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

搜索文档
丸美生物:创新驱动 向美妆科技企业战略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近期,丸美生物成功通过ISO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二级认证。丸美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 行官孙怀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致力于打造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妆科技企业。 创新驱动发展 ● 本报记者 武卫红 据公开资料,《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管理体系是我国提出并推动制定的首个 国际知识产权管理标准,适用于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和创新能力。该标准以创新价值实现为核心 导向,坚持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将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嵌入创新全过程,通过明确创新过程 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目标、方法和路径,全面提升创新效率、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益。 近年来,丸美生物构建了一套以知识产权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系统化创新管理体系,推动公司实现 从"经验式研发"到"系统化创新"的战略升级。据介绍,公司此次获得该项国际标准二级认证,标志着公 司具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商业竞争力的系统化能力,并进入全球美妆行业在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融合领 域的第一梯队。 作为深耕抗衰老赛道20多年的美妆企业,丸美生物以全球领先技术为基础,以"科技驱动的美与健康"为 使命,坚持"科技+品牌 ...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提起诉讼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诉讼基本情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作为原告就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向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案件已立案受理[1] - 涉案金额包括经济损失8.871亿元人民币及维权律师费115万元人民币[1] - 案件涉及12名被告,包括浙江永太科技等企业及多名个人[4] 案件背景 - 九江天赐拥有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业化技术并建立了完善的保密制度[2] - 被告九李胜曾任九江天赐总工程师,违反保密协议将技术秘密泄露给其他被告用于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2] - 被告七郑飞龙和被告九李胜因侵犯商业秘密罪已被提起刑事诉讼,一审判决后进入二审阶段[1] 诉讼请求 - 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技术秘密行为并销毁相关设备及工艺资料[3][5] - 索赔经济损失8.871亿元人民币及律师费115万元人民币[1][5] - 要求被告在《南方日报》《证券时报》公开赔礼道歉[5] 技术细节 - 被侵权技术为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业化技术,属于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材料领域[2] - 侵权项目为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由多家被告共同实施[2] 公司影响 - 作为原告主张赔偿权利,预计不会对当期损益产生直接负面影响[1][5] - 最终影响需以法院判决为准,存在和解或调解可能性[5]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目前无其他应披露的重大诉讼事项[5]
黄金多头净仓位降至近4个季度低位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金价走势分析 - 国际金价7月2日小幅承压 伦敦金现货价格短暂跌破3330美元/盎司后反弹 最终报3335 12美元/盎司 COMEX黄金期货报3344 8美元/盎司 [1] - 金价上周创近一个月新低至3255美元/盎司 但本周初连续反弹 COMEX黄金期货一度重返3350美元/盎司 伦敦金现货累计涨幅达1 96%至3358 02美元/盎司 [1] - COMEX黄金期货总净多头仓位降至605 91长吨 为近4个季度最低值 5月和6月净多头仓位较此前明显下滑 [1] 黄金投资产品动态 - 美国鹰扬金币销量下滑 截至4月末累计销量10 2万盎司 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8 5万盎司 [2] - 美国铸币局2025版一盎司鹰扬金币官方售价4220美元/枚 但APMEX等平台最低报价仅3468 29美元 相当于官方价格的82% [2] - 亚洲投资者5月净卖出黄金ETF 4 8吨 6月前三周有两周呈现净流出 其中6月20日当周净卖出1 6吨 [2] 市场驱动因素 - 金价震荡源于地缘风险缓和及美联储政策预期变化 美联储维持鹰派立场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存在分歧 [3] - 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降息概率升至21 3% 黄金市场或在7月后转向交易降息预期 [3] - 黄金定价逻辑转变 货币属性回归 被视为信用货币体系下的看跌期权 信用货币扩张和贬值提升其内在价值 [3] 长期支撑因素 - 美元和美债信用下行构成黄金长周期逻辑 美债陷入"高利率-利息支出增加-赤字增加-信用下降"循环 [3]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 OMFIF报告显示掌管5万亿美元储备的央行中 三分之一计划未来1-2年增持黄金 比例为五年来最高 [4] - 中国央行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5月末储备达7383万盎司 环比增加6万盎司 [4]
