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经济资本市场周概览:信通电子深交所挂牌上市,芯迈半导体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7 19:14
融资情况 - 2025年6月28日 - 7月4日,国内外科技产业共12起融资事件,其中国内9起、国外3起,国内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企业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分别为6、2、1件[1][8] 上市情况 - 2025年7月1日,信通电子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16.42元,2022 - 2024年营收分别为7.82、9.31、10.05亿元[11][12] 招股书递交情况 - 亿纬锂能、镁佳股份、芯迈半导体、翼菲智能、瑞为技术于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上市[6][13][15][18][21][24] 二级市场表现 - 大盘指数上周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1.40%、1.25%、1.50%[6] - 科技子行业中,汽车电子指数/元宇宙指数涨幅为0.25%/1.59%,半导体指数/人工智能指数跌幅为0.89%/1.68%[6] - 上周半导体指数、汽车电子指数换手率较高,分别为13.0%、9.6%[6] - 上周汽车电子、元宇宙指数PE、PB估值环比上涨,半导体、人工智能指数PE、PB估值环比下跌[6] 风险提示 - 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36][37][38]
一周港股IPO:普祥健康等11家递表;首钢朗泽延迟招股
财经网· 2025-07-07 18:40
港股市场动态 - 上周(6月30日至7月6日)共有11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7家公司招股,5只新股上市 [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超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22%,暂列全球第一 [24] - 截至6月30日,约200宗IPO申请正在处理中,较年初倍增,包括中东和东南亚企业 [24] - 医药行业IPO活跃,上半年1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39家医疗健康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6] 递表公司概况 普祥健康 - 华北地区领先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2024年收入5.0亿元,净利润4440.1万元 [2]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40%,老年患者比例在华北前五大服务商中排名第一 [2] 镁信健康 - 中国最大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GPV市场份额第一,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 [3] - 2024年营收20.35亿元,净亏损收窄至7576.4万元 [3] 海拍客 - 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最大交易平台,2024年市场份额10.1% [4] - 覆盖290000家注册买家,2024年营收10.32亿元,净亏损7840.3万元 [4] 紫金黄金 - 全球第九大黄金储量企业,2024年产量全球第十一,2022-2024年净利润复合增速61.9% [6] - 2024年收入29.90亿美元,净利润6.21亿美元 [6] 亿纬锂能 - 全球锂电池平台企业,消费类小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四,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 [7] - 2024年营收486.15亿元,净利润42.21亿元 [7] 芯迈半导体 - 全球消费电子PMIC市场第11位,OLED显示PMIC市场第2位,2024年收入15.74亿元 [9] - 2022-2024年净亏损从1.72亿元扩大至6.97亿元 [9] 同仁堂医养 - 中国最大非公立中医院集团,2023年市场份额1.8%,2024年净利润4619.7万元 [11] - 2024年营收11.75亿元,同比增长1.9% [11] 玲珑轮胎 - 全球第三大OE轮胎制造商,连续五年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OE轮胎制造商 [12] - 2024年营收220.58亿元,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增长26% [12] 招股公司动态 - 安井食品香港公开发售认购额44.2倍,国际发售5.85倍,基石投资者认购9000万美元 [14] - 富卫集团引入Mubadala Capital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50亿美元 [15] - 蓝思科技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91亿美元,包括小米旗下Green Better [16] - 首钢朗泽因诉讼延迟后重新招股,无基石投资者 [17] 新股上市表现 - 云知声首日收盘价296.4港元,涨幅44.59% [20] - IFBH首日收盘价39.50港元,涨幅42.09% [21] - 拨康视云-B首日收盘价6.20港元,跌幅38.61% [22] - 安井食品首日收盘价57.00港元,跌幅5.00% [23] 医药行业IPO趋势 - 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IPO募资156亿港元,恒瑞医药占比63% [26] - 6月单月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40余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7]
智能物流巨头诺力抢滩“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2.0时代要来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7 16:33
