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穿戴
icon
搜索文档
氪星晚报 |华为公布未来三年昇腾芯片演进和目标:950PR明年Q1推出;特斯拉正重新设计饱受安全争议的车门把手;《731》今日票房超1.36亿,成内地影...
36氪· 2025-09-18 18:32
消费电子与AI硬件 - Meta推出首款内置屏幕的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 售价799美元 右侧镜片屏幕可显示短信、视频通话、导航及AI查询结果 [1] AI与云计算技术 - 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Atlas 950/960 SuperPoD 分别支持8192张和15488张昇腾卡 并推出算力规模超50万卡和百万卡的Atlas 950/960 SuperCluster集群 [3] - 华为公布昇腾芯片三年规划 包括950PR、950DT、960及970芯片 其中950PR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并采用自研HBM技术 [4] - 百度轻量级文字识别模型PP-OCRv5仅0.07B参数 以千分之一参数量实现与700B参数大模型相当的OCR精度 PaddleOCR累计下载量突破900万 被超5.9k开源项目使用 [1] 新能源汽车制造 - 特斯拉正重新设计存在安全争议的车门把手系统 此前NHTSA对约17.4万辆问题车辆展开调查 2018年以来收到超140起相关故障投诉 [4] - 电动车企Rivian在美国佐治亚州工厂举行动工仪式 一期工程2028年投产 二期完成后年产能达40万辆 总投资额数十亿美元 预计创造7500个岗位 [4] 咖啡零售扩张 - 蜜雪集团旗下幸运咖北京门店数超70家 7月新签门店超1200家创单月纪录 8月新签再超千家 截至8月底全国门店数突破8200家 [2] AI应用与数字技术 - 可灵AI推出数字人生成功能 通过图片加文字/音频生成1080p/48FPS、最长1分钟视频 支持多语种及情绪动作控制 会员价最低0.12元/秒 [6] - DeepSeek发布反诈骗声明 称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司以"算力租赁""股权融资"名义诈骗 强调从未要求用户向个人账户付款 [7] 基础设施与能源 - 马斯克提出太瓦级数据中心构想 认为超过1太瓦(1000吉瓦)规模时太阳能/电池供电是唯一现实选择 当前xAI已部署460兆瓦天然气涡轮机 [8] 行业经济数据 - 国家邮政局公布8月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429.9亿元 同比增长4.4% 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189.6亿元(增4.2%) 快递业务量161.5亿件(增12.3%) [8] - 1-8月邮政行业累计业务收入11610.6亿元(增7.8%) 快递业务收入9583.7亿元(增9.2%) 快递业务量1282.0亿件(增17.8%) [8] 文娱消费 - 电影《731》首映日票房超1.36亿元 创中国内地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及首映日总场次双冠军 [9] 企业融资 - 北极芯微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由招银国际领投 联合光电、星宸科技、光谷人才基金及国华投资跟投 [5][6]
荣耀Q2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同比提升42%,跻身前四;宝马将于下月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启动iX3量产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9-18 11:09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动态 - 华为三款旗舰手机开启降价促销 Mate X6最高降价2000元 Pura 80系列最高降价1500元 Mate 70系列最高降价1000元[2] - 荣耀第二季度欧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42% 成为增速最快的中国手机品牌 市场排名进入前四[2] 新能源汽车制造布局 - 宝马集团将于10月下旬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新工厂启动iX3电动车型批量生产 首辆车预计2025年底下线 2026年3月在欧洲市场销售[2] 智能穿戴设备增长预测 - 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284.6万台 同比增长116.4%[2] - 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预计220.2万台 同比增长183.2%[2] - AR/VR设备出货量预计64.4万台 同比增长19.8%[2]
AI眼镜火了,杠杆资金加仓这些优质高成长股(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3:51
行业趋势与前景 - AI眼镜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巨头企业推动下产业化及商业化前景广阔 [1] - Meta将于2025年9月17日至18日举办Connect大会,重点分享AI眼镜最新进展及人工智能与元宇宙愿景 [1] - 智能眼镜正从融合摄像头、耳机的产品向Always-on交互入口演进,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1]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早盘AI眼镜概念股出现大幅上涨,波长光电涨停,汇成真空与长盈精密涨幅超11%,永新光学及科森科技涨停 [2] - 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的AI眼镜概念股达41只,机构预测这些公司明年及2027年净利润增速均超20% [2] - 协创数据获7家机构评级,机构预测明后两年净利增速超30%,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达9.44亿元 [2][3] 重点公司财务预测 - 北京君正获11家机构评级,机构预测明年净利增速27.23%,2027年增速24.33%,融资净买入7.30亿元 [2][3] - 芯原股份获12家机构评级,机构预测明年净利增速158.38%,2027年增速266.72%,融资净买入6.65亿元 [2][3] - 欣旺达获15家机构评级,机构预测明年净利增速25.63%,2027年增速21.92%,融资净买入5.09亿元 [2][3] - 歌尔股份获25家机构评级,机构预测明年净利增速24.51%,2027年增速20.73%,融资净买入3.83亿元 [3] - 天岳先进获10家机构评级,机构预测2027年净利增速38.06%,融资净买入3.61亿元 [3]
