024年为433.3万元[30] - 2025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23万元,2024年为352.41万元[31] - 2025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净额为1.865601亿元,2024年为507.777万元[32] - 2025年融资成本为691.18万元,2024年为72.573万元[24][26][33] - 2025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3万元,2024年为13.67万元[24][26][30] - 持续经营业务2025年中国企业所得税本年度为160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582千元,递延税项为-7576千元,合计-6834千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0、-4114千元、1179千元、-2935千元[34]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内亏损为0,出售亏损为34741千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1332千元、0[38]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0,2024年为53千元[38]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入净额为0,2024年为2475千元[39]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0,2024年为1279千元[39] - 持续经营业务2025年核数师薪酬为850千元,2024年为932千元[41] - 持续经营业务2025年已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756070千元,2024年为959451千元[41]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19.16096亿元,2024年为4.9727亿元;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8.81355亿元,2024年为4.91638亿元[4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持续经营业务亏损净额约19.58亿元[5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营业额约8.08亿元(2024年:约49.7亿元),除税后亏损约19.93亿元(2024年:约5.22亿元)[5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生产约4.84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较去年增加约4200万立方米或9.5%,销售收益约为5.25亿元,较去年减少约4.58亿元或46.6%,占集团总营业额约65.0%[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管道天然气销售收益(2024年:约5.3万元)[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石油及天然气销售合约总额由约39.43亿元减少至约2.31亿元,较去年减少约37.12亿元或94.1%,占集团总营业额约28.6%[59] - 公司确认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未经审核亏损约3500万元,因终止综合入账华亨能源产生一次性收益约3200万元,扣除确认财务担保合约负债产生亏损约6700万元[6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营业额约8.08亿元,2024年约49.7亿元,主要因石油及天然气交易减少[6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约4400万元,2024年约8200万元,毛利率由约1.6%增至约5.5%[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约200万元,2024年约400万元,较去年减少约50.0%[6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亏损净额约20万元,2024年收益净额约3500万元,主要因汇兑收益净额减少至汇兑亏损净额约20万元[6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减值亏损约18.66亿元,2024年约5.08亿元,因全球经济放缓[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行政开支约9200万元,2024年约8500万元,较去年增加约8.2%[6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成本约6900万元,2024年约6800万元,增加约1.5%[7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持续经营业务2025年已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756070千元,2024年为959451千元[41] - 持续经营业务2025年核数师薪酬为850千元,2024年为932千元[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行政开支约9200万元,2024年约8500万元,较去年增加约8.2%[6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成本约6900万元,2024年约6800万元,增加约1.5%[7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生产及销售液化天然气收益为5.24751亿元,2024年为9.83477亿元[29] - 2025年石油及天然气合约买卖收益为74万元,2024年为2443.2万元[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生产约4.84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较去年增加约4200万立方米或9.5%,销售收益约为5.25亿元,较去年减少约4.58亿元或46.6%,占集团总营业额约65.0%[5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管道天然气销售收益(2024年:约5.3万元)[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石油及天然气销售合约总额由约39.43亿元减少至约2.31亿元,较去年减少约37.12亿元或94.1%,占集团总营业额约28.6%[59]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内亏损为0,出售亏损为34741千元;2024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1332千元、0[38]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0,2024年为53千元[38]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入净额为0,2024年为2475千元[39] - 2025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0,2024年为1279千元[3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董事实施或正实施优化营运策略、与债权人沟通、解决未决诉讼、重组现有债务、获取新资金等措施提高集团流动资金及与债权人达成和解[11][12] - 公司董事编制集团自2025年4月1日起不少于十二个月期间的现金流量预测[12] - 集团与若干潜在战略投资者接洽参与融资计划,与部分潜在买家联络出售部分非核心资产[12] - 公司董事认为若假设、计划及措施全部实现,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履行财务责任,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务报表属适当[1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广州元亨持有华亨能源49%股权,达州汇鑫持有1%股权,贵州燃气持有50%股权,广州元亨持有达州汇鑫69%股权[35] - 集团债务总额约为67401000元,以财务担保合约负债入账[36] - 终止确认终止综合入账附属公司的净负债为56730千元,终止综合入账附属公司的亏损为32660千元[40] - 两个年度内公司均无派付、宣派或建议派付股息,报告期末后亦无建议派付股息[43] - 2025年贸易应收账款为12.28696亿元,信贷亏损拨备10.90483亿元;其他应收账款2422.1万元,信贷亏损拨备1950.5万元;预付款项22.97317亿元,信贷亏损拨备13.39751亿元[44] - 2025年贸易及其他应付账款等合计12.34899亿元,2024年为4.48146亿元[45] - 2025年银行借贷11.17899亿元,2024年为11.9622亿元;2025年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银行借贷为11.17899亿元,2024年为11.8772亿元[4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拖欠偿还银行借贷约10.43305亿元,触发交叉违约借贷约7159.4万元须按要求偿还[46] - 2024年4月1日,两名主要客户贸易应收账款约为8.79236亿元人民币(总额10.44728亿元人民币,扣除预期信贷亏损1.65492亿元人民币)[14] - 2023年4月1日,两名主要客户贸易应收账款约为9.35688亿元人民币(总额9.38562亿元人民币,扣除预期信贷亏损287.4万元人民币)[14] - 2023年4月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先前呈报为2763702千元,重列调整为-73152千元,经重列为2690550千元[15] - 2024年3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先前呈报为2631875千元,重列调整为-424544千元,经重列为2207331千元[1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净额先前呈报为-156385千元,重列调整为-351392千元,经重列为-507777千元[1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之除税前亏损先前呈报为-162485千元,重列调整为-351392千元,经重列为-513877千元[15][16] - 2024年3月31日流动净资产先前呈报为717381千元,重列调整为-424544千元,经重列为292837千元[16] - 2024年3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先前呈报为1230104千元,重列调整为-385473千元,经重列为844631千元[16] - 公司本年度已首次应用多项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8] - 公司未提早应用多项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部分准则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其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预计影响损益报表呈列及未来财务报表披露,公司正评估其详细影响[21] - 范围限制未影响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综合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17] - 2024年4月1日,财务担保合约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为6740.1万元;2025年3月31日,综合财务状况报表内的财务担保负债为9532万元[48] - 2025年3月31日及直至综合财务报表日期,公司就偿付逾期/尚未偿还银行借贷存在若干诉讼[49] - 独立核数师未对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供应商预付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大幅增加至约13.4亿元(2024年:零)[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两名客户贸易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大幅增加至约4.46亿元(2024年:约5.14亿元)[5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000万元,2024年约1100万元;流动负债净额约16.34亿元,2024年流动资产净额约2.93亿元;流动比率约0.41,2024年约1.15[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借款约11.18亿元及担保票据为1.85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 - 1.20,2024年约为1.54;集团偿还若干银行借款约10.43亿元已违约,并触发其他银行借款约7200万元交叉违约[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支出约为人民币130万元,2024年约为人民币700万元[75] - 于2025年3月31日,集团已就银行融资抵押约人民币2.41亿元资产予银行,2024年约为人民币2.56亿元[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77] - 于2025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