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

搜索文档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8:36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实施期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1]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被称作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2]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针对居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针对8类服务行业经营者[4][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详情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2] - 重点领域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7大类[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3] -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 1个百分点贴息约为利率水平的1/3[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详情 - 支持范围包括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4]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7] - 贷款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贴息期限最长1年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3] 政策背景与依据 - 中国服务消费自2020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5] - 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5] -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48.8% 其中餐饮住宿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6] 政策预期效果 - 初步测算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10]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8] - 政策打破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精准支持实际消费部分 体现普惠性[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10]
国家砸下城市发展“新规矩”!房地产不扛旗了,你家门口要变样?
搜狐财经· 2025-09-02 09:45
政策转向 - 城市发展从以物为核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重点从房地产和土地财政转向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 [5] - 房地产行业不再作为经济主引擎 功能定位转变为民生保障工具而非资本逐利战场 [7] - 城市评价指标从GDP总量地铁里程招商额土地出让金转变为居民幸福感生活便利度社区服务质量通勤舒适度人口净流入能力 [25] 城市更新措施 - 推行15分钟生活圈模式 步行15分钟内需配备菜市场幼儿园社区医院养老服务站 [15] - 实施原拆原建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更新 白名单贷款支持在多地进行试点 [19] - 限制超高层建筑以提升居住安全与火灾救援效率 全面改造地下排水系统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19][21] - 十四五期间市政管网改造总长度达50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12圈 [21] 民生保障建设 - 发展保障性住房和工薪阶层刚需住房 建立新型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机制 [9] - 推动普惠托育儿补贴幼儿免费入托 实现生得起养得起教得起 [23] - 推进医疗资源下沉 通过社区医生基础检查老人护理强化基层医疗体系 [23] - 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住房条件 增加社区早餐店和便民超市覆盖 [35] 发展模式调整 - 叫停盲目扩张模式 不再热衷造新区拉地铁 郑州地铁8号线暂停是典型例证 [12][14] - 对比西方资本驱动型和香港高周转地产模式 警示1%精英对30%贫民窟极端结构和囤地炒楼造成房价虚高问题 [27] - 投资重点从物(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地铁机场)转向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 [31] - 目标到2030年形成现代化人民城市骨架 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40]
消费贷款领域迎来“国补”
人民日报· 2025-09-02 05:49
政策概述 - 中央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期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 [1][2] - 政策包含两项方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1] - 政策采用财政金融联动方式 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 [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 - 重点领域涵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7大类 [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 同一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 [3] -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 1个百分点贴息相当于利率水平的1/3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政策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 [4][5]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 [6] - 政策实施期为2024年3月16日至年底 享受最长1年贴息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 [7] - 贷款资金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贴息资金由经办银行按月扣除或一次性返还 [7] 政策背景与数据支撑 - 2020年以来中国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 [5] - 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5]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不含个人住房贷款)达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 [8] -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48.8% 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增长明显 [6] 政策影响与效果预期 - 初步测算显示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 [9] - 政策打破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精准支持实际消费部分 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 [9] - 政策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 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可能延长实施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10]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踔厉奋发绘新篇——8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8-30 15:44