核心观点 - 诺力股份作为国内仓储机器人龙头企业,正通过具身智能技术推动智慧物流行业的革命性变革,并构建全球化、生态化的行业协同发展路径 [1] - 公司从传统搬运车制造商成功转型为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通过并购和自主研发形成"双轮驱动"业务格局,2024年营收逼近70亿元人民币 [2][3] - 物流行业面临三重困境(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同质化竞争、人力成本压力),但智能化需求正以年均25%高速增长,创造巨大市场机遇 [5][6] - 具身智能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代物流中枢技术,诺力正通过高薪引进人才、联合科研机构等方式重点突破多模态感知、智能算法和机械结构三大技术方向 [7][9][10][12][13] - 公司倡议行业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物流生态,并提出全球化双轨战略(AGV开拓新兴市场、具身智能主攻欧美高端市场) [15][17][18][20][21] 公司发展历程 - 2005年在欧盟反倾销诉讼中胜出,奠定全球轻小型搬运车霸主地位 [2] - 2013年和2019年分别在马来西亚和越南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全球化布局 [2] - 2015年A股上市并成立专门公司进军AGV领域 [2] - 2016年和2020年先后并购无锡中鼎和法国Savoye,补全智能物流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3] - 2024年子公司中鼎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智能物流业务进入新资本赋能阶段 [3] 业务与技术现状 - 形成传统叉车制造与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双轮驱动"格局,智能物流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3] - 已完成全球超过2000个物流系统工程案例,服务LG化学、宁德时代、国药集团等行业巨头 [3] - 重载无人搬运车在钢铁、医药等高要求行业稳定运行多年 [3] - 2024年明显加速具身智能布局:引进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博士、与浙江大学共建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 [10] 行业挑战与机遇 - 传统物流制造面临三重困境: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同质化价格竞争、人力成本持续攀升 [5] - 物流系统柔性化、智能化需求正以年均25%高速增长 [5] - 海外仓储机器人公司Symbotic市值突破1000亿人民币,反映资本市场对智慧物流前景的看好 [6] - 无人叉车迎来大规模应用爆发拐点,但具身智能代表更具颠覆性的未来方向 [7] 具身智能技术规划 - 定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体深度融合,能通过多模态感知实时理解环境并自主决策 [9][10] - 三大技术突破方向: 1) 多模态感知技术融合(视觉、激光雷达、力觉等) [12] 2) 强化学习与智能规划算法(动态场景自主决策) [13] 3) 高性能机械结构与驱动技术(增强负载和适应性) [13] - 以500万年薪全球招募首席科学家,显示对该技术的战略重视 [7][13] 生态构建与全球化战略 - 倡议行业协同创新,重点攻坚多模态感知、智能认知与决策、灵巧执行三大核心模块 [17] - 提出搭建开放共享的智慧物流平台,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和通信协议 [18] - 全球化双轨战略: - 成熟AGV技术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20] - 具身智能机器人主攻欧美高端市场,重塑中国智造形象 [20] - 强调绿色低碳转型,强化本地化研发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21] 未来展望 - 2025年物流行业将进入"智能体重构流程、重塑价值链"的2.0时代 [23] - 具身智能竞赛本质是未来物流体系架构和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战 [23] - 中国企业正从"设备供应商"向"技术引领者"和"生态构建者"跃迁 [24]
140亿,连续掏空两家上市公司,这个女人给散户上了一课
搜狐财经· 2025-07-07 13:50
核心观点 - 艾迪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手段,在不控股、不任职的情况下,主导了两家上市公司(哈工智能和天喻信息)的退市与重组,导致市值累计蒸发超140亿元 [3][15][21] - 其操作手法包括信托嵌套、表决权协议、资金闭环等"资本三板斧",利用制度灰色地带实现合规套利 [4][7][19] - 两家公司均经历相似路径:高杠杆控壳→董事会重组→概念包装→商誉暴雷→审计失效→退市,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6][10][17] 哈工智能案例 - **收购与转型**:2016年联创永宣旗下无锡联创以32.4亿元收购友利控股并改名哈工智能,其中25亿元来自信托融资,股份交割后全额质押 [5][9] - **资本运作**:通过收购天津福臻等标的制造"工业4.0"概念,累计并购超20亿元,但商誉减值达16亿元(占净资产50%) [10] - **财务恶化**:2018-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年因关联交易(创捷系)财务凭证缺失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10][11] - **退市结果**:2025年6月进入退市整理期,市值从108亿元跌至11亿元,蒸发90% [3][11] 天喻信息案例 - **资产剥离**:2021年底以2.56亿元出售核心资产武汉天喻软件51%股权给艾迪控制的武汉同喻数智,但该子公司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却不再并表 [16][17] - **控制手段**:通过修改章程降低表决门槛(简单多数)、改组董事会(联创背景人士主导)实现"影子控股" [18] - **审计危机**:交易方拒绝提供5.4亿应收款的银行流水及客户回函,2023年被ST处理,市值从64.6亿元跌至18亿元 [17][18] 操盘模式分析 - **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合伙+表决权协议+结构化融资组合,规避实控人披露义务,形成"黑箱运作" [19][23] - **套利逻辑**:概念拉升估值→并购生成商誉→信托资金变现,全程无长期经营投入 [14][21] - **资源依赖**:依托联创永宣平台获取地方政府背书和信托资金,脱离后募资渠道枯竭 [23][24] 行业背景 - **历史参照**:类似德隆系、ST炎黄等"壳公司玩家",利用监管缝隙和信息不对称套利 [23] - **制度缺陷**:信托嵌套、协议控股等工具链尚未被实质性封堵,同类风险仍存 [29] - **市场影响**:此类操作消耗散户信任,加剧资本市场脱实向虚倾向 [25][26]
IPO周报 | 云知声成为「港股AGI第一股」;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受理
IPO早知道· 2025-07-06 21:13
