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
icon
搜索文档
福瑞达:夯实玻尿酸科技壁垒 发力重组胶原蛋白轻医美赛道
齐鲁晚报· 2025-05-22 21:19
公司概况 - 鲁商福瑞达是国内少数凭借单一成分(玻尿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跨行业多元化布局的企业,在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功 [1] - 公司带动全球70%以上玻尿酸原料来自中国,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1] - 目前公司以重组胶原蛋白为第二增长曲线,开启"二次创业" [1] 玻尿酸技术突破 - 上世纪80年代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实现玻尿酸工业化制备,将传统动物提取法价格降低90% [2] - 技术突破使中国玻尿酸进军全球市场,打破外企垄断 [2] - 玻尿酸在人体皮肤中含量占50%,具有保湿、舒缓、修复和抗衰等功能 [2] 玻尿酸产业链布局 - 构建涵盖原料、药品、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的完整产业链 [3] - 拥有4个国家科研平台和17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工业生产基地 [3] - 推出爱维、润洁、润舒、施沛特等明星产品,每年帮助百万白内障患者和骨关节患者 [3] 玻尿酸技术创新 - 开发硅烷化、乙酰基嫁接、阳离子基团嫁接等修饰技术,形成多样化玻尿酸原料家族 [3] - 推出10D玻尿酸、透明质酸锌、小分子水解透明质酸等专利成分 [4] - 颐莲玻尿酸喷雾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 [4] 重组胶原蛋白布局 - 2023年12月推出医学美容品牌珂谧,投资亿元建成山东省首条重组胶原蛋白生产线 [6] - 重组胶原蛋白相比动物源具有无病毒风险、高生物相容性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再生医学材料" [6] - 已完成Ⅰ型、Ⅲ型、Ⅳ型及ⅩⅦ型胶原蛋白技术储备,取得多项专利 [7]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进展 - 取得医用级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准入资质,牵头制定《重组胶原蛋白渗透团体标准》 [7] - 推出Matrix Colla-1愈胶原原料,精准补充多种蛋白成分 [7] - 拥有多个胶原蛋白Ⅱ类医疗器械产品,Ⅲ类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7] 行业地位 - 全球玻尿酸产业由中国企业主导,形成"全球玻尿酸看中国,中国玻尿酸看山东"格局 [4] - 公司用40年完成玻尿酸领域从技术突破到全球引领的逆袭 [8] - 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采用"硬科技+重生态"模式开辟新市场 [8]
华熙生物急什么?
虎嗅APP· 2025-05-22 19:41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AI生图 继3月份"向内反腐,自揭其短"事件后,华熙生物深夜发文怒怼券商,使其再次进入舆论风口。 5月17日晚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官微发布了"隔空论战檄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 其中,剑指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为胶原蛋白站台,鼓吹玻尿酸"过 时"的误导性言论。 且直言:"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 了。" 并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 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 场"塑造沙土高楼。 一时间,华熙生物炮轰多家券商的"消息"被市场讨论纷纷。 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华熙生物,为什么对胶原蛋白产品这么在意呢? # 01 业绩、股价,对比明显 华熙生物以玻尿酸原料业务起家,目前已经占据全球将近50%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 力。之后,公司以此为基础,向下游拓展至医疗终端产品 (7成以上为医美产品) 、功能性护肤品 以及功能性食品,形成以"玻尿酸"为核 ...
