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

搜索文档
从修船所到造船巨头,山东以巨轮为尺丈量中国造船全球疆界
搜狐财经· 2025-07-13 09:22
中国造船业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位居全球第一[3] - 北海造船大型散货船接单量、交付量、手持订单量稳居全球第一[3][12] - 公司实现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能修也能造",应对市场波动能力显著增强[5][12] 北海造船发展历程 - 2004年搬迁至海西湾后升级设备,最大干船坞达50万吨级,奠定全球竞争基础[7] - 2009年首艘18万吨散货船交付标志着技术突破,随后相继推出21万吨、40万吨等更大吨位船型[9][10][12] - 2024年上半年完成开工9艘、交船12艘等50个大节点,载重吨和数量均创历史纪录[12] 绿色船舶技术突破 - 已批量建造LNG双燃料、氨双燃料和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绿色船型形成"矩阵"[25][26] - 氨燃料动力船舶研发取得进展,首台6X72DF-A氨燃料主机计划年内交付,采用柴油引燃和双层管路设计提升安全性[25] - 在持订单中30%为氨燃料/氨预留船舶,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设计建造推进中[26] 产业链协同效应 - 与山东钢铁累计合作钢材216.6万吨,锁定2026-2027年资源49.94万吨,形成"风险共担"模式[18] - 带动中船发动机等5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海西湾,发动机曲轴本地配套率提升50%,船舶发动机本地配套率达89%[19] - 疫情期间全产业链韧性凸显,海西湾年产668万载重吨船舶能力未中断[21][2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航运业低碳转型倒逼船企技术升级,IMO 2050净零排放目标推动绿色甲醇、氨燃料等新技术应用[23][24] - 公司发布"北极星"散货船等三大品牌七款绿色船型,获八大船级社认可,18000立方米氨燃料加注船获CCS认证[26] - 氨燃料动力标准等"中国方案"正重塑全球海事规则[28]
370艘!上半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蝉联全球榜首|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
华夏时报· 2025-07-13 08:03
全球造船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总量1938万修正总吨(647艘),同比锐减54% [1][2] - 6月单月新船订单256万修正总吨(84艘),同比降81%,环比增44% [2] - 克拉克森预计2025年全年新船订单较2024年高位下降约30%,主要船型订单预测均下调 [2] 中国造船业表现 - 中国船企上半年新接订单1004万修正总吨(370艘),市占率52%居全球第一,但订单量同比减少65% [1][3] - 韩国船企订单487万修正总吨(113艘),市占率25%,同比减少33% [3] -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经营接单和完工交船等主要指标均高质量实现"双过半",经营承接及利润总额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1] 龙头船企订单动态 - 黄埔文冲上半年承接6型32艘产品,1900TEU集装箱船累计订单达40艘,并斩获20000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 [4] - 山东海洋集团与北海造船签署10艘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建造合同,价值约13亿美元 [4] - 中远海运散运联合中信金租与福建船政签署30艘8万吨级多用途粮食船建造合同,总金额15亿美元 [4] - 7月初黄埔文冲与希腊Latsco Shipping签署2+2艘1900TEU支线箱船订单,总值1.24亿美元 [7] 行业趋势与展望 - 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 [6]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98.25%-119.49%;扣非净利润26.35-29.35亿元,同比增119.89%-144.93% [6] - 船企顺应绿色智能化趋势,广船国际实现超大型集装箱船批量建造,以LNG双燃料技术赋能绿色智造 [7] -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船舶板块在手订单饱满,高价船占比持续提升,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利润率将持续修复 [6]
黄奇帆最新讲话!信息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21:14
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功能 - 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 往往成为发达社会GDP板块中最大板块 [1] -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也是全球独角兽最大板块 [1] -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增长极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主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1] -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品高附加值基础 例如6000元手机中3000元来自软件/专利等生产性服务价值 [2] - 生产性服务业是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基础 来自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投入 [2]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 中国在高铁/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造船五大领域处于全球"领跑"地位 [3] - 在生物医药/信息智能技术/芯片生产/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已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 [3] -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概念已翻开新一页 [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短板 - 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 [4] - 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比重较低 [4] - 制造业产值利润率较低 [4] - 独角兽企业比重低 [4] - 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 [4] - 计划在"十五五"期间至2040年着力消除这五大短板 [4]
