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搜索文档
济南|40个校友项目签约,实际投资额超12亿元
大众日报· 2025-07-10 08:54
校友经济发展成果 - 40个校友项目签约济南,35个已落地,实际投资额达12.22亿元 [1][4] - 校友项目涵盖工业焊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独立储能电站等多元领域 [4] - 山东师范大学发起首期1亿元校友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收益的20%将捐赠校友会 [3] 济南校友经济机制 - 济南构建"1+1+4+N"工作机制,包括政策体系、校友盛会、四个机构(校促会、专项小组、联盟、研究中心)和多个实体载体 [2] - 济南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已联络80余所高校校友组织,19处"泉城校友会客厅"成为情感连接点 [2] - 山东大学运营的研究中心发布首部《济南校友经济发展蓝皮书》 [2] 校友经济区域联动 - 济南、武汉、无锡、天津等12个城市的19家校友组织共同成立"校友经济发展组织联盟",推动区域联动 [3] - 天津提议共建北方校友经济数据库,无锡提议增强双城互动以创造校友经济新高度 [3] 校友资源与城市吸引力 - 济南聘任170位"校友双招双引大使",提供覆盖交通出行、旅游健身等领域的专属礼遇 [3] - 人才政策"双30条"提供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全周期服务,增强城市吸引力 [3] - 校友间的信任极大降低合作成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项目通过校友牵线落地济南 [3]
埃夫特继续出售巴西子公司股权 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21:10
股权出售与资产优化 - 全资子公司WFC拟以600万欧元(5038万元人民币)出售GME22%股权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从48 99%降至19 76% [1] - GME主营拉美汽车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焊装及输送集成业务 此次交易旨在聚焦资源 降低运营成本和优化资产结构 [1] - 6月已出售GME51%股权 交易金额1953万欧元 两次交易后WFC对GME持股大幅减少 [1] - GME持续亏损 2024年营收3265 58万欧元 亏损622 55万欧元 2024年一季度营收948 46万欧元 亏损143 28万欧元 [1] 战略调整与区域聚焦 - 交易有利于WFC落实聚焦战略 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回笼资金 集中资源推进欧洲白车身业务 [2] - 巴西市场因宏观经济波动 政治环境复杂 汇率风险高 利率及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导致GME运营成本高企 [1] - 进一步转让GME股权可降低巴西及美洲市场的市场风险 政治风险 [2] 主营业务发展 - 公司为工业机器人高科技企业 2020年科创板上市 提供焊接 码垛 上下料等领域解决方案 [2] - 2024年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 2024年一季度出货量持续增长 [2] - 当前工业机器人产能2万台 超级工厂一期建成后年产5万台 全部达产后年产10万台 [3] 国际化布局与合作 - 机器人出海策略包括"跟随客户出海""借力合作伙伴""依托海外子公司" 已在东南亚 欧洲 南美等地形成销售 [3] - 波兰建有制造工厂 意大利布局研发和销售团队 [3] - 2024年上半年与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芜湖科创基金共同出资设立启智机器人 [3] - 与华为云签署合作备忘录 将在具身智能技术研发 智能机器人产品升级 产业生态合作等方面深度合作 [3]
不到两月再出手!埃夫特大股东拟减持不超过5%
格隆汇· 2025-07-09 00:42
股东减持计划 - 持股5%以上股东信惟基石及其一致行动人马鞍山基石、股东鼎晖源霖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股份 [1][2] - 信惟基石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1304.45万股(占总股本2.5%),鼎晖源霖拟减持不超过1304.45万股(占总股本2.5%) [5] - 减持实施期间为2025年7月31日至2025年10月30日 [5] 股东近期减持历史 - 信惟基石及其一致行动人于5月14日至6月3日累计减持782.67万股(占总股本1.5%) [6] - 鼎晖源霖于3月4日至5月7日累计减持782.67万股(占总股本1.5%) [6]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42.11%至18.8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4744.8万元(上年亏损1.73亿元) [9]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21%至13.73亿元,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57亿元 [9]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71%至2.52亿元,净利润亏损6735.75万元 [9]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是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产销规模领先的厂商,业务涵盖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 [9] - 2023年11月底至12月初股价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166%,但业绩持续承压 [9] 债务纠纷 - 公司与合众新能源存在4915.09万元设备款债务纠纷,双方于2025年5月达成调解,约定分期偿还 [6]
特朗普发“最后通牒”,印度打算以牙还牙,中方8年前就已开始准备
搜狐财经· 2025-07-08 14:44