000851,历史新低!AI眼镜火了,杠杆资金加仓这些优质高成长股
证券时报· 2025-09-17 12:03
市场整体表现 - 各主要指数强势震荡 科创50指数盘中再创阶段新高[1] - 大科技板块继续飙升 光刻机 PEEK材料 宇树机器人等概念均大涨超3%[1] - 部分龙头股创历史新高 中芯国际A股盘中突破120元/股 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均创历史新高[1] - 低价股热度持续 首开股份 香江控股 京运通 山子高科等个股涨停[1] *ST高鸿个股情况 - *ST高鸿股价创历史新低 最新收盘价为0.54元/股 较昨日0.57元/股继续下跌[2] - 公司涉嫌欺诈发行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2015年至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4] - 公司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条款[4] - 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值 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4] - 2024年8月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 2023年和2024年审计报告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4] AI眼镜产业发展 - AI眼镜作为明显向好的产业 在巨头企业推动产业化商业化背景下未来发展值得期待[5] - Meta将于2025年9月17日至18日举办Connect大会 扎克伯格将分享AI眼镜最新资讯及元宇宙愿景[5] - 扎克伯格认为智能眼镜是AI领域不可或缺部分 Meta正深度融合AI并拓宽智能眼镜边界[5] - 华泰证券看好眼镜作为Always-on交互入口的长期潜力 建议关注头部企业新品发布带来的产业链催化[5] 杠杆资金动向 - 早盘AI眼镜概念股大幅飙升 波长光电涨停 汇成真空 长盈精密大涨超11% 永新光学 科森科技涨停[6] - 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的AI眼镜概念股中 有41股机构一致预测2026年和2027年净利润增速均超20%[6] - 协创数据获7家机构评级 预测2026年净利增速50.55% 2027年增速30.52% 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9.44亿元[7][9] - 北京君正获11家机构评级 预测2026年净利增速27.23% 2027年增速24.33% 融资净买入7.30亿元[8][9] - 芯原股份获12家机构评级 预测2026年净利增速158.38% 2027年增速266.72% 融资净买入数据异常[9] - 欣旺达获15家机构评级 预测2026年净利增速25.63% 2027年增速21.92% 融资净买入5.09亿元[8][9]
持续领跑全球腕戴市场 华为WATCH GT 6系列定档9月24日发布
新浪财经· 2025-09-15 11:58
市场地位 - 华为在2025年第二季度以20.2%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3.4%的中国市场份额成为全球与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双料冠军 [1] - 华为智能手表在中国市场已连续第六年稳居出货量第一 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2亿台 [1]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腕戴设备市场总出货量20.8百万台 同比增长33.8% 华为出货量7.0百万台 同比增长16.6%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总出货量49.2百万台 华为出货量未直接披露但保持全球第一 同比增长11.7% [7] 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中 小米以6.0百万台出货量和28.8%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出货量同比增长105.3% [2] - 全球市场中 小米以9.5百万台出货量和19.3%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出货量同比增长61.0% [7] - 苹果在全球市场以7.4百万台出货量和15.0%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出货量同比增长28.8% [7] 产品创新 - 华为WATCH GT 6系列采用八边形几何美学设计 提供浅棕色与黑色款式 强调多场景适配能力 [3] - 新一代玄玑感知系统将提升心率、血氧、压力、睡眠等健康监测精度 向医疗级精度迈进 [6] - 产品支持超过100种运动模式 包括越野跑、滑雪、骑行等专业项目 并深度融合AI技术提供个性化运动建议 [6] - 续航能力再次升级 在性能与电能间实现更智慧平衡 [6] 战略布局 - 华为WATCH GT 6系列将于9月24日发布会亮相 被业界视为2025年下半年智能手表市场标杆产品 [2] - 产品将推动行业向"长续航+高端设计+健康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并强化与手机、平板、汽车等终端的跨设备协同 [9] - 在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中 手表成为关键控制节点和健康管理中心 [9]
深圳这个区一年增加6家上市公司,背后有怎样的增长“密码”?