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应该高度重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9:04
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性功能 - 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 往往成为发达社会GDP板块中最大板块 [1] - 作为科研创新核心服务业 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同时是全世界独角兽最大板块 [1] - 服务贸易增长极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主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当前以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为主 [1] - 产品高附加值基础 以6000元手机为例 3000元成本外其余价值来自软件/专利/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嵌入 [2] - 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基础 其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特性支撑新质生产力提升 [2]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 高铁/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造船五大领域已实现全球"领跑" [3] - 生物医药/信息智能技术/芯片生产/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进入"并跑"阶段 [3] - 生产性服务业仍存五大短板:占GDP比重低/服务贸易占比低/制造业产值利润率低/独角兽比重低/全要素生产率低 [3] 未来发展重点 - "十五五"至2040年需重点消除生产性服务业五大短板 [3] - 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良性发展 [3]
中国重工(601989):业绩预增超预期 船价已现企稳迹象 重组事项提上日程
新浪财经· 2025-07-11 18:33
业绩预增 - 公司2025H1归母净利润预计15亿-18亿元,同比增加182%-238%,扣非归母净利润13-16亿元,同比增加193%-261% [1] - 2025Q2归母净利润预计9.81-12.81亿元,同比增加147%-222%,环比一季度增加89%-147%,中值11.3亿元超预期 [1] 订单与交付 - 2025H1交付订单29艘/85万CGT,2025H2排产民船28艘/89万CGT [1] - 2025H1和2025H2交付的高价订单比例分别为75%和96%,成本端钢材价格预计同比下降6% [1] 行业政策与市场 - 美国301新方案取消对中国造新船手持订单收费,对非中国船东收费力度降低,利空情绪逐步出清 [2] - 6月新造船价格指数187点,月环比上涨0.22%,订单量载重吨口径环比上升180%,金额口径环比上升39% [2] - 6月中国新签订单载重吨全球占比70%,金额占比61%,环比分别提高14pct和38pct [2] 合并与产能 - 公司与中国船舶合并后产能可达全球总产能的33%(DWT口径)或18%(CGT口径) [3] - 中国船舶最大产能1432万DWT/435万CGT,中国重工最大产能1513万DWT/287万CGT [3]
中国重工(601989):业绩预增超预期,船价已现企稳迹象,重组事项提上日程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1 18: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重工发布2025H1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归母15亿 - 18亿元,同比增加182% - 238%,扣非归母13 - 16亿元,同比增加193% - 261%,2025Q2归母预增范围中值11.3亿元超预期 [6] - 高价订单陆续交付,收入成本双向改善,2025年交付订单平均钢材价格预计同比下降6%,利润释放得到验证 [6] - 301对船厂影响较原方案大幅减弱,利空情绪逐步出清,此前积压需求有望释放,带动订单量及船价企稳上行 [6] - 6月船价出现企稳迹象,新船订单量环比回升,后续船价与订单量有望进一步回升,带动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重回上涨趋势 [6]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组事项已获审议通过,合并后产能可达全球总产能的33%(DWT口径)/18%(CGT口径) [6] - 业绩预增超预期,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E - 2027E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72、110亿元,对应PE为29、15、10倍,当前PO为0.71倍,处于历史低位 [6]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54.36亿、621亿、778.33亿、939.9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7%、12.0%、25.3%、20.8% [2]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1亿、36.71亿、72.45亿、109.9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282.0%、180.1%、97.4%、51.7% [2] - 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06、0.02、0.16、0.32、0.48元/股 [2] - 2024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10.8%、12.9%、15.0%、17.7%、19.7% [2] - 2024 - 2027E ROE分别为1.6%、0.6%、4.2%、7.8%、10.8% [2] - 2024、2025E、2026E、2027E市盈率分别为82、29、15、10 [2] - 2025年7月11日收盘价4.70元,一年内最高/最低为6.05/3.82元,市净率1.3,股息率0.60%,流通A股市值1071.7亿元 [3]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3.71元,资产负债率62.18%,总股本/流通A股均为228.02亿股 [3] 事件与市场情况 - 中国重工2025H1高价订单交付,2025H1、2025H2交付比例分别为75%、96%,成本端2025年交付订单平均钢材价格预计同比下降6% [6] - 美国301新方案对中国船海产业影响减弱,悲观情绪修复,积压需求有望释放 [6] - 6月末新造船价格指数187点,月环比上涨0.22%,6月全球新签订单载重吨口径环比上升180%,金额口径环比上升39%,6月中国新签订单量载重吨全球占比70%,环比提高14pct,金额口径全球占比61%,环比提高38pct [6] 重组情况 - 2025年7月4日晚中国船舶披露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组事项获审议通过,合并后产能可达全球总产能的33%(DWT口径)/18%(CGT口径) [6]
业绩翻倍暴增,中国船舶劲涨逾7%!国防军工ETF(512810)配置价值凸显,资金连续进场!