全球贸易战升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从2025年7月4日起实施新关税政策,将汽车及零部件关税提升至25%,并可能扩大到木材、芯片等关键领域 [1] - 印度率先反击,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欧盟、日本和韩国也表态将采取反制措施 [1] - 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动意外促使多国团结,全球贸易格局向多元自主策略转变 [1][8] 印度的战略应对 - 印度政府坚守农业和乳制品两大"红线",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强调保护农民利益是底线 [3] - 莫迪政府开启八天五国访问,高调宣称金砖国家是"全球南方"合作的引擎,以平衡美中关系 [3] - 印度在"原产地规则"谈判中力争将本土化附加值要求从60%降至35%,展现强硬态度 [3] 全球多国强硬回应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警告"所有反制手段都在考虑之中",日本首相石破茂强调"投资比关税更重要" [4] -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重申"日本不会牺牲农业",韩国总统李在明誓言争取务实共赢结果 [4] - 各国不再被动接受规则,而是主动捍卫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遭遇集体抵抗 [4][8] 中国的长期准备与表现 - 中国8年前开始未雨绸缪,将中美贸易依存度从20%以上降至12%左右,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 [6] - 202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5月出口增长6.3%,消费和投资持续向好 [6] - 《民营经济促进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措施为中国经济注入稳定性 [6]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 中国高铁实现100%国产化,船舶订单占全球超50%,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过半 [7] - 中国制造业规模相当于美国两倍,出口结构从单一产品转向高科技领域 [7] - 外部限制刺激中国加速"补链强链",聚焦传统产业升级、七大新兴产业突破及未来技术布局 [7] 全球贸易格局重塑 -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促使印度、中国等新兴力量加速多元化策略 [8] - 中国8年准备、印度反击勇气、欧盟日韩强硬反制共同推动多极化未来 [8]
新动能不断壮大 工业经济彰显发展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08 02:06
工业经济新动能发展 - 智能检测机器人、小农机出口等场景展现中国工业经济新动能强劲迸发 [1] - 宏观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 创新驱动与市场开拓共同促进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1] - 专家预测下半年工业增加值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1] 创新产品与增长赛道 - 河北鹰眼智能科技研发型钢检测机器人解决行业痛点 上半年营收超去年全年2倍 拥有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2] - 拓攻机器人新款农用植保及物流无人机实现全自主智能作业 显著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2] - 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型电池管理系统提升续航与充电速度 推动市场份额扩大 [3] - 5月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5.9%、29.5% [3] - 机器人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倍和35.5% [3] 国际市场拓展 - 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小型拖拉机海外订单排至8月 20-50马力产品成国际抢手货 [4] - 金华农机企业差异化"小农机"适应多地理环境 一季度东南亚非洲订单增30% 超80%产品出口 [4] - 越南市场大马力冷凝柴油机销量突破3000台 非洲订单结构从发电设备升级至专业农机 [4] - 前5月机电产品出口增9.3% 集成电路出口增18.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7.4% [5] - 5G通信设备、高铁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成出口新亮点 [5] 企业信心与政策支持 -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1.4% 制造业企业利润增8.6% [6] - 5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分别达50.7%、52.5% 环比上升0.9和0.4个百分点 [6] - 专家预测2025年工业增加值保持高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拉动力量 [6] - 政策将持续支持工业发展 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结构优化 [6]
产业观察:【数字经济资本市场周概览】信通电子深交所挂牌上市,芯迈半导体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7 23:03
融资概况 - 2025年6月28日 - 7月4日,国内外科技产业共12起融资事件,国内9起、国外3起[1][9] - 国内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企业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分别为6、2、1件,位列前三[1][9] 上市与招股 - 7月1日,信通电子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16.42元[12] - 6月30日,亿纬锂能、镁佳股份、芯迈半导体、翼菲智能、瑞为技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主板上市[17][19][22][26][29] 二级市场表现 - 上周大盘指数上涨,上证指数涨1.40%报3472点,深证成指涨1.25%报10509点,创业板指涨1.50%报2156点[4][33] - 汽车电子指数/元宇宙指数涨幅为0.25%/1.59%,半导体指数/人工智能指数跌幅为0.89%/1.68%[4][33] - 半导体指数/汽车电子指数/人工智能指数/元宇宙指数换手率13.0%/9.6%/8.8%/7.6%[4][34] 估值情况 - 截至7月4日,半导体/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元宇宙指数PE估值为112.2/35.3/61.2/42.1倍,较前一周-0.9%/+0.4%/-1.5%/+2.1%[38] - 截至7月4日,半导体/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元宇宙指数PB估值为4.7/3.2/5.4/3.8倍,较前一周-0.9%/+0.5%/-1.8%/+2.2%[40] 风险提示 - 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41][42][46]
