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生物医药主题50指数报1744.9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康德等
金融界· 2025-07-21 23:01
中证生物医药主题50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 中证生物医药主题50指数报1744 91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8 88% 近三个月上涨15 61% 年至今上涨12 91% [1] 指数构成与样本选择 - 选取生物医药主题中盈利能力较高 现金流较充沛且较具创新能力的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 0点为基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十大权重股分布 - 药明康德权重17 54% 恒瑞医药15 25% 迈瑞医疗11 6% [1] - 爱尔眼科4 96% 科伦药业3 32% 新和成2 9% [1] - 长春高新2 83% 爱美客2 28% 惠泰医疗2 12% 百利天恒2 05% [1]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0 00%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0 00% [1] 行业构成 - 化学药占比31 34% 医疗器械25 53%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19 38% [2] - 生物药品15 64% 医疗商业与服务4 96% 中药3 14% [2]
科兴生物争夺记:谁能打开百亿美元“金库”大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22:44
公司治理与股东争斗 - 科兴生物面临退市危机,同时推进首笔百亿元现金分红,各方股东围绕分红展开激烈博弈以争夺董事会席位 [1] - 特别股东大会通过两项提案:罢免现任董事和选举赛富基金提名的10位新董事,新董事会成员包括阎焱、尹卫东等关键人物 [3][5] - 李嘉强方面声称股东大会休会后继续召开的会议无效,认为自封"新董事会"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并强调其四人董事会仍是唯一合法有效的治理机构 [6][8] - 新董事会获得54.71%投票支持,计划推动公司股票恢复交易并解决诉讼,同时强调将捍卫选举结果 [6][7]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争夺 - 公司内斗主要分为李嘉强和尹卫东两派,强新资本持有32.3%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5] - 控制权在2025年1月从尹卫东派转移至李嘉强派,但7月特别股东大会再次变更董事会构成 [5] - 争议焦点围绕1180万股PIPE交易股份的投票权有效性,安提瓜法院颁布禁令后又暂缓执行 [8][9] - 双方对投票结果存在根本分歧,李嘉强方声称获得压倒性支持,但缺乏权威机构认证 [9] 巨额分红与资金分配 - 公司宣布总额74.48亿美元的三期分红计划,首期每股55美元已派发,若全额发放将消耗103亿美元现金储备的70% [10][11] - 主要股东分红金额:强新资本6.88亿美元、赛富基金5.93亿美元、尹卫东3.5亿美元等 [11] - 李嘉强方解释分红是为补偿股东长期未获收益,强调北京科兴中维作为运营主体仍保有充足资金 [11][12] - 维梧资本否认阻挠分红,但质疑分红程序合法性及动机 [12] 公司运营与市场影响 - 董事会更迭导致治理混乱,公司正推进恢复纳斯达克交易和任命新审计机构以避免退市 [13] - 新董事会表示将聘任审计师并解决诉讼问题,致力于使运营重回正轨 [7] - 李嘉强方表示希望组建专业董事会而非长期担任董事长,但控制权争夺仍在持续 [12]
科伦博泰20250720
2025-07-21 22:26
摘要 科伦博泰 20250720 科伦博泰拥有 ADC、小分子等技术平台,构建了包含 11 个 ADC 在内的 约 20 个分子药物管线,与默沙东等达成超百亿美元合作,凸显其平台 价值。 科伦博泰商业化进程加速,卢康沙妥珠单抗(SKB264)已在中国获批 用于二线三阴性乳腺癌和三线 EGFR 突变肺癌,博度曲妥珠单抗预计下 半年获批用于三线 HER2 阳性乳腺癌。 SKB264 国内商业化启动,预计 2025-2027 年营收可达 17.8 亿元、 35.6 亿元和 58.9 亿元。默沙东已启动 14 项 SKB264 全球注册临床试 验,覆盖多种肿瘤适应症。 科伦博泰与和博医药合作 COPD 的 TSLP 单抗,与默沙东合作开发 Claudin 18.2 ADC 等。公司还计划开发 IADC 等免疫刺激药物及新型 毒素类 ADC,展现迭代研发能力。 科伦博泰 HER2 ADC 产品针对四线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ORR 达 43.9%,中位 PFS 为 12.3 个月,对 8,201 耐药或价格敏感人群具有市 场潜力。 Q&A 科伦博泰生物在 ADC 药物开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科伦博泰生物作为全 ...