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已接近去年全年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港股市场表现亮眼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 [1] - 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 具备较高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1] -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下半年南向资金有望进一步推动港股市场向好发展 [2] - 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暂时告一段落 有望提升市场整体风险偏好 [3] - 本轮港股上涨行情有望延续 流动性环境整体较为友好 [3] 南向资金流向 - 上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7311.93亿港元 接近去年全年的8078.69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净流入前五行业为非必需性消费(3159.27亿港元)、金融业(2788.02亿港元)、资讯科技业(1241.85亿港元)、医疗保健业(1209.22亿港元)和电讯业 [1] - 上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前十名个股为阿里巴巴-W、美团-W、建设银行、中国移动、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中芯国际、中国银行、工商银行 [2] - 近1个月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前三名为美团-W、建设银行、招商银行 [2] - 现存公募增配或带来5000亿港元流入 若考虑其他南向投资增配空间高达万亿港元 [2] 行业配置 - 非必需性消费、金融业、医疗保健业成为南向资金配置焦点 [1] - 南向资金近期更青睐创新药和新消费板块 [2] - 今年南下资金主要流向港股市场中的新消费、人工智能等核心资产 [3] 市场观点 - 南向资金是港股市场主力资金 其在港股的边际及阶段定价权逐步抬升 [2]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是港股整体行情和行业轮动的核心驱动力 [2] - 投资者信心增强 风险偏好提升 [3] - 美联储年内利率决议或更早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3]
银行板块年内普涨机构看好中长期配置价值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银行板块表现 - 截至7月2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40家年内股价实现上涨其中浦发银行青岛银行涨幅超30%江苏银行兴业银行厦门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涨幅超20% [1] - 当前申万银行指数股息率超5%仅次于煤炭行业国有大行加权平均股息率远超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 [1]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将达6319.56亿元相较2023年增幅为3.03%六家国有大行为分红主力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合计将超4200亿元 [2] 资金配置动态 - 险资举牌案例中举牌标的多为银行股包括中信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以及杭州银行 [2] - 中央汇金等机构增持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指数型产品高权重的银行板块持续受益 [2] - 险资加大对银行股配置力度受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也源于保险机构负债端余额快速增长与资产端非标到期导致资金欠配的压力 [2] 行业前景展望 - 下半年险资对高股息银行股的配置意愿或持续指数型基金规模或从快速增长转为稳健增长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落地后主动权益类基金料提高银行股持仓占比 [3] - 银行板块估值仍偏低具备配置价值优质地区城商行有望维持高景气度支撑当地城商行信贷投放 [3] - 资产端利率处下行通道负债端成本改善是稳息差的重要抓手定期存款占比高的银行或受益银行中收有望自低基数回稳 [3]
券商上半年股份回购金额同比增超10倍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券商回购动态 - 2025年上半年7家上市券商合计回购1.91亿股,金额达20.28亿元,同比激增1058.86% [1][2] - 东方证券累计回购2670.32万股(占总股本0.31%),支付2.50亿元,系2024年3.11亿元回购后的新一轮动作 [1] - 国泰海通以5922.44万股(0.34%股本)和10.51亿元回购规模居首,回购股份拟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2] 市值管理举措 - 多家券商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方案,重点包括加强现金分红预期、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1][2] - 中泰证券等强调以提升业绩和股东回报为核心,规范市值管理行为并与股东分享发展成果 [2] 二级市场表现 - 券商指数上半年累计下跌3.02%,东吴证券、信达证券、中国银河逆势上涨超10% [2] - 板块在2024年9-11月强势上涨后,2025年上半年呈现区间震荡态势 [2] 行业基本面展望 - A股日成交额持续超万亿元,主要指数收涨背景下,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3] - 证监会《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或将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强化机构定价权 [3] 投资机会聚焦 - 龙头券商及牌照丰富、变现能力强的券商被重点看好 [1][3] -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案例显示,未来券商整合将更关注经营效率提升和业务协同效果 [3]
低空经济催生保险新需求 险企加速布局新蓝海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 本报记者 陈露 瑞再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产品日益丰富,三成以上的财产保险公司已开展相 关业务。险企纷纷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与服务。比如,人保财险与亿航智能推出全新全方位低空经济保 险服务体系,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其运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保障;中再产险 与太保产险共同推出低空经济第三者责任险;平安产险则在深圳推出平安低空经济护航者综合保障方案 等。 市场规模或达百亿元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纷纷布局低空经济保险产品和服务,一系列创新产品相继落地。业 内人士认为,低空经济保险这一新兴业务市场前景广阔,保险公司需要加强与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沟通 合作、数据共享等,不断提高承保能力和服务质量。 推出多种创新产品 近日,全国首个面向低空经济运营管理方的专业运营责任保险产品安翼计划在苏州落地。该保险方案由 苏州东吴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首单为苏州市盛泽湖全空间无 人体系示范岛试飞运营场地提供了运营管理方风险保障。 为了填补对低空经济运营管理方这一核心主体的专业风险保障空白,安翼计划系统构建了覆盖场地方责 任、低空运营管理风险的完整保障 ...
