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鸣:太空科创时代的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
财经网· 2025-07-25 07:05
太空经济前景 - 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预计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价值达1万亿美元 对更广泛经济社会价值达7.9万亿美元 [1] - 2025-2040年太空经济累计影响将超80万亿美元 [1] - 全球在轨卫星数量超1.3万颗 大部分为低轨通信卫星 呈现星座化、规模化、低成本化特点 [1] 太空科创发展模式 - 太空科创需要技术、产业、金融三轮驱动融合发展 [1] - 前沿技术驱动智能制造和商业航天产业变革 [1] - 多层次科创金融体系为产业变革注入动能 [1] - 技术突破与金融支持需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行业发展 [1] 银河航天创新成果 - 推出国内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卫星 [2] - 首次批量研制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2] - 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大规模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 - 全柔性太阳翼展开面积20平方米 卷起后直径仅保温杯大小 [2] - 已完成25颗先进卫星发射 包括全球首颗高频低轨毫米波卫星等 [3] 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 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 [3] - 助力建设开放商业航天供应链生态 [2] - 在太空大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全柔性太阳翼技术解决卫星体积重量限制 提高能量密度 [2]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崛起 北京亦庄迈向“飞天之城”
证券日报· 2025-07-25 00:13
商业航天产业概况 - 商业航天正加速嵌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承载卫星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6G通信、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关键支撑任务 [2] - 北京亦庄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最具代表性的集聚地,聚集全国75%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2024年空天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 [2] - 北京亦庄已形成中国最完整、最密集的航天产业生态,涵盖火箭研制、卫星制造、地面设备、星地通信等全链条环节 [8][9] 火箭产业发展 - 北京亦庄聚集星河动力航天、蓝箭航天、中国长征火箭、星际荣耀等多家火箭企业,形成国内最密集的商业火箭创新集群 [3] - "智神星一号"液体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10月底首飞,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吨,可重复使用约30次 [4][5] - 重复使用技术可将单位发射成本从每公斤3-5万元降至8000元,2025年"亦庄箭"计划发射超40次,入轨卫星超130颗 [4][5] 卫星与通信技术 - 零重空间已建立完整卫星能力体系,计划2026年建成年产能200台的卫星工厂,推动卫星制造规模化 [6][7] - 融为科技是国内首家全国产化高码率卫星接收产品提供商,细分市场占有率超50%,产品与超100类在轨卫星完成联试 [7] - 北京亦庄"星地一体"技术链快速成型,推动航天能力从"能上天"向"用得上"跨越 [6][7] 产业集群与协同效应 - 北京亦庄形成"星箭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链协同加速创新效率,企业可共享技术、分摊研发成本 [8][9][10] - 产业集群降低沟通成本与研发时间,便于企业快速获取配套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与竞争力 [10] - 融为科技为区内火箭企业提供设备,未来随着企业增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北京亦庄出台系统性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包括最高5000万元创新奖励、1:1配套国家项目经费、发射保险全额报销等 [11] - 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调度股权投资超50亿元,带动社会融资超百亿元 [11] - 推进2500亩空天街区建设,打造商业航天企业高密度集聚地,火箭大街集成多项功能服务企业需求 [1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8年"亦庄箭"发射规模将接近百次,低轨运力达1000吨,互联网卫星发射能力达2000颗 [5] - 加快构建"千星产发"能力,推动商业航天与6G通信、车联网、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13] - 北京亦庄正全方位加速关键能力构建与应用场景拓展,打造面向全球的商业航天产业高地 [13]
商业航天,打开更大想象空间(微观)
人民日报· 2025-07-24 05:54
行业概况 -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化方式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涵盖火箭、卫星、发射场三大核心领域 [1] - 行业已从初创期转入快速发展期 高频次、低成本发射成为趋势 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元 [1]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火箭成功发射 "千帆星座"组网卫星升空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 [1] 区域发展 - 北京亦庄聚集超160家空天企业 2024年实现火箭入轨发射13次 入轨卫星超80颗 形成"火箭大街"全产业链集群 [2] - 安徽蚌埠吸引16家商业航天企业入驻 协议总投资50多亿元 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并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2] 技术应用 - "吉林一号"星座117颗卫星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 粤港澳大湾区雷达卫星实现6小时海岸线扫描 台风路径预测精度达百米级 [3] - 工业领域支持矿产勘探 农业领域通过卫星组网实现精细化管理 防灾减灾中提供救援决策数据支撑 [3] 发展动力 - 政策支持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强调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社会资本加速涌入 "流水线上造卫星"模式逐步成熟 但需长期坚持技术攻关应对全球竞争 [3][4] 未来展望 - 商业载人飞船或实现太空旅行商业化 行业将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并拓展人类活动边界 [4]