证券时报· 2025-09-10 22:41
文章核心观点 - 宝安区企业IPO数量快速增长 在深圳各区中表现突出 主要得益于充足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 完善的政策与产业配套支持 以及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1][2][4][5][9][10] 上市后备军充足 - 2024年宝安区新增6家上市公司 居深圳全市首位[1][4] - 目前宝安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82家 位居全市第三 其中A股上市公司64家 数量全市第二[4] - 现有IPO申报及辅导备案企业45家 新三板挂牌52家 前海股交"专精特新"专板企业162家(规模居全市首位) 动态储备拟上市后备企业800多家[5] - 拥有2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5] - 参会企业中超三成营收增速高于30% 部分企业嵌入苹果、英伟达、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核心供应链[5] 政策、场景、配套协同发力 - 政府企业服务响应迅速 针对企业租金压力、客户资源对接等需求提供实质性帮助[6] - 计划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100+开放场景 推出1000+项新技术新方案 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区、低空经济三大领域打造城市级实验场[6] - 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开放五大场景 初步估算可撬动新场景应用金额超1000亿元[7] - 高端制造基础雄厚 能提供高精度加工技术、有经验的产业工人等配套支持[7] - 企业普遍认为宝安科创环境、产业要素、资本活跃度和人才聚集度具有不可替代性[8] 金融活水持续发力 - 投融资大会促成9家银行为12家企业授信 5家VC/PE计划投资12家企业[11] - 平安资管300亿元规模私募子公司、泰景宏诚100亿元规模并购基金、君联资本20亿元创新人民币四期基金、鼎晖投资10亿元空天产业基金等重点项目落地宝安[11] - 银行提供授信额度增额、征信便捷化及利率下调等支持[11] - 资本青睐宝安的原因包括产业匹配度高、政府服务精准、发展生态完备三大因素[11] - 2024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宝安占29家 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四 制造业企业占深圳超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深圳2/5[10]
500亿来了!深圳宝安这场大会藏着哪些“财富”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09-10 15:17
会议概况 - 深圳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举办金融与产业对接大会 汇聚132家金融机构决策者和426家宝安企业 签约金额超过500亿元 [2] 金融与产业合作模式创新 - 会议模式从传统"找资金"升级为深度"资源配置" 通过"1个主会场+6个主题分会场+N个金融机构服务点"矩阵架构实现精准产业画像 [3] - 金融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 包括科技并购贷 专精特新企业绿色通道贷款 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定制化工具 [4] - 形成从信贷到股权 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资本链条 包括银行信贷 创投股权注入及专项产业基金 [6] 金融机构具体参与 - 深圳农业银行与立讯精密 云豹智能 今朝时代等企业签约 覆盖产业链不同生态位 [4] - 深圳工商银行聚焦科技企业全周期发展特点提供体系化金融服务 [6] - 深圳建设银行向国家战略新兴行业和深圳"20+8"产业集群企业发放贷款 资金可用于研发设备建设 知识产权购买及科研工资支付 [6] - 中国银行与融昕医疗达成合作 基于企业15%研发投入占比和四五百项专利技术给予授信支持 [8] 企业案例与需求 - 智能装备企业需求从资金支持转向需要懂产业且能长期陪伴的资本伙伴 [3] - 腾进达信息技术获得工商银行宝安支行授信支持 期待银行推出更贴合需求的研发贷和基于数字资产的质押贷款 [7] - 融昕医疗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实现自有品牌出海 产品进入欧美日等国医保目录 [7] - 企业留深发展原因包括宝安区政府"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的务实服务和完善的深莞供应链体系 [8] 区域产业基础与战略地位 - 宝安区拥有近560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区县第一 [6] - 深圳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九 金融科技位列第三 金融业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和创新驱动引擎 [6] - 宝安被定位为深圳金融创新最重要的实践承载地 产业与金融共振放大的核心策源地 [8]
从新玩具到新入口:AI“百镜大战”战事将近
36氪· 2025-09-05 20:45