私募上半年成绩单出炉事件应对成致胜关键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 本报记者 王宇露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持续波动,私募机构的表现大相径庭:有的踩对新风口,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决 策失误,仍处于亏损境地。回头来看,对于宏观事件的把握成为左右私募业绩的胜负手,投资方向对于 上半年的私募业绩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站在年中的十字路口,机构积极调仓换股,押注人工智能 (AI)、新消费、创新药和红利资产等方向。 知名私募业绩分化显著 本周,私募机构上半年的业绩情况有了初步结果。其中,上半年知名主观多头私募业绩分化显著。例 如,同犇投资在上半年表现亮眼,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截至6月30日,该机构旗下代表产品今年以来 取得了大幅的正收益。同犇投资的业绩表现,正是得益于新消费板块的崛起。据悉,自2024年11月开 始,同犇投资的投资重点已从"大消费"变为"新消费"。 "新消费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供给侧的变革。"同犇投资总经理童驯表示。在他看来,泡泡玛特等新消 费牛股迭创新高,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一方面,潮流玩具、谷子经济、宠物食品、高端美妆等细分 赛道景气度高企;另一方面,一些外部因素促使部分资金转向内需,而传统消费领域如白酒、家居等与 地产高度绑定,进一步加速了资金向新消费赛道迁徙。更 ...
私募调研聚焦小盘成长风格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 本报记者 王辉 随着近期A股市场震荡上行,私募机构的调研图谱清晰折射出对结构性机会的深度挖掘。第三方机构最 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私募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频次高达1769次,751家私募机构调研涉足28个申万 一级行业中的387只个股。其中,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三大行业成为"调研主阵地",而小市值成 长股更成为机构扎堆调研的对象。 小盘股调研热潮 从行业维度上看,私募机构调研覆盖广泛,6月份共有21个申万一级行业获重点调研,其中6个行业的调 研次数突破100次大关。 电子行业成为私募调研最集中的领域,获调研个股数量排名第一。医药生物行业紧随其后,机械设备行 业位列第三。计算机行业、汽车行业和基础化工行业同样获得私募较高关注。此外,通信、环保、国防 军工和电力设备行业也位居当月私募调研热度榜单前列。 对比5月来看,6月私募机构对于A股行业的调研偏好整体变化不大。来自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5月 份私募机构调研次数排名前五位的申万二级行业依次为:半导体、医疗器械、通用设备、自动化设备和 专用设备,显示出私募行业对于电子、医药生物等板块的长期聚焦态势。 与此同时,6月不少私募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调研活动的参与热 ...
国有大行入局 村镇银行变身支行强根脉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根据工商银行网站,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成立于2009年,是工商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全资村 镇银行,注册资本1亿元。该行成立目的在于解决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偏低、金融供给不足、竞 争不充分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当地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告诉记者,从行业层面来看,此次工商银行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 设立工商银行重庆璧山中央大街支行,是国有大行在"村改支"领域的一次突破,为后续改革提供了经 验。短期内,国有大行大规模入局"村改支"的可能性较低;长期来看,若政策明确且整合模式可持续, 或有更多国有大行参与其中。 "工商银行直接收购旗下村镇银行并将其改建为支行,能够充分利用大行的资源,合并后,可以实现人 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作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在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能 够给被收编的银行提供资金、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增强银行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此举有助于 更好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也有助于保障金融服务有效延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邮储银行研究员 娄飞鹏告诉记者。 今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江津监管分局的一纸批复悄然落地——同意工商银行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