中国最大自贸港,来了
虎嗅APP· 2025-07-23 23:12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政策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2024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政策制度 [3][8] - 零关税商品占比将从21%提高到74% 税目从1900个扩大至6600个 [12] - 境外人员免签范围已覆盖82国 内地人员流动不受限制 [13][16] - 企业享受15%所得税优惠 高端人才个税最高15%封顶 [19][27][28] 海南经济与产业结构变化 - 2024年海南GDP总量7936亿元 常住人口1048万人 人均GDP7.6万元 [21] - 四大支柱产业为文旅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占全省增加值比重超三分之二 [23] - 现代服务业聚焦物流 贸易 金融 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于数字经济 石油化工新材料 现代生物医药 [23] - 数字经济将基于数据要素自由流动政策 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 [26] 海南与香港定位差异 - 香港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34] - 海南主要角色是国际开放门户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聚焦离岸金融和金融创新 [36][38] - 海南缺乏金融集聚优势和产业基地 不以转口贸易为重心 [37][39] - 香港是中概股回流和人民币国际化桥头堡 海南展现中国对外开放决心 [35][41]
直连卫星!曹操出行放大招,Robotaxi将实现厘米级定位
证券时报· 2025-07-23 20:29
战略合作与卫星技术应用 - 公司与时空道宇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吉利星座"30颗在轨卫星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标准,实现车辆"永远在线,永不失联"[1][3] - 计划将全球卫星通信与高精定位技术整合至Robotaxi运营,成为全球首个全面采用低轨卫星通信与厘米级定位的出行平台[3] - 合作后股价上涨4.56%,反映市场对Robotaxi业务潜力的认可[3] Robotaxi安全与技术进展 - 2月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构建国内首个全域自研闭环智驾生态,并在苏杭开展Robotaxi试点[5] - 2023-2024年订单事故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依托硬件冗余和专业司机保障安全[5] - 卫星直连赋予车辆两大能力:卫星通信安全冗余(确保偏远地区实时连接)和厘米级定位精度(城市复杂区域误差极低)[6][7] 生态协同与吉利集团支持 - 作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背靠吉利集团资源,形成"定制车+自动驾驶+出行平台"全域自研闭环生态,国内唯一具备类似特斯拉全链条能力的企业[9] - 时空道宇为吉利旗下公司,拥有30颗在轨卫星及5000余个高精定位地基站点,合作消除技术标准差异导致的数据协同壁垒[10] - 计划2026年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预装自动驾驶组件并优化TCO,同步构建全场景自动化运营系统[10]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CEO龚昕强调"天地一体"技术整合构建多重安全冗余体系,引领未来安全出行方式[8] - 董事会主席杨健指出公司将深度参与网约车定制研发,推进自动驾驶网约车上市,重塑行业竞争格局[9] - 此次合作推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从技术整合迈向生态融合新阶段[10]
孙宇晨:区块链领域铸就全球版图 太空之旅续写追梦传奇
搜狐财经· 2025-07-23 11:52
公司发展 - 波场TRON全球用户突破3亿,链上USDT发行量达到816亿枚,日均活跃地址稳定在300万以上 [1] - 波场TRON链上稳定币结算总额预计将在今年超过Visa,成为全球稳定币生态的核心支柱和新型支付体系基础设施 [1] - 波场TRON通过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RM Entertainment股票代码更改为"TRON",进入全球最重要、最活跃的金融市场 [3] 行业影响 - 波场TRON已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区块链平台,技术落地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 [1] - 波场TRON的全球扩展为华人区块链领域创造了全新纪录,提升了华人企业家在国际金融与科技舞台的话语权 [3] - 区块链技术的全球落地和稳定币生态的发展标志着行业的重要突破 [1][3] 个人成就 - 孙宇晨即将通过蓝色起源"新谢泼德号"火箭开启太空之旅,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人商业宇航员 [1] - 2021年以2800万美元拍下蓝色起源飞行席位并将资金捐给"未来俱乐部"支持青少年STEM教育 [3] - 从创立波场TRON到推动区块链技术革新,体现了"突破边界"的信念和无畏勇气 [1][3]
孙宇晨确认加入蓝色起源载人飞行任务;星动纪元发布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23 11:13
商业航天 - 蓝色起源New Shepard NS-34载人飞行任务确认六名乘员名单 包括Tron创始人孙宇晨 任务预计近期执行 [1] 人形机器人技术 - 科大讯飞及子公司获"踝关节机构和仿人形机器人"专利授权 该技术通过驱动装置调整脚部仿形件姿态 具有结构简单和控制便捷优势 [2] - 星动纪元发布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 产品已进入发售阶段 [3]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 峰飞航空科技交付全球首架吨级以上三证齐全eVTOL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 实现适航认证技术突破 [3][4] - V2000CG凯瑞鸥获中国民航局AC单机适航证 主要用于低空物流 紧急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场景 [4]
SpaceX首次警告投资者:马斯克或重返政治,4000亿美元估值面临不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07-23 09:17