数字经济资本市场周概览:信通电子深交所挂牌上市,芯迈半导体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7 19:14
融资情况 - 2025年6月28日 - 7月4日,国内外科技产业共12起融资事件,其中国内9起、国外3起,国内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企业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分别为6、2、1件[1][8] 上市情况 - 2025年7月1日,信通电子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16.42元,2022 - 2024年营收分别为7.82、9.31、10.05亿元[11][12] 招股书递交情况 - 亿纬锂能、镁佳股份、芯迈半导体、翼菲智能、瑞为技术于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上市[6][13][15][18][21][24] 二级市场表现 - 大盘指数上周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1.40%、1.25%、1.50%[6] - 科技子行业中,汽车电子指数/元宇宙指数涨幅为0.25%/1.59%,半导体指数/人工智能指数跌幅为0.89%/1.68%[6] - 上周半导体指数、汽车电子指数换手率较高,分别为13.0%、9.6%[6] - 上周汽车电子、元宇宙指数PE、PB估值环比上涨,半导体、人工智能指数PE、PB估值环比下跌[6] 风险提示 - 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36][37][38]
一周港股IPO:普祥健康等11家递表;首钢朗泽延迟招股
财经网· 2025-07-07 18:40
港股市场动态 - 上周(6月30日至7月6日)共有11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7家公司招股,5只新股上市 [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超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22%,暂列全球第一 [24] - 截至6月30日,约200宗IPO申请正在处理中,较年初倍增,包括中东和东南亚企业 [24] - 医药行业IPO活跃,上半年1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39家医疗健康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6] 递表公司概况 普祥健康 - 华北地区领先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2024年收入5.0亿元,净利润4440.1万元 [2]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40%,老年患者比例在华北前五大服务商中排名第一 [2] 镁信健康 - 中国最大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GPV市场份额第一,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 [3] - 2024年营收20.35亿元,净亏损收窄至7576.4万元 [3] 海拍客 - 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最大交易平台,2024年市场份额10.1% [4] - 覆盖290000家注册买家,2024年营收10.32亿元,净亏损7840.3万元 [4] 紫金黄金 - 全球第九大黄金储量企业,2024年产量全球第十一,2022-2024年净利润复合增速61.9% [6] - 2024年收入29.90亿美元,净利润6.21亿美元 [6] 亿纬锂能 - 全球锂电池平台企业,消费类小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四,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 [7] - 2024年营收486.15亿元,净利润42.21亿元 [7] 芯迈半导体 - 全球消费电子PMIC市场第11位,OLED显示PMIC市场第2位,2024年收入15.74亿元 [9] - 2022-2024年净亏损从1.72亿元扩大至6.97亿元 [9] 同仁堂医养 - 中国最大非公立中医院集团,2023年市场份额1.8%,2024年净利润4619.7万元 [11] - 2024年营收11.75亿元,同比增长1.9% [11] 玲珑轮胎 - 全球第三大OE轮胎制造商,连续五年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OE轮胎制造商 [12] - 2024年营收220.58亿元,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增长26% [12] 招股公司动态 - 安井食品香港公开发售认购额44.2倍,国际发售5.85倍,基石投资者认购9000万美元 [14] - 富卫集团引入Mubadala Capital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50亿美元 [15] - 蓝思科技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91亿美元,包括小米旗下Green Better [16] - 首钢朗泽因诉讼延迟后重新招股,无基石投资者 [17] 新股上市表现 - 云知声首日收盘价296.4港元,涨幅44.59% [20] - IFBH首日收盘价39.50港元,涨幅42.09% [21] - 拨康视云-B首日收盘价6.20港元,跌幅38.61% [22] - 安井食品首日收盘价57.00港元,跌幅5.00% [23] 医药行业IPO趋势 - 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IPO募资156亿港元,恒瑞医药占比63% [26] - 6月单月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40余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7]
智能物流巨头诺力抢滩“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2.0时代要来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7 16:33
