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孚能科技:技术突围与战略重构驱动亏损收窄 固态电池开辟第二增长极
全景网· 2025-05-06 10:0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6.80亿元,同比下降28.94%,归母净利润亏损3.32亿元,同比减亏82.22%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3.2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52亿元,同比减亏29.82% [1] 技术研发 - SPS大软包产品实现量产,标志着高端动力电池产品取得突破 [1] - 超级快充铁锂体系实现LFP电池超过6C快充能力,已通过国标认证并应用于部分项目 [1] -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装车,第二代能量密度达330Wh/kg预计2025年量产,第三代达400Wh/kg正在推进认证 [2] - 全固态电池布局多条技术路线,能量密度400-500Wh/kg,已通过多项安全测试 [2] 客户合作 - 固态电池产品获得东风、广汽、三一、一汽解放等项目定点 [3] - 与美国头部eVTOL公司、国内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沃飞长空、零重力等达成深度合作 [3] - 与人形机器人领域头部厂商积极对接,2025年有望取得重要合作进展 [3] 产能布局 - 国内赣州30GWh和广州30GWh项目部分产线已投产,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达产 [4] - 土耳其合资公司Siro的6GWh产能已爬坡完成进入稳定生产 [4] 市场前景 - 凭借固态电池技术优势积极把握eVTOL等新兴领域发展机遇 [4] - 国内外产能同步推进为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4]
成都东部新区:以奋进之姿谋发展之势
四川日报· 2025-05-06 05:54
产业发展与项目落地 - 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医学城累计导入高能级科研团队17支,聚集研发人才200余人,签约落地产业化项目28个 [3][5] - 天府奥体公园集中签约1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 [3] - 蜂巢能源第100万套电池包在简州新城下线,采用全球首创热复合飞叠技术 [4] - 四川轮胎橡胶公司一季度产量同比增长8%,在新加坡轮胎展获100万美元订单及300余万美元意向订单 [4][5] - 简州新城规上工业产值连续3年保持10%以上增速,落地蜂巢能源、中科翼能等链主企业及20余个配套项目 [5] - 斯马特POCT仪器及试剂制造基地进入量产阶段,将构建IVD全产业链生态 [5] - 成都东部新区构建"345+9"产业体系,聚焦临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197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 [7] - 2024年新签约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17个,预计2030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7][8]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设立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共建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6] - 成都交子中赢基金总规模50亿元,为四川省首只国家科创协同发展母基金 [7] - 发布首批18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聚焦低空经济与智慧世园领域 [7] - 会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申建四川省智慧民航技术创新中心 [6]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490.6万人次,跻身全球机场前30强 [11] - 成都东部新区基本形成"3铁3轨6高5快"交通体系 [13] - 湖滨天地与林栖·活力城两大商业体春节期间客流与销售额环比增长20%和45% [13] - 新开办23所学校和幼儿园,增加25130个学位 [13] - 四川大学华西东部医院(首开区)将投用 [14] 经济表现与增长潜力 - 2024年成都东部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22.6亿元,为成立之初的2.5倍,增速11%位列成都第一 [16] - 简州新城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46个,完成投资431.76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52个 [17] - 在赛迪研究院"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中连续3年位居榜首 [18]
最高检: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
快讯· 2025-05-04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检察机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数同比上升,最高检指导多地办理创新密集型领域重大及新类型案件 [1] 分组1 - 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高新技术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63件385人,案件数同比上升12.4% [1] - 最高检指导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办理涉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动力电池等创新密集型领域重大及新类型案件 [1]
瞭望新15年:eVTOL电池进入“场景定义”时代