云知声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9678",成为"港股AGI第一股"[2] - 作为中国AGI技术先行者,拥有自研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600亿参数),在MedBench评测中综合得分82.2位列第一,SuperCLUE报告总分72位居全球第一梯队[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01亿元、7.27亿元和9.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5.0%,毛利率维持在38.8%-40.5%区间[4] - 智算集群计算能力达184 PFLOPS,存储容量超10PB,技术商业化进程领先,2024年成为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3][4] 拨康视云 - 公司于2025年7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592",专注眼科创新疗法[6] - 核心产品CBT-001有望成为翼状胬肉全球首创药物,已在中美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并与参天制药达成授权协议[6] - 另一核心产品CBT-009针对青少年近视,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2024年7月向FDA提交IND申请[7] 摩尔线程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递交科创板招股书,计划募资80亿元用于GPU芯片研发[8][12] - 自主研发四代GPU架构,MTT S80显卡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千卡集群效率超国外同代产品[10] - 2022-2024年营收从0.46亿元增至4.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200%,累计研发投入38亿元[11] 镁信健康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为中国最大医药多元支付平台,2024年营收20.35亿元[14][16] - 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患者节省67亿元,服务160万患者,覆盖40%中国已上市1类新药[14] - 2024年毛利率35.8%,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41.8%收窄至3.9%[16][17] 翼菲科技 - 公司递交港交所18C上市申请,2024年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供应商排名第五[20] - 全球客户覆盖28个国内省份及20多个海外国家,2024年海外收入2550万元占比9.5%[21] - 截至2025年6月在手订单超4亿元[22] 镁佳 - 公司递交港交所招股书,专注汽车域控解决方案,2024年每十辆智能座舱新车中有一辆使用其技术[25] - 2024年交付63.43万件产品,累计交付量最快达百万,毛利率从2023年12.1%回升至21.8%[25][28] 海拍客 - 公司递交港交所招股书,专注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2024年平台交易额110亿元[30] - 中国低线市场最大服务平台,市场份额10.1%,连接4200家卖家和29万家买家[30] - 2024年自有品牌业务拥有3.8万付费买家,销售SKU超1000个[32] 瑞为技术 - 公司递交港交所18C上市申请,中国民航视觉智能产品市场排名第一,份额8.9%[38]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24.6%,2024年实现净利润828万元[39][40] 德适生物 - 公司递交港交所招股书,拥有全球首个商业化跨模态医学影像基座模型iMedImageTM[42] - 中国染色体核型分析领域市场份额30.6%,2024年营收7035万元,毛利率65.5%[47][48] 百力司康 - 公司递交港交所招股书,专注ADC药物开发,核心产品BB-1701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51] - 管线包含4个临床阶段ADC候选药物,BB-1701为全球临床阶段最靠前的HER2 ADC之一[52] 普祥健康 - 公司递交港交所招股书,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商排名第二,2024年营收5亿元[55][57]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从0.39亿元增至0.59亿元,老年患者比例在同行中最高[56][57]
新股前瞻|翼菲智能:2024年营收近2.7亿,工业机器人热潮下成长力可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7-05 22:17
公司上市计划 - 翼菲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拟通过18C章程在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1]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交所"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 [1] 公司市场地位与产品结构 - 按2024年收入计,翼菲智能是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2] - 公司产品组合涵盖并联机器人、AGV/AMR移动机器人、SCARA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及六轴工业机器人 [2] - 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控制及视觉系统,并提供基于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 [2] - 具备全栈机器人架构,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等效能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亿元、2.68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3.46%、34%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4325万元、3687万元、710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 [3] - 2022年至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5755万元、1.1亿元、7150万元 [3] - 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3310万、3870万元,占营收比例达21.1%、16.5%、14.4% [3] 客户与订单情况 - 