这家公司手握“童颜针”冲刺上市,资产负债率超120%
IPO日报· 2025-05-22 17:16
公司概况 - 东方妍美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医疗健康企业 [3]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及医用敷料/补片两大产品线,拥有13款注射剂候选产品(2款进入注册审评)和7款获批敷料/补片产品 [3]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为1288万元和1452万元,净亏损分别为6350万元和6938万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非核心业务(医药中间体、面膜等)收入755.1万元,占比52%,为主要收入来源 [3] - 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销售收益2023年/2024年均为360万元,占总收益比例从27.9%降至24.9% [4] - 特医食品收入从2023年119.7万元(占比9.3%)增至2024年177.2万元(占比12.2%) [4] - 研发开支2023年4572.6万元,2024年4495万元,占亏损总额比例较高 [10]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23%,流动比率仅0.3倍 [10]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XH301("童颜针")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及试验,2024年11月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 [5][7] - XH301由PLLA微球和CMC载体组成,用于治疗鼻唇沟皱纹 [5] - 另一候选产品XH321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已有5款"童颜针"获批上市,涉及圣博玛、爱美客、江苏吴中等企业 [8] - 四环医药、乐普医疗等公司的同类产品预计2025-2026年上市 [8] - 杭盖生物、西宏生物的产品处于注册申报阶段,康哲药业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8] 资本运作 - 最新一轮融资9000万元(2025年4月),投后估值达15亿元 [12] - 累计融资1.9亿元,股东包括上市公司阳光诺和(持股11.48%)和康哲药业(持股7.76%) [12][13] - 控股股东张新明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6.27% [12] - IPO募集资金将优先用于XH301的开发与注册 [13]
“炮轰”券商?华熙生物再回应:没有好的生态,没有谁会是最终的成功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3:53
华熙生物公开质疑券商研报 - 公司直指资本市场追求新题材,研报中大量出现针对透明质酸产业的"对比研究",认为透明质酸产业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等不实言论 [1][3] - 公司强调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是衡量安全性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指标,旗下透明质酸医美注射类产品的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居行业首位 [3] - 公司澄清市场上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本质属于多肽,与人体内的胶原蛋白存在差异,两个概念不应混用 [4] 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争议 - 多家券商研报提出"胶原蛋白在皮肤修复、抗衰老和副作用等方面强于玻尿酸"的观点 [3] - 公司回应无法简单比较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孰强孰弱,强调最权威依据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披露信息 [3] - 行业人士指出玻尿酸以容积填充和补水见长,重组胶原蛋白侧重肤质改善和屏障修复,临床应用需依求美者个体需求而定 [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 [6]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旗下多个品牌面临增长瓶颈 [6] - 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03%,新推出的"润致·格格"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 [7] 行业竞争格局 -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快速增长,锦波生物2024年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上涨84.92%,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同比上涨144.27% [8] - 巨子生物2024年收入55.39亿元,同比上涨57.2%,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上涨42.4% [8] - 医美市场从早年的玻尿酸主导转向再生和胶原类产品为主流 [8]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启动全面管理变革,包括业务流程重塑、组织与人才变革、指标与绩效体系变革等 [2] - 设立"竞争情报部",追踪并应对与科学常识和科研趋势背离的竞争性传播活动 [9] - 公司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延续"重组胶原蛋白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等项目 [7]
悦己消费提速银发经济
华福证券· 2025-05-22 13:14
核心观点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速,60后、70后“新银发”群体成为消费市场重要参与者,消费观念从“节俭养老”转变为“悦己生活”,消费方式从“务实”到“悦己”,养老理念从依赖传统到探索多样路径,建议布局康养旅居、抗衰老医美、智慧养老等领域 [3][4][6] 新银发消费特征 消费心理与场景 - 新银发群体有宽裕经济基础、稳定退休收入和开放消费观念,退休后追求品质与精神满足,旅游是典型场景,约17.6%中老年人每年出游三次以上,40.8%每年一至两次 [3] 消费方式变迁 - 新银发消费更愿意为高品质、个性化、科技感生活方式买单,如在美妆护理上关注品质感产品,心相印和维达关注度分别为23.9%和23.3% [4] - 医美、时尚等行业迎来银发用户,抗衰紧致等服务成交增长额超10倍,政策刺激了消费需求 [4] 养老路径与服务消费 - 新银发探索多样化养老路径,高端养老社区等兴起,如“亲和谷”主打“学院式养老” [4] - 服务类消费增长迅速,60岁以上人群占线上买菜订单25%,美团跑腿订单同比增长36%,智能家电增长显著 [5] 投资建议 - 布局康养旅居综合体,融合医疗与生态资源 [6] - 加码抗衰老医美技术,抢占生物科技赛道 [6] - 加速智慧养老科技应用,整合社区嵌入式服务与智能家居生态 [6]
炮轰券商、剑指巨子生物,华熙生物“左右开弓”为哪般?