科创板开市满六周年,从改革“试验田”迈向科创“新高地”
第一财经· 2025-07-21 22:16
科创板发展成果 - 科创板支持589家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其中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1][3] - 科创板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1][3] -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超7000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同比增长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显著高于其他板块 [3] 行业分布与研发突破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八成 [3] - 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生物医药公司110余家,涵盖多个细分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公司超120家 [3] - 三成科创板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 [4] 制度改革与市场表现 - 科创板设置多套上市标准,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盈利并"摘U" [4] - 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从2019年底的74.36倍波动至2025年7月21日的52.35倍,2024年以来估值持续提升 [7] -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规模近2500亿元,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8] 投资者参与与资本支持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386.82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8] - 2024年至2025年7月15日,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8] - 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基金类投资者持有市值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境外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3% [9] 未来改革方向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举措,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进一步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11][12] - 新政将提升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11][12] - 市场期待科创板优化未盈利企业监管机制,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强化科技企业估值引导 [13]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称研究资金削减将致未来30年美国新药数量骤降
第一财经· 2025-07-21 22:07
2025.07. 21 此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NIH的资金支持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批准的210种新药的相关研究。 本文字数:131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日前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26年的 预算大幅削减,将最终导致市场上的药物数量减少,这一影响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显现。 特朗普政府此前宣布,将2026年NIH预算大幅削减180亿美元,削减幅度达40%。如果预算获得美国 国会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主任菲利普·斯瓦格尔(Phillip Swagel)在回复美国国会民主党议员的一封信 中表示,如果NIH对临床前研究的资助削减10%,在未来30年内,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数量将 逐年减少,每年将影响2种药物的研发。该机构估计,未来30年将至少减少20种药物进入研发,最终 导致上市新药数量减少约4.5%。 研究机构Grant Watch报告称,截至7月3日,受影响的NIH拨款项目达到4473项,面临资金资助冻 结风险的资金总额超 ...
资金跟踪系列之三:两融活跃度触及阶段高位,北上与ETF再度净流出
国金证券· 2025-07-21 22:03
报告核心观点 上周美元指数回升,中美利差“倒挂”加深,通胀预期回升,海外美元流动性边际宽松,国内银行间资金面先紧后松;市场交易热度回升,波动率回落;多板块调研热度居前,分析师上调全A及多数板块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北上净卖出A股,两融活跃度升至3月以来最高点,龙虎榜交易热度回升;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回升,ETF被整体净赎回;当前个人投资者是市场主要增量资金,关注潜在交易扰动 [1][2][3][6] 分组1:宏观流动性 - 美元指数继续回升,中美利差“倒挂”加深,10Y美债名义/实际利率分别上升/下降,通胀预期回升 [13] - 海外离岸美元流动性边际宽松,国内银行间资金面先紧后松,1Y/10Y国债到期收益率均下降,期限利差走阔 [19] 分组2:交易热度、波动与流动性 - 市场整体交易热度回升,计算机、轻工等多板块交易热度处于80%分位数以上 [26] - 主要指数波动率回落,除综合金融外各行业波动率大多在40%分位数以下 [31] - 市场流动性指标小幅回升,各板块流动性指标均在40%历史分位数以下 [36] 分组3:机构调研 - 电子、医药等板块调研热度居前,金融板块调研热度环比上升,主动偏股基金前100大重仓股及多个指数调研热度回落 [43] 分组4:分析师预测 - 全A中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上调个股比例上升,分析师同时上调全A的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 [51] - 有色、通信等多数板块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被上调 [58] - 创业板指、沪深300等指数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被上调 [66] - 大盘成长、中盘/小盘价值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上调,大盘价值下调,中盘/小盘成长有上调有下调 [68] 分组5:北上资金 - 北上交易活跃度回升,整体净卖出A股 [76] - 基于前10大活跃股,北上在有色、通信等板块买卖总额之比上升 [84] - 基于陆股通持股小于3000万股标的,北上主要净买入军工、汽车等板块,净卖出计算机、电子等板块 [86] 分组6:两融与龙虎榜 - 两融活跃度回升至3月以来最高点,净买入265.92亿元,主要净买入计算机、机械等板块,净卖出食品饮料、银行等板块 [5][90] - 钢铁、通信等板块融资买入占比上升,两融仅小幅净卖出大盘价值 [94][98] - 龙虎榜交易热度回升,通信、房地产等板块龙虎榜买卖总额占比高且上升 [103] 分组7:主动偏股基金与ETF -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回升,剔除涨跌幅后主要加仓TMT、家电等板块,减仓医药、商贸零售等板块 [108] - 主动偏股基金仅与大盘/中盘成长相关性上升 [118] - 新成立权益基金规模回升,主动/被动偏股基金规模均回升 [121] - ETF被整体净赎回,红利、券商等相关ETF被净申购,中证A500、沪深300等相关ETF被净赎回 [124] - ETF主要净买入电子、金融等板块,净卖出医药、电新等板块 [125] - 个人持有为主的ETF被净申购,机构持有为主的ETF被净赎回 [131]