新浪基金· 2025-07-11 10:12
公司业绩与重组 - 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8%-119% [1] - 中国重工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82%-238% [1] - 上交所批准中国船舶换股吸并中国重工 重组完成后公司将成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巨头 [1] 行业表现与资金动向 - 国防军工板块震荡飘红 国防军工ETF(512810)盘整 部分高标股回调如际华集团跌5%、内蒙一机跌逾2% [1] - 国防军工ETF(512810)近10个交易日中9日吸金 合计金额逾亿元 此前两日连续获千万级资金增仓 [3] - 国联民生证券认为国防军工板块或仍为多极化趋势下的占优配置 产业有望迎来"十五五规划"、"内需赶工"、"外贸订单0-1"三重拐点 三季度表现或占优 [3] ETF产品动态 - 国防军工ETF(512810)覆盖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军用AI、低空经济、大飞机等热门题材 为融资融券及互联互通标的 [3] - 该ETF于6月20日实施份额一拆二 交易门槛由120元降至60元 [3]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71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1 08:43
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510点,1日涨0.48%,5日涨3.69%,1月涨1.4%;深证综指收盘2107点,1日涨0.26%,5日涨4.82%,1月涨1.08% [1] - 大盘指数昨日涨0.45%,1个月涨3.62%,6个月涨7.28%;中盘指数昨日涨0.38%,1个月涨4.39%,6个月涨8.11%;小盘指数昨日涨0.32%,1个月涨3.5%,6个月涨14.46% [1] 行业表现 - 行业涨幅方面,焦炭Ⅱ昨日涨5.97%,1个月涨11.85%,6个月涨10.99%;小金属Ⅱ昨日涨3.47%,1个月涨4.96%,6个月涨19.91%等 [1] - 行业跌幅方面,饰品昨日跌2.38%,1个月涨1.44%,6个月跌44.83%;地面兵装Ⅱ昨日跌1.98%,1个月涨33.1%,6个月跌57.53%等 [1] 全球稳定币合规化 稳定币发展趋势 - 稳定币向合规化、支付基础设施方向发展,预计3 - 5年快速扩张,规模达2 - 3.7万亿美元,未来将成支付手段,银行相关业务受损,有场景分销商话语权强 [11] 中国香港地区意义 - 香港发展合规稳定币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构建独立清算网络、扩展数字人民币清算范围、成内陆稳定币试验田,关注牌照申请、发放进展 [11] 受益标的 - 包括证券IT服务商如恒生电子等;稳定币持牌机构相关如众安在线等;跨境支付相关如新国都等;Web3.0技术服务商如四方精创等 [11] 海兴电力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2年,主营智能用电产品及系统,2015年转型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末智能用电业务占76.07%,新能源业务占23.93% [9] 行业趋势 - 全球智能电表数量和投资额齐升,电力需求增长,电表行业景气度提升,预计2024 - 2029年出货量复合增长率7.81%,2021 - 2022年投资额超200亿美元 [13] 公司举措 - 国内积极参与招标,2020 - 2023年国网电能表招标中标金额增长;海外参与标准制定与获认证,获多项国际认证;拓展智能配网与新能源业务,收购利沃得63%股份 [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49、11.55、12.7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16、2.38、2.63元/股,给予2025年行业平均PE 13倍,目标价27.9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3] 阿里巴巴 业绩前瞻 - 预计1QFY26收入达2492亿元,同比增长2.4%,Non - GAAP归普净利润360亿元,同比下滑11% [13] 业务表现 - GMV健康增长,take rate持续提升,预计CMR双位数增长,平台货币化率有提升空间 [13] - 整合饿了么和飞猪,淘宝闪购投入500亿补贴,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短期淘天集团经调整EBITA承压 [13] - 国内推理需求增长,预计云收入加速增长,经调整EBITA利润率环比稳定;国际业务良性增长,加速减亏 [13] 评级与估值 - 下调26 - 28财年盈利预测为1372/1653/1880亿元,集团整体估值对应目标价138美元/股,对应上行空间33%,对应港股目标价136港币/股,对应上行空间32%,维持“买入”评级 [13] 中远海运国际 公司业务 - 隶属中远海运集团,围绕船舶产业链布局,业务包括涂料生产、船舶贸易代理等 [16] 业绩分析 - 弹性部分涂料业务收入成本双向改善;稳定部分保险、代理、船舶备件业务成业绩压舱石;高额在手现金配置贡献稳定收益 [16] 发展布局 - 提前布局绿色甲醇,2023年合资成立公司,预计2026年投产,产能20万吨/年;高派息率构筑护城河,2020 - 2024年分红率近100%,2025年股息率约9% [16] 