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母机
icon
搜索文档
工信部等六部门: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
新浪财经· 2025-09-29 15:23
政策支持 - 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和产业发展基金等现有政策渠道资源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 - 支持行业组织开展机械工业百强和零部件百强企业培育 [1] 企业培育目标 - 在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 [1] - 在工业母机、农机装备、仪器仪表、机器人、医疗装备、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等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发展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全球化布局 - 引导装备企业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1] - 建设海外协同研发与售后服务基地 [1] - 构建全球化生产和服务体系 [1]
锚定“全球化”,江苏智造构建创新矩阵
新华日报· 2025-09-29 05:11
工博会江苏企业参与概况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中外展商,其中江苏工业企业及相关机构超过780家 [1] - 江苏一批中小企业如常州微亿智造、蓝昊智能等携带行业领先技术产品亮相,通过技术突破、品牌共创、生态协同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 [1] 展会规模与观众数据 - 展会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次,来自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专业观众数较上届同期增长11% [2] - 截至9月27日14时,超千项新技术新展品首展首发 [2] 创新技术与产品展示 - 常州微亿智造全球首发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创TRON”,由8台机器人组成,具备复合技能,通过算法实现故障瞬间处理与产线协同 [2] - 该技术破解制造业效率、柔性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使产品切换从传统数小时甚至数天缩短至分钟级调整 [2][3] - 在万帮数字能源应用中,单台机器人可替代1—2人,投资回收期控制在一年内 [3] - 全球首套“抛槽一体设备”将传统两台设备功能集成一体,价格仅为传统方案的2/3 [3] - “AI+手持终端”自研36套OCR模型,2秒内完成整托盘标签识别,读码准确率达99.99%,上线3个月内成交近100家客户 [4] 国际合作与品牌升级 - 南京蓝昊智能与意大利萨瓦尼尼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创新品牌“Metevo”,开创工业母机领域由中方研发生产、外方负责中国以外全球销售的新模式 [5][6] - 洽兴包装欧洲新工厂将引入常州微亿智造整体解决方案,是中国工业包装领域首次向欧洲输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3] - 苏州帕玛自研智能打磨设备已反销德国 [3] 产业生态与全球竞争力 - 江苏制造业呈现“大象与羚羊共舞”生态格局,M·Nanox展示纳米级旋转/直线电机,步进分辨率达0.5纳米,打破精密工程领域长期枷锁 [8] - 青量集团70%产品出口欧美,全自研高精度测量产品应用于航天、芯片等精密领域 [8] - 恒立液压墨西哥工厂投产,实现从“卖产品”到“本地化服务”跨越,新开发线性执行器进入国际人形机器人厂商供应链 [7] 行业增长数据 - 今年1—8月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10.7%,装备制造业贡献率达68.8% [9] - 细分行业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3.2%,光纤光缆及锂离子电池制造增长12.4% [9]
A股工业母机概念股普跌,鼎泰高科跌超8%
格隆汇· 2025-09-26 14:35
工业母机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工业母机概念股普遍下跌 鼎泰高科跌幅超过8% 合锻智能跌幅超过7% 联赢激光 嵘泰股份跌幅超过5% 大族数控 大族激光 华工科技 凯格精机 宁波精达 蓝英装备 汇川技术 创世纪跌幅均超过4% [1]
从核“大脑”到5吨级机器人,工博会上的“首台套”潮解码制造梯级配套新路径
华夏时报· 2025-09-26 08:20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国际工博会展示近300项全球首发和200项中国首秀先进装备 凸显上海高端制造通过"梯级配套"模式实现从核心零部件突破到整机集成创新的产业生态链建设 [1] 核心零部件突破 - 中广核数科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实现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到硬件设计制造全链条自主可控 覆盖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 - 长江电气CSS系列安全光幕传感器攻克8mm超密光轴 光轴可编程 检测距离可调等国内首创技术 成为安全光幕领域国产替代新标杆 [2] 整机装备创新 -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全球首发"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μAI 实现自主规划路径和参数调整 控制精度达微米级 效率较传统设备显著提升 [3] - 上海柴孚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kg重载机器人 突破高刚性机械臂结构设计难题 适配汽车整车举升和矿山设备搬运等重型场景 [3] - 中科新松多可HC-O3T系列移动协作机器人集成舵轮底盘 协作机械臂与自研2.5D视觉算法 抓取绝对定位精度达±0.5mm 转向精度±1° 路径跟踪达毫米级 [3] 政策支持与产业落地 - 上海实施"20035"工程 计划到2025年新建200家智能工厂和20家标杆工厂 实现"三个全覆盖"与"五个核心指标倍增" [4] - 过去8年上海55%技改项目向智能化升级倾斜 国产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覆盖率已达30% [4] - 闵行莘庄工业区规划250亩高端制造示范区 建设层高7米 承重2吨专业化厂房 并成立"上海工业母机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联盟" [4] - 