高工锂电· 2025-05-04 11:48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跟随到领跑,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之一 [1]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和能源体系变革的挑战 [1] eVTOL商业化进展 - 中国民航局向亿航智能等公司颁发全球首批eVTOL运营合格证,标志低空经济商业化开启 [3] - 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家拥有完整无人驾驶载人eVTOL商业运营资质的公司 [3] - 亿航智能2023年已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4] eVTOL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 - 初期商业化聚焦低空文旅观光场景,预计30%的4A级以上景区引入eVTOL将产生5000-10000架需求 [6] - 亿航EH216-S双座机型设计航程30公里,初期运营限于单乘客单机运行 [6] - 行业正向城市空中交通(UAM)和区域空中交通(RAM)拓展,若渗透出租车市场1%将超1万架需求 [7] 动力电池技术挑战 - eVTOL运营成本中电池占比超60%,远高于新能源汽车 [8] - 文旅场景需快速充电和高循环寿命电池,UAM场景需能量密度400-500Wh/kg以上 [10][11] - 纯电动与增程式混动技术路线之争,增程式适合长航程但国内适航路径尚不明确 [12] 行业动态与供应链 - 亿航智能2023年交付216架,累计国内订单1240架,客户以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为主 [14] - 大圆柱电池因标准化程度高和产线灵活被视为eVTOL电池有力选择 [15] - 供应链呈现多元化格局,如小鹏汇天选择孚能科技和亿纬锂能分别供应高低压电池系统 [16] 未来发展趋势 - eVTOL动力电池开发进入"场景决定成败"阶段,需针对具体应用优化性能 [17] - 行业整合加速,如万丰奥威拟收购德国Volocopter以抢占城市场景先机 [15] - 高频观光、长距应急和成本敏感通勤等场景将推动差异化电池技术落地 [18]
港交所150家公司排队香港上市,连锁消费品牌都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5-03 23:13
文章核心观点 沉寂近两年后香港IPO市场强势回暖,在多重利好推动下港交所迎来“递表潮”与募资高峰,A股龙头加速赴港上市,港交所Q1业绩创新高,投资者、机构和企业将受益,连锁消费品牌崛起成港股新亮点,这或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与资本市场新格局下的战略大迁徙 [1][3][14] A股龙头加速“转场” - 4月有1家A股公司在港招股,11家更新或首次递表,涵盖多赛道,是A股融资渠道收紧与港股估值修复双重作用下的理性选择 [4] - 宁德时代4月10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计划最早5月6日启动簿记建档,募资金额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将成2021年快手上市以来香港最大IPO [6] 港交所Q1业绩创新高 - 一季度17家公司上市,集资额187亿港元,同比增长近四倍,港股通每日平均成交金额1099亿港元,创历史新高,是去年同期三倍以上 [9] - 原因一是国际资本关注中国优质资产,二是香港财政司长支持中概股回流并指示港交所和证监会做好准备 [9] 谁将受益 - 投资者将获更多打新机会和估值修复红利,优质龙头企业有基本面支撑与流动性优势 [10] - 企业赴港上市可融资并实现品牌国际化 [10] - 机构与券商IPO相关业务将全面复苏 [11] 连锁消费品牌的崛起 - “港股三姐妹”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表现强劲引发市场重估 [12] - 连锁消费品牌成功因商业模式独特、发展潜力大,也与港交所看好消费行业有关 [13] - 赴港上市助连锁消费品牌融资和品牌国际化,在港交所支持下可提升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13]
瞭望新15年: V2G破局在即,宁德时代换电突围
高工锂电· 2025-05-03 19:55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弱小到壮大,从跟随到领跑,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1][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交通电动化向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变革加速[3] 车网互动(V2G)政策推动 - 2025年4月国家发改委划定9座城市及30个项目为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4] - 政策推动V2G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包括有序充电(V1G)和双向充放电(V2G)[5] - 南方电网广东公司2025年1月活动吸引超万辆车参与优化充电时段[5] V2G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缓解电网负荷压力: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3100万辆,用电量占全社会1%以上,2030-2035年将达5%[7] - 提升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V2G可将电动车电池转化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8] 个人车主模式商业化困境 - 有序充电场景下,峰谷电价差需超1.5元/千瓦时才能激发个人车主参与[10] - 反向放电依赖补贴,如深圳2025年3月试点为每反送1度电提供4元激励,吸引2732车次参与[11] 换电模式(B2G)优势 - 换电站储备数十块电池,相当于聚合约20辆电动车储能容量,更具可控性[13] - 集中管理带来聚合效益,25辆车电池资源每日可产生2000元峰谷价差收益[13] 换电赛道格局变化 - 宁德时代强势入局换电赛道,与蔚来合作覆盖从高端到大众化市场[14][18] - 换电模式价值重心转向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B2G成为第三增长曲线[16] 超充技术的潜在竞争 - 华为、比亚迪推动兆瓦级超充站,构建"光伏-储能-超充"一体化微电网系统[20] - 超充站具备直接参与电力市场能力,对B2G模式构成潜在挑战[20] V2G商业化前景 - 以换电为载体、电池资产方主导的B2G模式展现出成为V2G商业化主要推动者的潜力[23] - 宁德时代、蔚来围绕换电的生态建设和B端市场突破将是检验路径成功的关键[23]
宁德时代年赚3600亿,曾毓群再登富豪榜,港股IPO能否续写传奇?