科创板,真6!上市公司、券商高管齐齐“点赞”
证券时报· 2025-07-21 22:03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成果 - 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绽放光芒的舞台,培育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1][3][6]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增长至589家,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多个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矩阵[6] - 科创板通过制度创新为未盈利高成长性企业开辟融资渠道,如海光信息、泽璟制药等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7][10][12] 科创板制度创新 - 近期推出"1+6"改革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对科技企业的包容性[2][3][5][6] - 科创板引入战略投资者跟投制度和动态分层管理,优化审核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精准度[2][3][6] - 注册制改革使科创企业上市便利度提升,发行定价自主性增强,如百利天恒在未盈利阶段即实现上市[6][10] 企业案例与行业影响 - 海光信息芯片占据国内高端计算市场头部份额,应用于能源、金融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7] - 中控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巩固领先地位,通过科创板融资加速AI和机器人技术研发[8] - 泽璟制药作为首家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已实现3个新药产品获批上市,营业收入逐年增长[10] - 拓荆科技上市后突破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技术瓶颈,PECVD、ALD等产品实现量产规模扩大[12] 未来发展方向 - 科创板将重点培育新兴产业领军者,如通过科创成长层服务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3][6][11] - 行业期待进一步优化未盈利企业监管机制、丰富再融资工具、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10][11][12] - 科创板将持续推动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8][11][12]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跌1.42%,前十大权重包含康方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7-21 21:59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7月21日报1114 48点 下跌1 42% 成交额166 3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2 12% 近三个月上涨65 37% 年初至今上涨94 38% [1] - 指数基日为2017年12月29日 基点1000点 [1] 指数构成 - 样本选取港股通范围内50只创新药研发及制药服务相关上市公司证券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8 1% 康方生物(10 0%)、信达生物(9 88%)、百济神州(8 97%)位列前三 [1] - 全部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1] 行业分布 - 药品制剂占比40 89% 其他生物药品占比40 00%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18 70% 疫苗占比0 41%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定期调整同步变更 特殊情况会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或丧失港股通资格时将予以剔除 [2]
科创板,真6!上市公司、券商高管齐齐“点赞”
证券时报· 2025-07-21 21:53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已成为硬科技企业绽放光芒的舞台,培育出新兴产业领军者[1][4] - 科创板在鼓励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4]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增长至589家,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多个科技前沿领域[18] 科创板制度创新 - 科创板改革"1+6"措施配套规则落地,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增强对未盈利科创企业的包容性[4] - 科创板引入战略投资者跟投制度和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能力[8] - 科创板放宽市场准入,采取多套上市标准,实质性降低企业上市门槛[8] 行业分布与企业表现 - 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11] - 海光信息芯片占据国内高端计算、智能计算市场头部份额,广泛应用于能源、金融等行业[20][21] - 泽璟制药作为首家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已实现3个新药产品获批上市,营业收入逐年增长[31] 企业案例与受益情况 - 中控技术上市后获得充足资金支持,加速AI、机器人等领域研发,巩固工业自动化领先地位[24] - 百利天恒在未盈利阶段实现上市,为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关键支撑[28][29] - 拓荆科技上市后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核心产品技术迭代[35] 未来发展方向 - 科创板将继续深化改革,优化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畅通融资渠道[25][32] - 科创成长层将重点服务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体现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18] - 期待科创板进一步优化估值定价机制,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35]
新气象,科创板开市六周年!589股上市,总市值近8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1 21:48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快速成长,已走过六周年。六年时间里,科创板持续发挥温床效应,累计接纳589 家企业,上市企业总市值合计近8万亿元。整体来看,科创板企业"硬科技"成色鲜明,2024年科创板企业研发费用合计超过1500亿元。经梳理,截至目前, 还有37家IPO公司正在排队科创板,伴随着"1+6"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深化,更多科技型企业也将选择登陆科创板上市。 除了上市企业之外,科创板"后备军"数量也不少。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处在受理、问询、过会、提交注册、注册生效但未发行的科创板IPO企业数量 共37家。 上交所官网显示,目前科创板IPO处于受理阶段的共有有研复材、亚电科技、钶锐锶、视涯科技4家企业,均于今年6月刚刚获得受理;处于问询阶段的企业 有27家。此外,1家公司已上会获通过、3家公司提交注册、1家公司中止(财报更新)、1家注册生效但尚未发行。 总市值近8万亿元 开市六年以来,科创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7月21日,科创板共有589只个股,合计总市值约8万亿元,其中诞生了中芯国际、海光 信息、百济神州等多家龙头企业。 经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