截至2024年,公司服务直销客户达275名,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和半导体等领域 [4] - 2024年海外收入约为2550万元,约占当年收入的9.5% [4]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价值已超过4亿元 [4] 行业前景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由2020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2% [6] - 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438亿元,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3% [6]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由2020年的36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 [6] - 预计2029年达到1710亿元,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5% [6]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核心组件的自主研发难度较大,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 [7] - 机器人系统需要高度复杂的跨学科技术集成,新进入者面临技术验证周期长、产品可靠性要求严格等挑战 [7] - 品牌壁垒体现在市场对成熟品牌的技术信任和使用惯性,新进入者需经过漫长的市场验证期 [7] 公司竞争优势 - 市场占有率靠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8] - 持有36项发明专利,核心专利被行业巨头引用超百次 [8] - 拥有全面且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以及广泛的客户阵容 [8]
工业机器人厂商翼菲科赴港IPO:本体业务占比仅两成,三年亏2.38亿盈利困局待解
证券之星· 2025-07-04 15:20
公司概况 - 翼菲科技是一家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2] - 产品线包括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多关节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控制器及视觉系统等[2] - 客户包括富士康、蓝思科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呈现稳健增长但整体规模较小[3] - 累计亏损2.38亿元,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5] - 综合毛利率波动明显,分别为26.7%、18.3%、26.5%[7] - 机器人本体业务毛利率从10.8%(2022)降至7.1%(2023)后飙升至35.6%(2024)[7] - 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8.6%(2022)降至20%(2023)后回升至24.1%(2024)[7] 业务结构 - 2024年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占比20.8%,解决方案占比79.2%[3] - 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从2022年8143万元(5%)增长至2024年55724万元(20.8%)[4] - 并联机器人营收占比从2.1%(2022)提升至7.4%(2024)[4] - 移动机器人业务从无到有,2024年营收占比达3.9%[4] 客户与市场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3.3%(2022)降至50.1%(2024)[4]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71.2%(2022)大幅下滑至23.7%(2024)[4] - 海外收入占比9.5%(2024),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研发与营销 - 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2022)、3310万元(2023)、3870万元(2024),占营收比例从21.1%降至14.4%[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1478.9万元(2022)增至5314.9万元(2024),费用率从9.1%升至19.8%[5] - 拥有202名研发人员,平均年薪14.7万元,获得271项授权专利(36项发明专利)[6] 产能与募资计划 - 2024年三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3%、55%[11] - 募资用途:30%用于技术开发、25%产能建设、20%海外业务、15%供应链投资[11]
1ms,埃斯顿ERI实时控制解决方案,打造机器人高端应用壁垒!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4 10:26
埃斯顿ERI实时控制方案 - 核心观点:埃斯顿在Automatica展会上展示的ERI实时控制方案标志着其机器人产品成功迈入高端化,显著提升工艺细节和多场景智能化能力[1] 高端化的意义与价值 - 高端科研领域长期被ABB、KUKA等国际品牌垄断,因其具备实时笛卡尔坐标系控制、外部传感器交互修正等高级接口功能[2] - 国产机器人因实时性不足导致在焊缝跟踪、涂胶、打磨等高要求场景订单流失[2] - 国产机器人普遍存在软件接口局限、底层逻辑固化问题,导致定制开发成本高且难以实现复杂工艺[3] ERI解决方案的核心能力 - **技术特性**:直达motion级的实时控制,支持外部系统直接引导机器人动作或输出高精度工艺数据流[4][5] - **开发优势**:提供1ms级实时控制、多语言SDK接口(C++/Python)、灵活权限管理,满足AI融合和复杂工艺开发需求[7] - **工艺应用**:支持实时路径纠偏(如激光焊缝跟踪)、同步遥操作,适用于危险环境(核工业、航天等)的高精度作业[9][11] - **集成效率**:标准化接口减少传感器适配成本,赋能在线飞行焊、高速涂胶等复杂工艺开发[5][11] 市场与战略布局 - 埃斯顿正拓展欧洲、美洲、中东及东南亚市场,通过差异化技术产品加速高端解决方案出海[12] -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领军者,聚焦高壁垒、高附加值技术研发[12] 行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领域国产企业加速崛起,涵盖埃斯顿、埃夫特、节卡等品牌,覆盖工业、服务、医疗及人形机器人赛道[16][17][19]