搜狐财经· 2025-05-03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0日宁德时代获批在港交所上市步入“A+H”双融资平台新阶段,在领航者曾毓群带领下公司发展成绩耀眼,未来将继续稳守龙头地位并探索新领域,为全球新能源产业作贡献 [1][3][6]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曾毓群与陈棠华、梁少康共同创立新能源科技公司ATL,专注MP3和手机锂电池领域 [3] - 2011年曾毓群将动力电池核心团队剥离重组,创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 - 2018年宁德时代超越松下、比亚迪等成为全球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领头羊,并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5] - 2025年4月10日宁德时代宣布正式获批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3620.13亿元,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6.18%;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幅32.9% [3] 公司发展战略与应对危机举措 - 宁德时代选择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三元锂电池作为发展方向,使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5] - 面临外企准入限制放开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收紧压力,曾毓群多次会见马斯克,与特斯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化解危机 [5] 公司未来展望 - 二次上市完成后宁德时代将拥有更充足资金和资源,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6] - 曾毓群将带领公司继续稳守龙头地位,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和市场领域,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6]
瞭望新15年: 超快充爆发元年,安全标准何时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5-02 17:35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2010年"十城千辆"起步,实现从0到1、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1][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深度变革等挑战,需应对新应用场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变化[3] 超快充技术发展现状 - 2025年被行业视为超快充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爆发元年",技术正通过产品、场景、产能及配套体系四个维度快速渗透[3][6] - 产品端: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增程版支持6C快充,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技术宣称峰值达10C,小鹏将5C快充下放至20万元以下车型[5][6] - 应用场景:商用车领域宁德时代天行系列、弗迪动力刀片电池支持4C快充,华为联合企业将推出超20款4C超充重卡;eVTOL领域快充技术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需求[6][7] 快充技术产业链布局 - 材料端:宁德时代2024年启动超7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扩产,包括宜昌45万吨单体最大产能项目;负极材料扩产项目占锂电五大材料近半数[9] - 电池产能:台州弗迪新能源项目落地,规划22GWh年产能生产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刀片电池[9] - 基础设施:2024年新建充电桩中支持1000V高电压比例超80%,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推出兆瓦级"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10] 快充技术安全挑战与应对 - 物理风险:快充导致电池内部温度短时超60℃,热管理系统承压;电化学风险包括负极锂枝晶析出刺穿隔膜,频繁快充加速电池老化[12] - 政策规范:2025版动力电池新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要求电芯热失控后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并增加底部碰撞测试[13] - 技术解决方案:电芯层面采用磷酸铁锂正极、硅基负极优化电解体系;系统层面通过隔热材料(如二氧化硅气凝胶)、高效冷却设计(如CTP 3.0水冷板集成)实现热失控抑制;BMS系统实现±1.5℃温差控制[17][18][20]
深市龙头公司积极发挥“压舱石”作用 2024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8.24%
证券日报网· 2025-04-30 19:07
深市龙头公司表现 - 深市共有36家千亿元市值龙头公司,覆盖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 [1] - 2024年36家龙头公司合计营收4.56万亿元(同比+7.76%),占深市总营收21.93% [1] - 2024年36家龙头公司合计净利润4858.02亿元(同比+18.24%),占深市总净利润60.21% [1] 经营业绩分析 - 宁德时代2024年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15.01%),动力电池毛利率提升5.81个百分点至23.94%,储能电池毛利率提升8.19个百分点至26.84% [2] - 比亚迪2024年营收7771.02亿元(同比+29.02%),汽车业务收入6173.82亿元(同比+27.70%),手机部件业务收入1596.09亿元(同比+34.60%) [2] - 立讯精密通过垂直整合和跨学科技术布局,巩固OEM业务并拓展ODM业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3] 业绩驱动因素 - 销售规模扩张和毛利率提升是业绩增长核心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 [3] - 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龙头公司凭借品牌、技术、渠道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3] 投资者回报 - 中兴通讯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35%,近三年累计分红81亿元,平均分红占净利润比例31.4% [4] - 蓝思科技承诺通过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等多种形式持续回报股东 [4] - 2024年多家龙头公司实施股份回购,优化资本结构并提振市场信心 [5]
巨头退场!松下宣布关闭光伏业务部门
经济观察报· 2025-04-30 18:22
公司战略调整 - 松下集团宣布关闭太阳能及储能业务部门,结束40年探索,正式退出光伏制造赛道 [1] - 公司强调将继续履行产品保修义务,为现有客户及在建项目提供支持 [1] - 战略调整旨在优化业务结构,将资源集中于更具战略价值的核心业务 [1] 业务发展历程 - 松下光伏制造历史可追溯至1980年代,2009年收购三洋电机推动HIT组件全球化 [1] - 2010年代在美国布法罗工厂启动本土化生产,并在日本、马来西亚设立组件制造基地 [1] - 2022年停止自主生产,将组件制造外包至第三方代工厂 [1] 行业竞争环境 -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大尺寸电池技术迫使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升级产线 [2] - 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均价跌至0.15美元/瓦,较2010年下降逾85% [2]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80%以上产能,日韩企业逐步退出中游制造 [3] 未来业务方向 - 松下未全面放弃能源业务,电池板块加速转向电动汽车领域 [3] - 公司选择退出制造端后,曾尝试专注产品设计与品牌运营但未能挽回颓势 [2] - 行业趋势显示企业正聚焦上游材料或下游应用技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