绿色发展 - 浙江嘉兴港区投入100辆氢能集卡占集卡总量80% 每年节约燃料成本约300万元并减少碳排放近10000吨 [4] - 内蒙古出台方案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生态产品价值 重庆成立千年古树司法保护基地 天津出台政策支持生态城绿色发展 [4] - 贵州2万多名河湖长落实责任 探索建立山区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4] 消费新业态 - 黑龙江扎龙生态旅游区观鸟旺季带动周边民宿及文创产品热销 [9] - 佛山旧工厂改造为"25H快乐智造厂" 贵阳路边音乐会持续火热 江苏"苏超"赛事串联文旅商业场景 [10] - 江苏围绕"苏超"推出1800余场消费活动 发放超1.4亿元消费券 带动超1.6万家商贸企业参与 [10] 人工智能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群体智能工业场景 打破传统"一机一岗"局限 [15] - 深圳无人机智慧物流 山东AI种菜机器人 合肥智能语音系统服务全球用户 [15]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长沙上线机器人潮汐车道 新疆启用棉花打顶机器人 [15] 民生举措 - 重庆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驿站为外卖骑手提供休息饮水及加热饭菜服务 [21] - 《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发布 2025年秋季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 [21] - 西藏新增投入约20亿元追加十件民生实事 内蒙古举办招聘会助灾民就业 河北以工代赈改善民生 [21]
稳中求进每月看|踔厉奋发绘新篇——8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8-30 15:03
发展含绿量提升 - 浙江嘉兴港区投入100辆氢能集卡占集卡总量80% 每年节约燃料成本约300万元并减少碳排放近10000吨 [5] - 内蒙古出台方案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生态产品价值 重庆成立千年古树司法保护基地 天津出台政策支持生态城绿色发展 [5] - 贵州2万多名河湖长落实责任 探索建立山区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5] 消费新业态涌现 - 黑龙江扎龙生态旅游区观鸟旺季民宿及露营基地供不应求 文创产品热销 [9] - 佛山旧工厂改造为"25H快乐智造厂" 贵阳举办路边音乐会 江苏开展"苏超"相关消费活动 [9] - 江苏围绕"苏超"推出1800余场消费活动 发放超1.4亿元消费券 带动超1.6万家商贸流通企业参与 [9] 人工智能发展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群体智能工业场景 打破传统"一机一岗"局限 [13]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13] - 深圳无人机应用于智慧物流 山东使用AI种菜机器人 合肥智能语音服务全球用户 [13] 民生举措实施 - 重庆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驿站为外卖骑手提供休息饮水及饭菜加热服务 [16] - 《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2025年秋季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 [16] - 西藏新增投入约20亿元追加实施十件民生实事 黑龙江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及适老化改造工程 [16]
南京新百2025年上半年营收32.12亿 经营稳健持续创新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8: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12亿元 利润总额3.10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6亿元 同比增长0.76% [1] 国内养老业务 - 安康通中标项目105个 同比增长28% [1] - 新增18个日间照料中心及1个养老机构 新增2个长护险城市 [1] - 全国服务人数同比增长27% 新增资质20余张 [1] - 联合92家合作单位覆盖银发经济上下游领域 [1] 境外养老业务 - Natali累计收入同比增长6.4% 护理板块增6.1% 会员服务增5.0% [2] - 私人付费用户净增900人 新增/升级服务销售1500笔 [2] - 成功收购英国养老企业MCS 实现英国市场盈利 [2] 生物医疗板块 - 齐鲁干细胞完成国内首单FACT认证 [2] - 推出多室保存服务及免疫细胞储存检测等多样化产品 [2] - 成立AI专项小组预备推广智能客服 [2] - 济南科阅加速科研转产 深圳卓元加快投产 [2] 生物制药合作 - 丹瑞美国与美企签订iPSC胸腺细胞开发独家合作 [3] - 与Syntax Bio公司结成战略联盟 拓展CMS业务 [3] 医院业务发展 - 新健康医院创建三甲医院 引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3] - 大幅提升四级高难度手术例数 [3] 商业零售运营 - 中心店新引进品牌35个 标杆品牌9个 江苏首店4家 [3] - 客流量同比上升5.4% 启动焕新改造工程 [3] - HOF南京店聚焦首店经济与二次元文化 实现客流爆发性增长 [3]
新政组合拳9月出台,撬动服务消费新增量
北京商报· 2025-08-28 21:55
消费形态转变 - 我国消费形态已逐步转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阶段[1][3]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3] -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3] 服务消费表现 - 2024年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3] - 服务消费和体验消费成为消费升级重要表现 "买服务、买体验"成为消费重要增量[3] - 服务业就业占比达48.8% 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4] 政策支持措施 - 商务部9月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1][6]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1][5] - 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1][6] 服务业开放影响 - 引入外资可增加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国际先进服务模式 提升行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6] - 外资企业进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带动相关消费增长形成消费投资良性互动[6] - 服务业开放可形成可复制经验 推动更广范围改革开放形成制度红利与市场红利双轮共振[6] 消费场景创新 - 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 