25亿元买机器人企业 海尔意在重构工业互联网版图?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义 - 海尔以25亿元战略入股连续三年累计亏损17亿元的新时达 旨在补齐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关键硬件能力 [1][2][12] - 新时达在工业控制 机器人研发等OT层技术实力雄厚 其SCARA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产第二 全球第四 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 [6][12] - 收购后双方将形成"硬件执行+软件集成+平台赋能"的一体化能力 助力海尔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型 [6][14] 业务整合路径 - 整合框架围绕战略定位 供应链协同 技术融合三大维度推进 新时达明确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12][14] - 海尔将引入"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通过股权激励等改革激活新时达团队 专注硬件研发制造 [14] - 供应链协同方面 海尔将优化新时达成本结构 提升毛利率 缩短交货期 并开放全球工厂作为实验场地 [15] 工业互联网市场前景 -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4862.5亿元 卡奥斯已赋能15个行业 16万家企业 超200个场景 [5][8] - 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家居 工业4.0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收购将提升海尔产品智能化水平与服务能力 [9][10] - 海尔2024年营收4016亿元 利润302亿元 同比增长13% 具备整合新时达的资金实力 [14] 机器人赛道布局 - 海尔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双线格局 1999年即开始布局 2025年将推出家庭人形机器人"夸父" [19][21] - 收购后联合7家具身智能企业成立创新生态联盟 并与上海嘉定区签署战略协议 强化产学研合作 [18] - 家电三巨头中 海尔聚焦"工业+家庭"双场景 美的通过收购库卡布局全球 格力以自主研发为主 [22] 竞争格局与挑战 - 海尔拥有覆盖70%制造业大类的卡奥斯平台及122个全球工厂 资源整合能力突出 [23] - 新时达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97亿元 33.87亿元 33.57亿元 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12] - 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白热化 技术迭代快 海尔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创新优势 [16][23]
25亿元买机器人企业 海尔意在重构工业互联网版图?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0:07
海尔战略入股新时达 - 公司以超25亿元完成对新时达的战略入股交割,将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工业机器人龙头纳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 [2] - 收购基于构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综合考量",核心在于补齐公司的关键硬件能力 [3] - 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硬件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可加强卡奥斯平台在硬件设备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方面的能力,形成软硬件互补的生态格局 [2] 收购的战略意义 - 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家庭与工业场景的核心方向,新时达的技术积累符合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国产化替代领域的战略布局 [2] - 通过"硬件技术整合+软件生态协同"的差异化路径,双方有望打破行业壁垒,重构工业互联网赛道的竞争版图 [2] - 收购后公司将形成"硬件执行+软件集成+平台赋能"的一体化能力,提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站式服务竞争力 [4] 新时达的业务状况 - 新时达连续3年累计亏损超17亿元,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97亿元、33.87亿元、33.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7亿元、-3.79亿元、-2.88亿元 [6] - 公司电梯控制器业务出货量居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二、全球第四,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 [3] 整合计划 - 双方将围绕战略定位、供应链协同、技术融合三大维度推进整合 [6] - 公司将新时达定位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引入"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激活团队专注于硬件研发制造 [7] - 通过供应链协同改善新时达经营状况,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毛利率、缩短交货期和提高运营效率 [7] - 搭建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收益核算与激励分配的精准化管理,新时达设备数据将全面接入数字化平台 [8] 机器人领域布局 - 公司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研发工业机器人和家政服务相关领域 [9] - 26年前开始布局机器人赛道,已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双线并行的格局 [10] - 2025年推出国内首款家庭人形机器人"夸父",标志着其机器人业务从功能化向具身智能升级 [10] 行业背景 - 中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862.5亿元 [5] - 传统家电市场增长见顶,公司正加速从"家电制造商"向"工业生态构建者"转型 [2] - 工业机器人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困境,主要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下滑和行业竞争白热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