莘庄工业区在17.88平方公里土地创造535.83亿元营收 [5] 企业成果与场景应用 - 拓璞数控全自主研发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HMT-i500 将航空航天领域技术拓展至通用制造业 中国市场五轴机床销售稳居前三 [5] - 上海电气全球首个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采用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 在吉林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项目中成功应用 填补我国规模化生产绿色甲醇空白 [5] 产业生态建设 - 上海制造梯级配套模式以核心技术为链节 生态协同为链条 场景应用为链路 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赋能实现创新活力 [6] - 上海发布"上海市中试示范平台"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6]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0%
新华财经· 2025-09-25 16:21
创新平台建设更"快"了。四川高质量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成功研制磐石一号光学防抖模组等 一批自主可控、首台套成果。培育了34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了人形机器人、工业云 制造等1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增长近3倍。 成果转化机制更"活"了。四川省组织实施"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成功揭榜项目67个。重点培育省级制 造业中试平台194家,其中16家入选国家培育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五。选聘高校院所优秀人才赴企 业担任"技术总师",为企业开展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铺路架桥"。 新应用新场景更"广"了。四川省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高端能源、工业母机等重大装备形成 示范应用。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布局发展卫星网络、无人机等25个新赛道产业,近两年四川省新 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成都9月25日电(记者袁波)四川省政府新闻办25日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曾吉明在会上透露,"十四五"以来,四川省规上工业 企业研发投入增长了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 曾吉明表 ...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首予华辰装备“买入”评级,受益于国产替代和设备更新浪潮
格隆汇· 2025-09-24 14:35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华辰装备是国内轧辊磨床行业领军企业 受益于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与高端装备国产替代双重驱动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维修改造业务实现营收0.3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12.79% [1] - 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为2.42亿元 虽较年初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显示在手订单情况良好 [1] 政策与市场机遇 - 工信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更新工业母机行业超期服役机床设备 公司直接承接存量设备替换需求 [1] - 技术突破成功开拓机器人丝杠等高端市场 [1] 商业模式与发展前景 - 设备+服务+智造的一体化商业模式有望平滑设备销售周期性波动 为业绩增长提供新动能 [1] - 轧辊磨床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和设备更新浪潮 [1]
“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上海举办
人民网· 2025-09-24 13:58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促进上海市工业母机企业与 上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9月23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展首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 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电气主办的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上海站)在国家会展中心(上 海)举行。 活动现场共发布100项需求清单与200项供给清单,涵盖航空、航天、航发、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机 器人等多场景领域,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朱兆开表示,上海电气将持续践行本次活动宗旨,继续发挥"主机企业 +应用场景"的优势,把智能技术与工业母机深度融合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构筑畅通稳定的产业链,为 上海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现国企担当,贡献国企力量。 活动现场。(受 访者供图) 活动现场。(受 访者供图)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工业母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上海 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通过"三项强化",即强化产业创新质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 协同创新格局,实施"工业母机+"专项行动,加快标志性产品攻关突破;强化"AI+"融合赋能,抢抓智 ...