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7] - 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养老服务消费季"等系列活动 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7] - 发展入境消费、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7] 服贸会平台作用 - 2025年服贸会将展示190余项服务贸易最新成果 包括91项全球全国首发服务[8] - 充分利用首钢园特色场地筹划40余场配套活动 包括文创市集、精致美食、精彩展演等[8] - 5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通过区域联动满足服务消费多元需求[8] 经济发展意义 - 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关键领域 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4]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 - 服务消费具有乘数效应强、增长可持续特点 能将"头回客"转化为"回头客"[4]
中国平安披露最新“五智”战略:AI IN ALL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6:09
公司AI战略与核心能力 - 公司提出"五智"AI战略 涵盖智能化营销 服务 运营 管理和经营 核心逻辑为AI IN ALL 旨在通过AI重构金融 医疗 养老价值链 [1] - 公司搭建全体系AI能力 包括数据 算法 场景和算力四大要素 通过海量数据筑基 算法升级与多元场景落地实现服务升级 效率提升和价值赋能 [1] 数据资源规模与质量 - 公司数据库信息量达30万亿字节 覆盖近2.47亿个人客户 数据规模处于世界领先梯队 [1][6][7] - 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 31万小时带标注语音语料及超75亿图片语料 为AI研发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1][8][10] 算法技术研发成果 - AI产品识别准确率行业领先 自研多模态单调对齐 GenAI框架和RL算法等前沿技术 累计发表论文460篇 [2][11][13] - 自研垂域大模型达67个 上半年新增14个 结合开源大模型与内部专属数据库 赋能金融 医疗 养老垂直领域 [2][12][13] 智能化应用落地成效 - 实现员工零代码开发 秒级搭建智能应用 工作流程自动化 上半年新上线2.3万个智能体应用 覆盖22%员工 [2][15] - 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次 落地超650个多元场景应用 包括寿险 医疗养老和车险等核心业务领域 [3][15] 具体业务场景赋能效果 - 寿险AI训练师覆盖31%个险渠道新人 有效促进活动率及产能增长 [3][17][18] - 医疗AI实现单据辅诊准确率超95% 慢病管理改善率超90% [3][19] - 车险AI大模型提升定价精准度 通过智能应用使核保 理赔 营销成本过去三年降低1个百分点 [3][21]
AI相关重磅文件发布,六大行动激活全领域智能化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8-28 14:49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 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3]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 推动科研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加速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技术突破 为舆情分析和政策评估提供工具 辅助公共政策科学制定[4]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工业领域通过大模型与边缘计算实现生产全局优化与局部精准管控 推动从规模扩张向精益生产转型[5] - 农业领域破解传统种植养殖痛点 推动全链条数智化升级[5] - 服务业重构服务形态 实现消费体验个性化、物流效率提升与金融服务普惠化[5]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 - 聚焦需求侧升级 拓展文旅、健康、家居等领域智能消费场景 推动消费从产品消费向智能品质消费转型[6]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 - 医疗行业破解优质资源下沉难问题 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8] - 教育行业实现个性化教学与高效技能培训 推动教育模式创新[8] - 养老行业缓解护理资源缺口 推动从基础照料向智慧康养升级[8]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 - 在社会治理领域 AI社会治安监测系统提升社会治理预警能力和生态治理事前预防水平 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实现治理效能与服务效率双提升[8]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 鼓励行业依托人工智能开展国际合作 推动智能设备制造、软件服务等行业走出去 通过技术普惠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8] 长远价值 - 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赋能效应将持续释放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将催生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新产业生态和新就业岗位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9]
复星国际:2025年上半年复星康养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01亿元丨财面儿
财经网· 2025-08-27 22:38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达人民币1181.38亿元 [1] - 报告期内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为人民币6.6亿元 同比下降8.2% [1] - 报告期内集团收入为人民币872.83亿元 同比下降10.8% 主要受快乐板块收入下降影响 [1] 板块收入结构 - 健康板块收入225.65亿元(占总收入25.8%)同比下降3.0% 其中医药产品/器械及诊断/健康服务及消费分别占比61%/9%/30% [1] - 快乐板块收入同比下降 其中品牌消费/旅游文化分别占比71%/29% [1] - 富足板块收入中保险/蜂巢类资管/投资类资管分别占比75%/10%/15% [1] - 智造板块收入中科技与智造/资源与环境分别占比41%/59% [1] 健康板块经营表现 - 健康板块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达7.56亿元 同比大幅上升48.3% 主要因复星医药利润上升 [1] - 控股19家医疗机构覆盖五大经济带 核定床位合计6600张 持有9张互联网医院牌照 [2] - 新增7个省市级重点专科 累计达75个 国际医疗中心覆盖大湾区并拓展至印度尼西亚及港澳地区 [2] 智慧医疗与保险协同 - 大湾区4家医院提供AI智慧外呼服务 有效提升患者黏性 [2] - 复星健康云HIS集成大语言模型推出AI助手 提升诊疗效率 [2] - 控股医疗机构签约国内外保险公司超55家 商保合作网络扩展至香港市场 [3] 康养业务发展 - 复星康养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 在近10个城市锁定超11000张床位 [4] - 持有上海助立90.91%权益 通过"保险+养老"生态融合实现新单规模保费增长 [5] - 开发保险权益产品包括旅居服务权益/居家服务权益/护理险等 打造保险营销场景 [5] 未来战略规划 - 聚焦"医、养、康、享"核心业务 建设康养社区数智化系统 [6] - 通过轻资产模式加速床位落地 力争成为养老行业标杆企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