核心观点 - 诺力股份作为国内仓储机器人龙头企业,正通过具身智能技术推动智慧物流行业的革命性变革,并构建全球化、生态化的行业协同发展路径 [1] - 公司从传统搬运车制造商成功转型为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通过并购和自主研发形成"双轮驱动"业务格局,2024年营收逼近70亿元人民币 [2][3] - 物流行业面临三重困境(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同质化竞争、人力成本压力),但智能化需求正以年均25%高速增长,创造巨大市场机遇 [5][6] - 具身智能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代物流中枢技术,诺力正通过高薪引进人才、联合科研机构等方式重点突破多模态感知、智能算法和机械结构三大技术方向 [7][9][10][12][13] - 公司倡议行业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物流生态,并提出全球化双轨战略(AGV开拓新兴市场、具身智能主攻欧美高端市场) [15][17][18][20][21] 公司发展历程 - 2005年在欧盟反倾销诉讼中胜出,奠定全球轻小型搬运车霸主地位 [2] - 2013年和2019年分别在马来西亚和越南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全球化布局 [2] - 2015年A股上市并成立专门公司进军AGV领域 [2] - 2016年和2020年先后并购无锡中鼎和法国Savoye,补全智能物流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3] - 2024年子公司中鼎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智能物流业务进入新资本赋能阶段 [3] 业务与技术现状 - 形成传统叉车制造与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双轮驱动"格局,智能物流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3] - 已完成全球超过2000个物流系统工程案例,服务LG化学、宁德时代、国药集团等行业巨头 [3] - 重载无人搬运车在钢铁、医药等高要求行业稳定运行多年 [3] - 2024年明显加速具身智能布局:引进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博士、与浙江大学共建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 [10] 行业挑战与机遇 - 传统物流制造面临三重困境: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同质化价格竞争、人力成本持续攀升 [5] - 物流系统柔性化、智能化需求正以年均25%高速增长 [5] - 海外仓储机器人公司Symbotic市值突破1000亿人民币,反映资本市场对智慧物流前景的看好 [6] - 无人叉车迎来大规模应用爆发拐点,但具身智能代表更具颠覆性的未来方向 [7] 具身智能技术规划 - 定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体深度融合,能通过多模态感知实时理解环境并自主决策 [9][10] - 三大技术突破方向: 1) 多模态感知技术融合(视觉、激光雷达、力觉等) [12] 2) 强化学习与智能规划算法(动态场景自主决策) [13] 3) 高性能机械结构与驱动技术(增强负载和适应性) [13] - 以500万年薪全球招募首席科学家,显示对该技术的战略重视 [7][13] 生态构建与全球化战略 - 倡议行业协同创新,重点攻坚多模态感知、智能认知与决策、灵巧执行三大核心模块 [17] - 提出搭建开放共享的智慧物流平台,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和通信协议 [18] - 全球化双轨战略: - 成熟AGV技术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20] - 具身智能机器人主攻欧美高端市场,重塑中国智造形象 [20] - 强调绿色低碳转型,强化本地化研发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21] 未来展望 - 2025年物流行业将进入"智能体重构流程、重塑价值链"的2.0时代 [23] - 具身智能竞赛本质是未来物流体系架构和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战 [23] - 中国企业正从"设备供应商"向"技术引领者"和"生态构建者"跃迁 [24]
140亿,连续掏空两家上市公司,这个女人给散户上了一课
搜狐财经· 2025-07-07 13:50
核心观点 - 艾迪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手段,在不控股、不任职的情况下,主导了两家上市公司(哈工智能和天喻信息)的退市与重组,导致市值累计蒸发超140亿元 [3][15][21] - 其操作手法包括信托嵌套、表决权协议、资金闭环等"资本三板斧",利用制度灰色地带实现合规套利 [4][7][19] - 两家公司均经历相似路径:高杠杆控壳→董事会重组→概念包装→商誉暴雷→审计失效→退市,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6][10][17] 哈工智能案例 - **收购与转型**:2016年联创永宣旗下无锡联创以32.4亿元收购友利控股并改名哈工智能,其中25亿元来自信托融资,股份交割后全额质押 [5][9] - **资本运作**:通过收购天津福臻等标的制造"工业4.0"概念,累计并购超20亿元,但商誉减值达16亿元(占净资产50%) [10] - **财务恶化**:2018-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年因关联交易(创捷系)财务凭证缺失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10][11] - **退市结果**:2025年6月进入退市整理期,市值从108亿元跌至11亿元,蒸发90% [3][11] 天喻信息案例 - **资产剥离**:2021年底以2.56亿元出售核心资产武汉天喻软件51%股权给艾迪控制的武汉同喻数智,但该子公司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却不再并表 [16][17] - **控制手段**:通过修改章程降低表决门槛(简单多数)、改组董事会(联创背景人士主导)实现"影子控股" [18] - **审计危机**:交易方拒绝提供5.4亿应收款的银行流水及客户回函,2023年被ST处理,市值从64.6亿元跌至18亿元 [17][18] 操盘模式分析 - **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合伙+表决权协议+结构化融资组合,规避实控人披露义务,形成"黑箱运作" [19][23] - **套利逻辑**:概念拉升估值→并购生成商誉→信托资金变现,全程无长期经营投入 [14][21] - **资源依赖**:依托联创永宣平台获取地方政府背书和信托资金,脱离后募资渠道枯竭 [23][24] 行业背景 - **历史参照**:类似德隆系、ST炎黄等"壳公司玩家",利用监管缝隙和信息不对称套利 [23] - **制度缺陷**:信托嵌套、协议控股等工具链尚未被实质性封堵,同类风险仍存 [29] - **市场影响**:此类操作消耗散户信任,加剧资本市场脱实向虚倾向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