“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上海举办
人民网· 2025-09-24 13:50
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3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首日举行 由上海市经信委指导 上海电气主办 旨在促进工业母机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融合与发展 [1] 政策支持与战略方向 - 上海市政府强调通过强化产业创新质效 强化AI+融合赋能 强化产业生态构建来发展工业母机产业 目标为打造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2] - 工信部表示将继续做好行业顶层设计 推进专项接续 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保持产业链稳定 [2] 企业参与与产业生态 - 上海电气表示将持续发挥主机企业+应用场景优势 主攻智能技术与工业母机深度融合 努力构筑畅通稳定的产业链 [3] - 活动发布100项需求清单与200项供给清单 涵盖航空 航天 新能源汽车 工程机械 机器人等多领域 [5] - 十二家上下游企业现场签约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共促成合作项目超80项 签约金额超30亿元 [5] - 活动发布《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及宝山区工业母机基地 以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 产融结合与协同发展 - AI+工业母机产融生态联合体成立 旨在加速智能技术融合应用 推出定制化产业科技金融产品 [8] - 活动邀请工信部 上海市政府 专家 头部企业 投资机构等300余人参加 共促产学研用深度协同 [8]
“工业母机+” 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0:54
活动概况 - 上海市经信委与上海电气集团主办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 旨在促进工业母机上下游企业融合与发展[1] - 活动发布100项需求清单与200项供给清单 覆盖航空 航天 航发 新能源汽车 工程机械 机器人等多领域[3] - 现场签约合作项目超80项 签约金额超30亿元 十二家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3]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上海市政府提出通过强化产业创新质效 AI+融合赋能 产业生态构建三项措施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高地[3] - 工信部将完善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 推进专项接续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并培育产业集群[4] - 上海电气聚焦智能技术与工业母机深度融合 发挥主机企业+应用场景优势构筑产业链[4] 产业生态建设 - 发布《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系统梳理产业技术图谱与核心优势[6] - 宝山区工业母机基地正式发布 形成闵行与宝山南北两大工业基地联动格局[6] - 成立AI+工业母机产融生态联合体 推出产业+科技+金融定制化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6][8]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上海电气突破复合磨削中心总体构型设计 B轴精密分度 整机热稳定性等关键技术[10] - 自主研发高速高效外圆磨床磨削软件 满足多场景高精度高稳定性需求[10] - 数控轧辊磨床提升进给系统 主轴系统 在线测量等关键部件性能与加工效率[10] 产学研协同 - 活动汇聚工信部 上海市政府 专家 企业 投资机构等300余人推动产学研用协同[9] - 上海电气构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超精密磨削联合实验室等多层次创新载体[10] - 企业融合具身智能体等前沿技术推出智能机床加工解决方案 实现自主感知与智能决策[10]
“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会在沪举办 发布100项需求清单与200项供给清单
新华财经· 2025-09-24 10:22
行业宏观概况 - 2024年中国工业母机产业营收突破1.5万亿元,已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1] - 行业已形成减材、等材、增材等各类制造装备及主机、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零部件的完整研发工程体系[1] - 高精度五轴加工中心、复合机床等高端工业母机实现群体性突破[1] - 行业在工艺适应性、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上海市政府将加快发展工业母机产业,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2] - 政策重点包括强化产业创新质效、实施“工业母机+”专项行动、加快标志性产品攻关突破[2] - 强化“AI+”融合赋能,支持智能数控机床研发应用[2] - 工信部将继续做好行业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专项接续,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2] 近期活动与成果 - “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会发布100项需求清单与200项供给清单,涵盖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等领域[1][3] - 活动促成合作项目超80项,签约金额超30亿元[1][3] - 上海揭牌宝山区工业母机基地,打造闵行、宝山南北两大工业基地[3] - “AI+工业母机”产融生态联合体成立,旨在加速智能技术融合应用[3] 上海电气集团动态 - 公司已形成覆盖中大型磨床、专用磨床及关键功能部件的全链条研发能力,在国产化替代和中高端市场拓展中积累优势[4] - 公司推出智能机床加工解决方案,为高端制造提供具备自主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的加工新范式[4] - 公司着力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了包括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超精密磨削联合实验室在内的多层次技术创新载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