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归母净利润为7.4、7.6、8.0亿港元,对应PE 11、11、10倍,合理市值107亿港元,上行空间29% [16] 中国船舶 业绩预增 - 2025H1归母预计28 - 31亿元,同比增加98% - 119%,2025Q2归母预计16.73 - 19.73亿元,同比增加65% - 95% [19] 业务改善 - 高价订单交付,收入成本双向改善;301对船厂影响减弱,积压需求有望释放;6月船价企稳,订单量环比回升 [19] 产能情况 - 与中国重工合并后产能可达全球产能的18 - 33%(DWT口径18% - 33%,CGT口径18%) [19] 评级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E - 2027E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03、146亿元,对应PE为21、14、10倍,维持“买入”评级 [19] 光伏行业 价格情况 - 7月10日多晶硅和硅片报价跳涨,硅料价格接近头部企业完全成本,预计持续上涨,产业链价格向下传导 [21] 需求与盈利 - 国内抢装后内需或下滑,但海外需求增长,涨价利好出口盈利修复 [21] 投资建议 - 关注顺序依次为硅料企业如通威股份等;BC板块如爱旭股份等;辅材环节如福斯特等 [21] Robotaxi行业 产业阶段 - 2025或将成为Robotaxi加速渗透元年,Waymo出圈,特斯拉发布相关产品,产业有进步证据 [21] 商业化分析 - 用五要素判断商业化轨迹,车队规模和UE模型提供核心弹性 [21] 商业模式 - 本质是2C运营的三方分润,“金三角”协作风靡,混合模式推动行业发展 [21] 成本与市场 - 行车成本包括整车和运营成本,安全员减配;市场认知理性乐观 [21] 相关标的 - 文远知行、小马智行 [21] 三美股份 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9.48 - 10.42亿元,同比增长147% - 172%,25Q2单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5.47 - 6.41亿元,同比增长139% - 180% [26] 制冷剂业务 - 制冷剂价格和盈利同环比大增,Q3维修及出口市场发力,公司拥有三代制冷剂配额121502吨,涨价弹性大 [26] - 25年R141b/R142b配额削减,公司独享R141b配额 [26] 项目建设 - 投资建设四代制冷剂等项目,推进氟化工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26] 评级 - 上调2025 - 2027年预测为22.12、29.84、37.23亿元,对应EPS为3.63、4.89、6.10元/股,当前市值对应PE为12X、9X、7X,维持增持评级 [26] 东阳光 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5.83 - 6.63亿元,同比增长157% - 193%,25Q2单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3.05 - 3.85亿元,同比增长139% - 202% [29] 业务发展 - 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信心;三代制冷剂涨价,公司配额5.27万吨,有望受益;携手中际旭创打造液冷解决方案;联合智元机器人切入具身智能赛道,25H1已实现收入 [29] - 积层箔与化成箔产能释放,成本结构改善 [29] 评级 - 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15、17.82、21.37亿元,对应EPS为0.47、0.59、0.71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9X、23X、19X,维持买入评级 [29]
大陆斩断8家涉“独”台军工链,台舆论:打在“七寸”上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08:00
出口管制措施 - 商务部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 包括汉翔航空工业 经纬航太科技 中山科学研究院 仲硕科技 国际造船 中信造船 龙德造船工业 攻卫股份 [1] - 两用物项指兼具民事与军事用途或有助于提升军事潜力的货物 技术 服务 尤其可用于设计 开发 生产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 [1] - 管控产品主要涉及高科技 军工产业相关的稀土 [1] 被管制企业业务范围 - 汉翔航空主营航空器制造 [2] - 国际造船 中信造船 龙德造船是台湾造船业三大巨头 [2] - 经纬航太 仲硕科技以无人机生产为主业 [2] - 攻卫股份专注于抗弹防护装具制造 [2] - 管制领域覆盖台湾防务科技 军民用航空器 无人机 造船及防弹衣等防护装备主要生产企业 [2] 管制影响分析 - 台湾每年进口稀土材料达6000亿元新台币 部分来自大陆 可能被转为军事用途 [2] - 大陆通过斩断稀土供应 重创台湾军工产业发展 [2] - 此举是对台湾此前对大陆芯片设计 AI软件等技术封锁的反制措施 [2] 政策背景 - 措施旨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 - 针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挑衅的严正警告 [3] - 参与分裂国家的企业 团体 个人将遭依法严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