新浪财经· 2025-05-22 08:43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公开驳斥9家券商研报中关于"透明质酸过时、重组胶原蛋白更优"的观点 认为这是资本炒作构建的题材幻象 [6][8][11] - 公司指责券商研报存在误导性结论 已向证监会举报并获两大行业协会支持 [6][8] - 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在应用场景上各有优势 行业将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21] 券商研报争议 - 华泰证券、国金证券等9家券商在2023-2024年研报中提出重组胶原蛋白在塑形能力、安全性、抗衰修复等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6][7][8] - 华熙生物反驳称这些结论缺乏药监局批准数据支持 并强调透明质酸在炎症控制、癌症干预等领域的国际科研证据 [8] - 券商研报研究对象为巨子生物 未直接点名华熙生物 但公司认为此举损害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生态 [6][9] 资本市场表现 - 华熙生物股价从2021年峰值313 1元跌至52 61元 市值蒸发超1200亿元至253亿元 [3][12] - "玻尿酸三巨头"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较历史高点分别下跌83 2%、73 62%、70 4% [13] - 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港股上市以来累计上涨220 92% 市值达875 5亿港元 锦波生物北交所上市后市值达511 2亿元 [14] 业绩对比 - 华熙生物2023-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11 61%至53 71亿元 归母净利润暴跌70 59%至1 74亿元 [17] - 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峰值72 45%降至47 92% 成为业绩主要拖累 [17]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 39亿元 净利润20 62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超40% 锦波生物同期营收增速达84 92% [19][20] 公司应对措施 - 董事长赵燕直接接管品牌管理 设立竞争情报部应对市场误导信息 并开展组织反腐整顿 [18][19] - 2022年收购益而康进军胶原蛋白领域 但标的2024年亏损564万元 [20] - 公司强调将聚焦透明质酸核心技术优势 而非迎合资本概念切换 [15] 行业数据 - 华熙生物2021年全球透明质酸销量占比44% 但胶原蛋白市场预计2025年达585 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4 93% [12] - 透明质酸面临产能过剩挑战 而胶原蛋白需突破透皮吸收技术瓶颈 [21]
九州通参设2500万产业基金 加码多元化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5-22 07:36
战略布局 - 公司全资孙公司九州通孵化器与关联方楚昌私募基金共同出资2500万元设立产业基金,重点投资药品、医疗器械、医美及抗衰等领域 [1][2] - 九州通孵化器认缴出资2299万元占比91.96%,楚昌私募基金认缴1万元占比不超过1%,自然人谢家芳认缴200万元占比8% [2] 医疗器械领域拓展 - 近3个月内成立至少6家新医疗器械公司,包括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九州通医疗器械供应链(孝感)有限公司 [1][3] - 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销售收入338.87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工业及OEM业务收入1.30亿元 [3] - 医疗器械业务占比在国内四大药商中最高,达22.32% [3] 医美赛道投资 - 拟出资6.73亿元参与奥园美谷重整,取得3.6亿股转增股票,有望成为其控股股东 [4][6] - 2024年医美业务销售收入8.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0.47% [4] - 2016年投资爱美客3082.56万元,后续与华熙生物、朗姿医疗等签署战略协议,2021年组建医美事业部并推出自主品牌 [5][6] 多元化业务布局 - 新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医疗器械销售、日用品销售、电子产品销售及汽车销售等 [3] - 主导威脉医疗数亿元A+轮融资,强化美丽健康产业链生态 [6]
炮轰券商、剑指巨子生物,华熙生物“左右开弓”为哪般?
第一财经· 2025-05-22 00:10
行业竞争与券商研报争议 - 华熙生物公开驳斥9家券商研报关于"透明质酸过时论"的观点,认为这些报告存在误导性结论,并已向证监会举报[1][3] - 被点名券商包括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等,其研报普遍认为重组胶原蛋白在生物活性、安全性等方面优于透明质酸[4] - 华熙生物强调透明质酸在国际研究中的科学价值,并获两大行业协会支持发布行业生态倡议书[5][9] 资本市场表现对比 - 华熙生物股价从历史高点313.1元跌至52.61元,市值蒸发超1200亿元,累计跌幅83.2%[2][10][11] - "玻尿酸三巨头"中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股价较峰值分别下跌83.2%、73.62%、70.4%[10][11] - 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港股上市以来累计上涨220.92%,市值达875.5亿港元;锦波生物北交所上市后股价创新高577.5元[12] 企业经营与战略调整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滑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70.59%),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占比从72.45%峰值降至47.92%[14] - 公司启动组织变革,董事长直接管理品牌部门,设立竞争情报部,并开展反腐整顿[16] - 2022年以2.33亿元收购益而康进军胶原蛋白领域,但该子公司2024年亏损564万元[17]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预计以44.9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达585.7亿元[9] - 透明质酸全球市场中华熙生物2021年销量占比44%,但面临产能过剩挑战[9][18] - 专家认为两种材料将形成差异化竞争,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增速领先但难以完全替代透明质酸[18]
炮轰券商、剑指巨子生物,华熙生物“左右开弓”为哪般?