小米AI眼镜项目启动与战略意义 - 小米AI眼镜项目于2024年年初正式立项 代号"O95" 内部从可穿戴业务角度将其视为重要战略产品占位和补充 [1] - 项目获得雷军直接支持 要求与集团参谋长及可穿戴部负责人协同推进 标志着小米首次明确"AI眼镜"概念并投入资源 [1] - 团队规模在高峰期达上千人 整合内部相机部、小爱团队及外部合作伙伴 办公场地临时启用原手机测试仓库改造的"小黑屋" [13][14] 行业竞争格局与参与者生态 - 行业被称为"百镜大战" 参与者包括互联网巨头(Meta、阿里、百度)、手机厂商(小米、华为、传音)、AR/VR企业(雷鸟、Rokid)及创业公司(闪极、In Air、影目科技等) [2][7] - Meta第二代Ray-Ban Meta眼镜成为行业爆款 售价299美元 重量48克 集成Llama模型 不足一年全球销量达100万副 [3] - 中国企业快速跟进 阿里发布夸克AI眼镜 百度推出小度AI眼镜 华为智能眼镜2定价1699元起 小米AI眼镜定价1999元起 [9][10] 产品功能与技术方向 - AI核心功能集中在识别、翻译、问答、导航及健康监测等领域 例如小米支持AI同声传译 华为提供智慧播报 Rokid具备AI识物和多语种翻译 [9][10] - 软件生态建设成为竞争焦点 创业公司尝试摆脱"手机配件"定位 通过自研操作系统(如闪极Loomo OS、In Air空间操作系统)构建独立应用生态 [21] - 模型调用采用集成多接口的"中转盒子"模式 根据需求分配至不同模型 但现阶段缺乏杀手级应用 产品体验仅达"60分"水平 [22] 供应链挑战与成本结构 - 供应链整体不成熟 主控芯片成本因小米入局下降约40% 代工厂(歌尔、立讯、蓝思等)积极性提升 [29] - 小米选用高价供应商方案 创业公司受限于资源多采用国产替代方案(如闪极采用紫光展锐芯片替代高通) [23] - 第一代产品普遍"赔本赚吆喝" 小米预计亏损 闪极A1售价999元 产能规划从日产400台目标提升至千台但良率未达91%预期 [23][28][29] 市场规模与销售表现 - 中国年近视眼镜需求超2亿副 其中2000元以上价位占比约3%-5%(约1000万副) 小米目标获取5%份额(50万副) [27] - 小米AI眼镜首发数日内售罄 部分SKU缺货 20天销量约10万副 [28] - 闪极A1发布24小时内售罄5万台 最终订单量达10万 但因交付周期长引发用户负面反馈 [29] 战略定位与行业拐点判断 - AI眼镜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感官中枢" 有望成为智能手机后最重要个人移动入口 但需等待"3年500万台"销量拐点以明确战略地位 [6][7] - 手机厂商凭借硬件基因和生态优势被看好 创业公司则认为个性化需求将带来市场空间 硬件差距未来三年内可能被供应链拉平 [19][20] - 产品设计需平衡创新与风险 小米采取"有所保留的平衡"策略 确保首战不犯错误同时卡位未来入口级机会 [30][31]
传Deepseek将发布AI智能体;字节辟谣切割芯片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0:35
人工智能与芯片行业动态 - DeepSeek正在开发具备更先进AI智能体功能的新模型 目标在第四季度发布 该模型能够在用户提供最少指令的情况下完成多步操作并持续学习改进[2] - 字节跳动回应芯片业务独立传闻 称相关消息为谣言 业务主体一直未变化 此次仅是飞书租户切换[3] - OpenAI向免费用户开放ChatGPTProjects服务 该功能可帮助用户将对话整理进专用主题文件夹 支持添加文件及自定义指令[4] - 光电混合算力提供商曦智科技完成超1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 上海国投 国新基金等 腾讯作为老股东继续追加投资[8][9] 消费电子与硬件市场 - 华为发布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 起售价17999元 搭载麒麟9020芯片 整机性能提升36% 超广角镜头分辨率提升至4000万像素 进光量增加40% 色彩还原度提升120%[10] - 研究机构报告显示iPhone 17 Air起售价为1099美元 提供256GB存储 最高配置1TB版本售价1499美元 全系内存容量将增至12GB[11] -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指出2025年Q2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8% 华为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跃居全球第一 中国市场复苏为主要驱动因素[6] 企业估值与商业进展 - 小红书估值在三个月内从260亿美元攀升至310亿美元 涨幅达19% 截至6月底占某基金总资产的92%[5] - 文远知行旗下Robotaxi GXR在广州黄埔开启24小时纯无人商业化运营[7]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9:27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总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 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 国内外参展企业1029户 [5] - 45个国家和地区20733名嘉宾参会 包括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高管 [1][3] - 累计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参展企业涵盖东北亚 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275户 兄弟省市375户 省内379户 [1][5] 展览结构与特色 - 创新采用"4+2"展览框架 包含4个主题展馆和2个特色展区 [5] - 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汇聚43个国家地区264户企业 展示优势产业与文化旅游 [9] - 设置人参梅花鹿专区和吉菜文化体验区 展示吉林省特色产业新标准与新技术 [9] 行业技术展示重点 - 现代化产业馆集中呈现汽车零部件 石化 轨道交通 卫星 碳纤维 生物制药 氢能等领域最新产品 [7] - 开放合作馆展示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成果 东北地区产业协同创新 重点区域产业链承接成效 [7] - 新消费馆展出智能穿戴 智能家居 冰雪装备 首店首秀 养老装备及G331沿边旅游特色产品 [7] 展会成果与亮点 - 举办34场主体/主题/系列活动 构建多层级宽领域交流机制 [3] - 采用"展示+体验"融合模式 7万余种国内外品牌商品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5] - 前沿科技展示密集 包含人工智能全生态链 智能机器人 航空材料 低空经济等最新技术 [1][7]