政治风险警示 - SpaceX首次在投资文件中加入政治风险警示条款 明确提及马斯克可能重新参与政治活动 [1][3] - 文件警告马斯克未来可能承担政府职务或政治顾问角色 这将分散其对公司的管理精力 [1][3] - 马斯克5月底刚离开特朗普政府职务 但随后成立新政治组织显示其政治野心未消退 [3] - SpaceX作为NASA和军方重要承包商 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可能直接影响政府合同 [3] 股份回购与估值 - 公司进行新一轮股份回购 交易估值高达4000亿美元 较去年12月的3500亿美元显著提升 [1][4] - 计划从员工及持股人手中回购12.5亿美元股份 每股价格212美元 高于此前185美元的交易价 [4] - 4000亿美元估值使SpaceX跻身全球市值最高私人公司行列 [4] 业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公司2023年预计收入达155亿美元 其中星链业务贡献80亿美元 占总收入六成 [4] - 去年完成创纪录的134次火箭发射任务 在商业航天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4] - 星舰项目虽测试遇挫 但其可重复使用设计理念正重塑航天产业格局 [4] - 政府最终认定SpaceX的联邦合同因战略重要性无法取消 维持稳定合作关系 [4]
科创成长层启幕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7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 - 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即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 标志着科创成长层正式落地 [1] - 科创成长层是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大制度创新 通过精准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等措施增强资本市场对硬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 [1] - 预计将吸引更多前沿科技型企业登陆我国资本市场 推动"科技—资本—产业"的深度融合 [1] 科创成长层的准入标准 - 支持技术有较大突破 商业前景广阔 持续研发投入大 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发展 [2] - 突出更好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这个改革重点 把好准入关 [2] - 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增加特殊标识"U" 如寒武纪-U 百济神州-U 君实生物-U [3] - 对新注册科创成长层股票添加标签"成" 对存量科创成长层股票添加标签"成1" [3] 科创成长层的调出机制 - 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保持不变 仍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4] - 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提高 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4] - 上交所原则上在2个交易日内将符合调出条件的企业调出 [4]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的发展情况 - 自2019年科创板开板以来 有54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5] - 2024年度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 79亿元 同比增长24% [5] - 其中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已首次实现盈利并摘"U" [5] - 奥比中光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营收利润稳步增长 [5][6] 科创成长层支持的前沿科技领域 - 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支持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 [6] - 这些行业普遍具有研发投入大 周期长 技术壁垒高等特点 [6] - 科创成长层将主要赋能具有高成长潜力但尚未盈利的科创企业 [6]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 本次改革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新增投资交易门槛 仍为具备"50万元资产+2年经验"的资金门槛和投资经验即可 [7] - 增加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加强对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的专门风险揭示 [7] - 投资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 应当签署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投资专门风险揭示书 [7] 信息披露要求 - 科创成长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 结合行业特点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原因 以及对公司现金流 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影响 [8] - 在年度报告首页的显著位置提示公司尚未盈利的风险 [8] 科创成长层的市场影响 - 重点扶持未盈利高成长硬科技型企业 同步优化IPO预审机制和专业投资者背书制度 [9] - 预计将有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登陆科创板 涌现一批高成长性标的 [9] - 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 研发能力和市场前景 [9]
监管新政加速行业洗牌 商业航天完整商业闭环待形成
证券日报· 2025-07-23 00:41
监管政策 - 国家航天局发布《通知》,要求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建立可核查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和终身追究制 [1] - 《通知》标志着行业从粗放扩张向规范发展转型,推动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加速行业洗牌 [1] - 监管体系完善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安全底线,引导资源向技术扎实、管理规范的企业集中 [1] 投融资与项目建设 - 年内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案件31起,金额共计21.43亿元,平均每起0.69亿元,已与2024年全年数据持平 [2] - 资本涌入推动卫星通信、可重复使用火箭等技术或应用突破,助力产业集群效应形成 [2] - 星河动力、九宇建木、航天驭星等项目陆续开工或签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太空竞争力提升 [2] 行业挑战 - 核心技术自主化不足,高端芯片、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等技术依赖进口 [3] - 多数企业依赖政策补贴或单一订单,尚未形成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3] - 建议组建跨行业联盟整合资源突破技术难点,鼓励探索太空旅游等新业态拓展应用场景 [3] 发展前景 - 商业航天市场前景广阔,监管、投融资、项目建设等多方面齐头并进,行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