第一财经· 2025-05-21 22:11
华熙生物与券商研报争议 - 华熙生物公开驳斥9家券商研报关于"透明质酸过时论"的观点,认为这些报告存在误导性结论[1][3] - 被点名券商包括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其研报普遍认为重组胶原蛋白在生物活性、安全性等方面优于透明质酸[3][4][5] - 华熙生物已向证监会举报相关券商发布不实报告误导市场,并得到两大行业协会支持[1][5] - 公司强调透明质酸在炎症控制、癌症干预等领域有充足科学依据,反驳安全性不如胶原蛋白的说法[5] 行业格局变化 - 透明质酸企业(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股价较2021年峰值平均下跌75%以上,市值大幅缩水[2][8][9] - 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成为资本新宠,股价创新高,巨子生物上市以来累计上涨220.92%[2][9]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预计以44.9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达585.7亿元[7] 华熙生物经营状况 - 公司2023-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60.76亿→53.71亿),归母净利润暴跌70.59%[10] -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峰值72.45%降至2024年47.92%,成为业绩拖累主因[10]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继续下滑20.77%、58.13%,公司承认存在组织管理问题[11] - 公司启动组织变革,董事长直接管理品牌部门,设立竞争情报部,严查贪腐问题[11][12] 竞争对手表现 - 巨子生物2022-2024年营收从23.75亿增至55.39亿,净利润从10.02亿增至20.62亿,保持50%左右增速[13] - 锦波生物同期营收从3.9亿增至14.43亿,归母净利润从1.09亿增至7.32亿,增速超80%[13] - 华熙生物通过收购益而康进入胶原蛋白领域,但该子公司2024年亏损564万元[13] 技术路线对比 - 行业人士认为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各具优势,前者在即时效果和成熟产业链占优,后者在生物活性和修复功能更强[14] - 短期内两者将形成差异化竞争,胶原蛋白难以完全替代透明质酸[14]
华熙生物急什么?
虎嗅· 2025-05-21 20:46
华熙生物与券商的争议 - 华熙生物发布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指责多家券商鼓吹胶原蛋白、贬低玻尿酸[1] - 公司认为"玻尿酸过时论"是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新概念引导资本流向[2] - 该事件引发市场广泛讨论[3] 华熙生物的业务现状 - 公司以玻尿酸原料业务起家,占据全球近50%市场份额[5] - 已形成以玻尿酸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涵盖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和食品[5] - 2020-2021年即使受疫情影响,仍保持营收利润正增长,市值曾达1400多亿元[7][8] 业绩与股价表现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9.71亿元→5.93亿元→1.74亿元[10] - 市值从2021年1400多亿元跌至253亿元(2025年5月21日)[10] - 同期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净利润年复合增长43.45%,锦波生物增长158.97%[14] - 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市值分别达875亿港元和511亿元人民币[14] 行业竞争格局 - 胶原蛋白产品受到市场追捧,玻尿酸地位受到威胁[15] - 医美机构为提升竞争力积极引入胶原蛋白新产品[18] - 胶原蛋白市场预计2025年需求将超过22万吨,存在产能缺口[19] - 华熙生物虽布局胶原蛋白领域,但相关产品销量不大[21] 未来发展前景 - 即使证明玻尿酸未过时,也难以扭转业绩下滑趋势[17] - 玻尿酸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陷入价格战[18] -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影响品牌形象,进一步拖累销售[20] - 胶原蛋白业务短期内难以成为新的增长点[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